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若下列四组目镜与物镜的组合都能观察到数目不等的细胞,则其中视野中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少的组合是( )
A.
B.
C.
D.
2、养鱼的水缸如果长时间不换水,缸的内壁会出现绿膜,水会变成绿色,原因是( )
A.水被细菌污染,细菌在里面大量繁殖造成的
B.鱼排出的粪便是绿色的
C.水中长出了大量的绿色的细菌
D.水中长出了大量的绿色微小的藻类植物
3、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
A.自来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B.生理盐水、自来水、稀碘液
C.纯净水、生理盐水、稀碘液
D.稀碘液、生理盐水、纯净水
4、下列现象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实例是( )
A.蚯蚓改良土壤
B.校园内的榕树能更新空气
C.干旱使水稻减产
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
5、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光时,使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要正对通光孔中心
C.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目镜
D.已看到物像但不很清晰时,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6、大麦虫的成熟幼虫最大体长在7厘米左右,比一般的黄粉虫大34倍,产量是黄粉虫的5倍,营养价值更是远远超出黄粉虫幼体。下表为小西同学探究水分对大麦虫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设计,但不够完善,下列对其修改正确的是( )
组别 | 大麦虫 | 光照 | 温度 | 湿度 |
纸盒甲 | 30只 | 明亮 | 28℃ | 适宜 |
纸盒乙 | 30只 | 阴暗 | 28℃ | 干燥 |
A.两组大麦虫的数量应该不同
B.两组应保持在相同光照条件下
C.两组应放置在不同温度下
D.两组的湿度条件应该相同
7、植物生活必需的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所有植物细胞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B.植物白天晚上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C.光合作用主要在叶肉细胞中进行
D.光合作用既可以放出氧气,又可以放出二氧化碳
8、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 “×”表示不含有),请判断O、P、Q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物质 | 血浆 | 原尿 | 尿液 |
O | √ | × | × |
P | √ | √ | × |
Q | √ | √ | √ |
A.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B.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D.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9、我们常用来检验是否淀粉存在的溶液是( )
A.食盐溶液
B.酒精溶液
C.碘酒溶液
D.水
10、滇金丝猴生活在海拔4500米左右的山林中,皮毛厚实,在刺骨的寒风中能保温。这说明了( )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环境能适应生物
C.生物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11、下列各植物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 )
A.
B.
C.
D.
12、如图是细胞系列生理活动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Ⅰ→Ⅲ表示细胞分裂
B.Ⅳ表示细胞分化
C.①②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各不相同
D.在I→Ⅳ,细胞需要营养物质
13、如图为“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四组实验操作,在37℃水中保温10分钟后滴加碘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组馒头中的淀粉被分解成为葡萄糖
B.甲组和丙组对照,可以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
C.甲组和丁组对照,可以探究舌的搅拌作用
D.甲组和乙组对照,可以探究唾液的消化作用
14、“蓝碳”是指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蓝碳可有效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全球气候治理的前沿领域。下列属于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的是( )
A.森林
B.草原
C.农田
D.红树林
15、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下列与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无关的是( )
A.净化污水
B.危害人类健康
C.形成煤和石油
D.形成赤潮
16、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下降镜筒——眼睛注视目镜
C.物像模糊——调节粗准焦螺旋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17、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时,经常在临时装片的培养液中放少许棉花纤维,其作用是
A.限制草履虫运动
B.增加营养
C.便于计数
D.增加温度
18、“柔嫩的小草不能承受你沉重的脚步”,设置这些提示语是提醒人们不要践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无法吸收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缺少二氧化碳,影响光合作用
19、哈密瓜汁水饱满、清甜可口,深受人们喜爱。哈密瓜果实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 )
A.叶片的光合作用
B.叶片的呼吸作用
C.果实自身合成的
D.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
20、制作临时装片时为了保持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态,应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
A.清水
B.碘液
C.酒精
D.生理盐水
21、人体的呼吸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_____的场所.人体通过呼吸运动,使胸廓容积有规律地_____和_____,从而完成肺内气体和外界气体的交换.
2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可表示为:细胞→组织→______→植物体;植物体的根尖、茎尖都有分生组织,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形成______、机械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
23、甲、乙是不同生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丙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_____是植物细胞,对比甲、乙两图可以看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_____。(填字母)
(2)甲、乙两细胞的D中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
(3)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首先需要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_____。
(4)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要观察的物像,可以调节[]_____使物像更加清晰。如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_____方移动,使之位于视野中央,便于观察。
(5)若丙图中1和4的放大倍数分别是10×、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是_____。
A、10×B、40×C、50×D、400×
24、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被称为“_____”,具有_____的作用。
25、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指 与 之间的气体交换,经过气体交换,流经组织里的 血就变成了含 少的 血, 血流到 部,再进行气体交换.
26、血液从右心室出发,终点是流回左心房的循环途径称为_______。
27、填空题
(1)观察过程中视野变暗,应调节【 】 和【 】 。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 】 乘以【 】
(3)显微镜成的像是 像。
(4)在使用显微镜时,如果要使镜筒升降范围较大,应调节【 】
28、呼吸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区别动物细胞,植物细胞结构上的主要不同点,它们的基本结构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不同的是植物细胞还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动、植物细胞都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_______。
30、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______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______。
31、将如图呼吸道的组成与其功能进行匹配:
(1)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
32、植株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伸长区增大细胞体积。( )
33、下图是某同学在“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这一活动过程中,所拍摄的五幅照片。
(1)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是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如海洋、淡水水域、陆地等)? 。
(2)如果将照片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做?写出你的分类依据和分类结果。
34、如图甲是桃花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桃的果实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______。
(2)图中⑤和⑥组成的结构叫_______,结构④是______,将来发育成种子。
(3)花粉从⑤落到①上的过程叫作______。花粉受到黏液的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最后释放出精子,与④内的________结合成受精卵,该过程叫作受精。
(4)“桃”是由图甲中的[3]______发育成的,我们食用的“果肉”是由子房壁发育成的______。结构⑧中的______将来发育成新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