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运用反语,既辛辣地讽刺了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滔天罪行,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愤怒与强烈的谴责,又照应了开头。

B.小说《蒲柳人家》的语言富有特色:一是大量使用口语;二是大量使用俗语;三是借鉴传统小说和评书的语言。

C.“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茅盾《白杨礼赞》)这句话是递进复句,突出强调了白杨树不“旁逸斜出”的特点。

D.“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鲁迅《藤野先生》)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语义的转折。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②“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③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④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

⑤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⑥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A.②④③⑤①⑥

B.②④③①⑤⑥

C.②④⑤③①⑥

D.②⑤④③①⑥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什么是人造太阳?          

①太阳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反应堆

②由人工控制核聚变的能量输出过程,确保能量输出大小满足人类对能量的动态需求

③“人造太阳”全称为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聚变实验装置

④而人造太阳就是效仿太阳的核聚变原理,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⑤在技术分类上,人造太阳属于可控核聚变

A.③①④②⑤ B.⑤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④⑤②

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假自由民主之名,行(jiū)占雀巢之实,目的是制造混乱,从中渔利,这种卑劣的(gōu)当引起包括其盟友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不满。

B.舞台上,她舞姿(pīn)婷,谢幕时,又彬(bīn)有理,最终赢得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C.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zī)孜不倦地(jí)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在各种诱惑的(liāo)逗下,少数领导干部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使命,触碰法律底线,追查出的(zāng)款数额令人瞠目。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接,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呜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往来而不        ②人鸟声俱

B.①公问其     ②余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C.①一鼓作气,而衰        ②主人日

D.①太守   余勉乡人以学者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中有足乐者        ②生乡人子谒余

B.①吾妻美我者     ②而不知人

C.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杂然前陈者

D.①况人之过余者乎 ②皆以美徐公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4】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四川道中作

曹伯启

蜀道古来难,数日驱驰兴已阑。石栈天梯三百尺,危栏,应被旁人画里看。

两握不曾干,俯瞰飞流过石滩。到晚才知身是我,平安。孤馆青灯夜更寒。

[注]①两握不曾干:两手紧张时掌中多汗。

1本诗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请举例分析。

2结合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登蜀道的复杂情感。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语言综合运用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各个民族之林的根本。②文化是一种尊重,体现在一个人如何          上。③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他人——     ;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④品位,道德以及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1)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短语依次填入第②句的横线处,使语句衔接顺畅。(只填序号)

a.对待他人  b.对待自然  c.对待自己  ________________ 

(3)第④句标点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③句的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后句子结构一致,语意流畅。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名句默写。

(1)曹操的《龟虽寿》中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楼锡淳的《全球关注的臭氧空洞》,完成下面小题。

①所谓“臭氧空洞”,是指在地球大气平流层(离地面约20公里处)臭氧层中臭氧极为稀薄或缺失的区域。最容易出现在地球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高寒区的上空,现在已波及到附近区域,比如智利南部地区。

②早在1985年,英国考察队发现南极臭氧空洞时,就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臭氧空洞为何会引起全球的关注呢?因为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界生命的保护伞。

③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大气中的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氧原子很活跃,很容易与其他气体结合,与氧分子结合成臭氧。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形成一个臭氧层。在低空,有车船飞机等交通工具和发电燃烧石化燃料排出的气体中的臭氧。后者,对人类是有害的:它对橡胶和塑料制品等非金属材料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对银、硫化铅等金属材料有氧化作用;空气中超浓度的臭氧,对人体更是无形的杀手: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引发支气管炎、肺气肿,造成头晕头疼、视力下降、记忆力衰退,甚至会破坏人体免疫机能,加速衰老,使孕妇生畸形儿……

④然而,臭氧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人们生产臭氧机用于清新空气、蔬菜消毒,除臭、脱色、处理污水,净化和漂白生活用水,漂白面粉和纸浆等。但是,臭氧最大的贡献是高空的臭氧层。这个臭氧层太重要了。

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离不开太阳光。但太阳光有部分是紫外线,其中的中短波部分对全球生态系统会造成多方面的损害:首先,损害人的健康,使人产生眼病、皮肤病(包括皮肤癌),还可能诱发麻疹、疟疾、结核病、麻风病、淋巴癌等疾病。有人估计,臭氧量减少1%,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2%,人类基础细胞癌变率增加约4%,皮肤癌发病率增加5%~7%。其次,对其他生物危害也很显著,如使羊双目失明,使虾、蟹的幼体和贝类大量死亡,使水中的浮游生物与微生物锐减,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再次,还可阻碍各种农作物和树木的生长,如使棉花、大豆、西红柿、莴苣等减产。另外,过量的紫外线会加速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和分解,产生新的污染。但是太阳紫外线在经过臭氧层时99%被吸收,臭氧层成了地球上生命免受伤害的一道天然屏障。

⑥然而臭氧层在某些区域容易被破坏而形成臭氧空洞。据研究,形成臭氧空洞的原因有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有平流层中超音速飞机排放的一氧化氮和人们利用氯氟烃(俗称氟利昂)排放的有害气体的人为因素。其中氟利昂的使用是主因。氟利昂是一种含有氯、氟、碳的有机化合物,广泛使用于空调、冰箱等家电和泡沫塑料、日用化学品、汽车、消防器材等领域。它排放到大气中,在强烈紫外线作用下被分解,放出氯离子,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减少臭氧。且在破坏臭氧时,自己不变,故能反复破坏臭氧。因此其数量虽少,破坏力却很大。科学家们估计,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数万个臭氧分子。因此在人类大量使用氟利昂以来,臭氧层不断变薄,甚至出现臭氧空洞。因此,减少使用氟利昂,已是人类拯救自己的迫切任务。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南极“臭氧空洞”一经发现,就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

B.臭氧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不论低空臭氧还是高空臭氧层都对人体有益。

C.大气中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层的上部,形成一个保护地球生命的臭氧层。

D.太阳活动、平流层中超音速飞机排放的一氧化氮和人们利用氯氟烃排放的有害气体都能破坏臭氧,甚至形成臭氧空洞。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划线句和第④段中划线句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B.第⑤段划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臭氧量减少、到地面的紫外线增强对人的健康带来的损害。

C.本文运用逻辑顺序,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臭氧空洞”,它形成的原因,以及它对人类的危害,警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减少使用氟利昂,保护臭氧层。

D.第⑤段“过量的紫外线会加速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老化和分解,产生新的污染。”一句中的“过量”不能删去,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析智利南部地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链接材料)

智利南部地区出现盲羊、盲鱼、盲兔子,人的皮肤不敢露在外边,若露在外边,几分钟就变成粉红色,并疼痛难忍,引起人们的恐慌。

10、站台

①在公交站台,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引起了我的注意。

你们也去西山?

不。大爷转过头,看了我一眼说,我们就看一个人,一个人。

④太婆含笑点头:我们的儿子,他是驾驶员。

⑤终于,8路公交进站了。我跳上车。大爷太婆站起身,盯着车窗满脸喜悦。

⑥公交缓缓驶出站台,玻璃窗外,那两位老人随车窗移动。太婆一脸惊喜,眼中噙满泪水,但驾驶员并没有看他们。

⑦我很奇怪。老人家老了,你再忙,也该和他们招招手啊。

⑧那小伙看我一眼,笑了笑说:你搞错了,他们不是我爹娘,我爹娘在乡下。这些日子我也不清楚这两位老人为什么老来看我。我略感诧异。

⑨第二天,当我再次来到站台,又见到了那两位老人。只是秋叶落地,老人愈发显得苍老了,太婆的眼神显得有些呆滞。

你能帮我们一个忙吗?大爷尽管声音很小,我也听得清清楚楚。

我还没有来得及问帮什么忙。大爷叹息了一声说:实在没有办法。自从我们儿子勇勇一年前出车祸去世后,有一次看见8路车驾驶员长得像我们儿子,老婆子就认为他没死,成天闹着要来看他,所以我每天陪她到这里。

我内心像被什么锥了一下,感受到一阵莫名的惶恐和难受。良久,心底涌动起一种伤感和内疚,我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太婆咕哝一句:真想听到勇勇叫我一声妈,很久没听到他叫我一声妈了。老头子,有很久了吧……有一年了吧!

大爷说:是啊,一年了!孩子工作忙,你要谅解他。

大爷干咳两声,我分明看见两粒浑浊的泪珠从他爬满皱纹的脸上滚落

我安慰他们说;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大爷扶扶太婆的身子,对我说:这一年多来,老婆子想儿子,有些神志不清,不要见怪啊。我摇摇头,眼中不知什么时候含满泪水。

落叶在秋风中肆意杠舞,清晨温暖的阳光普照下来,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斑驳的金衣。8路车在我的翘盼中终于来了。大爷和太婆的眼中有了耀眼的光亮。我擦掉泪水挤上车。车辆渐行渐远,我望着站台孤独的老人,眼中再次蒙上泪水。

我对8路车的年轻小伙说;你去看他们吧。那对老人,他们失去了儿子,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一座城市,这样的老人应该很多啊。

可是,他们觉得你长得和他们儿子很像,他们把你当成自己的儿子了。

年轻小伙不再吱声,专心开着车。我知道说服不了年轻小伙,带着些许遗憾下了车。

第三天,我依旧来到站台,却不见那对老人的身影,只有无尽的落叶铺满大地,落寞和饲怅缠绕我全身。

当我快要离开这座城市的时候,我再一次来到这个站台,想看一眼街边的全黄落叶,想寻找一些对这个城市的最后记忆。

小伙子,你终于来了!我们找你几天。终于找到你了!

原来是那两位老人。两位老人特地打扮了一番,他们满脸的笑意让我这个外乡人一时摸不着头脑。太婆拉住我的手说:太谢谢你了!是你让我找到了儿子,终于有人叫我一声妈了!

原来,8路车的年轻小伙下班后,提上礼品到两位老人家中认了爹娘。

我心中滚过阵阵暖流,抱着两位老人快乐地哭了。

嘀,嘀!8路车再次出现,年轻小伙探出头来,与我相视一笑。他对两位老人说;爹妈我出车了,你们要注意身体哈!

你也要注意安全,等妈盼着你平安回家!

太婆挥舞着手,眼中再次流下热泪。望着远去的8路车,她哭了很久。

过了很多年,这样的情景总在我眼前浮现,就像人生的一个个站台,那站台便是指引我们的方向。

【1】文章围绕“站台”叙述了三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请从描写的角度品析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本文有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4】本文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故事的?有什么好处?

【5】文中8路车驾驶员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应当更加秉持于祖国于时代的自信心,重视并不断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自身志气、骨气和底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砥砺前行,“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为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②自信自强,沉淀于中国悠久的奋斗历史。对于一个国家、民族而言,历史是影响其精神力量凝结和传承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奋斗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段不断奋斗的历史。正是有这种靡坚不摧、坚韧顽强的精神力量支撑,帮助中华民族走过遥遥的历史长河,迈入一个又一个新的历史征程。

③自信自强,淬炼于困难中凝聚的团结伟力。团结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能够解决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前提。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一步步走来,并取得如今的伟大成就,正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取得的。“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这股团结的力量不仅是当今历史条件下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更是凝结强大精神动力进而逐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新征程,十四亿中华儿女共同托举强国复兴之梦,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以更加自信自强的姿态,迎接新的机遇与挑战。

④自信自强,更需要发扬在新时代下的拼搏奋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无数中国人挺身而出,担当奉献。见证国家脱贫奇迹,记录时代最美风景的陈贝儿;以9.83秒成绩闯进奥运会男子田径100米决赛的亚洲飞人苏炳添;双耳失聪但仍自强不息的青年学生赵梦南……他们作为青年一代,彰显了中华儿女的自信自强的精神风采。他们的故事感动着我们,也激励着更多的青年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在各自的赛道上书写绚丽璀璨的华章。

⑤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也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凝聚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坚定笃行不怠的理想追求,在奋斗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征程中勇担责任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崭新动力。

(作者:顾发祥,有删改)

【文本二】

。巍巍大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虽历经磨难,但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历久而弥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三闾大夫屈原在面对谄媚小人时的自我独白;“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是思想家荀子的自强坚持之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诗仙李白大气磅礴的自信之气……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早已在历史长河中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成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基因。

②面对新的挑战,我们青年人更要自信自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这样危急时刻,青年医务工作者不畏艰险,主动请缨支援武汉。在援鄂医疗队中,“80后”“90后”占到了护士成员的90%,这是我们青年人的自强之气;去年,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一炮而红,这是我们青年人的文化自信之气,青春靓丽,用大唐风貌显尽这盛世气象;数百万青年大学生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用自己的力量来服务基层……身处于巨大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中,我们青年人更要自信自强,肩负起属于我们的时代责任,让我们的青春在实干奋进中熠熠生辉。

(作者:陈莉,有删减)

【1】信息提取。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本一】的主要观点。

(2)根据语境,给【文本二】第①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2】【文本一】【文本二】中划线处都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的意图分别是什么?

【3】请你简要分析【文本一】的论证思路。

【4】有同学搜集了下面的材料,你认为其可以用来作为【文本一】或【文本二】中的哪一段的事实论据?请简要分析。

袁老几十年如一日,废寝忘食,一边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一边努力推广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让杂交水稻在许多国家“生根开花”。正如2004年《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中写道,“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题目:跨过去,其实很简单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代替; ④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