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会对历史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春秋初年有百余国,战国初年只有20余国,后来仅剩七国。这一变化体现的历史趋势是( )
A.社会分裂
B.战乱频繁
C.渐趋统一
D.适者生存
3、下图是小明同学暑假准备阅读的文学名著,你知道该著作取材于哪一史实吗 ( )
A.唐朝晚期的农民起义
B.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
C.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
D.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4、清代科举考试主考官查嗣庭引用《诗经》中“维民所止”为考题,却被人诬告为“雍正去头”,结果被满门抄斩,家族被株连者达几十人。以这一事件为代表的文字狱( )
A.加强了君主专制
B.阻碍了社会进步
C.加剧了社会矛盾
D.加强八股文地位
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的新的民族是
A.匈奴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回族
6、“明亮的月光,照在荒漠高原,河流傍着山,思念化成泪,山的另一旁,悠悠梵音响,布达拉宫,穿越来世情感,浩荡的车帐,正给谁做嫁妆,热闹地奏响,把孤单埋葬,大唐的辉煌,吐蕃的蛮荒……”歌词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昭君出塞
B.文成公主入藏
C.张骞出使西域
D.郑和下西洋
7、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医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要了解某中药材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可以查阅的古代药物学著作是(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8、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
①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 ②青铜工具的发明与应用 ③铁制农具的出现 ④牛耕的运用及推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学会运用原因和结果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如表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原因 | 结果 |
A | 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南宋统治 | 宋高宗和秦桧杀害岳飞 |
B | 宋朝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谚语 | 小麦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
C | 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发展生产 | 农业经济迅速超越中原地区 |
D | 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 | 元朝正式建立,定都大都 |
A.A
B.B
C.C
D.D
10、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
A.宋代国家统一
B.民族政权并立
C.宋代商业繁荣
D.宋代民族融合
11、北宋取代后周的重要事件是( )
A.陈桥兵变
B.黄巢起义
C.官渡之战
D.黄巾起义
12、我国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边疆治理,早在西汉时期,今天的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就已经正式归属中央管辖。这是因为
A.秦朝统一全国
B.甘英出使大秦
C.西汉北击匈奴
D.西域都护的设置
13、“—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先秦时期,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14、“1561年夏,倭寇又大举进犯浙江沿海,他率领所练新军,在台州一带多次沉重打击倭寇,共毙敌近6000人:台州大捷后,他升任都指挥使,到义乌募兵,把军队扩充为6000人的劲旅。”材料中“他”是( )
A.郑和
B.郑成功
C.戚继光
D.李自成
15、《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A. 山顶洞人时期 B. 半坡氏族时期
C. 尧舜时期 D. 西周建立初期
16、与下图事件相关的一句话是( )
A.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C.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7、下图所示为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其功能是
A.测定航海方向
B.测定地震方位
C.测定时间和节气
D.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
18、某教师在训:授“我们的远占祖先”时介绍: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能直立行走,还保留猿类的某些特征。请判断此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9、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战国时期提出依法治国的是____。
A.孔子
B.韩非子
C.老子
D.孟子
20、2021年河南春节联欢晚会走红的舞蹈《唐宫夜宴》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河南出土的唐三彩乐舞俑(见下图)。从乐舞俑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是( )
①唐代的服饰和审美 ②唐代的饮食文化
③唐代的社会风气 ④唐代的手工技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________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周口店________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22、(1)隋炀帝时,(_______)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向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_______)嫁给他。
(2)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
(3)宋朝时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__),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到南宋初,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_______)和川蜀地区。
(4)南宋初年,(_______)率领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_______)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
(5)元朝设(_______)负责监察事务,设(_______)对西藏行使管辖。
23、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____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24、观察如图,请将A、B两个选项填入对应的方框内。
A.河姆渡
B.半坡
25、填空题
(1)东汉时期 (人名)改进造纸工艺。 (人名)独创了楷书书法,和胡昭是曹魏时期的书法家。
(2)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朝建立以后,为了抵御匈奴,修筑了闻名中外的长城,它西到____东到辽东。
(3)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的监察,设立了____;东晋画家____代表作《洛神赋图》。
26、公元前1046年,______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公元前______年,赢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27、重大工程体现了古人的智慧。
(1)商代后期,青铜器铸造业规模宏大,分工细致,铸造出的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秦始皇派人开凿的__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3)在我国西南地区化水害为水利,迄今还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
28、唐太宗时,吐蕃赞普_____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 派使者到唐朝求婚;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29、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是__________________。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___________。
30、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2分)
A.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出发地点:刘家港
B.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区之一:红海沿岸
31、将下列有关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公元前2070年 巨鹿之战 秦孝公
公元前356年 秦统一六国 陈胜、吴广
公元前209年 夏朝的建立 项羽
公元前207年 商鞅变法 嬴政
公元前221年 大泽乡起义 禹
32、两汉至魏晋南北朝,科技成就辉煌灿烂,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
(1)以植物纤维为原料,大大提高了纸的质量,降低了造纸成本的科技成果是 。
(2)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的著作是 。
(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学名著是《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恺之《中国文明史》
材料二:一代雄主汉武帝,内强皇权,外服四夷。造就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崛起,实现了汉朝的大一统。
时 间 | 史 实 |
公元前141年 | 汉景帝驾崩,十六岁的刘彻即位。 |
公元前127年 | 主父偃上书汉武帝,建议实行“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 |
公元前119年 | 卫青大战匈奴于漠北,伊稚斜单于逃走;霍去病大败左贤王……彻底解决了匈奴之患。 |
| 汉武帝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五铢钱。 |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创立的?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大败匈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学为实现大一统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