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告子》中记载:“诸侯朝(朝见)天子曰述职(汇报工作)。……一不朝,则贬其爵(爵位);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出兵攻打)。”诸侯要向天子述职,体现了
A.诸侯和天子是平等关系
B.天子失去对诸侯的掌控
C.诸侯要向天子承担义务
D.诸侯没有任何的独立性
2、我们要加大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力度,这是因为( )
A.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壁画和大量佛经、文书
B.里面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它的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D.大部分洞窟是南北朝时期开凿的,年代久远
3、“蔡侯纸”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蔡侯纸”得到推广的最主要原因是
A.纸张由粗糙改进为精细 B.造纸工艺还不完善,纸张粗糙、不耐久
C.简化制作过程 D.原材料更容易获得,成本更低,产量增大
4、“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说这段话的人物应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元昊
D.铁木真
5、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唐朝时,日本派出的使节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日本多次派遣使节的目的是( )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的友谊
D.求取佛经
6、宋太祖在位17年科举取士347人,宋太宗在位22年,通过科举考试共录取进士1457人,宋太宗时期科举录取人数相当于整个唐朝取士的总和。此现象说明北宋( )
A.重文轻武
B.结束分裂
C.强化皇权
D.削弱相权
7、下列作物哪些是西汉时从西域传入中原的
①粟②葡萄③石榴④胡豆⑤核桃③胡麻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8、半坡遗址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约五六千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下列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制作彩陶 B. 制造骨器 C. 住干栏式房屋 D. 种植粟
9、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下列措施与汉文帝有关系的是( )
A.释奴为民
B.勤俭治国
C.兵皆罢归家
D.烽火戏诸侯
10、元朝与秦朝、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下面关于这三个王朝的相同点归纳正确的是( )
A.都开创了少数民族统治的大一统
B.都创新了政治制度
C.都统一文字、尊儒重教
D.政权都被农民起义者
11、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近400年的分裂后,到隋唐时期国家再次走向统一。隋朝统一南北时灭掉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是( )。
A. 宋朝 B. 齐朝 C. 梁朝 D. 陈朝
1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两句诗反映出作者的兴奋与感慨,与之相关的是( )
A. 分封制 B. 行省制 C. 科举制 D. 三省六部制
13、秦朝最高统治者称
A. 皇帝
B. 丞相
C. 国王
D. 诸侯
14、 下图是元代交通路线及马可·波罗行程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朝交通发达得益于元代指南针的发明
B.马可·波罗只能通过陆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
C.元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D.伴随元代对外贸易,外国人第一次来到中国
15、“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此言论提出者向汉武帝的建议是
A.颁布“推恩令”
B.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
C.建立刺史制度,划分13个州部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6、如图内容是某同学梳理的明清时期文化成就。其中“第三类”的“_______”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第一类:《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 第二类:明长城、北京城; 第三类:《水浒传》、《三国通俗演义》、______ |
A.《窦娥冤》
B.《红楼梦》
C.《资治通鉴》
D.《梦溪笔谈》
17、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中国人至今任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为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甚感骄傲。”西汉建立距今
A.1800多年 B.2200多年 C.2100多年 D.2300多年
18、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
A. 牧野之战 B. 长平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城濮之战
19、所谓文字,是承载语言的图像或符号。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如下有关文字与汉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传说中的神农氏发明了文字 B. “书圣”司马迁的汉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C. 汉武帝“大一统”时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 D. 目前尚未发现夏朝时期的成熟文字
20、春秋时期在诸侯争霸过程中,打出“尊王攘夷”旗号,并且完成霸业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21、历史的发展需要某些因素的推动。
(1)秦始皇嬴政,他将 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
(2)汉武帝在位时,思想上采取 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22、唐朝灭亡后,南方地区出现的九个政权,连同割据北方太原的______政权,总称为“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分立,但______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23、商鞅变法的背景:(1)经济上:___________的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
(2)政治上:______________阶级的势力增强
24、秦朝中央政府设“三公”,其中负责掌管行政的是_____;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_____,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5、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__________》。
26、266 年,司马炎建立西晋,定都______。280 年,西晋灭______,统一了全国。
27、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了较高水平,东汉末年的名医________,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________”。
28、政治制度的演变是中国古代史重要内容。
材料一 中国古代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局面。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盛世的相同点。
材料二 唐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
——《剑桥中国隋唐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举例说明唐太宗在“纳谏爱民”方面的措施或事例。
材料三 在唐代,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A拟意见,送经皇帝函赦后,再须远B,若B不同意,害的退回重拟。因此必得A、B共同认可,那道故书才算合法……皇帝不能独裁,宰相同样不能独裁。
——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的政治制度和A、B所代表的中央机构名称?分析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材料四 宋朝统治措施图示如下
(4)依据材料四,结合史实说明宋代统治措施的影响。
29、根据描述,写出对应的皇帝。
(1)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2)雅克萨之战——
(3)靖难之役——
(4)陈桥兵变——
30、宋神宗时,为了摆脱政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实行________。变法收到一定成效,但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强烈反对而失败。
31、
事件名称 内容和意义
南昌起义 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八七会议 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湾改编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秋收起义 “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诊断
古田起义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事件。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_____。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一个短暂统一的王朝是___________。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___________》。
(4)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___________。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为了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摘编自卢菡《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
(1)根据图左,指出位于北方的政权名称。根据图右,简述其中两个内迁的少数民族名称。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汉化措施的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