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文物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给我们提供艺术的享受,更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见证。如图文物于今年初被法国一家拍卖公司公开拍卖,激起我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反对,众多网民声讨这是销赃行为。因为它们是下列哪次侵略战争的历史罪证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45年8月,蒋介石连发三次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同商讨”国际国内重要问题。蒋介石的真实意图是( )

A.商讨国内和平问题

B.商讨加入联合国事宜

C.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D.筹备召开政协会议

3、李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

C.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

D.十年动乱期间,经济科技停滞不前

4、1843年,英国强追清政府签订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这一条约是( )

A.《黄埔条约》

B.《虎门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5、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成为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指(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重要创举是

A.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B.实行赎买政策

C.全行业公私合营

D.保存富农的经济

7、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与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是

A.坚持走群众路线

B.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

C.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D.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8、2010年1月13日,纪念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筹委会透露,10月18日的纪念大会将邀请包括英法等国政要出席。当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打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要求修改《南京条约》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D.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9、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上制定了土地改革的政策。其内容不包括

A.实行减租减息 B.没收地主土地

C.实行耕者有其田 D.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0、“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对联写的是(  )

A. 萍浏醴起义   B. 广西起义   C. 武昌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1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屡战屡败,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大

B. 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

C. 清政府战和不定,妥协退让

D. 清朝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操练不勤

12、“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B.推动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

C.推动了人们生活习惯的深刻变化

D.提倡保留必要的旧时尊早称呼

13、“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这是五四传单的内容之一。后人据此并结合五四运动的斗争史实将之归结为“五四精神”,那么,你认为其“精神”的实质是(  )

A. 敢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B. 永不言败的斗争精神

C. 誓死力争的爱国精神   D. 知难而退的无畏精神

14、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涨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A. 《南京条约》

B. “二十一条”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15、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下列事件中体现唐朝时期民族和睦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澶渊之盟

D.文成公主入藏

16、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 )

A.推翻封建制度,反对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17、英国《金融时报》称:“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催生中国企业第二次创业高潮点的动因是

A.邓小平南方讲话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上海浦东

D.中共“十三大”召开

18、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了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

A.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帝国主义国家组成八国联军,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C.中国完全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野心

19、“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至2018年为止,西藏人民“苦变甜”的生活已经有

A.56年

B.45年

C.67年

D.60年

20、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创办商务印书馆

②凇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③《申报》创刊

④甲午中日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④①

C. ③④②①

D. ②③①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蚕食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_____________平方千米。

 

22、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__制度。

23、__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________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地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4、1860年10月,____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25、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在____________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26、观察如图,请将下列地点(地区)的英文字母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武昌起义爆发的地方

B中华民国的首都

27、图A汽车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它是在______(城市)生产的。图B是我国在______年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8、《天朝田亩制度》:

主要内容

不分男女,按照人口和年龄________土地

目的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________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29、近代社会不仅在政治制度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经济、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1)1765年,纺纱工____________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2)英国机械师____________改良了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人类进入“____________”。

(3)1814年,英国____________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运行成功。从此,人类进入“火车时代”。

(4)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____________的广泛应用为重要标志。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____”。

(5)英国著名生物学家____________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30、根据下列会议的主要内容,请列举出会议的名称

(1)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2)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的会议是   

(3)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会议是   

(4)习近平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会议是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列举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哪几次重大调整,有何共同意义?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32、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中西文明碰撞下的近代中国

步入近代

(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名称是什么?

变革

经济工业化

(2)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写出其在上海创办的民用工业一例。

政治民主化

(3)20世纪初,以“民国”取代“帝制”的政治革命的名称是什么?

思想科学化

(4)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社会生活的变化

(5)社会习俗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变迁,请举一例说明。

3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2)近代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3)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的是:

(4)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

(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

材料:有一天,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 “问话”,出席“问话”的有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问话一开始,荣禄就气势汹汹地教训康有为说:“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可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回答说:“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的领土的,今天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祖宗那套法还有什么用呢?……时代变了,祖宗之法也非变不可!”荣禄被驳斥得哑口无言,拂袖而去。

请回答:

(1)你能说出戊戌变法之前“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的史实吗?请举出两例。

(2)康有为在阶级属性上属于哪一派?变法开始于何时?

(3)戊戌变法有何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