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刚在复习了中国历史后,整理了一组笔记,其中出错的是 ( )
A.魏征、房玄龄和姚崇、宋璟都是唐朝时期著名的大臣
B.清朝前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C.唐诗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并立的两座高峰
D.山水画在宋元时期达到了高峰
2、《诗经》记载:“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武王”“肆伐大商”的决战地点是( )
A.阪泉
B.毫
C.牧野
D.洛邑
3、南宋时期,抗击金军最著名的将领是( )
A.文天祥
B.郑成功
C.岳飞
D.戚继光
4、1978-198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经济特区
C.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5、唐蕃联姻的故事已成为我国流传千古的佳话。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的公主是( )
A. 金城公主 B. 王昭君 C. 西施 D. 文成公主
6、出土文物可以佐证历史。下面两个出土文物有利于我们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 )
A.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B.战争频繁
C.思想家著书立说
D.各诸侯国变法图强
7、以下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忽必烈建立元朝 ②澶渊之盟 ③郾城大战 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A.②④③①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③①
8、“八王之乱”发生在在位期间
A. 晋武帝
B. 晋惠帝
C. 晋文帝
D. 汉和帝
9、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 ( )
A. 加强监察制度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派张骞出使西域 D. 统一文字
10、关于我国先民早期创业的历史,有许多神话和传说。下面所列举的人物中,共同被尊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①黄帝②炎帝③蚩尤④尧⑤舜⑥禹
A.①②
B.③④
C.⑤⑥
D.①③
11、排序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请将下列事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赵匡胤建立宋朝 南宋建立 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澶渊之盟
A.
B.
C.
D..
12、关于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禹继任夏王,“公天下”变“家天下”
B.汤任用贤人姜子牙,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C.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又称“殷朝”
D.文王伐纣,灭商建周,定都镐,史称西周
13、秦能灭六国并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在于( )
A.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B.周王室衰微,对诸侯国的控制有限
C.秦国是当时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D.儒家思想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
14、下列哪一项不是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采取的措施
A.提倡以农为本
B.让士兵还乡务农
C.重视“以德化民”
D.定田为三十税
15、奴隶被迫在田地上集体劳动,在手工作坊里做工,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会被奴隶主随意转卖,甚至会被奴隶主屠杀用来祭祀祖先。河南安阳殷墟的一座商王大墓,葬的奴隶有400多个。他们有的和狗、马同葬,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这些现象说明了
A.奴隶的悲惨生活
B.奴隶主的奢侈生活
C.商朝的都城是殷
D.商朝灭亡的原因
16、当你看到“及第”“进土”“状元”“连中三元”这些词语时,你会想到以下哪种制度?( )
A.举孝廉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7、下图是一枚秦朝官印,其中的文字字体是
A. 小篆
B. 楷书
C. 甲骨文
D. 草书
18、“这里的房子都没有窗户,由于时间久远,房屋都看不见了,但他们建造房屋时留的柱洞、灶洞、门槛,以及半地穴式的结构都还清晰可见。”材料中的“这里”是( )
A.北京周口店遗址
B.元谋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9、时序性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历史的时序能帮助学生打开时空,发现历史的美好瞬间。与下面示意图中①相关的史实是
A.实行郡县、统一全国
B.定都成都、发展西南
C.开凿运河、创立科举
D.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20、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的学说是
A.兵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21、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________作为标准货币。汉武帝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管控,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
22、体貌特征: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他们的身高平均为157厘米,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较上肢略长,能够____________。
23、618年,______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4、春秋时期,诸侯争霸,______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战国初年,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其中瓜分晋国的这三家分别是韩国、______、魏国。
25、(______时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______(时间)秦朝建立,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26、炎帝和_______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公元前202年,_______(人名)建立汉朝,史称西汉。
27、列举辽、北宋、西夏、金、南宋、元的建立者及民族完成下表:
28、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北的诸侯国是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战后前秦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的状态。
29、约公元前_______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公元前_______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30、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把都城迁到 ______;494年,北魏孝文帝将都城迁到______
31、连线:把下列相关内容对应连接搭配起来
①《资治通鉴》 A.杜甫
②《窦娥冤》 B.吴道子
③ “诗圣” C.张择端
④《清明上河图》 D.文天祥
⑤ 抗元斗争 E.关汉卿
⑥《送子天王图》 F.司马光
32、举出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以城市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社会,城市的变革昭示着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以隋唐两宋时期为界限,中国传统城市规模达到顶峰,城市人口达到一二百万……唐宋时期城市重心发生了由北向南的转移……宋以后,突破墙的观念界限,城市圈扩大,形成大都市的发展规模。
(1)材料一中“唐宋时期城市重心发生了由北向南的转移”的经济根源是 。“突破墙的观念界限”表明宋朝城市中 被打破。宋朝时期海外贸易兴盛,设立 管理海外贸易。
材料二:长安城作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依靠政治的特殊作用,城市经济也特别繁荣,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都会,城市人口超过百万……与东西方许多国家都有密切交往,因此,长安成为国际的大都会,有“世界首都”之称。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都长安城成为“世界首都”的原因。
材料三:“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3)材料三中宋高宗为什么说“市舶之利最厚”?宋朝对海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城市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