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元勋  罗卜泊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

B. 薪金  夹竹桃  迵乎不同  一反既往

C. 抹杀  揩桌子  锋芒必露  警报迭起

D. 涉猎  戈壁滩  死而后已  截然不同

2、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的共十篇回忆性散文,这些文章写的虽然大多是个人生活,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风气。

B.《琐记》一文中,鲁迅先生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真切同情与怀念。

C.长妈妈是鲁迅幼年时的保姆,鲁迅先生在《狗•猫•鼠》和《阿长与<山海经>》中,都提到了她害死隐鼠之事。

D.《无常》中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深受民众喜爱,主要原因是: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对(jiào) 字(tiè) 锲而不(qiè)   妇孺皆知

B. 头(gǎo)   门(kuàng) 气冲牛(dǒu)   家喻户晓

C. (shi)   杀(mǒ)   为人知(xiǎn) 深恶痛绝

D. (da) 问(jí)   锋芒毕(lòu)   慷慨淋漓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语法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春》作者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代表作小说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名词,有的表示人,如“姑娘”“青年”“农夫”;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水藻”“传统”;还有的表示时间,如“秋天”“昨天”“过去”等。

D.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B. 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C.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D.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此以后,以这种不求甚解的方式,我学会了拼写许多词语。

B.班主任虽然是个老师,但却是个极细心的人,全班五十个学生的各种信息他都了如指掌

C.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D.上网已经成为追求时尚的当代中学生经常挂在嘴边的炙手可热的话题了。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说和做的事迹,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B.《木兰诗》是南北朝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

C.《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文体,抒发的是作者对于莲的赞美之情。

D.要写出人物的精神,可以借助一些写作手法加以突出、强调。如对比衬托、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等,都可以起到揭示和凸显人物精神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

2为下面的句子选出正确的译文(   )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A.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个方法引诱敌人。

B.屠户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个方法引诱敌人。

C.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用盖子引诱敌人。

D.前面的狼悟出假装睡觉,是为了迷惑敌人。

3如果用“屠户遇狼、屠户御狼”概括故事情节,那么另两个情节分别该怎样概括?

4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一下屠户的人物形象。

5写出能够概括文章中心的语句,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根据课文默写

①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③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⑥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⑦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⑧不知何处吹芦管,________________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⑨《<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三、现代文阅读理解

【甲文】________________

老师,请放开你

春天一样温暖的手

让我独个儿在坎坷的路上

磕磕碰碰向前走

 

别担心我会跌跤

即使摔破细嫩的皮肉

我也不会拉着你的衣角哭泣

在阳光或风雨里浑身发抖

 

老师,亲爱的老师

请松开你慈爱的手

让我踩着坚实的土地

与一切困难一切胜利交朋友

【乙文】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汪微微

①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②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③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读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④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羡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⑤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⑥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⑦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内容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最可怕的是,要一式54份——班上共54个人,人手一份。字迹要沿用书法课上的工整与气势。

⑧有一回上课,他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的叫喊声,大家一起喊:54,54,54!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

⑨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记日记。算算,一天不过就一篇,我们胜者为王居高临下地同意了。

⑩毕业后和一干人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日记,也最好看。”

⑪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自己。

⑫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讲到动情处,他会停下来,一言不发地看向窗外,眼神比远方还远。

⑬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便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⑭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⑮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1根据你对甲文的理解,为该诗选择一个合适的标题,并说说理由。

A. 心声     B请求     C.放手   我选择(   )

2乙文叙写了三位老师不同特点和对“我”的影响,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表。

人物

特点

对“我”的影响

小学时班主任

不怒自威的军人

(1)

初一时语文老师

(2)  

让我们学会不要错过自己

高二时语文老师

忧郁的诗人

(3)

 

 

3乙文第⑤段描绘老师女儿,并没有写老师,有人说多余了,应该删掉,你认为要不要删掉?为什么?

4结合语境,品读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⑴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自选角度,品析此句的表达效果)

⑵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品味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5“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再塑生命的人

这天上午,我和莎莉文老师为“杯”和“水”这两个字发生了争执。她想让我懂得“杯”是“杯”,“水”是“水”,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杯”也是“水”,“水”也是“杯”。她没有办法,只好暂时丢开这个问题,重新练习布娃娃“doll”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发这种脾气,我既不惭愧,也不悔恨,我对洋娃娃并没有爱。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莎莉文小姐把可怜的洋娃娃的碎布扫到炉子边,然后把我的帽子递给我,我知道又可以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了。

我们沿着小路散步到井房,房顶上盛开的金银花芬芳扑鼻。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我想起了那个被我摔碎的洋娃娃,摸索着来到炉子跟前,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1以上写了两件典型事例,请加以概括。

2莎莉文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有什么特点?

3海伦·凯勒是世界上有名的残疾成功者。请列举古今中外其他成功残疾人的例子并说说你的感悟。(要写出人名、经历、成就)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写作。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看似平凡其实并不平凡的人,如朝夕相处的亲人、传道授业的老师、情同手足的朋友,甚至有清洁工、看门人、小商贩……他们没有特殊的身份、显赫的地位、伟大的事业,他们平凡普通,看似微不足道,如一粒尘埃。但在他们身上,我们却能看到世间的真善美,体会到一种不平凡的力量。

请以“我读懂了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2)抓住人物特点,进行细致描写,表现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3)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