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一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B. 《故乡》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所以作品中的“我”并不是作者,而是小说虚构的人物。

C. 《孤独之旅》选自《草房子》,是中国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作者是曹文轩。

D. 《我的叔叔于勒》选自长篇小说集《羊脂球》,作者莫泊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章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

2、下面对诗歌《行路难(其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是(     

A.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拔剑四顾”,表现出极大的郁闷之情;黄河不可渡,太行不能登,隐喻仕途的艰难,表现出无限的惆怅之意。

B.诗的结尾,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是用典,写诗人对月怀人,显露出对明月的赞美。诗人希望像姜太公那样,梦见自己乘舟到“日边”;像伊尹一样,八十岁遇周文王,一展宏才。

D.本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情感起伏变化,可谓一波三折、荡气回肠。

3、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一书表达了作者对平等与人人互爱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因此,该书在美国被翻译为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内皆兄弟)。

B.《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统治者进行祭祀时的乐歌。

C.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D.欧阳修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诗学韩愈,多反映社会现实,词则婉约柔美,清新淡雅。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榫卯,是中式家具的灵魂。工艺之精确,扣合之严密,间不容发,体现了中国木器工艺的独特美感。

B.恰逢建党100周年,我市推出“寻访冀鲁边”红色旅游精品路线,文旅融合相得益彰,催热节日市场。

C.新闻报道一定要客观、公正,切勿断章取义,混淆视听。

D.人应该要学习负责,有时李代桃僵为别人担责,不是帮他,反而是害他。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故不为得也_________ (2)有所不辟也_________

(3)尔而与之__________ (4)所识穷乏者我与_________

【2】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乙】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注释:①值:恰逢,赶上。②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

【3】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子可##dot##去 / 乃记之而

B.巨伯曰 / 太守

C.不忍之 / 相而去

D.郡并获全 / 上下

【4】用三条“/”为划线句子断句。

大 军 至 一 郡 尽 空 汝 何 男 子 而 敢 独 止?

【5】(1)在【甲】文中,作者肯定的是哪种人?否定的是哪种人?

(2)请简要说说荀巨伯是怎样践行孟子的主张的?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行路难(其一)》,完成下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诗开头描述了___________的场景,接着摹写了激荡起伏的感情变化,结尾表现出诗人____________的信念。

【2】运用典故是古代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简要分析本诗用典的表达效果。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没有瓦的乡间,不能不叫乡间。烟雨逢秋,撑一把伞,游走在江南乡间,怀想着,寻寻觅觅它的形影踪迹。粉墙黛瓦,秦砖汉瓦,楚楚然,千古江南的标。遥想当年,乡间多泥,经火嘶鸣,转世为瓦。瓦共泥一色。喝了米酒的汉子,扁担颤然,一匹一匹新瓦上房梁。喜悦的笑堆满农人cānɡ桑的皱纹,一杯杯自家酿的米酒斟满招待亲友,为大半生劳禄的杰作庆功。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标( )  ②( )米   ③cānɡ( )桑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

(3)文中画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没有瓦的乡间,不能不叫乡间。

修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古诗文默写

(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_____________,亲射虎,看孙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5)《鱼我所欲也》中表达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相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

白剑峰

①枸杞拿铁、罗汉果美式咖啡、陈皮薄饼……近日,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咖啡馆推出几款添加了中草药的咖啡和甜点,在网上引发热议。院方表示,此举既让顾客体验了美食,又传播了中医药文化。

②中医药文化包括天人合一、顺应四时、形神兼顾、阴阳平衡等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中医药文化早已融入中国人的血脉,融入百姓的饮食起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振兴和发展中医药,必须正本清源、澄清事实,讲好中医药故事,传播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价值和贡献。

④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把握受众心理和传播规律,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中医药,增加中医药文化的趣味性,让中医药文化深入人心。例如,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是一味中药,到底是山茱萸还是吴茱萸呢?根据诗中描述,九月已经立秋,天气寒凉。吴茱萸是一味温里药,用于胃寒、脾胃虚寒等病症。而山茱萸是一味补虚药,主要是补肝肾、精血,用于精血不足等病症。由此推断,此处的茱萸是指吴茱萸。如果把这样的内容植入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知识竞赛之中,寓教于乐,很容易激发人们学习中医药的热情。比如,把中医药文化与流行音乐巧妙结合,让很多年轻人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兴趣。

⑤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把中医文化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医不是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而是源于丰富的临床和生活实践。例如,《黄帝内经》云:“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的健康长寿之道,包括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心态平和等理念。这与现代医学倡导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互为印证。由此可见,中医药文化博大精深,蕴藏着极高的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祖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学好用好中医药文化经典,对于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⑥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从娃娃抓起,持续开展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推动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让中医药文化在青少年的心中生根发芽。例如,我国组织编写了《中医药文化中小学生读本》,旨在让中小学生在整体观念、君臣佐使、辨证论治、阴阳五行、药食同源等中医思维的影响下,形成正确、客观、科学的中医药文化认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使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⑦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们要自觉地传播中医药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6月4日,有删改)

【1】下面最适合做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B.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需要从娃娃抓起。

C.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让中医药文化更有魅力。

D.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2】阅读摘录,完成下列任务。

[摘录]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1)你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哪些行为用到了中医药学?

(2)请结合选文内容及摘录,谈谈应该如何更好地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播。

【3】本文探讨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却举了诗词的例子,请找出来,并说说它的作用。

【4】你认为下面这段话适合放在本文第④段还是第⑤段?请说明理由。

《西游记》第三十六回中,作者灵承恩用九种中药写成一首诗,暗喻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上,降妖除怪,历尽千辛万苦的故事。其诗如下: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寻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沥,茴香何日拜朝廷?这首诗选用了益智、王不留行、三棱子、马兜铃、荆芥、茯苓、防己、竹沥、茴香九味中药。虽然药的功能与诗的内容无关,但这些药名却揭示了《西游记》的情节,颇值玩味。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锁不住的目送

①我锁着母亲,锁着她半年了。我把她的白发和唠叨锁在了四楼。她趴在阳台边,像一棵半枯的藤蔓,在阳光里呼吸,在风雨里憔悴。她,在淡然地承接着岁月的眷顾。

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母亲常独自絮说,那时的母亲是孤独而忧郁的。她的唠叨里,最大的心结是走不回月下的故乡了。

③年初,我连哄带骗,好说歹说,让母亲离开了她空巢的老家。短短几天,母亲便意兴阑珊了。我知道,离巢的老人比老人空巢更加无助、冷清和落寞了。

年前,要强的母亲——88岁的母亲,终于用一根拐杖走上了暮年。她是摔伤的,卧病一年后又奇迹般地站起来了。只是她迈上几步,两腿颤颤巍巍的,让旁边看的人更加着急。刚开始,母亲在我房间里走走,坐坐。一次,母亲居然一个人走下了四楼。我看见她的时候,她坐在一丛石楠树下,她和一个老婆婆在大声地闲聊。两位耳背的老人,大多听不清对方讲的什么,但这不影响她们交谈,她们聊得那么的开心。

⑤可是有一回,我下班回家,母亲不见了。我找遍了整个校园,不见她的拐杖,也没听见那熟悉的唠叨声。我走出校门,看见母亲了。她坐在路边,正在揉着那条萎缩的腿脚。我很生气,大声地凶她:“谁叫你出来的?再摔一次怎么办?碰着车了怎么办?走丢了怎么办?”

⑥母亲怯怯地看着我,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唉,再不出来了。我就想看看这条路能走到哪里。”我没听她细说,我一把驮起母亲。我直起身的一瞬,心里微微一疼。母亲是那么轻,好像我背着的是一片叶子,又像是我背着的小时候的女儿。

⑦我背着她,轻轻地,走过一片艳阳,走过学生的目光。

⑧这以后,母亲不出去;而我上班时,我便锁着母亲了。

⑨锁着母亲的日子,我回家更勤了。我怕她摔倒了,怕她烫着了,更怕她年迈的孤独了。有次,我出门,母亲明明是坐着的,可我走出楼道,偶一回头,母亲趴在阳台上了,她一动不动地看着我。这种情形,小时候母亲送我上学,迎我回家是常见的,可这时候她的目光里多了一份依赖和不舍。

⑩母亲是听不见我的脚步声的,她一定在心里默数着我的步履,数着我走下四楼、三楼,再看我走出一楼的那一刻。我想母亲是老了,她能看见我一定是她最大的心安了。母亲眼睛不好,她的目光抵达不了远方,但她浑浊的目光总能锁住儿子的背影。即使人来人往,亲情这个坐标,母亲说什么也不会丢失的。

(11)阳光满天时,母亲喜欢看云,喜欢看落在阳台上的麻雀,喜欢看楼下忙碌的人影;下雨天,阳台上的母亲唠叨更多了,我想母亲此时更落寞,一定在回想着她青春的往事。

(12)每次上班,当我落锁的那一刻,母亲便走向了阳台,她会准时地守候在阳台边。她目送着我的离去,搜寻着我渐行渐远的轨迹。

(13)我狠心地,有时是快速地逃离楼外那块平地。当我走入石楠树下时,我闭着眼,静静地站一会儿,我轻轻地说:

(14)“母亲,我会很快回来的!”

1根据上下文内容,将下面句子填入文章横线处。

①锁着母亲,其实是我最大的心殇。

②最让母亲不堪的,这座灰旧的小楼就是我的家。

第二段应填_____________,第四段应填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

2文中“我"对母亲的情感态度随情境而变化。依据选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情节

情感态度

“我”走出小区,看见了母亲

“我”心里微微一疼

母亲走向了阳台

 

 

 

3母亲被我“锁”住后,对我有怎样的情感?

4根据括号提示,赏析句子。

(1)母亲是那么轻,好像我背着的是一片叶子。(修辞手法)

(2)“母亲,我会很快回来的。”(人物描写)

5本文以“锁不住的目送”有什么作用?

11、积极面对无奈

①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奈。刘翔为伤痛不能驰骋田坛而无奈,高考生为相差几分不能跨进大学校门而无奈,子女为工作所累不能照顾年老的父母而无奈,贫穷的父母因“差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而无奈,老年人因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奈,残疾人因天生的缺陷而无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碰到数不清的无奈。

②对待人生的无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由无奈而生怨气,怨天怨地怨人,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郁郁寡欢,在消沉中不能自拔;一种是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化解矛盾,努力走出无奈的阴影。窃以为,两种态度,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A面对无奈,消极沉沦,无奈就永远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 B积极面对,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迈开新步伐。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意。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③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个面对无奈永远积极进取的人。在一般人看来,他可能是一个一生都倒霉透顶的人:1岁时险些死于猩红热;4岁时一场麻疹,又让他险些进了棺材;13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46岁时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了严重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几乎成了哑巴。58岁就吐血而亡。可就是这个经常为身体不好感到无奈的人,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3岁学琴,8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9岁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一举成功。他把苦难与成才这两项生活的馈赠,用自己的琴弦演奏到了极致。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而培根则认为:“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帕格尼尼是不幸的,上帝给了他一个糟糕的身体,让他经常处于无奈之中;然帕格尼尼又是幸运的。因为正是生活的苦难,成就了这位天才。他没有在苦难面前低头,在无奈之中徘徊,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使自己从苦难者成为一个音乐的天才。

④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因为下岗、上当受骗、经商失败、亲人遭受不幸等陷入人生的低谷,感受到生命的种种无奈,有的人因此而患上了忧郁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实,当你将一切归零,给自己时间,给自己空间,重新认识世界,就会感到,原来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糟。一转念,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

⑤朋友,如果你此时因伤痛而暂时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像帕格尼尼那样为生病而经受苦难,或者碰到种种不如意甚至无奈的事情,那么,请记住:“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只有战胜不幸,从不幸中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A、B两句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3】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欧阳修在《秋声赋》中描绘秋状时说: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而你眼中的秋又是怎样的呢?

请以“秋天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

①以记叙、描写为主,兼用其他表达方式:

②内容充实,表达真情实感,行文流畅。

③字数600以上。

④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