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为“共和国脚步一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为主题邮票中的一张,关于邮票反映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反映了中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标志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C.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D.是了解“大跃进”运动的最真实记录
2、小明在学校“胸怀祖国,红心向党”历史知识竞赛中,其中有一题问道: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哪国共割占了中国多少面积领土?他的正确答案是( )
A.英国100多万平方千米
B.法国150多万平方千米
C.沙俄150多万平方千米
D.沙俄100多万平方千米
3、某校八年级要实地考察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他们应该去( )
A.北京
B.沈阳
C.武昌
D.延安
4、我国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事件( )
A.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B.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C.新中国成立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5、下列历史人物,曾被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是
A.黎元洪 B.陈天华 C.章炳麟 D.孙中山
6、“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这一情景应出现在(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B.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D.义和团运动时期
7、《辛丑条约》签订后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最能说明
A.清政府与列强建立了外交关系 B.外务部位列六部之上
C.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D.中国的反帝斗争蓬勃发展
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方面的探索。
A. 经济技术 B. 政治制度 C. 思想文化 D. 军事强国
9、1976年是我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成为“文化大革命”结束标志的是
A.刘少奇冤案平反昭雪
B.朱德逝世
C.粉碎林彪集团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10、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 )
A. 瑞金 B. 重庆 C. 昆明 D. 延安
11、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处废墟(如图)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洋务运动破产
12、下面是小明制作的读书卡片,该“读书摘要”中的要点涉及的会议是
读书摘要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3、服饰,自古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与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密切相关。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体现了
A. 自由思想
B. 博爱思想
C. 平等思想
D. 专制思想
14、历史叙述包括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和主观评述。下列属于客观描述的是
A.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持意志
B.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焚烧了皇家园林——圆明园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D.北洋军阀的割据,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不安
15、下列人物中,主张进行革命,推翻清朝统治,仿效西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是( )
A.
B.
C.
D.
16、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闭关自守封建落后 B. 虎门销烟使英国损失惨重
C. 英国要进一步走私鸦片 D. 英国要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
17、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18、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下列对鸦片输入危害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
①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影响清政府的财政
②银价上涨,加重农民负担
③大批官僚、地主吸食鸦片,政府更加腐败
④士兵也吸食鸦片,军队战斗力被削弱
⑤损害身心健康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9、张敏同学绘制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示意图。①②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
A.①马克思主义②毛泽东思想
B.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①马克思主义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①邓小平理论②毛泽东思想
20、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赴朝作战。下面四组人物,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黄继光、邱少云 B.黄继光、邓稼先
C.雷锋、黄继光 D.邱少云、雷锋
21、________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________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22、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_______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3、为了实现祖国统一,进入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将_______作为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2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和________制度。
25、1894年,致远舰管带 ______ 在黄海海战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26、1957年,______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1978年,安徽风阳______农民实行了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7、【协商谈判·和平统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的标志是________。
28、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重要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9、_________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_________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30、1864年夏,湘军冲入城内。_____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_____农民运动失败。
3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谁提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32、例举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3例)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确立的基本政策。根据这个政策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
(2)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提出的伟大构想是什么?写出践行了这一构想的事件。(写出一个即可)
(3)现在,为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国家确立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在处理海峡两岸关系时,我们常提到“九二共识”,两岸达成的“共识”是什么?
(4)做为中学生,你认为在与各民族相处和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能做些什么事?(选取一点谈即可)
34、毛泽东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图二 中英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材料二:2012年台湾“总统”选举昨天举行……国民党候选人马英九领先对手近80万票赢得选举。而岛内媒体评论认为,马英九胜选连任是“九二共识”的胜利,并对未来两岸关系表示乐观。
——2012/1/15台海网
材料三:国家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将坚持对台工作大政方针,巩固两岸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政治基础,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
——摘自新浪专栏
(1)材料一中图1、图2分别反映的是香港、澳门的回归,它们的回归是哪一伟大构想的实践?这一构想的提出者是谁?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九二共识"内容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前“祖国完全统一”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有哪些?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祖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