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B.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C.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

D.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震耳欲聋,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绯红            茶话会             无动于衷             春寒料峭

B.遏制            竞技场             正襟危座             摩肩接踵

C.蔓延            儒子牛             巧妙绝伦             抑扬顿挫

D.躁热            划时代             为富不仁             重峦叠嶂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归(xǐng)          (gé)          水(fú)          如此类(zhù)

B.幽(qiǎo)          裂(jūn)        章(zuàn)       风雪途(zài)

C.子(dǎn)            首(jiǎo)       (rán)        然回首(mò)

D.然(jiāng)        (lì)          (ǎi)          销声迹(nì)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笑/烂 分/尽脑汁/兔三窟

B.罩/蒸 信/击长空/义愤填

C.怀/务/烹 自吹自/鼓助威

D.狼/慰 候/笑大方/心旷神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首句,诗人用“亭亭”描写松的傲岸姿态,用“瑟瑟”摹拟刺骨的风声,简洁生动。

B.诗中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两个“一何”使抒情意味更浓厚。

C.“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既写出松树成长环境的严酷,又体现青松“端正”的本性。

D.本诗是一首送别诗,情深意长。它不重在工笔细描,而以层层深入事物的内在见长。

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在一问一答中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提示默写

①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

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③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

④《三峡》中正面描写夏季水势又大又急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回顾初中的语文学习经历,阅读名著让我们获益良多,请你将《傅雷家书》的内容简要介绍给刚刚升入初中的同学。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一)

分析题

安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起来会更有意思些。

题目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个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班长说:“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

老师笑了笑,点点头。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同学们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略显得意地说:“你们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取得女人的信任,伺机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给出的答案。老师不太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吸引来的。老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老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老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三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那时候,每个人都在学雷锋。”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老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有删改)

1这篇小说是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

2回答问题的学生具有共同的优点,同时暴露出怎样的不足?

3试分析小说中学生、年轻老师的答案与标准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

4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文章题目的理解。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文字,然后按要求作文。

凡世间的一切都是遇见,每个人的一生都在遇见,一些人、一些事、一段文、一段情……  这些人、这些事或让你感动,或让你牵挂,或让你点赞;这些文、这些情、或让你动容,或  让你成熟。在你的成长道路上肯定有许许多多的遇见,哪段遇见,让你刻骨铭心呢?

请以“遇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3)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