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舍的纪念馆是位于丰富胡同19号的普通的一座四合院。
B.雪后的济南即使很寒冷,也绝对让人感到温馨。
C.我国青少年体质连续多年下滑已不再是不争的事实。
D.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能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努力工作,兀兀穷年,却还是没有得到老板的赏识。
B.虽然这个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传销团伙一网打尽。
C.爱出风头的他经常夸夸其谈,与别人争吵时锋芒毕露。
D.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干部,数年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3、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伫立(zhù) 怪诞 拈轻怕重(niān) 大相径庭
B. 卓热(chì) 狂澜 咄咄逼人(duō) 妇儒皆知
C. 蜷伏(quán) 竹篾 锲而不舍(qì) 忧心忡忡
D. 彩棱(léng) 闲瑕 鲜为人知(xiǎn) 嘎然而止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搓捻(cuō) 脑髓(suí) 恭敬(gōng) 着落(zháo)
B.侍弄(shì) 吝啬(sè) 倜傥(dǎng) 攒成(cuán)
C.盔甲(kuī) 分歧(qí) 徘徊(huái) 捶打(chuí)
D.浸满(jìn) 整宿(xiǔ) 绅士(shēng) 倾听(qōng)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为( )
A.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讲解:这句话运用了比较的修辞手法。)
B.我才疏学浅,怎么能当学习委员呢?(讲解:这句话中的谦辞“才疏学浅”使用正确。)
C.比赛前赵老师鼓励王晓兵放下所有的包袱,轻装上阵。(讲解:这句话用了“包袱”的引申义。)
D.回来、能够、愿意、佩服(讲解:这四个词都是动词。)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古体四言诗,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虚实结合,写出了大海磅礴的气势,表现了诗人曹操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B.“热烈”常用来形容人的情绪或者环境气氛,而《雨的四季》中“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粗犷”这句话中的“热烈”有“强烈”“热情四溢”的意味。
C.《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写想象之事,以儿童视角表达了对母亲的依恋。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为“四书”。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文臣范仲淹的诗文家喻户晓,但他镇守边塞指挥千军万马的功绩却鲜为人知。
B.柘汪镇在“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评选中一路过关斩将,成功入选。
C.站在符竹庭烈士墓前,我浮想联翩,仿佛看见了这位八路军高级将领驰骋疆场的英姿。
D.对于作文中的错字和病句,很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诫子书》
【丙】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狼》
【1】下列与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B.非学无以广才 广:增长
C.学而不思则##dot##罔 罔:迷惑
D.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
【2】选出加点“之”字的用法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
B.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C.学而时习之
D.夫君子之行
【3】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A.(人)没有淡泊的内心就没有明天的志向;没有宁静的心境就不能达到远方。
B.不能淡泊自守就不能明白自己的内心,不宁静专注就达不了远大的目标。
C.(人)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D.不恬淡寡欲就没有明白志气;不宁静专一就不能到达远方。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十二章》是从《论语》中节选的十二条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B.乙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信,重点阐释了学习、才干、立志这三者的关系,从正面论述,强调“淫慢”“励精”的影响。
C.乙、丙两文说理透辟,但手法各异。乙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阐释,让说理走向深刻;丙文寓理于事,富有说服力。
D.丙文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9、诗句默写
(1)忽如一夜春风来, 。
(2) ,清风半夜鸣蝉。
(3)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和视觉角度写战争场面的句子是 , 。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阐述客观世界新旧事物发展规律的两句是 , 。
10、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玉白菜
李世营
①杨石头南山采石,采了半辈子,偶得一彩石,青白相间,纯净天然,状若白菜,稍经打磨便光泽鲜亮。杨石头携带回家,视若珍宝,闲暇时常拿出把玩,取名“玉白菜”。
②有一日,杨石头老伴身体不舒服,到县城医院检查,医生说心脏异常,必须做一个大手术。手术费和医药费算下来要好几万,这可愁坏了杨石头。儿女们都在外地打拼,杨石头不想给他们添麻烦,就惦记起自己的“玉白菜”来。
③杨石头带上“玉白菜”,找到县城石头坊的老板赵德茂,请他估个价。杨石头和赵德茂并不陌生,两人早年曾一起在南山采石场当石匠。后来杨石头听说赵德茂结识了不少大人物,承包南山采石场发了财,生意越做越大,从当地扩展到周边几个县。
④赵德茂托起“玉白菜”,先是一惊,接着微微一笑,看了两眼就随手撂在桌子上。“老杨,亏你干了半辈子采石匠,这能算上品奇石?看在我们往日的情分上,你在难处急用钱,我给你顶码价,五千。”
⑤杨石头的脸,立马羞成柿子红。他带着“玉白菜”悻悻返回医院,医生却给他一个好消息。杨石头老伴的病情,经省城来的专家复诊,已确认并不需要做手术,采用普通治疗手段就能痊愈。经过这场风波,老伴虽然没事,杨石头却有了心结。此后,那个“玉白菜”,他再没侍弄过。
⑥没想到两个月后,赵德茂竟主动上门,还带来两瓶三十年的陈酿,一句一个“杨哥”,直喊得杨石头脑袋发蒙。
⑦赵德茂问起“玉白菜”,说上次没看仔细,还想再过过眼。拿到“玉白菜”,赵德茂掏出放大镜,从色泽到纹理仔细端详了好久。“杨哥,这石头虽不是绝佳上品,但也是个好看的玩意儿,成色不错。而且‘玉白菜’,就是‘遇百财’,招财纳宝寓意好啊!我想买来送给一位新交的朋友,他名字里正好有个‘玉’字。五万,怎么样?”
⑧杨石头拿过“玉白菜”,沉吟不语。赵德茂有点急了:“价格你还可以抬,但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可一定得卖给我!”
⑨突然,杨石头的手机响了。接通电话,他先是三个“哦”,接着是三个“好”。挂了电话,杨石头拿出旱烟袋,燃上一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分钟。“怎么样啊,兄弟?”迎着赵德茂乞求的眼神,杨石头像是下定了决心。他磕磕烟灰,把旱烟袋往腰间一别,说:“上品也好,普通石头也罢,我决定不卖了。”
⑩赵德茂失望而去。
⑪三天后,杨石头独自一人带着“玉白菜”坐车去了县城,费了一番周折,找到县长的办公室。县长开了门,一见杨石头,又惊又喜地说:“爹,您咋来了?”
⑫杨石头不言语,大步进屋,取出“玉白菜”,双手捧着放到办公桌上。屋里沙发上坐着的赵德茂,脸色霎时变得通红,他偷偷瞄了一眼放在脚边的袋子,里面是一份没来得及送出的厚礼。
⑬原来三天前杨石头接的那通电话,就是小儿子杨玉洁打来的。儿子被组织上安排到家乡任职,特地打电话向父亲报告喜讯。
⑭窗外一抹阳光洒进屋子,照得“玉白菜”熠熠生辉。如今的“玉白菜”,上面比三天前多了两行醒目小字:清白坚贞,两袖清风。那字迹,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是杨石头刻碑常用的魏碑体。
⑮“儿子,得守住这八个字啊。”抽着旱烟的杨石头心里默默念叨着,笼在头上的那一片旱烟雾,久久不散。
(选自《2017年微型小说年选》,有改动)
(1)请根据小说主要情节填空。
杨石头偶得彩石并取名“玉白菜”________杨石头拒绝赵德茂高价购买“玉白菜”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①赵德茂托起“玉白菜”,先是一惊,接着微微一笑,看了两眼就随手撂在桌子上。(句中划线词有什么作用?)(赏析词语表达效果)
②挂了电话,杨石头拿出旱烟袋,燃上一袋,吧嗒吧嗒抽了几分钟。(这个句子写出了杨石头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分析人物心理)
(3)第③段中写“赵德茂结识了不少大人物”这一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分析句子作用)
(4)小说为什么以“玉白菜”为标题?请结合全文进行探究。
11、阅读《转身》,完成题目。
①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②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曾经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③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的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被感动了,竟然只顾欣赏这张善良、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水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④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似已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插了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束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的一瞥里只看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的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那一条路径。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⑤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给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转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的衣服披在了这位贫苦的老人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那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那里去了,一转身?
⑥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入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⑦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写的三件事。
【2】文章以“转身”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划线句采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请说出其表达效果。
【4】下列对文章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第②段强调“转身”经常会发生,在文章结构上具有总起的作用。
B. 第④段把秦岭女孩比作野花,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她的纯朴与美丽。
C. 第⑤段“文明大街”表明尽管还有乞丐,但社会文明化程度已很高。
D. 第⑥段再次勾画各种事情的“转身”画面,抒发了作者深沉的感概。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彼岸,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即对岸;借指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新时代的现实生活中,个人的进步,集体的发展,国家的富强……都源于有所追求,都体现为通过行动,去努力达到所向往的境界。
请以“彼岸并不遥远”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