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 )
A.隧道 偏僻 皎洁 大彻大悟
B.恬静 严峻 辐射 人情事故
C.瞳仁 绯红 羁拌 戛然而止
D.束缚 震憾 斡旋 叹为观止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子,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消防支队负责人提醒广大市民注意消防意识,增强用火安全。
C.部分地区高大树木的减少,使某些珍稀鸟类只能选择在高压电塔上筑巢。
D.年轻人一定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学习社会科学、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苍劲(jìng) 堕落(duò) 腐蚀(shì) 安营扎寨(zhài)
B.翌日(lì) 敦实(dūn) 彷徨(páng) 震耳欲聋(zhèn)
C.缭绕(liáo) 卑鄙(bǐ) 蠕动(rú) 相辅相成(fǔ)
D.迂回(yū) 棱角(líng) 缅怀(miǎn) 接踵而至(zhǒng)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百年风雪载途的历史记忆里,只有建筑始始终用最直白的语言诉说着城市的源远流长。
B.他在文学上造诣极深,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极有价值的论文来。
C.寒冬腊月,屋外衰草连天,甜瓜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里却是绿意融融。
D.足球场上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让对手无从进攻。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甲)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望岳①
(唐)杜甫
西岳崚嶒②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 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 箭栝③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 高寻白帝问真源④。
注:①杜甫一生写了三首《望岳》诗,这里的“岳”是指西岳华山,此诗写于杜甫被贬于华州司功参军时。②崚嶒(línɡ cénɡ):高峻突兀的样子。③箭栝(ɡuā):岐山有箭栝岭,这里代指华山的一座险岭。④白帝:古代认为五岳分别由不同的帝君治理。少昊为白帝,治理西岳。真源:仙道。
【1】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请结合甲诗颔联分析这一特点。
【2】这两首《望岳》中诗人所望之岳和表现的情感有何不同?
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诗人竞折腰。让我们漫游古诗文,追寻诗人的足迹,制作“诗文云旅”攻略表。
游客必云游的4个景点 | |||
诗人 | 打卡站点 | 美景 | 心境 |
(1)____ | 桃花源 |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跟随诗人漫步桃花源,见桃花纷纷飘落,内心感到奇异无比。 |
柳宗元 | 小石潭 | (3)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 | 循着诗人的目光,看到“(4)_______”的画面,体悟诗人内心的孤寂。 |
常建 | 破山寺后禅院 | (5)___________,_________。 | 跟随诗人走到后禅院,那山光水色、鸟语花香、清潭倒影引起我们无限遐思。 |
苏轼 | 黄州定慧院 | (6)拣尽寒枝不肯栖,__________。 | 那落宿于沙洲的孤鸿正如诗人一般,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 |
7、【材料一】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A,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A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在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材料二】
因此,B给我的印象是,他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他态度温和地说出来的话,同国民党宣传九年来污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和其他爱用的骂人的话,形成了奇特的对照。
不知怎么,当他陪着我走过安静的乡间田埂,穿过芝麻田、成熟的小麦田、沉甸甸地垂着穗的玉米田,回到百家坪去时,他似乎是一点也不像一般所描绘的赤匪。相反,他倒显得真的很轻松愉快,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就像神气活现地仿佛一个大人似的跟在他旁边走的“红小鬼”一样,他的胳膊爱护地搭在那个“红小鬼”的肩上。他似乎很像在南开大学时期演戏时饰演女角的那个青年——因为在那个时候,B面目英俊,身材苗条,像个姑娘。
【1】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这段文字选自 (国别) (作者)的(作品名称),材料一中的人物是 ,材料二中的人物是 。
A.美国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周恩来 毛泽东
B.中国 王树增 《红星照耀中国》 毛泽东 彭德怀
C.美国 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 毛泽东 周恩来
D.中国 李鸣生 《长征》 贺龙 彭德怀
【2】下列各项对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部作品又名《西行漫记》,作者主要记录了1927年—1936年期间采访“红色中国”的过程。
B.这部作品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作者深入红军战士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共产党的 基本政策、军事策略、红军战士的生活等做了广泛地调查之后,写下了这部作品。
C.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作者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
D.这部作品作者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
8、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1)在南方有一种昆虫,叫做螳螂。农夫们看见它半身直起,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如一个修女。这个错误再大没有了!那种貌似真诚的态度是骗人的,高举着的似乎是在祈祷的手臂,其实是最可怕的利刃,无论什么东西经过它的身边,它便立刻原形毕露,用它的凶器加以捕杀。真让人难以相信,它是一种温存与残忍并存的小动物。
(2)螳螂,这样一种凶狠恶毒、有如魔鬼一般的小动物,它的食物的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其它种类的所有昆虫。事实上,螳螂还是一种自食其同类的动物呢。也就是说,螳螂是会吃螳螂的,吃掉自己的兄弟姐妹。而且,在它吃的时候,面不改色,心不跳,十分泰然自若,那副样子,简直和它吃蝗虫、吃蚱蜢的时候一模一样,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螳螂甚至还具有食用它丈夫的习性。这可真让人吃惊!在吃它的丈夫的时候,雌性的螳螂会咬住它丈夫的头颈,然后一口一口地吃下去。最后,剩余下来的只是它丈夫的两片薄薄的翅膀而已。这真让人难以置信。
(3)螳螂的巢,大小约有一两寸长,不足一寸宽。巢的颜色是金黄色的,样子很像一粒麦子。这种果是由一种泡沫很多的物质做成的,母螳螂在建造这个十分精致的巢穴的时候,也正是它产卵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从母螳螂的身体里,会排泻出一种非常有粘性的物质。这种物质和毛虫排泻出来的丝液很相象。这种物质在排泻出来以后,将与空气互相混合在一起,于是就会变成泡沫。母螳螂就是在这种泡沫的海洋中产卵,繁衍后代的,每当它产下一层卵以后,它就会往卵上覆盖上一层这样的泡沫。于是,很快地,这层泡沫就变成固体了。
(4)螳螂卵的孵化,通常都是在有太阳光的地方进行的,而且,大约是在六月中旬,上午十点钟的时候。
(5)然而,有一点非常不幸!这些可怜的小幼虫竟然孵化到了一个布满了危险与恐怖的世界上来,也许它们自己还并不清楚明白这一点。曾经有过好多次,我在门外边的围墙内,或者是在树林中的那些幽静的地方,看到螳螂的卵在孵化,一个个小幼虫破壳而出。我总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好好保护这些可爱的小生命,让它们能够平平安安而且快快乐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是,很不幸,这种愿望总是会成为泡影。已经至少有二十次了,(实际上比这要多得多)我总是看到那种非常残暴的景象,总是亲眼目睹那令人恐惧的一幕。这些还不知道什么叫危险的小幼虫,在它们乳臭未干的时候,便惨遭杀戮,还没来得及体验一下生活,体会一下生命的宝责,就已经结束了年幼的生命,真是可怜啊!螳螂虽然产下了许多卵,但不足以抵御那些早已在巢穴门口埋伏多时,一旦幼虫出现,便会不失时机地加以杀戮的强大的敌人。
(6)对于螳螂幼虫而言,它们的最具杀伤力的天故,要算是蚂蚁了。几乎每一天,我都会有意无意地看到,一只只蚂蚁不厌其烦地光临到螳螂巢穴的旁边,非常耐心,而且信心十足地等待时机的成孰,以便立即采取先下手为强的行动。一旦有猎物探出头采,便立刻将其擒住,然后再扯掉幼中身上的外衣,将其毫不客气地切成碎片。在这场战斗中,你可以看到,那些只能利用随意的乱摆来进行自我保护的小动物,和那些前来俘虏食品的非常凶猛、残忍的大队的强盗们展开激列的拼杀,小动物们尽管非常弱小,但是仍然坚持着、挣扎着,不放开对求生的渴望。但是,这种挣扎与那些凶恶之众相比,显得多么可怜呢!用不了多长时间,也就走一小会儿的工夫,这场充满血腥的大屠杀便宣告终结了。残杀过后,剩余下来的,只不过是碰有幸能够逃脱敌人的恶爪的少数几个幸存者而已。
(7)这样一来,便形成了下面这条生物链。螳螂以蝗虫为食,蚂蚁又会吃掉螳螂,而蚂蚁又是鸡的食品。但是,等到了秋天的时候,鸡长大了,长肥了,我又会把鸡做成佳肴吃掉,这可真有趣!
(8)或许螳螂、蝗虫、蚂蚁,甚至是其它个头儿更小一些的动物,食用之后都可以增加人类的脑力。它们采用一种非常奇妙但又见不到的方法,提供给我们的大脑某种有益的物质。然后,作为我们人类思想之灯的油料。它们的精力慢慢地发达起来,然后贮蓄起来,并且一点一点地传送到我们身体的各个部位,流进我们的血脉里,它们滋养着我们身上的不足之处。我们就是生存在它们的死亡之上的。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永无穷尽的循环着的圆环。各种物质完结以后,在此基础上,各种物质又纷纷重新开始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讲,各种物质的死,就是各种物质的生。这是一个十分深刻的哲学道理。
(节选自《昆虫记》,有删改)
【1】《昆虫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作者说螳螂是“一种温存与残忍并存的小动物”?
【3】将选文第(6)段和下面的改写作一个比较,说说选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
螳螂幼虫最具杀伤力的天敌是蚂蚁。蚂蚁会守候在螳螂巢穴的旁边,等螳螂幼虫出巢后,群起而攻;只有极少数螳螂幼虫能够逃脱蚂蚁的捕食。
【4】“我总有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能够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好好地保护这些可爱的小生命,让它们能够平平安安而且快快乐乐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螳螂十分残忍,作者为什么还要保护它们的幼虫?作者又是如何看待它们的死亡?请根据你对选文以及《昆虫记》一书的阅读,说说你的理解。
9、请以《那段日子,我忽然长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 字的文章。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②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
③行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