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上文摘自小阳同学为这次研学活动写的开场白。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今日中国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又一场艰苦卓绝的“长津湖之战”正在科技领域徐徐展开。历史鼓舞着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曾打赢一场力量悬殊的立国之战,伟大的中国科研工作者曾经使这个国家挺直脊梁。当我们再一次来到历史的“长津湖”,新一代的中国人,又能否怀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魄,能否像我们的前辈那样在“封锁”面前坚定“为国强基”的历史使命?历史凝视着我们,未来也凝视着我们。明日之中国能否驶向伟大复兴的星辰大海,明日之民族能否延续千年文明的光荣与梦想,唯有吾辈的行动,才能回答此问题,创造新的历史。

A.加点的“于”是介词,“曾经”是副词。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均不一致。

C.“虽千万人吾往矣”中的引号表示直接引用,“长津湖之战”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D.最后一句诵读时,语气应铿锵有力,表达吾辈坚定的决心和意志。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晚春》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古代很多文人雅士在“名”和“字”之外还有“号”,常用来表达生活经历、思乡情趣、处境心愿等,如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死后谥号“文忠”。

C.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如“卿”,有对他人的爱称如“孤”,有对朋友辈的敬称如“大兄”等。

D.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出自古代典籍,如成语“刮目相待”出自《资治通鉴》,“扑朔迷离”出自北朝民歌《木兰诗》。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炫耀  乞丐  吝啬    油然而升

B.柠檬  怂勇  随声附和  迫不及待

C.暮色  粗犷  翻来覆去  怪诞不经

D.祷告  篷勃  嗔怪    骇人听闻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题目是《望岳》,“望”贯穿全篇。一二两句仰望泰山整体,中间四句仰望泰山周围,后二句把“望岳”转向“岳望”。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侧重表现泰山景色优美的特点。

C.“阴阳割昏晓”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明暗不同。一个“割”字,表现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南北两面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现出作者昂扬向上、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蕴涵着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的深刻哲理。

5、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春》的作者是朱自清,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等。

B.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世说新语》是一部志怪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 冰心原名谢婉莹,作家、诗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

6、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B.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D.童话往往采用拟人手法,赋予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以及家具、玩具等生命,使它们人格化。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原(liàng)       (mì)       告(diǎo)       人迹至(hǎn)

B.蠢(yǔ)       (huàn)       差(cān)       畏罪逃(qián)

C.闪(shuò)       立(zhù)       (péng)       思迁(yì)

D.气(gài)       临(lì)       润(lǎng)       大相径(tíng)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骂鸭

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深畏骂焉,骂之亦可儆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

(节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征于声色:表现在语言和脸色上。②儆:使人警悟,不犯过错。

(1)用“/”线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限断2处)。

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2)从故事中可以看出,邻翁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

(2)《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欢迎远方客人的宴会上可引用孔子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七年级(2)班在年级篮球赛中输掉了第一场比赛,队员们垂头丧气,队长用《〈论语〉十二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鼓励队友,要大家坚定信心,迎接下一场挑战。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阅读《春》选段,完成小题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1选文第①段从记叙的要素看,交代了散步的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委屈”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的两句话反映了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家庭。

4文中画波浪线的子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并说明其作用。

5“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调换顺序成:我,我的妻子和儿子,我的母亲。好吗?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精卫填海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不回来了。炎帝固然挂念他的女儿,但却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化作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像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想要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怀恨我这样深呢?”

“因为你呀--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

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一直工作着……

(1)这篇文章的体裁是______

(2)“精卫”是______的女儿______的化身。她想填平大海是因为______

(3)“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是联想还是想像?这是由什么想到的?

(4)在这个故事里,大海被塑造成一个反面角色,为什么?找出描绘大海的可恶的神态和语言。

(5)判断下列说法哪些符合本文的文意,在后画“√”。

A.大海夺去了女娃的生命,因此她的化身--精卫不停地衔木石填海,向大海复仇。所以“精卫填海”这一成语含义是复仇不止。______(判断对错)

B.精卫无休止地填海,也不可能达到她的目的,所以“精卫填海”这一成语的含义是徒劳无功。______(判断对错)

C.精卫永无休止地衔木石填大海,所以“精卫填海”这一成语含义是表现一种不畏艰难,不懈努力的精神。______(判断对错)

D.精卫决心终于有一天要填平大海,因此不停地工作。所以“精卫填海”这一成语表现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______(判断对错)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本来我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请以“本来我可以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以及个人真实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