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爱(zhōng)     绕(yíng)       (jiǎo)       招摇骗(zhuàng)

B.落(zháo)       褓(qiǎng)     峻(chán)       然而止(jiá)

C.急(zhuó)       爱(zhì)        (dǔ)          暴风雨(zhòu)

D.立(chù)        (chāo)       (qiè)        销声迹(n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回到家乡,我欣喜地发现砂石土路已经被宽阔的马路代替,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

B. 鲁迅的文章针砭时弊,振聋发聩,催人猛醒。

C. 看到超市里汗牛充栋的红彤彤的苹果、黄灿灿的橙子、碧绿碧绿的西瓜,我迫不及待地想吃了。

D. 在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之际,李明一家人又是捐钱,又是捐物,真可谓大方之家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责(jié)   热(zào)   首(qiào) 锐不可dǎng

B.热(zhì农(diàn)   黑(yǒu) 意趣然(áng

C.杆(wěi息(zhì刻(juàn) 坦荡如

D.然(qiǎo留(zhì亮(zèng精竭虑(dān

4、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

B.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薄的能量!

C.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描准他们的猎枪。

D.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围幕的一角而已。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题盘石

王维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春景图。

B.诗中描写的盘石、泉水、垂杨、落花等自然景物灵动和谐,使诗意活跃跳动,闪现着智性的光辉。

C.诗人剪裁高举酒杯、春风送花的生活片段作为诗歌的素材,味外有味,感人至深。

D.本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表达了诗人的伤春之感。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一句的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默写填空。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3)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

(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_______________。(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5)在《答谢中书书》中,陶弘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前恐后跳出水面的情景。

(6)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写早春西湖的花草,游人游春赏景被花迷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①.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三峡》选自《水经注校正》。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

B.《与朱元思书》选自《吴均集校注》。作者吴均,字叔庠,吴兴古障人,南朝梁文学家。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信的一部分。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孟浩然、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是美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曾易名为

③.《红星照耀中国》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是一棵树

单淑芹

①母亲偏瘫那年,父亲整60岁,满头黑发,仍然那么英俊潇洒。我们记忆里,好像从来没有什么事能难住他。他就是那棵参天大树,无惧风霜。

②父亲拒绝和我们进城,他说:我就是一棵树,离开地就没处扎根。何况,你娘看病吃药的钱,还要在地里刨呢!

③那时,弟弟漂在外地,我也在离家70多里的县城租房住,父亲毫不犹豫,一个人,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

④每天,父亲用三轮车带着母亲,收拾完家里那几亩地,就到处转悠。方圆十几里,田间小路,村中大、小广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瞧瞧庄稼的长势,感受村镇的变化,赶集、看秧歌,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⑤一晃,就是十多年!父亲的乐观、幽默、豁达,让我们忽视了他的年龄,减轻了自责和内疚。

⑥直到有一天,父亲带着母亲,到镇上的照相馆,各自照了一张放大的单人照。父亲炫耀地给我看:你看,我们这照片照得多好,以后骨灰盒前,就放这张了!

⑦我才猛然发现,父亲的头发,越来越稀疏,已经变得花白;背,明显地驼了……

⑧我的心一沉,父亲却笑着说:人老了,总有一天会走的,免得到时候,你们手忙脚乱!你看,现在照出来年轻,多好!

⑨有关生死的话题,从此打开,因为父母的淡定,谈起来似乎也没了忌讳。

⑩那年冬天,趁我们姐弟都在,父亲指着河岸上的两棵大柳树:这是我和你娘的棺材,二十多年前,我就种下了!那两棵大柳树的枝干,在寒风中刺向苍穹,龟裂、干冷、生硬,扎得我们的心,隐隐作痛……

母亲病了十六年后,带着她那张大照片,住进了大柳树做成的棺木。我们决定带父亲走,可是,父亲近乎悲怆地大喊:我哪儿也不去,就守在家里!再三劝说,父亲竟抹起眼泪。

远远望去,河岸上那棵大柳树的枝干向空中伸展,在找寻?还是在挽留?没有了身边的同伴,它显得那么孤寂、落寞。雨落下来,我分明听到:大柳树在呜咽……

我们只好隔三差五回家一趟,给父亲洗洗晒晒,做顿饭菜,再匆忙离去。

忽然有一天,父亲叫来叔叔婶婶和左邻右舍喝酒,说以后要随我们进城。他满脸自豪说:以后,我要好好去享儿女的福,要当个城市的人了!

我们欣喜不已,忙为父亲打点行装。婶子送我们时说:大哥(指我父亲)有一阵子,老念叨,说你们工作忙,来回跑,又累又费钱,还问我,他是不是太自私了……

我明白了,这段时間父亲柔肠百结,既难舍那一院子的情愫,又心疼儿女疲劳奔波,几经煎熬,才做出了他的决定……

车上的音乐响起来:头顶一个天,脚踏一方土,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呼,绿叶中留下多少故事,有乐也有苦……

我潸然泪下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1】试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3】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就是不断地前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以阅读的姿态前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以自信的姿态前行:“落红不是无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以奉献的姿态前行……

请以“以________的姿态前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内容自选,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