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这是南斯拉夫某城一块碑文上的一句话,它记述的史实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 萨拉热窝事件

B.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 珍珠港事件

D. 涂油子弹事件

2、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以下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是

A.有教无类 B.诲人不倦 C.仁者爱人 D.为政以德

3、恩格斯评论说,“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农民从此成了自己土地的主人”。由此可见,恩格斯肯定拿破仑的行为

A.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打击欧洲封建统治

C.广泛地传播了启蒙思想

D.深受各国人民拥护

4、“比较研究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探究封建时代欧、亚国家的内容中,日本大化改新和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具有的共同之处是(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B.封臣效忠于封君、封君保护封臣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5、它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反映,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这里的“它”指(   )

A.探寻新航路 B.文艺复兴运动 C.早期殖民掠夺 D.法国大革命

6、“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且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新经济政策(     

A.背离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经济失控

C.削弱了公有体制

D.缓解了社会危机

7、16世纪初,欧洲宫廷生活日益变得活跃,对文化方面的兴趣增加。宫廷成为聚集财富、资助文艺活动和发表言论的重要场所,在那里生产出许多供后人景仰的艺术珍品。材料中宫廷生活的“活跃”产生的影响是

A.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

B.有利于启蒙运动的兴起

C.推动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D.有利于人文思想的传播

8、“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贡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被魔杖点了一下似的立即消失。”这说明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A.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B.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C.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D.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

9、下表所呈现的19世纪后期的科技发明及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表明人类社会进入了(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A.数字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智能时代

10、武士是日本古代社会产生的一个独特的阶层,他们

A.是贵族的私有民

B.是地方豪强自保的产物

C.效忠的对象是国家

D.代表地方政府的利益

11、览伟人风采,做时代少年——实验中学开展“走进马克思”活动,活动陈列了《共产党宣言》一书,该书的发表标志着( )

A.无产阶级登上舞台

B.巴黎公社成立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第一国际诞生

12、近代翻译家严复在《财富》一书中把“feudalism”翻译为“拂特之制”,进而解释为“顾分土因而分民,于是乎有拂特之俗。……用拂特之制,民往往知有主而不必知有王。故地大民众者,王力不足以御临之地。”文中的“拂特之制”是指

A.雅典民主制

B.罗马民主制

C.封君封臣制

D.欧洲庄园制

13、日本崛起经历了两次重要改革,一次是大化改新,一次是明治维新改革。大化改新主要是向中国隋唐时期学习先进政治经济制度,因此被称为“汉化”,它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亦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明治维新主要是向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科学技术、管理制度和经验,因此被称为“欧化”,使日本由封建社会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摆脱了民族危机,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其中大化改新领导者是( )

A.孝德天皇 B.明治天皇 C.裕仁天皇 D.德川庆喜

14、巴黎和会后,一位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感到新秩序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巴黎和会后建立的“新秩序”

A.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B.彻底消除了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

C.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

D.没有改变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秩序

15、11至13世纪,维持自给自足经济形态的庄园遍布欧洲各地,容纳了绝大多数人口。这表明庄园

A.摆脱教会控制

B.商业发达

C.成为社会基础

D.法律完备

16、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反封建不彻底

B.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C.没有唤醒民众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17、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出美、英、俄等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

年份

城市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2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莫斯科

250

365

612

1000

 

 

A. 资产阶级革命   B. 两次工业革命   C. 棉纺织业的发展   D. 电气时代的到来

 

18、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其中,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A.城市的兴起

B.大学的兴起

C.城市取得自治权

D.教师行会的出现

19、列宁曾说:公社被镇压了,但《国际歌》却把它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它的思想”是指

A.无产阶级革命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C.人文主义思想

D.天赋人权的思想

20、国际工人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历了产生实践实现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史实论证不相符的是

A.产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实践--宪章运动

C.实现--十月革命的胜利

D.发展--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________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______ ,英国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迅速波及其他欧洲国家,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22、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______“,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23、1765年,_______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_______

24、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电磁理论创始人;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现代印度的国父

25、请你根据下列文字描述填写相关内容:

(1)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_______

(2)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是 ________  

(3)君士坦丁堡保存最完好的大教堂是

 

26、1971年10月25日,第________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恢复新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合法席位。

27、12世纪,________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28、制作学习卡片是整理历史知识的一种常用方法。下面是一位同学制作的关于

中国1840—1919年的历史学习卡片,请你帮助他补充不完整的地方。

 

29、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的创立者是_____

30、1775年4月19日,800名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军火的英军,在________(地点)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81年,美法联军在________(地点)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率部下投降。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构成了文明交往史上诸多绚丽篇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各举一例世界古代史上东西方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典型事例。

2)你认为中外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3)古代东西方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请分别列举古代东西方的文学成就。

4)面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该如何对待世界多样的文明?

32、某历史兴趣小组针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了探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伟大的改革】

(1)646年日本进行的改革是什么?

【思想解放运动】

(2)请写出达·芬奇的两部代表作和除了达·芬奇之外“美术三杰”中的另外两个人是谁?

【杰出革命家】

(3)请写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领导人一位。

【感悟学习】

(4)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3、18世纪,英、法、美的资产阶级在革命高潮过去以后主要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来巩固自己的政权?分别取到了什么成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听历史故事是学习历史方式之一。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听懂历史故事需有史实基础。下列故事片段主要涉及了14-16世纪的重大事件。该故事中“有的人用笔,活跃在世界精神舞台上”是指哪一事件?其核心思想是什么?写出体现故事中“劈波斩浪穿洋过海”,实现环球航行壮举的代表性事例。概括该故事中这些事件所产生的共同影响?

(2)听故事需抓住关键内容。老师讲述美洲历史故事时出示了以下图片,图一再现了哪一文献签署时的场景?概述该文献的历史意义。写出图二人物历史史实一例。由两图涉及的史实故事,概括二者相同点一例。

(3)听故事更需品味。根据下列故事片段,写出瓦特的试制成果及其具有的优秀品质,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故事片段中“崭新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