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认为下列历史事件中能体现我国对外友好交往传统的是( )
A.雅克萨之战
B.戚继光抗倭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2、历史人物常易引发学术界的热议,特别是在发现新的材料后更是如此。下列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方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
A.要与时俱进,以今日的价值标准进行衡量
B.知人论世,以当时多数人的利益作为评价
C.评价历史人物应侧重评价的动机,而不是注重效果
D.全面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推动社会进步
3、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
A. 刀币 B. 交子 C. 五铢钱 D. 圆形方孔铜钱
4、史书记载:某官吏“纠弹(举发弹劾)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该官吏的官职是
A.丞相
B.御史大夫
C.刺史
D.使者校尉
5、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们的根本目的都是要
A.阻止外来侵略
B.加强中央集权
C.削弱诸侯势力
D.巩固祖国边疆
6、下图是某班学生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1.收复建康 2.取得郾城大捷 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戚继光抗倭
7、“两国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双方都已筋疲力尽,都需要有一个保持双方体面的方式来结束这种局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整个河北地区也因和平而全面恢复生产,两国不再因无休止的战争而使无数生灵涂炭……(双方)不用兵达百余年,如此长期的和平局面对两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蕴含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文中所评述的和议,可能是( )
A.澶渊之盟
B.宋夏和议
C.宋金和议
D.辽金和议
8、你如果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官吏,可能会遇到的事件有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实行盐铁官营
③张骞出使西域 ④班超出使西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于( )
A.南宋
B.北宋
C.明朝
D.元朝
10、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是
A.西周的分封制
B.隋唐的科举制
C.元朝开创行省制度
D.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11、秦朝某中央官员除了整理大臣的奏章外,还要负责对违法乱纪官员进行明查暗访。则该官员的职务最有可能是
A.太尉
B.郡守
C.丞相
D.御史大夫
12、某同学查阅了“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北人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历史资料进行主题研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社会大变革时期
C.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是梦想。“中国梦”就是实现( )
①公平法制 ②国家富强 ③民族振兴 ④人民幸福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结束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短暂统一的政权是( )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前秦
15、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 《齐民要术》
B. 《本革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农政全书》
16、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威名显赫的秦朝七,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秦朝灭亡时间是( )
A.公元前1046年 B.公元前770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前202年
17、“塞翁失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了千百年,它告诉我们,“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这一故事所诠释的哲学观点最早出现于(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韩非
18、现在世界上还依然存在着霸权主义,仔细想一下,如果战国诸子中有人来到现代,他们谁会第一个指责霸权主义( )
A.墨子
B.老子
C.庄子
D.孔子
19、下列三位同学对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小丽:发生在战国这一社会大变革时期,使学术思想空前活跃。
小然:战国时期100位思想家相互批评,激烈辩论,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小明:发生在秦汉时期,其主要思想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小然 B.小丽、小明 C.小明 D.小丽
20、战国时期,新出现了三个国家,它们是原来晋国分裂而成,它们是
A.齐、赵、魏
B.韩、楚、魏
C.韩、赵、燕
D.韩、赵、魏
21、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党项族元昊建立的政权是_____。
22、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______,最后完成于______。
23、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_》;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__________》。
24、960年___________在陈桥发动兵变,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
25、明朝科举考试严格规定,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_____》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的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收到迫害,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_____”。
26、懂得种植稻的是____________人;已经会制作彩陶的是_____________人。
27、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_________。
28、改错题: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北宋时四川出现的“瓦子”。
诊断: 错误,应改为
29、观察如图,将下列问题的正确答案的英文代号填入如图的方框内。
A.春秋五霸第一个称霸的诸侯国
B.东周都城的所在地
C.战国后期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
30、造纸术的改进:东汉宦官______改进了造纸术。为纪念他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______”。
31、
(1)( )颜真卿 A.《送子天王图》
(2)( )柳公权 B.《步辇图》
(3)( )阎立本 C.《玄秘塔碑》
(4)( )吴道子 D.《颜氏家庙碑》
32、列举两汉时期出现的两次盛世局面的名称。
33、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重大转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隋唐时期,南北经济可谓并驾齐驱……与南北朝相比,都城总体上向南迁移……这种发展趋势为南宋建都东南奠定了基础。
——《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再思考》
材料二 安史之乱,江淮独全;历五季纷争,中原之地五易其姓,杀戮几尽,而东南之邦,民有定主……自东南渐重,则西北渐轻。
——《山堂先生群书考索》
材料三 宋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社会生产迅猛发展,其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的发展水平,都大大超过唐朝。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四 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掠……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再探讨》
请回答:
(1)材料二中的“五季纷争”指的是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到了什么历史时期?
(2)据材料一、二,分析“东南渐重”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的宋代商业发展水平“大大超过唐朝”的认识。说出折射出宋朝经济重心完成南移的谚语。
(4)据材料四,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你认为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