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新疆彩车的所有图案全部为手工绘制,9名美工在北京起早贪黑干了整整18天。他们中,有汉族、维吾尔族、塔吉克族、回族,不同民族的兄弟团结无间,合作绘制的作品美轮美奂、生动传神。这反映了(   )

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947年3月毛泽东断然决定撤出延安,他对部队指战员说:“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毛泽东撤离延安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发动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国民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3、陈毅在《记淮海前线见闻》中说:“(几十万民工)骏马高车运粮食,随军旋转逐东西。”这种现象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离不开

A.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B.共产党战略战术正确

C.解放军战士的英勇作战 D.国民党的腐败统治

4、《资政新篇》是干王洪仁玕写成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系列的主张,受到洪秀全的赏识。《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有

A.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

C.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D.倡导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5、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红军长征的过程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丁:长征胜利后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A.乙、丁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6、“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杖以挞坚甲利兵乎?”(光绪帝)这说明光绪帝决心变法的原因在于(  )

A.政治制度落后 B.国力衰弱

C.军队战斗力不强 D.思想落后

7、1979年,中央批准在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以及创办贸易合作区。其直接结果是(     

A.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B.设立经济特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香港回归祖国

8、1948年10月,一个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见,他感叹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9、1950年10月,毛泽东在一片宣言中说道:“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唇亡齿寒,户破则堂危……救邻则是自救。”由此,毛泽东作出的决定是

A.举行开国大典

B.实行土地改革

C.进行抗美援朝

D.开展“一五计划”

10、小张搜集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海浦东开发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资料,他研究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B.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现代中国农村的巨变

11、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人在聊天。老张说:“我看过谭嗣同赴刑场。”老李说:“我参加过义和团。”老王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老赵说:“我读过‘公车上书’的内容。”他们中肯定有一人在说谎。说谎的人应该是(     

A.老张

B.老李

C.老王

D.老赵

12、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让毛泽东高兴的事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下图所示时间轴解读正确的是(     

A.①段:走向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②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③段: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阶段

D.④段:农村生产关系逐步调整

14、海尔集团是当今家电行业著名品牌,但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前身)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为企业包销产品

C.实行包产到户

D.企业全面私有化

15、有的史学家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即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孙中山摸到的时代主题是

A.要均分地主土地

B.要反对外国侵略

C.要自强、求富

D.要实行三民主义

16、1958年文化部要求群众文化活动做到: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会算,人人看电影,人人会唱歌,人人能绘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这反映了当时(     

A.国民文化素养不断提高

B.义务教育已经普及

C.政府提倡积极参与文艺活动

D.文化领域受大跃进运动的影响

17、下图老照片中女子形象的变化反映了(   )

A.文学艺术的发展 B.科技文化的进步

C.封建思想的强化 D.社会生活的变迁

18、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文化大革命”结束

D.实行改革开放

19、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他的诗句中反映长征的是(       

A.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0、中国自古重视法治,商鞅在《商君书•定分》中说:“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在现代运用这一传统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措施是

A.全国人大常委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B.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

C.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

D.解放军在台湾海峡大练兵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_____的理论;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_____在会上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22、中华民国成立的标志是( ),时间是:( )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853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______________,作为都城。

2)《马关条约》中规定开放沙市、苏州、杭州、_______________为商埠。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1927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4、领导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间与日寇顽强斗争最终英勇就义的将军是

2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____》,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____》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6、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英国割占_______,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又洗劫了_______

27、(1)中国近代化进程的特点是:______

(2)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是______ ,他的代表作有______

(3)列举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抗战史实两例______________

(4)列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期间抗战史实两例____________

(5)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指的是______

(6)解放战争期间的战略决战具体指______战役

(7)《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是______

28、主张:利用____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___的统治。

29、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

30、________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________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治区是什么?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哪一基本政治制度?简述实行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意义。

32、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中国政府和人民作出了不懈努力。哪些地区的回归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我国至今没有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由于什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33、中国近代,各国列强纷至沓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逐渐陷入苦难深重极度屈辱的深渊。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清政府被迫割让了什么地方?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变化?

(2)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哪个不平等条约?最终割让了什么地方给日本?

(3)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严重影响?

(4)近代中国的屈辱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指出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二  我跟蒋先生(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2)根据材料二回答: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材料三  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3)根据材料三,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材料四  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五  温家宝同志在赴日本福岛等特大地震海啸灾区慰问时说,中日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我们没有忘记在中国发生重大灾害时,日本政府和人民给予的大力支援。中国政府和人民将继续为日本救灾和灾后重建提供支持。中日友好的基础在两国人民,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日关系将不断改善和发展,这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根据材料四回答: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恶果?该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什么?

(5)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请问台湾是在哪个条约中被日本割占的?

(6)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怎样看待中日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