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20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志愿专家团队多名队员飞赴意大利,支援意大利抗击疫情,共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早在14世纪,意大利艺术家开始以更写实的手法描绘人物形象,诗人们则更关注人的天性。这表明当时文艺作品宣扬的思想是

A.神权至上

B.君权神授

C.人文主义

D.君主立宪

2、歌剧《白毛女》(下图)讲述了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后企图霸占其女儿喜儿。喜儿不堪凌辱,逃入深山,头发变成了白色的故事。我国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制度的标志是

A.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B. 1949年《中国人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3、下列有关中共七大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召开的会议

②在延安召开

③它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④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通过办报刊、学会和学堂,宣传变法思想,打开了人们的眼界,出现了“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局面,这反映了戊戌变法(     

A.带来科学技术进步

B.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C.推动中国报刊产生

D.具有思想启蒙作用

5、如下图(清帝退位诏书)的颁布标志着

A.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B.清政府正式维新变法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6、如果组织学生开展以“希腊-西方文明的源头”为主题的研学活动,应首选(     

A.胡夫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遗址

C.罗马大竞技场遗址

D.楔形文字

7、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绘制的思维导图。由此思维导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性质

B.太平天国运动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8、1956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新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

①“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②基本完成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③中共八大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了重要成果

④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9、1912年,《时报》发表文章《新陈代谢》,写到“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文章反映了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D.得到了民众的广泛支持

10、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11、进入新时期后,我国电影、电视剧创作空前活跃,下列哪部电视剧不是根据古典文学名著改编

A. 《西游记》

B. 《亮剑》

C. 《三国演义》

D. 《红楼梦》

12、《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在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必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对这一政策的最怡当的评价是(     

A.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B.合理调节各抗日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地主的基本利益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13、下图为江泽民总书记为某城市题写的特色标语:“军旗升起的地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毛泽东在此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B.党在该城市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蒋介石在此建立了国民政府

14、陈独秀说:“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在他们的共同推动下,材料中的“文学革命”(       

A.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B.为五四运动起到思想铺垫作用

C.以文学形式开展反封建斗争

D.建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等。中国的这些梦想得以成真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特色道路的优势

B.“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行

C.中国已成为世界强国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16、“文化大革命”时期造成的最大冤案是(       

A.刘少奇冤案

B.邓小平冤案

C.彭德怀冤案

D.贺龙冤案

17、下列反映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变化的是

A.身披西洋服,脚穿西式履

B.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C.官场“大人”“老爷”叫不停

D.小脚一双三寸莲, 作揖跪拜大人前

18、在这场战争失败后,清王朝开始由一个完整的封建王朝,逐渐被外敌蚕食,丧失了完整的独立主权,转变了社会性质,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6月3日以后,成为五四运动主力的是(  )

A.学生 B.农民 C.工人阶级 D.士兵

20、蔡锷因功勋卓著被称为“再造民国第一人”,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过程中,他发动的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北伐战争 D.国民大革命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依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1927,毛泽东在汉口召开的   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3)   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2、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问题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1992年初,邓小平的__________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3、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

24、________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________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5、请回答:指出图中A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两处的事件名称,

 

 

26、中国近代面对列强的侵略,很多爱国人士以极大的爱国热情,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爱国之情,请写出下列事件对应的人物名称。

(1)进军新疆,讨伐阿古柏——_____

(2)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_____

(3)创作《义勇军进行曲》,鼓舞中国人民抗战斗志——_____

(4)勇于创新,发明联合制碱法——_____

(5)创作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资助抗战——_____

27、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黄海海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

 

28、1905年,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决定创办_____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9、时间:____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

30、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___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民主与法治建设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保障,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哪部文献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此次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起了什么制度?

(2)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哪一年,哪一机构制定的?

(3)在哪一时期我国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举例说明。

(4)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探究,你认为要如何加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32、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什么?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哪一年?指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

(2)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20世纪八九十年代海峡两岸进行了哪些努力?

33、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孙中山的引导下,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广泛宣传革命主张,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民主革命思想宣传家。如章太炎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旗帜鲜明地指出中国必须实行民主革命;邹容发表了《革命军》,主张革命,阐述革命的正义性与现代性;陈天华发表了《警世钟》《猛回头》,唤醒了无数尚在睡梦中的中国人,毛泽东少年时代也曾受过这两本书的影响。经过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的广泛宣传与革命实践活动,因人普遍认识到:清政府已成了“洋人的朝廷”,救中国必须革命。辛亥革命的胜利,既是孙中山带领无数革命志士发动一次又一次武装起义、流血牺牲换来的,也是无数革命思想家长期宣传革命、动员群众用武装推翻清王朝的结果。

——肖飞《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觉醒的界碑》

(1)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胜利”原因;如何辩证地看待辛亥革命的“胜利”?

材料二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2)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辛亥革命“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的理解;20世纪初,为清除“树墩”,在“文化领域”有何重大举措?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