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2、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起草谕旨、管理机密档案的秘书班子。它最显著的特点是“承旨”,其使命是承认和服从这种权力。这说明军机处的设立( )
A.避免了皇帝任意妄为
B.实现了政治决策的民主
C.未影响中央机构职权
D.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3、三国以前,我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在( )
A.东南沿海 B.北方 C.南方 D.西南
4、都江堰建成后,“旱水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说明都江堰
A.对周边农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B.可以有效预防地震等地质灾害
C.为巩固统治作出了巨大贡献
D.推动了四川地区的文化发展
5、小明在学习隋唐历史时列举了以下几个关键词,由此可以归纳出隋唐时期的特征是( )
①创立并实行科举制度 ②接待遣唐使 ③唐蕃会盟 ④长安是座国际化大都市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6、“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一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该战役的指挥者是( )
A.佟麟阁
B.李宗仁
C.彭德怀
D.林彪
7、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B.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
8、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百家争鸣”“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9、当代中国著名学者余秋雨说:“中国历代王朝中,我最向往的朝代是宋朝。”假如穿越时空,来到北宋,他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
A.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B.人们传诵辛弃疾的新词
C.吃占城稻做出的米饭
D.瓦肆里人们在讨论王安石变法
10、象棋是由两人轮流走子,以“将死”或“困毙”对方将(帅)为胜的一种棋类运动。根据如下图棋盘
判断,可能与这种游戏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大泽乡起义
B.独尊儒术
C.文景之治
D.楚汉之争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
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1735年乾隆帝继位罢军机处;乾隆二年(1737年)重新恢复军机处,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权力。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 )
A.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B.军机处是国家最高的权力机构
C.军机大臣对制定政策作用巨大
D.军机处只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
13、达尔文曾经说,他的人工选择思想形成是受到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一位著名的农学家著作的影响。这部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天工开物》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农政全书》
14、科技文化的发展是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列哪一项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 )
A.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B.北方各民族的交融
C.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D.科学家勇于探索实践
1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A.北宋前期
B.南宋前期
C.唐朝前期
D.北宋后期
16、某校组织研学活动,同学们如果想了解南宋抗金的历史,可以参观
A.河南省新乡市陈桥驿
B.河南省淮阳市澶州城
C.河南省漯河市郾城
D.北京市东城文承相祠
17、2008年5月,胡锦涛访日期间,参观了保留唐朝风格的世界文化遗产——唐招提寺。该遗产是中日友好关系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它的设计兴建者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戚继光
18、下组图片反映了唐朝( )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交往频繁
C.手工业水平高
D.文学艺术繁荣
19、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为鼓舞中国人民的抗日士气,如果谱写一首歌曲,你认为以下最适合的歌词是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C. 若要盼得呦,红军来 D.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0、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下列对他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他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首领
B.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C.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
D.他传位于子,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
21、制度创新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元朝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对广袤的疆土实施有效统治。
(1)元朝政府在中央设_________,总理全国政务,并直辖大都周边“腹地”;在地方设________,执掌地方政务,这是我国设“省”的开始。
(2)元朝在中央还设置__________,管理全国的宗教和吐蕃地区事务;在浙江行省设立了________________,管辖膨湖列岛和台湾。
(3)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这个材料反映了元朝时期的______________历史现象,这一时期产生了一个新民族叫____________。
2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__;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
23、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___________。
24、列举建立下列政权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辽国:________
金国:________
西夏:________
元朝:________
25、汉代____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顾恺之一生的创作很多,流传下来的作品有《女史箴图》和《____》,均为摹本。
26、隋朝大运河以________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明朝的北京城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发展起来的。
27、唐朝时______、______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28、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提出了“________”的主张;法 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________、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
29、青铜文明是中国文明的一部分。
(1)在___________社会后期,中国的甘肃、青海、陕西、安徽等就出现了青铜。
(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___________等方面。
(3)商代后期,大型的青铜器逐渐增多,如:___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0、杰出的历史人物善于开创历史新局面。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著书立说,形成________的繁荣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2)刘邦与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________。
(3)东汉初期统治者开创的盛世局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1、用直线将下列朝代和建立者、以及都城连在一起
唐朝 朱元璋 临安
北宋 忽必烈 长安
南宋 赵 构 东京
元朝 赵匡胤 大都
明朝 李 渊 应天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品
(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2)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
(3)成书于东汉末年的著名中医学著作——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 。
——王国维
材料二:(他)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事业,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材料四:“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材料一中的“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反映的是中国古代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什么重要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中的“他”是哪一思想学派的创始人?
(3)材料三反映了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
(4)材料四反映了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思想学说?代表人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