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编插茱萸少一人。”这首古诗描写了我国民间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这个传统节令是( )
A.中秋 B.七夕 C.清明 D.重阳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
B.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皆为陛下所成就
C.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D.赐钱二百万以葬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和警示教育,加深了我对法制观念重要性的认识,促使我对过错进行反省,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做事不能冲动。
B. 废旧电缆回收,对环境保护不仅有利,杜绝了废电缆对于环境的污染,而且对人们自己也有好处,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处。
C. 中文版舞台剧《战马》的演出成功,关键在于表演能否进入事物的细节深处,挖掘其中的文化含量,把握其中与人心人情的契合。
D. 此次内地奥运精英代表团访港,引起香港舆论的热烈反响,电视台直播示范表演及文艺汇演等主要活动,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4、“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形容的是哪一场起义?( )
A.赤眉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绿林起义 D.黄巾起义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铮铮然有京都声 声:声音
B.醉不成欢惨将别 惨:悲伤
C.钿头银篦击节碎 节:节拍
D.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忽然,一下子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房屋杂谈
迟子建
人类在结束了风餐露宿、茹毛饮血的时代后,极其聪明地选择了房屋作为自己的安身之所。房屋可以遮风挡雨,可以分割成无数空间使生活变得更井然有序,于是有了卧室、厅房、厨房、储藏室、卫生间等等的格局。人类在发明房屋时最浪漫的一笔就是对窗口的设置。透过窗口,可以望见森林、原野、河流、动物、花朵、庄稼等等,更重要的是,窗口可以感知阳光和月光,因为它更多地承受了人们的睡眠,所以它也是诞生梦最多的场所。
房屋不仅仅是人的休息之所,也是人类表达情感的场所。人们需要祈祷,于是有了风格各异的教堂;人们需要歌声,于是这世界多了一些著名歌剧院的建筑。房屋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人类表达自己精神气息的一种象征。我想天空的飞鸟在掠过人类居住的房屋时,一定把它们看成了人类的外衣。这外衣有新有旧,有的朴素有的华美,但它们因风格各异而显得多姿多彩。
我没有集邮的爱好,但还是比较喜欢邮政部门发行的一套很普通大众的民居图案的邮票。它十分朴素、典雅、浑和,很符合我的欣赏口味。最常见的是那种面值二十分的上海民居的邮票,灰色的青砖楼上是淡绿色的屋顶,门顶上有半月形的门楣装饰。窗格很碎,仿佛是想轰赶过分炽烈的阳光,它给人一种古老沉凝的感觉。而广西民居的设计则不一样,它看上去轻隽秀丽,屋檐的斜坡长长的,仿佛那一带的人喜欢坐在屋里听雨水从屋顶滑过的声音。云南民居散发着红土高原特有的朴拙气息,它们看上去像宫殿一样古色古香。而四川民居一眼望去给人一种层层叠叠的感觉,仿佛建筑在艰险的蜀道上,房屋看上去很坚固实用,能想见里面的板凳一定是矮矮的,而茶壶则敦实硕大。这套邮票中没有黑龙江的民居,若有,我想应该是在大兴安岭漠河一带的木刻楞民居,因为走遍了黑龙江,只有那里的民居才有特点。
木刻楞房子顾名思义就是用木头垒起的房屋。它一般都很高大,房中竖有几根作为支撑点的圆柱。由于漠河冬季严寒漫长,风烈雪猛,所以木刻楞房屋的外表要糊上厚厚的黄泥。这种房屋多半不用画蛇添足再加一个天蓬,屋顶就算是天蓬了,所以在屋中抬头仰望,看到的就是斗笠形均匀铺开的红松木,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森林的感觉,能嗅到木质特有的气息。房子里至少要砌两面火墙,搭两个火炉,火炉既可用来取暖,又可用来做饭。这种屋子的地面只有用木板铺就才能与房屋的气氛相得益彰。不用说,家具也都是木质的了,而且越古旧越好。人们在这样的屋子里可以高声大气地说话。从房屋的外观来看,南墙上多半挂着东北特有的蒜辫子、菜籽、鱼干等等,而西墙则挂着各种农具和捕鱼的工具。这样的房屋看上去非常浑和大气,可以想见它们是多么适合喝着烧酒讲着粗野笑话的极北地区的人居住。冬季的雪花开始拥抱漠北小镇时,这些房屋就更显得无与伦比的沉静。它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成为大自然最和谐的一部分。所以无论是在电视还是在画报上看到木刻楞房屋,都给人一种非同寻常的美感。
然而今年3月9日,我因观测日全食再次回到漠河时,发现房屋发生了一些变化,新建的房子不再是木刻楞的,而是在任何乡镇随处可见的红砖房。那种长方形的、像个红棺材一样死气沉沉的房屋。据说漠河能建这样房子的多半是比较富裕的人家,这更加使我担忧不已。因为人的生活总是往好处发展,如果这一带的人把建造红砖房视为一种时髦的话,木刻楞房屋将会在不久远的将来消失。
我讨厌红砖房那种俗气之极的色彩,它对漠北风光实在是一种破坏,它永远无法与那么纯净的大自然融为一体。我甚至这样想,如果没有了木刻楞房屋,北极村还成其为北极村吗?假若我有权力,我将下达一道命令,不许那里的人们再建造红砖房,要保持木刻楞房屋的原始基调。当生活变得越来越好时,我们更应该注意保护一个村镇的房屋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对文明和文化的一种保护。
许多作家和画家都无比钟情于对房屋的抒写和描绘。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就有大段大段的对房屋的描写,他甚至能把每一条回廊都写得光彩勃发。我所崇敬的大画家梵高和蒙克,他们也在画中动情地描绘教堂和村镇的房屋风景,房屋像精灵一样在画面中闪烁,它有血有肉,它已经不仅仅是人类的休息之所了。有特点的房屋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我不敢设想,如果全世界的房屋都成为一种模式,人类的文化是不是会随之急剧地倒退以至衰亡?
我们需要在房屋里休息,更需要在它的怀抱中永久地梦想。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A. 本文第一段使用“极其聪明”一词,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人们赋予房屋多重意义的肯定和赞扬。
B. 作者认为好的房屋构造应与大自然和谐相生,而红砖房败就败在那俗气的红色无法与纯净的自然融为一体。
C. 倒数第二段引用三位大师对房屋的描画,旨在揭示房屋对于人们心灵层面的意义,从而引发对人类文化的思考。
D. 最后一段,作者说“更需要在它的怀抱中永久地梦想。”照应第一段,重申了房屋对于人类的意义。
【2】作者认为房屋的存在具有多重意义,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3】文章重点写漠河的木刻楞房,为什么不以“永远的木刻楞房”为题,而以“房屋杂谈”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农家人在农忙季节抢收粮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对他们忘我劳动的真实写照。
(2)“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杜牧在《阿房宫赋》对美女头发也有精妙描述,该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和列子虽有“未数数然也”的人生态度,但分别存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不足,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境界。
8、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渡捅起。(曹操《观沧海》)
(2)是处红衰翠减,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八声甘州》)
(3)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4)郁郁澜底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思《咏史》)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6)越明年,政通人和,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
(8)仁者不忧,____________________,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缘木求鱼”“舍本逐末”“抱薪救火”这些成语都告诉我们方向或方法不对,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里表达以上意思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
(2)《诗经·无衣》中的“_________”写战士们修整甲胄与兵器,紧接“_________”一句写战士们奔赴前线、共同杀敌,其慷慨激昂的英雄主义气概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力量。
(3)苏轼在经历了仕途种种不顺,生活的种种坎坷后,时常会在词作中感慨自己鬓发斑白,如:“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____,____”是说遇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学习,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自我反省。
(2)《离骚》中的两句“____,____”,意思是说,保持清白,献身正道,正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
(3)《赤壁赋》中“____”一句写了要与动物为伴侣作朋友,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愿望;还有一句“____”,也是借助动物作喻,说明天地广阔,慨叹生命何其短促。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饮酒》中写出作者恬淡闲适的心境和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古诗文常用侧面描写手法写音乐的魅力。自居易《琵琶行》“______”一句,以诗人因内心深受触动而泪雨滂沱,侧面写出琵琶女所奏音乐的感染力;而苏轼《赤壁赋》“____, ___”两句,以蛟龙和寡妇的表现,侧面写出客人箫声的感染力。
1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芙蓉二绝(其二)
刘克庄
池上秋开一两丛,未妨冷淡伴诗翁。
而今纵有看花意,不爱深红爱浅红。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师塔巍然静立,江水东流而去,作者着意描绘一幅秀美的锦江图景。
B.杜诗写春光与微风作伴,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状写春景倦懒可爱之态。
C.两诗将花作为吟咏对象,仅“一簇”或“一两丛”,却能见出季节景致。
D.春日桃花与秋日木芙蓉应时而开,自由绽放,展现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2】两诗结句仅一字之差,却表现了作者不同的心境,请简要分析。
13、阅读文章,完成各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①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D. 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2】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人有名有字。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的。名与字之间有一定联系,韩愈的名和字之间是“意义相反”的关系。
B. 宰相是对中国古代君主之下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或俗称,并非具体的官名。“宰”的意思是主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
C. 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D.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两代八个散文代表作家的称号,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
【3】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因此而知名于当世。
B. 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 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碑文内容不满。
D. 韩愈和张籍,孟郊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14、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每一个舞台都有主角。当好主角需要责任担当、不懈奋斗、勇于超越、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