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地理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关于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B.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现象,集中在发达国家

C.世界各国都要控制人口数量不能增长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2、关于东北三省气候、地形说法不正确的是

A.“白山黑水”

B.“林海雪原”

C.“沃野千里”

D.“沟壑纵横”

3、关于我国夏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寒冷干燥

B.来自亚欧大陆内部,寒冷干燥

C.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温暖湿润

D.来自亚欧大陆内部,温暖湿润

 

4、如图四幅图中,能反映地中海气候的是( )

A. B. C. D.

5、读国家轮廓图,完成下题:

1. 关于四国的描述错误的是

A. 甲国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重工业发达

B. 乙国是加拿大,人口不超过1亿

C. 丙国人口居世界第一,所用语言在世界上使用最普遍

D. 丁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6、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7、赤道横穿的大洲有几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下图为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示意图,关于四大工业基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③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B.四个工业基地沿海、沿(长)江分布

C.④是京津唐工业基地

D.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中关村位于②工业基地

9、读“我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及“松花江的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我国河流、湖泊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河流流量小,有断流现象

B.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C.湖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

D.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鄱阳湖

【2】《念奴娇·昆仑》中写到“夏日消溶,江河横溢”。诗词中“江河横溢”的水源补给主要来自(     

A.大气降水

B.高山冰雪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3】结合松花江的径流量年变化曲线图,下列关于松花江的水文特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流量最大的季节与流经区域的多雨期基本一致

B.部分河段会发生凌汛现象

C.流量的季节变化不明显

D.季节性积雪在3月末4月初融化,形成春汛

10、读“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山脉和河流构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图中山脉的走向是(     

A.东北—西南走向

B.南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西走向

【2】与图中界线大体一致的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

B.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C.寒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D.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11、成语“得陇望蜀”中所包括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 陕西、贵州   B. 甘肃、四川   C. 四川、山西   D. 甘肃、陕西

12、我国山脉纵横交织,呈网格状分布,下列山脉中呈东北﹣﹣西南走向的一组是(  )

A.天山  阴山 B.秦岭  横断山脉

C.大兴安岭  太行山 D.昆仑山  喜马拉雅山脉

13、旗装在东北比较流行的原因是(     

A.东北冷湿,这种服装具有保暖性

B.东北降水多,因此穿皮装

C.太热,穿纱丽

D.昼夜温差大,夹袄便于脱下

14、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种类多,下列自然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株洲交汇的铁路是(     

A.陇海线   京广线

B.京沪线   浙赣线

C.浙赣线   京广线

D.焦柳线   陇海线

16、朝辞北京天安门,午登上海明珠塔。才见平川无际,转望浦江潮涌。京沪高铁全长1318千米,是全世界一次性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读“京沪高铁线路示意图和沿线局部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京沪高铁修建时多以桥梁的方式通过农业种植区,其主要目的是(     

A.保护动物

B.少占耕地

C.美化环境

D.避开冻土

【2】京沪高铁开通后带来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促进北方矿产开采

B.缓解东西运输压力

C.缩短两地实际距离

D.促进京沪经济发展

17、下面经纬网图中数字所示的地点中,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A.   B.   C.   D.

 

18、关于我国地理差异的表述,正确的是(  

A.自南往北气温越来越高

B.东南沿海湿润,西北内陆干旱

C.地势自东高西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D.农业具有东牧西耕的特点

19、下列界线中,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是:

A、横断山脉   B、长江一线

C、黑河腾冲一线   D、秦岭淮河一线

 

20、世界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地区,是因我国

A.季风气候显著

B.夏季普遍高温

C.气候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北回归线穿越我国的省和自治区,自西向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的影响是导致降水时空分配不均的主要原因。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自_____________逐渐减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______

23、我国共有   个民族,各民族分布具有   的特点.

 

24、从上海经武汉到乌鲁木齐,最近便的铁路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气候与民居

世界各地的传统民居各具特色,主要体现在________方面。人们通常就地取材,根据当地环境进行设计,建造适应当地气候的房屋。

26、读“中东”地图,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海洋:C____D____E____湖泊:F____半岛:G____

27、按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地理要素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高原

________

青藏高原

________

________

 

 

28、读图“我国夏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夏季盛行的是偏____(南或北)风,夏季风主要来自东南的____洋和西南的____洋,气流特点是____(寒冷干燥或温暖湿润)。

29、请选择最佳运输方式(在表中打“√”)

 

30、读图,完成问题。

根据中国径流带分布图,在图中写出不同符号所代表的径流带名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读“我国土地利用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方耕地以____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____等。

(2)草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____(干湿区)地区,主要发展畜牧业。

(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下图,分析土地、人口、粮食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粮食安全问题,完成填空。

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

32、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图。

材料二:世界、中国、北京人均水量柱状图

材料三:北京降水量变化图

(1)观察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图,描述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

(2)从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北京属于 带。

(3)我国北方耕地多,水资源少,水土配置不合理,耕地应以 地为主,灌溉应该尽量选用______等方式。

(4)为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我国实施的大型引水工程是

(5)由材料二可知,北京的水资源现状是 。造成这一现状的人为原因是

(6)由材料三可以推测,北京的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具有 大的特点。为缓解北京地区水资源分配的这种问题,可以通过______的方式。

(7)北京所在的京津唐工业基地与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相比,最具优势的发展条件 ,最不利的条件 。(填序号)

①劳动力更充足 ②能源、矿产更充足 ③交通不便 ④水资源不足

33、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l)写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工业区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是______(填数字),经过该工业区的纵向铁路线是_________

(3)四大工业区中,以重工业为主的是________(填数字),其工业中心是沈阳和__________

(4)工业基地③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_

A.工业基础薄弱   B.交通条件落后   C.能源缺乏   D.人才多,技术力量雄厚

(5)目前,对②工业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_________

A.劳动力的数量 B.旅游资源 C.交通运输方式 D.淡水资源

34、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水资源分布图可以总结出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从东南沿海向   递减。

(2)从土地类型分布图中,A地和B地大致以 为分界线,该线两侧的土地类型虽然都是以耕地为主,但是B地以   为主;图中 D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其与B地分界线大致与我国 mm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3)农业类型的分布与土地的分布密切相关,A、B所在地区的农业类型主要是   业(填种植业或畜牧业),E地分布着我国著名的   牧区。

(4)我国水土资源搭配很不合理,为此我们实施的   工程,将南方多余的水输往缺少严重的华北、西北地区。

 

35、模拟填写人口普查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