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艾青诗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艾青原名是蒋正涵,号海澄,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

B.《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是艾青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C.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D.艾青擅长绘画,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如他的短诗《刘草的孩子》就是如此。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季节。有的人喜欢春天,喜欢春天燕子的             ;有的人喜欢夏天,喜欢夏天柳枝的             ;有的人喜欢秋天,喜欢秋天山间的                ;有的人喜欢冬天,喜欢冬天雪后的                

A.呢喃    摇曳    水落石出    红妆素裹

B.鸣叫    摇荡    冠冕堂皇    广袤无垠

C.呢喃    摇曳    冠冕堂皇    广袤无垠

D.鸣叫    摇荡    水落石出    红妆素裹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路(fōnɡ)   可hàn)   鲜yán) 柔nènɡ

B.)   解pōu)   强不舍(ɡuā) 旁

C.lóu) 亵)   见(piē)   言(jiān

D.揉造作(jiǎo守()   自惭形huì立(chù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极限挑战,深潜装备研发 。地球上的海洋深度是有限的,但 深海奥秘、开发深海资源、 深海安全的技术发展是 的,我国深潜技术前进的征途仍任重而道远。

A.攻坚克难   探索   保障   永无止境

B.快马加鞭   探寻   保障   无可限量

C.攻坚克难   探寻   保证   无可限量

D.快马加鞭   探索   保证   永无止境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列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矢:箭。③从事:一般属官。④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⑤仇雠(chóu):仇敌。⑥伶官:在宫廷中有官职的戏人。⑦一夫:一人。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________

凯旋而纳之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之:  舜发于畎亩 世言晋王将终也

B. 劳:  其筋骨 无案牍之

C. 遗:  吾有三 是以先帝简拔以陛下

D. 亡:  逸豫可以 亦死,举大计亦死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庄宗能做到“意气之盛,可谓壮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最后落到“不知所归,何其衰也”是因为____________。(结合乙文内容,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5乙文告诉我们“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与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道理。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朝奏”与“夕贬”对比鲜明,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命运的急剧变化。

B.颈联借景抒情,“横”“拥”描绘了贬滴途中大雪阻路、马难前行的艰苦情景。

C.尾联照应诗题,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沉痛而又凄凉。

D.诗人借助空间的跨度,先回顾当初,再写当下,最后设想结局,可谓处处生悲。

2这首诗表达了韩愈对朝廷的什么复杂情感?请简要分析。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学校开展“走北京,探名胜——探访燕京八景”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从“选景”“命名”“景观”“书法”几个方面进行了资料搜集和实地考察。下面几段文字是他们撰写的研究报告,请你阅读后完成下列任务。

(燕京八景之选景艺术)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北京有着八百多年的建都史,yùn育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燕京八景就是其中之一。它得名于金代明昌年间,清乾隆十六年御定八景为: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整个八景,从中央皇城到西、北、东、南的近郊,再延伸到北面雄伟的关塞居庸关,连接了长城内外,与海内一统的政治理想相合。燕京八景的选择,虽然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但是体现了京城为天下之中的整体空间设计理念。居庸叠翠一景,雄伟的长城不仅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也是军事护卫京师的绿色屏zhànɡ;又如金台夕照一景,借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国的典故,体现出统治者对治国安邦之才的渴望。

1对文段中拼音处应使用的汉字及加点字的读音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yùn育”的“yùn”在此处是“生长、酝酿”之意,应用“孕”而不是“蕴”。

B.“屏zhànɡ”的“zhànɡ”在此处是“阻隔、遮挡”之意,应用“嶂”而不是“障”。

C.“契合”在此处是“符合,吻合”之意,“契”应读“”而不是“qiè”。

D.“强国”在此处是“使国家强大”之意,“强”应读“qiánɡ”而不是 “qiǎnɡ”。

2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

修改为: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经典诗文默写。[在(1)—(6)题中,任选四题;在(7)—(8)题中,任选一题]

(1)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2)大雪三日,_____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3)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4)山舞银蛇,________,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沁园春·雪》)

(5)________,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艾青《我爱这土地》)

(6)小时候/________/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乡愁》)

(7)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浅显通俗的比喻,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出了诗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8)中秋月夜,苏轼仰望一轮明月,发出“________________”(《水调歌头》)的怨叹,借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离人的同情。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下面语段,回答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信,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对下列加横线字词的分析理解欠妥的一项是  

A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公开一词,表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政治开明,公开透明,能够把国家的大小事务全部公之于众。

B两年以前,我们夸着地大物博,一个字,让人们看到国民党政府夸耀地大物博时的洋洋自得,同时又写出夸耀者的底气不足,因为,夸来夸去只能夸这一样,且惟恐别人不知。

C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希望国联字,表现出反动当局抓救命稻草时的执著,使他们仰人鼻息的丑态跃然纸上。

D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一味一词,表现了反动当局和所谓上层人士万般无赖之下只知去祈求神灵保佑,指出他们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不相信自己。

【2】这是一篇驳论文,请写出作者摆出的敌方论点和所提出的己方论点?

敌方论点:

己方论点:

【3】既然作者认为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为什么却在文中反复承认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

【4】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句话的理解。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夜张飞

马良

①因为父母是老来得子,所以我有点先天不足,小时候身体不好,各种体育项目无一精通,智力也让人着急。功课大部分是不及格的,往往要补考才能勉强过关。

②好在父母都是宽容仁厚的人,每次我恬不知耻地拿着挂满红灯的成绩报告单让家长签名,我妈总是先长叹一口气,再签字,然后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用一种无比悲悯的眼神望着我。相比之下,我爸要有趣一点,他总是很不以为然,随手就在成绩单上签名,有时会安慰我几句:“你爹小学都没毕业,后来自学,不是也成了一个人物吗?没事儿,古人说‘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小时候受些挫折是好事。”我父亲是京剧导演,所以他经常说些旧话古文。

③有这样的父母,对一个小孩子来说当然是超级幸运的。这种完全无所谓、随波逐流的生活,给了我很多作为旁观者观察这个世界的机会。

④别人都在认真读书,我上课下课都在画画。课本上画得到处都是,家里的墙上,我能够得到的地方都是我画的《三国演义》里的各种战争场景——厨房里“火烧赤壁”、浴室里“水淹七军”,都是人山人海的大场面。枕头边靠墙,我临睡前还常常用铅笔头画些小场面,比如“空城计”之类,过几天用橡皮擦掉再画,反复多次,墙头便烟熏火燎一般黑漆漆的。这些“胡作非为”我爹妈非但不管,还颇为欣赏。我爹会带一些京剧团的同事回家开会,几个老头经常聚在我的画前仔细分辨我画的是哪一出。这些从小学戏的人,对三国里的桥段都是倒背如流,所以难不住他们,大家往往都能猜对,嘻嘻哈哈倒成为我家的一出娱乐节目。我妈看我爱画,每逢请客吃饭就会拿个冬瓜,给我一把小刀,让我在瓜皮上雕花,然后蒸熟了作为容器,盛些汤羹,名曰“冬瓜盅”。反正无论我雕什么,宾客都会夸我,这些事情慢慢培养出我人生里唯一值得骄傲的资本——画画。

⑤十二岁小学毕业,我突然得到一个机会,校长推荐我跨区去考一所美术学校,那是当时上海唯一一所美术专业教育的初中。可校长把报名表给我的时候,话锋一转:“这所学校的文化课最低分数线是240分,也就是三门功课平均每门80分。我知道你画画好,但是你每门功课达到60分都难吧?试试看吧,神笔马良!”

⑥我回家的时候,一路上百爪挠心。我真想进美校成为专业学画的学生啊,突然觉得人生之路在我眼前“嘭”地一下就铺开了。但困难也摆在这儿,我糟糕的学习成绩就像残了的腿,根本就走不了路。回家和父母说了学校推荐我考美术学校的事,刚开始,父亲因为我没有子承父业去学戏有些失落,但很快就喜笑颜开。毕竟画画也是搞艺术,如果考得上,这艺术之家也算是后继有人了。看着他们俩开心的样子,我更加忧心忡忡。

⑦果然,模拟考总分190分。拿着试卷回家,我再也乐观不起来,几乎是崩溃了。晚饭后,我把卷子掏出来放在他们面前,还没说话眼泪就吧嗒吧嗒地掉下来。我妈知道分数线为240分,又是摇头又是叹气。我爹沉默了许久,轻声缓语地问我还有多久正式会考。这一问,我彻底绷不住了,号啕大哭起来:“也就两三个星期,来不及了,不可能考进美术学校了。我已经尽力了,你们不要怪我!”总之,我那天晚上是哭着睡着的,这事儿对我这个从小散漫、不知痛痒的孩子来说,算是前所未有的重击。

⑧第二天早上,我在睡眼惺忪中突然看见,正对我床头的那堵画满了骑马打仗的小兵的墙上,贴了一幅很大的毛笔字,是那种挂历的大纸,翻过来,父亲遒劲且别具一格的书法洋洋洒洒。我瞪大眼睛,一下子就清醒了,翻身起来断断续续地读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个对联里的故事我都知道,也许是语言的魅力吧,这几个字连起来抑扬顿挫地读,居然有号角连天、军马催动的壮阔之感。读一遍,再读一遍,之前我背书从来没那么快,可这段话只读了两遍,至今我竟一直记得。

⑨一个小孩子热血沸腾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后来我几乎是不眠不休地学习,短短几周时间就弥补了之前几年的落拓失败,最终过了分数线,如愿考进美校。后来我继续读美院,一学就是十多年,算是扎扎实实地和美术结了缘。

⑩直到今天,我还常常回忆起那个早晨父亲给我的那份厚礼。这可以算是一夜长大吧,我从一个糊涂小孩变成怀有某种英雄主义理想的预备役男子汉。我后来甚至有种错觉,我这满脸的络腮胡子也是一夜之间长出来的,从路人张三变成勇猛张飞,单枪匹马就敢玩命,毫无胜算也敢冲锋。

所谓人生就是走出一条路,关键是要走好最重要的几步,男人独行于世,能有这份快意,便值了吧。

(选自《读者》2019年第17期,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填空。

父母_____→培养出“我”骄傲的资本——擅长画画→父亲关键时刻写对联激励我→_____→“我”如愿考入美术学校

【2】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品析下面句子。

(1)枕头边靠墙,我临睡前还常常用铅笔头画些小场面,比如“空城计”之类,过几天用橡皮擦掉再画,反复多次,墙头便烟熏火燎一般黑漆漆的。(加点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读一遍,再读一遍,之前我背书从来没那么快,可这段话只读了两遍,至今我竟一直记得。(加点字写出了“我”什么心理?)

【3】这篇散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文章以“一夜张飞”为题有什么妙处?

11、阅读下面的文章。

记忆的版图

林清玄

①一位长辈到大陆探亲回来,说到他在家乡遇到兄弟,相对地坐了半天还不敢相认,因为已经一丝一毫都认不出来了。

②在他的记忆里,哥哥弟弟都还是剃着光头,蹲在庭前玩泥巴的样子,这是他离开家乡时的影像,经过四十年还清晰一如昨日。经过时间空间的阻隔,记忆如新,反而真实的人物是那样陌生,找不到与记忆的一丝重叠之处。

③更使他惊诧的是,他住过的三合院完全不见了,家前的路不见了,甚至家后面的山铲平了,家前的海也已退到了远方。

④他说:“我哥哥指着我们站立的地方,说那是我们从前的家,我环顾四周竟流下泪来,如果不是有亲人告诉我,只有我自己站在那里的话,完全认不出来那是我从童年到少年,住过十七年的地方。”

⑤这使他迷茫了,从前的记忆是真实的,眼前的现实也是真实的,但在时间空间中流过时,两者却都模糊,成为两个丝毫不相连的梦境。在此地时,回观彼处是梦,在彼地时,思及此处也是梦了。到最后,反而是记忆中的版图最真实,虽然记忆中的情景已然彻底消失了。

⑥这位长辈回来后怅惘了很久,认为是“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注】的缘故,才让他难以跳接起记忆中沦落的事物,其实不然,有时不必走太远,不必经过太久的时光,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怅惘。

⑦我有一个朋友,他每次坐在台北松江路六福客栈的咖啡厅时,总会指着咖啡厅的地板,说:“你们相不相信,这一场块是我小时候卧室的所在,我就睡在这个地方,打开窗户就是稻田,白天可以听到蝉声,夜里可以听到青蛙唱歌,这想起来就像是梦一样了。”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却碎得很快。

⑧记忆的版图在我们的心中是真实的,它就如同照相机拍下的静照,这里有我走过的一条路,爬过的一座山;那里有我游过泳、捞过虾的河流;还有我年幼天真值得缅怀的身影。这版图一经确定,有如照相纸在定影液中定影,再也无法改变,于是,当我们越过时空,发现版图改变了,心里就仿佛受到伤害,甚至对时间空间都感到遗憾与酸楚了。

⑨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往往否定了现在的真实,因为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美丽无方,丑陋的现实世界如何可以比拟呢?

⑩其实,在记忆中的事物原来可能不是那么美好的,当时比现在流离、颠沛、贫困,甚至面临了逃难的骨肉离散的苦厄,但由于距离,觉得也可以承受了。现在的真实也不一定丑陋,只是改变了,而我们竟无法承担这种改变。

……

我们在生命中所经验的一切,无非都是一些形式的展现。记忆的版图,乃是从前的现实;现在的生活,终将成为未来记忆的版图。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真实的自我始终没有改变。

【注】“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语出李煜词,在文中意为离乡时间久,距离远。

【1】结合语境,解释第⑦段中画线词“梦”的含义。

那梦还不太远,但时空转换,却碎得很快。

【2】第④段中“我环顾四周竟流下泪来”,结合上下文看,“我”流泪的原因有哪些?

【3】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很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两相对照之下,我们往往否定了现在的真实,因为记忆的版图经过洗涤、美化,像雨雾中的玫瑰,美丽无方,丑陋的现实世界如何可以比拟呢?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以“记忆的版图”为题。

【5】联系材料,比较两位作家所表达的人生感悟有什么不同。

【链接】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节选自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选自艾青《礁石》)

要求: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⑤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