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52年毛泽东指示,“建议在中科院设立三个研究所,把中国史分为三段来研究,第一所研究古代;第二所研究魏晋到鸦片战争前;第三所研究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史;办一个杂志,定名为《历史研究》,方针是“百家争鸣”。该指示(       

A.标志着“双百”方针的确立

B.推动了我国一五计划实施

C.有利于艺术领域的繁荣发展

D.有利于学术领域繁荣发展

2、图片是历史的见证。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文化繁荣

3、《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很快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新中国成立后,它被确定为国歌。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A.鲁迅

B.聂耳

C.冼星海

D.徐悲鸿

4、有人在1948年3月提出:“土地斗争与军事斗争,成为中共当前政治斗争的两个主要源泉……前者保障后者的成果,后者扩大前者的范围,而真正决定最后胜负的还在于前者不在于后者。”以上材料认为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

A.解放区土地改革赢得民心

B.解放军官兵英勇作战

C.人民不满腐败的国民政府

D.解放军装备优于对手

5、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B.孙中山在上海召集有共产党员参加的会议,研究改组国民党

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D.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6、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基本完成,我国生产和建设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材料表明三大改造(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B.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C.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D.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7、中国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于(     

A.新中国成立之后

B.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后

C.中共八大以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8、长征期间,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哪个少数民族的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

A. 满族

B. 彝族

C. 藏族

D. 回族

9、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指出:“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材料强调的主要是抗美援朝战争(  

A.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B.保家卫国

C.巩固了中国新生政权

D.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0、日本在“二十一条”中指出:“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与他国”。其真实目的是

A.排斥其他列强,妄图独霸中国 B.维护北洋军阀政府的利益

C.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D.欺骗国际舆论

11、202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下列有关辛亥革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由孙中山领导,发生在1911年

B.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D.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12、叶挺独立团一营营长曹渊烈士是我市寿县人,率部先后参加了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1926年9月在武昌牺牲,当时正处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3、如下图所示Y轴表示的是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B.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

C.近代中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历程

D.近代中国人开眼看世界的程度

14、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下列原始人中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人

15、八七会议后回到湖南,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的是( )

A.朱德

B.毛泽东

C.周恩来

D.彭德怀

16、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美俄两国的态度是

A. 保持中立

B. 从中调停

C. 充当帮凶

D. 同时出兵

17、“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构桥上枪声激。“这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A. 全民族抗战开始

B.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

C.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D. 国共十年对峙结束

18、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的是 ( ▲ )

A. 辛亥革命的胜利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五四运动的胜利   D.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国共第一次合作所进行的北伐战争,其目的是

A推翻清政府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C.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D.推翻袁世凯统治

 

20、“清朝对西方的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的‘夷务'到70、80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反映了清朝( )

A.对西方的认识在逐步深入 B.以天朝大国心态看世界

C.认为西方世界是落后的 D.与西方社会关系变得友好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国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进行了艰难曲折、不屈不挠的斗争,催人奋进。(在横线上填写相关内容)

(1)农民阶级

在内忧外患中,______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外国侵略势力。19世纪末,______运动兴起,进行反帝斗争。

(2)地主阶级

______运动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资产阶级

______(事件)中,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积极推行变法,但最终遭到失败、1911年的______,终于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1915年,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发起______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4)无产阶级

1921年7月,______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______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毛泽东等人创建______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即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______进行战略转移。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发动______事变,挑起侵华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______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______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______的伟大胜利。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展开战略反攻,发起三大战役。1949年4月,解放军占领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______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五处通商口岸,下图中①处应该是______

23、请列举与下列中国近代科技文化成就:

(1)铁路工程师__________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4、由反清的秘密结社或单纯的习武团体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是——

 

25、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_______(地点)召开;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______(地点)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6、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____、广东和福建等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____统一协调指挥。 

27、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断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结合有关知识填充下表空白处。

提示语

会议(事件)名称

开天辟地,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国共合作,以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为目标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填充下表空白处

对革命

道路的

探索

苏俄():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为开端,开辟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中国:发动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     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     包围     ,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8、1947年,_______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了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实施了_________行动,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

29、根据表述,写出对应的人物。

(1)杂交水稻之父——

(2)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做出贡献的美国总统——

(3)为中日建交作出努力的日本首相——

(4)为抗美援朝而付出生命的战士——

30、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___________三座大山的统治。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亦可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近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等)。“西学东渐”形成规模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它对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提示,写出鸦片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西学东渐”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史实。

请填写: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敢于斗争的林则徐】

(1)林则徐领导的禁烟斗争指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顺时而变的孙中山】

(2)孙中山建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名称是什么?孙中山领导的革命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勇于创新的毛泽东】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最终赢得了胜利。

(3)毛泽东在哪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写出毛泽东领导的起义一例。

(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有何作用?

3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受列强侵略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英勇抗争的历史;请讲述一个你印象深刻的中国人民抗击侵略故事(要求写出时间(时期背景)、人物名称及相关事迹)。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近代中国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近代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这一特点的集中体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

材料二 日益严重的海防危机,让当时的中国意识到海军建设的重要性,于是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水师(海军)诞生了,然而,随着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中国水师不仅输给了日本,同时再次导致骨肉分离。

材料三 列强勒索的巨额賠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设置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更加强了列强向中国勒索、发号施令的权利;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

(1)材料一中“五口通商”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其主要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于哪场战争?“再次骨肉分离”指什么史实?

(3)材料三所述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产生的严重后果?

(4)试归纳上述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共同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