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恭敬 祷告 花枝招展 各得其所
B.渊博 云宵 小心翼翼 油然而升
C.感慨 朗润 恍然大悟 不求甚解
D.造访 慈善 呼朋引伴 人声鼎沸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匍匐(fù) 宛转(wǎn) 庇护(bì) 呻吟(yíng)
B.钦差(qīn) 侍弄(shì) 狭隘(ài) 女娲(wā)
C.着落(zhuó) 匿笑(1ì) 淅沥(xī) 蝉蜕(duì)
D.怂恿(sóng) 嫩芽(nèn) 搓捻(chuō) 缥缈(piāo)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争执(zhí)嘹亮(liáo)黄晕(yūn)人迹罕至(hǎn)
B. 应和(hè)贮蓄(zhù)粗犷(guǎng)混为一谈(hùn)
C. 静谧(mì)咄咄逼人(chū)感慨(kaǐ)絮絮叨叨(dāo)
D. 一霎(chà)贪婪(lán)倜傥(tì)威风凛凛(lín)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时候长辈命我临帖,也曾敷衍过一阵子,既是敷行,当然尝不到什么乐趣,也就随声附和了。
B.登滕王阁,远眺西山叠翠南浦云飞,俯视赣水浩浩渔舟往来,令人叹为观止。
C.读书问学、谈文论艺,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不言而喻的。
D.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字里行间传达着真诚与睿智,抒发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
C. 学生能够熟练而规范地书写正楷字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语文课程标准》对汉字书写的要求。
D. 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B.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天净沙”是曲牌名。
C. 冰心,原名谢婉莹,其作品的三大主题:“母爱、童真、自然。”
D.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之一。
7、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生食品是否安全,关系到我国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必须引起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B. 去年,这里发生了大约里氏7.0级左右的地震。
C. 为应对南海地区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我国派出3艘海洋执法船在黄岩岛海域执行护渔任务。
D. 为不断提高全区中小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潍坊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奎文分局举行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诫子书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___ (4)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请从选文中找出并抄写你喜欢的句子,再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
9、古诗默写。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回望钱学森
卞毓方
①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遴选出来的。我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不如说是艺术品。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累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②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划等号。
③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做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④天才绝对来自于勤奋。钱学森在加州理工的一位犹太籍的校友回忆:“一天假日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全幢建筑物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的特别响。乐曲进入高潮时,有人猛力敲我的墙壁。原来我打扰到钱学森了。后来他送我最新论文,算是对曾经向我大吼大叫聊表歉意。”
⑤关于归国后的钱学森,这里补充一个细节。你注意过钱学森的履历表吗?他先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然后改任副院长。这事不合常规,怎么官越做越小,难道犯了什么错误?不是的。原来,钱学森出任院长时,只有45岁,年富力强,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光。但是院长这职务是一把手。钱学森不想把精力耗费在琐事上,就主动打报告,辞去院长职务,降为副院长。这种胸怀与情操,很少有人能与之匹敌。
⑥钱学森有着十分粗犷而任性的另一面。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又有一次,一个学生举手说:“第二面黑板上的第三个方程式,我看不懂。”钱学森不予理睬。另一个学生忍不住问:“怎么,你不回答他的问题吗?”钱学森硬邦邦地说:“他只是在叙述一个事实,不是提出问题。”又有一次,一个学生问钱学森:“你刚才提供的方法是否万无一失?”钱学森冷冷地瞪了他一眼,说:“只有笨蛋才需要万无一失的方法。”期末考试,钱学森出的题目极难,全班差不多都吃了零蛋。学生有意见,找上级的教授告状。钱学森对此回答:“我又不是教幼儿园!这是研究所!”
⑦还有更加不近人情的描述:钱学森在校园中是个神秘人物。除了上课,教师和学生都只偶尔在古根海姆大楼跟他擦肩而过。他总是把自己关在研究室里,学生跑去请教问题,他随便一句“看来没问题嘛”,就把他们打发走。有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论谁去敲门,哪怕是事先约好的,他也会大吼一声:“滚开!”
⑧以上细节,恐怕都是真实的。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的唯美人格”中“唯美人格”仅指他工工整整的手稿。
B.钱学森回国后曾担任国防部五院院长,但后来又主动请求辞去院长职务,担任副院长,官越做越小,原因是他性格粗犷任性。
C.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先驱,但本文却没有选取这方面的素材,而是独具匠心,另选素材,塑造了充满个性色彩的钱学森。
D.“大师就是大师,无一例外充满个性色彩。这样的大师也令人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一代大师钱学森完美无瑕的个性的赞美。
【2】按括号内的要求作答。
(1)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揣摩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他当年的学生们回忆,他上课总要迟到几分钟,正当大家猜测他今天是否会缺席时,他快速冲进教室,二话不说,抓起粉笔就在黑板上写开了,直到用细小而工整的字迹填满所有的黑板为止。(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3】这篇传记从哪些方面介绍了钱学森?请分条概括。
【4】假如钱学森被评为中国“最美科学家”,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以及你对他的了解,为他设计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链接】
钱学森,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从小热爱科学热爱祖国,在美国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就立即争取回国,美国一海军官员声称:“钱学森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宁可把他击毙,也不能让他离开。”他遭到软禁,失去自由,受到迫害5年后历尽艰辛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他始终以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选择,义无反顾地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中国航天事业。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他的才智,更体现在他的爱国情怀。他不仅为中国国防尖端科技作出了巨大贡献,也给中国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①我稍有点名气之后,国际上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我出国工作,但我婉言谢绝了。这跟人生观有很大关系。如果为了名利的话,我早就到国外去了。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在1990年曾以每天525美元的高薪聘请我赴印度工作半年,但我认为中国这么一个大国,这么多的人口,粮食始终是头等大事,我在国内工作比在国外发挥的作用更大。
②上世纪90年代,湖南省曾三次推荐我参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可我三次都落选了。当时有人说我落选比人家当选更引起轰动,也有人为我打抱不平,但我认为没当成院士没什么委屈的。我搞杂交水稻研究不是为了当院士,没评上院士说明我的水平不够,应该努力学习;但学习的目的还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而不是为了当院士。
③有一位普通农民,年轻时对饥饿有切肤之痛,后因种植杂交水稻而一举改变了缺粮的状况。为了表达对我的感激之情,他写了一封信,请求我给他提供几张不同角度的全身照片,说要为我塑一尊汉白玉雕像。尽管我再三拒绝,但那位朴实的农民还是为我塑了一尊像。有人问我见过那个雕像吗,我笑道:“我不好意思去看。”
④至于荣誉,我认为它不是炫耀的资本,也不意味着“到此为止”,那只是一种鼓励,鼓励你向更高的目标攀登。
⑤我对钱是这样看的: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定不能生存的。但钱的来路要正,不能贪污受贿,不搞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另外,有钱是要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但是怎么用呢?该用的用,不挥霍不浪费,也不小气不吝啬。钱够平常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还拿那么多钱存着干什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⑥有个权威的评估机构评估说我的身价是一千零八个亿,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我觉得我现在生活很好,我不愁生活,工资足够用,房子也不错。要吃要穿都够,吃多了还会得肥胖症。衣服对我来说感觉都一样,高档的不会说穿上就舒服些。我也从来不喜欢名牌,也不认识名牌。我最贵的西装是在北京领首届最高科技奖前,抽空逛了回商场,买了打折到七八百块钱一套的西装,还是周围同事捣鼓了半天才买的。
⑦我不愿当官。“隆平高科”让我兼董事长,我嫌麻烦,不当。我不是做生意的人,又不懂经济,对股票也不感兴趣。我平生最大的兴趣在于杂交水稻研究,我不干行政职务就是为了潜心科研。搞农业是我的职业,离开了农田我就无所事事,那才麻烦了。有些人退休之后就有失落感,如果我不能下田了,我就会有失落感,那我做什么呢?我现在还下田。
⑧学农有学农的乐趣,我就是乐在苦中啊!只要有追求,有理想,有希望在吸引着你,你就不会觉得苦!我们搞水稻,要在水田里呆,还要在太阳下晒,工作是辛苦点。原来在六七十年代生活很苦,吃不饱,但我觉得乐在苦中,因为有希望、有信念在支撑着。因为我认为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所以我觉得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对国家、对百姓都是大好的事情。
⑨我现在身体还好,老骥伏枥,壮志未已。我还要进行新的挑战,向新的目标迈进。我有两个愿望:第一是第三期超级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的目标,第二是把杂交稻推向全世界,为世界人民造福。原来觉得实现这两个愿望就心满意足了,现在觉得还不够,我还有更新的打算。
(文/袁隆平,根据命题需要有删改)
【1】袁隆平是从哪些方面来阐述自己的“人生观”的?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对荣誉的认识。
B.对外界评价的认识。
C.对金钱的认识。
D.对自己职业的选择和认识。
【2】下面关于袁隆平的“人生观”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不是根据金钱多少是根据发挥作用的大小来选择工作。
B.学习是为了提高技术而非获得荣誉。
C.荣誉是一种鼓励而非炫耀的资本。
D.当官太麻烦,退休后会有失落感,不如做自己有兴趣的事。
【3】下面不属于“我觉得乐在苦中”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我平生最大的兴趣就在于此。
B.我觉得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C.离开农田我就无所事事,会很烦。
D.有理想希望和信念就不会觉得苦。
12、题目:最_______的时刻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处可填:温暖、快乐、激动、难忘、遗憾、伤心……然后作文;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②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