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海豹看见了自己的母亲,高兴得拍起手掌,它那滞笨的可爱样子,直惹得我发笑。

B. 李明自从偷了东西之后,终日惶惶不安,为自己的行为而深感愧怍

C. 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D. “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2、下面是几个同学对课文语言学习的议论,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这句话里的“在”是副词。

B.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这句话里的“只”是介词。

C.在《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运用互文手法,形象地表现了木兰为替父从军而做的繁忙准备。

D.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如“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谦称。

3、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狭(ài)       (xīn)       逃(qiǎn)

B.突(wù)       (duò)       劳(cóu)

C.荷(bò)       (huo)        (xuàn)

D.乳(pǔ)       缝(liè)       事(chāi)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青春是一首歌,它___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它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青春是一面旗帜,它___着我们勇敢前行;青春是一本书,它___着我们的智慧和心灵。让我们迈进青春,奋勇向前,谱写一首奋斗之歌、无悔之歌吧!

A.拨动       呼唤       启示

B.撩动       召唤       启迪

C.拨动       召唤       启迪

D.撩动       呼唤       启示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这些小鸭子一点儿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

B. 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

C. 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总是极其羞怯。

D. 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

6、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荡(jī)       (zhì)       (zǎo)

B.盖(fù)       宿(xiǔ)       镜(1éng)

C.脑(suǐ)       (chè)       (bàn)

D.芽(nèn)       (jié)       宿儒(xiù)

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的怀念》文章的末尾写得最美,既有写景,又有抒情。母亲离开了我们,“我”和妹妹一起去看菊花。看菊花既是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也是对母亲遗愿的达成,还是“我”新生活的开始。“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既是母亲临终前无尽的嘱托,也是“我”明白的“我”生命的真谛,“我”要照顾好妹妹,和妹妹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活得更加精彩。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B.老舍《济南的冬天》中一反以往厚重、富有沧桑感的现实主义风格,以轻快、自然的笔调描绘了一块冬天里的宝地。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C.《猫》写了“我”们一家养猫的故事,其中详写第二只猫。因为第二只猫有趣、活泼,给我们一家人带来了很多快乐,并且能够抓老鼠。它的亡失让我们伤心了很久。这只猫集中表达文章热爱动物的主题。

D.《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牧羊人,通过近半个世纪坚持不懈地植树,把土丘变成了绿洲,他通过自身的经历证实了孤独者能够找到幸福的方法——爱让生活充满阳光。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甲】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资治通鉴》)

【丙】

钱思公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时,尝语寮属,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谢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亦笃学如此。余因谓希深曰:余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欧阳修《“三上”文章》)

【注释】①寮属:同僚部属。②属:集中。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少壮工夫老( )

(2)鲁肃过寻阳( )

(3)余谓希深曰( )

【3】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选项(     

A.马上、枕上、厕上也(于是)

B.此事要行(亲自)

C.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大概)

D.所嗜好(很少)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亦笃学如此。

【5】结合这三篇诗文,分析“学有所成”有哪些关键因素?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根据要求在横线上默写出课文内容、作者或篇名。

万籁此俱寂, 。(____  _《题破山寺后禅院》)

吴楚东南坼, 。(杜甫《 》)

日初出沧沧凉凉,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

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     。(《宋史·赵普传》)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猫(节选)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有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对于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扳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的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1依据文中“我”对第三只猫情感的变化过程,完成填空。

______——愤怒——______

2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①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②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3“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要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为什么?

4前文“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和文末“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两句所包含的情感有何不同?你从作者的养猫故事中获得了哪些启迪?

11、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远航归来

肖复兴

①不知为什么,最近一些日子,总想起王老师,王老师是我的小学老师,虽然已经过去了整整六十年,我还清楚记得他的名字叫王继皋。

②王老师是我们班语文课的代课老师。那时候,我们的语文任课老师病了,学校找他来代课。他第一次出现在教室门口,引得全班同学好奇的目光聚光灯一样集中在他的身上,他梳着一个油光锃亮并高耸起来的分头,身穿笔挺的西装裤子,白衬衣塞在裤子里面,很精神的打扮。关键是脚底下穿着一双皮鞋格外打眼,古铜色,鳄鱼皮,镂空,露着好多花纹编织的眼儿。

③从此,王老师在我们学校以时髦而著称,常引来一些老师的侧目,尤其是那些老派的老师不大满意,私下里议论:校长怎么把这样一个老师给弄进学校来,这不是误人子弟嘛!

④显然,校长很喜欢王老师,因为他有才华。王老师确实有才华。王老师的语文课,和我们原来语文老师教课最大的不一样地方,是每一节课都要留下十多分钟的时间,他为我们朗读一段课外书。这些书,都是他事先准备好带来的,他从书中摘出一段,读给我们听。书中的内容,我都记不清楚了,但每一次读,都让我入迷。这些和语文课本不一样的内容,带给我很多新鲜的感觉,让我充满好奇和向往。

⑤王老师朗读的声音非常好听,他的嗓音略带沙哑,用现在的话说,是带有磁性,而且,他朗读的时候,非常投入,不管底下的学生有什么反应,他都沉浸其中,声情并茂,忘乎所以。有时候,同学们听得入迷,教室里安静得很,他的声音在教室里水波一样荡漾,有时候,同学们听不大懂,有调皮的同学开始不安分,故意出怪声,或成心把铅笔盒弄掉到地上。他依旧朗读他的,沉浸在书中的世界,也是他自己的世界里。

⑥王老师的板书很好看,起码对于我来说,是见到的字写得最好看的一位老师。他头一天给我们上课,先介绍自己的名字的时候,转身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王继皋”三个大字,我就觉得特别地好看。我不懂书法,只觉得他的字写得既不是那种龙飞凤舞的样子,也不是教我大字课的老师那种毛笔楷书一本正经的样子,而是秀气中带有点儿潇洒劲头儿。我从没有描过红模子,也从来没有模仿过谁的字,但是,不知不觉地模仿起王老师的字来了。起初,上课记笔记,我看着他在黑板上写的字的样子,照葫芦画瓢写。后来,渐渐地形成了习惯,写作文,记日记,都不自觉地用的是王老师的字体。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我读中学,即使到现在,我的字里面,依然存在着那抹不去的影子。这真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一个人对你的影响,竟然可以通过字绵延那么长的时间。

⑦不仅字写得好看,王老师人长得也好看。我一直觉得他有些像当时的电影明星冯喆。那时候,刚看完《南征北战》,觉得特别像,还跟同学说过,他们都不住点头,也说是像,真像。后来,我又看了《羊城暗哨》和《桃花扇》,更觉得他和冯喆实在是太像了。这一发现,让我心里暗暗有些激动,特别想对王老师讲,但没有敢讲。当时,年龄太小,觉得王老师很大,师道尊严,拉开了距离。其实,现在想想,王老师当时的年龄并不大,撑死了,也不到三十。

⑧王老师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是好几次讲完课文后留下来的那十多分钟,他没有给我们读课外书,而是教我们唱歌。他自己先把歌给我们唱了一遍,唱得真是十分好听,比教我们音乐课的老师唱得好听多了。沙哑的嗓音,显得格外浑厚,他唱得充满深情。全班同学听他唱歌,比听他朗诵要专注,就是那几个平时调皮捣蛋的同学,也托着脑袋听得入迷。

⑨不知道别的同学是否还记得,我到现在记忆犹新。王老师教我们唱的歌,歌名叫做《远航归来》。我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那里面的每一句歌词……

⑩一连好几次的语文课上,王老师都带我们唱这首歌,每一次唱,我都很激动,仿佛真的是一名水兵远航归来,尽管那时我连海都没有见过,也觉得银色的浪花和秀丽的海岸就在身边。我也发现,每一次唱这首歌的时候,王老师比我还要激动,眼睛亮亮的,好像在看好远好远的地方。

整整六十年过去了,这首《远航归来》,还常常会在耳边回荡。这首歌,几乎成了我的少年之歌,成了王老师留给我难忘旋律的定格。

【1】选文讲述了关于王老师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示例:①上课方式新颖,有吸引力。②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2】请从描写方法或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1)有时候,同学们听得入迷,教室里安静得很,他的声音在教室里水波一样荡漾。(修辞角度)

(2)我也发现,每一次唱这首歌的时候,王老师比我还要激动,眼睛亮亮的,好像在看好远好远的地方。(描写方法角度)

【3】第③段在选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文章以“远航归来”为题,有哪些作用?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纵观历史长河,名垂青史的英雄、光芒万丈的伟人,似乎离我们格外遥远。在平凡的生活里,我们也许都只是普通的一员。但也许有那么一个瞬间,你会发现那个勇敢面对挑战、承担责任的人,变得光彩夺目的人;那个平时毫不起眼默默耕耘的人,突然一鸣惊人、熠熠生辉;那个在雨天里为他人撑起一把伞、捡起一本书的人,是那样的与众不同……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平凡的普通人,也许都会有那么一个熠熠生辉、闪闪发光的瞬间,让你惊喜、感动、赞叹、钦佩。这个人,也许是别人,也许是你自己。

请以“那一刻,闪闪发光的你”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字数不少于5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