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化学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下列符号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SO2

B.O2

C.3He

D.Cu

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夹试管

C.加热液体

D.点燃酒精灯

3、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车胎在阳光下爆裂——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B.氧化汞受热后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C.闻到不远处的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钢轨夏天缝隙变小——原子受热体积变大

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A

CaCO3(CaO)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Fe3O4(C)

隔绝空气,将混合物加热

C

CO(CO2)

将混合气体通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洗气,干燥

D

CO2(CO)

将混合气体点燃

A.A

B.B

C.C

D.D

5、下列选项中,由实验推出相应结论,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

结论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随

着能量变化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A.A

B.B

C.C

D.D

6、在隔绝空气情况下,用木炭还原氧化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固体中氧原子的质量保持不变

B.反应后固体减轻的质量等于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C.反应中消耗的氧化铜与碳的质量一定相等

D.反应中铜元素在固体中的质量分数逐渐变大

7、安全无小事,关系你我他。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电器着火时,立即用大量水泼灭

B.氢气点燃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

D.发现有人煤气中毒,立即移到通风处急救

8、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熄灭酒精灯一一用嘴吹灭

B.加油站、面粉厂一一杜绝一切火源

C.燃气泄漏一一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D.火灾中逃生一一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9、202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关爱自然,刻不容缓”。下列做法与此主题相违背的是

A.采用露天焚烧,处理塑料垃圾

B.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C.开发利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使用公共交通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10、厨房是家居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日用化学品较为集中的场所。某班同学完成了“走进厨房”实践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厨具整理:生铁锅使用后应尽快清洗干净并擦干,防止生锈

B.水质检测:向自来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出现大量泡沫,说明自来水为硬水

C.清洁行动:烧水壶底部有水垢,可向水壶中加入适量的白醋,充分反应后清洗干净

D.认识燃料:家用燃气主要是天然气,若发现燃气火焰颜色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应请专业人员调大灶具的进风口

11、下列物质的俗名正确的是

A.——菱铁矿

B.——水银

C.——酒精

D.——生铁

1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观念: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氧气具有助燃性

B.科学思维: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则物理变化中一定有化学变化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中,约1s后取出,探究火焰哪层温度最高

D.科学态度与责任: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

13、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A.反应类型逻辑关系   

B.原子结构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空气成分   

1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M导管处,木条会复燃

B.M、N两导管处收集到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C.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D.N处收集的气体,靠近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气体不纯

15、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如下所示是有关 CO2的知识网络,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C 和 CO都有还原性

B.反应②不可能是化合反应

C.C 和 CO2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D.②和③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实现逆向转化

16、如图是几种净水方法,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①中冷凝水应从b口进,a口出

B.图②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

C.图④中粒状活性炭层的作用是吸附

D.图①②④的方法均能降低水的硬度

17、下列物质应用正确的是

A.玻璃用来制船体

B.灯泡中充入二氧化碳作保护气

C.氧气可以作高能燃料

D.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

18、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混合物:空气,冰水共存物

B.氧化物:氯酸钾、五氧化二磷

C.化石燃料:煤、石油

D.金属材料:氧化铁、不锈钢

19、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能源

①灯泡中充入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②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①煤的干馏和石油蒸馏都是物理变化

②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C.化学与环境

D.化学与安全

①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②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碳等

①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②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保证室内通风

A.A

B.B

C.C

D.D

2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电解水时,产生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B.电解水时,两电极均产生气泡,可推测水的化学式为H2O

C.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加入明矾,明矾溶于水后生成胶状物对杂质进行吸附

D.用肥皂水可以区分软水和硬水

21、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是研究物质的两个重要维度。下图为碳元素的部分“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为“混合物”

B.X点对应的物质只有一种

C.Y点对应的物质为CO2

D.H2CO3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2、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中涉及的主要反应为:S+3C+2KNO3K2S+N2↑+3X↑,X的化学式为

A.C

B.CO

C.CO2

D.SO2

23、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

24、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

A.实验室里发生的反应

B.自然界里发生的反应

C.工业生产中发生的反应

D.在自然界里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

25、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下列物质不可能是其分解产物的是

A.

B.CuO

C.

D.

26、茶叶中含有茶黄素(C29H24O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茶黄素由三种元素组成

B.茶黄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74

C.茶黄素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9:2:16

D.一个茶黄素分子由29个碳原子、24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构成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如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粒子共表示___________种元素。

2ABCD中表示的阳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__阴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

3Dx =  ______________

4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________ 倍。

28、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   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

(2)很多天然矿石中含有碳元素,菱锰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锰( MnCO3),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3)在 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炭雕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   能力,所以,炭雕即可以净化室内空气,又可以美化居住环境。

 

29、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回答:

(1)钙元素属于___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分“非金属”),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

(2)X=___________,C可以用符号___________表示。

(3)A、B、C、D、E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___(填序号);

(5)B与E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30、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填空:

①用化学符号表示: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两个铜原子_______

由于化学性质稳定而代替氢气填充探空气球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②填写物质的名称:天然物质中最硬的是________;NH4Cl_________

 

3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_________的科学;

32、把下列符合题意要求的物质名称写在横线上:二氧化碳、高锰酸钾、氧气、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稀有气体、过氧化氢溶液。

(1)通常用作保护气和通电时发出有色光的是_____

(2)白色固体物质有______

(3)能供呼吸,支持燃烧的物质有_____

(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参与植物光合作用的是____

33、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方法。

(1)组成图1中物质的元素与图2中粒子________(填序号)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图2中x=__________

(3)图2中四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依据是_________

(4)图2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是__________

(5)图2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________(填序号)。

34、甲、乙、丙三个学生分别用天平称取等量的氯酸钾,甲向氯酸钾中加入1克氯化钾,乙向氯酸钾中加入1克二氧化锰,丙向氯酸钾中加入1克高锰酸钾,然后同时加热,使其完全反应。试推测甲、乙、丙的实验,_____收集氧气的速度最慢,_____收集的氧气最多。

3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_______,煤燃烧时排出_______、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_______

(2)“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节约纸张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

(3)日常生活处理垃圾时,通常将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根据此分类方法,纸张、金属和塑料瓶属于_______

36、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处处有化学。

(1)如图,垃圾分类箱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废纸应投入___________(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筒中。

(3)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原理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化石燃料属于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5)最近,我国某科研团队用CoPc和ZnN4做催化剂用二氧化碳和氢气制甲烷,其反应微观示意如图。请根据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实验室用以下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_

(2)2022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实现“零碳排放”。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为了收集到干燥的氢气,可先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装置F再收集,则装置F中应盛放的试剂X为______(填名称),气体应从______(选填“m”或“n”)端通入。

(3)已知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和碱溶液。实验室可用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得该气体,则应选择______(填字母)作为该反应的发生装置。气体收集完毕后,多余的SO2气体可用装置G中NaOH溶液吸收,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8、(8分)某兴趣小组同学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很多物质都能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于是,同学们探究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度的影响。分别取相同质量和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不同质量的MnO2,测量相同时间内收集氧气的体积。

【实验过程】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MnO2的质量

测量数据

0.1g

9 mL

0.2g

16 mL

0.4g

31 mL

【实验分析】

(1)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

【实验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评价】

有同学提出在上述实验中测量______________同样能得出相同的结论。

【实验反思】

除了催化剂质量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外,催化剂_________(写一种)也会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度,你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一些城镇的家庭使用罐装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它是将液化石油气经过加压后压缩到钢瓶中的。使用后不仅要关闭打火灶阀门,还要及时关闭钢瓶上的角阀。前不久一户居民家中厨房液化石油气泄露,他开灯检查,结果引发爆炸事故。

(1)解释发生爆炸原因_____

(2)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应该怎样处理_____

40、为了探究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水。第一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上方约3cm处加热;第二支:试管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加热;第三支: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到沸騰时所需的时间,分别是60秒、35秒、27秒,请你回答:

(1)分析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哪一层火焰:____。为什么:_____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什么问题:__________。(至少答两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