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最可能与“蚂”的意思相关的一项是( )
A.兽类
B.日出
C.马匹
D.虫子
2、塑造出“皮皮鲁”这一人物形象的作家是( )。
A.伊索
B.郑渊洁
C.安徒生
D.格林兄弟
3、用“____”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李靖说:“这一定是个妖(jiāo yāo)怪。”
2.巨浪把海边的许多村庄都淹没(mò méi)了。
3.我现在就要你的命,为我儿子报仇(qiúchóu)。
4、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选( )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A.凝结
B.倔强
C.聚集,集中
D.相反
5、猜谜语。
(1)四方来合作,贡献大一点。打一字:( )
(2)小时绷着青脸皮,老来皱起红脸皮,生的熟吃惹人笑,熟的生吃不稀奇。打一物:( )
(3)只有一只耳,只长在左边,总是在右边。打一字:( )
6、蒲公英的花就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课内积累填空。
(1)白居易在《忆江南》中写到江南最美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
(2)“农历九月初九”是_________节,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的“________,_______,”两句中,我知道了古人在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有登高望远、插戴茱萸的习俗。
(3)走在山林间,看着涧边幽谷里生长的野草,听着树丛深处黄鹂婉转啼鸣,我想起了韦应物的诗句:“________,______”
(4)正月初一,看着家家户户都已贴上新的对联,一片繁荣新气象,我想到了王安石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9、阅读
池塘中的怪物
一只红蜻蜓在池塘上飞来飞去,习惯性地用尾巴在水面上点了几下。突然,“哗”的一声,池塘中央泛起了一朵很大的浪花,冒出一股浑水。红蜻蜓觉得奇怪,一边飞一边喊叫:“池塘中有点儿怪,水一下变浑啦!”
小花猫听了红蜻蜓的话,一边跑一边喊叫:“池塘中出现了大怪物,把水都喝光啦!”
小花狗听了小花猫的话,一边跑一边喊叫:“池塘中出现了大怪物,把水都喝光啦!还要爬上来吃掉我们呢,快逃啊!”
山羊听了小花狗的话,说:“你别惊慌失措,你刚才说的是你亲眼所见吗?”
小花狗说是听小花猫说的,小花猫说是听红蜻蜓说的。山羊带着小花狗它们来到池塘边,只见池塘里碧波荡漾,没有什么异样。红蜻蜓说:“我可没有说谎,刚才我亲眼看到这儿泛起大水花,水都浑了。”
山羊说:“那你为什么说池塘中有怪物呢?
红蜻蜓委屈地说:“我只说池塘中有点儿怪,可没有说有怪物啊。”
这时,池塘中的一条大鲤鱼探出头来,笑着说:“刚才的浪花是我和兄弟们玩捉迷藏的游戏时掀起的,池塘中哪有什么怪物啊!”
【1】下列句子哪一项是红蜻蜓说的话( )
A.池塘中有点怪,水一下变浑啦!
B.那你为什么说池塘中有怪物呢?
C.池塘中出现了大怪物,把水都喝光啦!
D.池塘中出现了大怪物,把水都喝光啦!还要爬上来吃掉我们呢,快逃啊!
【2】与“池塘中哪有什么怪物啊!”意思相同的是( )(多选)
A.池塘中有怪物。
B.池塘中没有怪物。
C.池塘中怎么会有怪物?
D.池塘中不会没有怪物。
【3】最惊恐万分的动物是____。它说了什么?请把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
【4】听了小花狗的话,山羊是如何表现的呢?
_____________
【5】“池塘中的怪物”究竟是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_____________
10、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大青树下的小学(节选)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选文描写了边疆小学的学生在( )时的情景。
A.安静和热闹
B.上学和下课
C.窗外和树下
【2】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这里的“热闹”是指( )
A.(景象)繁盛活跃;
B.使场面活跃,精神愉悦
C.热闹的景象;
【3】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无聊——________ 喧哗——________ 冷清——________
【4】请你在文段中找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_______
11、课外阅读。
九寨沟的
九寨沟的秋天,就像迷人的童话世界。
沿着珍珠木桥慢慢行进,仿佛是踏着一串串欢快跳跃的音符。桥下那又浅又急的水流,从蜂窝状的濉上急速跳过,溅起的万朵水花,在阳光的折射下鲜艳夺目,好像千万颗珍珠在滚落。沿木桥走100多米,就来到珍珠滩瀑布。那瀑布远看像一幅白色屏障,截断弯弯曲曲的小河;近看却好似一匹美丽的白色绸缎,从大约40米高的山石顶端飘落下来,撞在岩石上,便飞花碎玉般地溅开了,随着一阵阵山风,它们又如烟、如雾、如尘地飘散在空中。那瀑布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在山间久久回荡……
五花海的景色更迷人。它好像一只开屏献彩的孔雀,鲜艳夺目。宽阔的海底,铺着厚厚的钙化质,上面长满许多藻类,加上横七竖八的枯树枝,在阳光的照射下,映出各种各样的颜色。这儿一团墨绿,那儿一片宝蓝,这儿一点鹅黄,那儿一块翡翠,好像孔雀舒展的翅膀。秋雨过后,湖水有些微涨,但湖面如镜,可以看见鱼儿无声无息地在彩色的世界中漫游……
九寨沟的秋天真美!
【1】请将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
【2】用“ ”画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把 比作 ;把 比作 。
【3】找出文章第三段中描写颜色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能概括短文内容的句子,抄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店里静悄悄的,怎么一个人也没有?良子吸了一口气,想大声喊:“买牛奶啦!”可是不知怎么的,话一到嘴边,就变成轻轻的声音,连自己也听不见。
良子觉得心“咚咚”直跳。她大大地吸了口气,更加用劲地叫了声:“买牛奶啦!”可正好有一辆卡车从门外轰轰隆隆开过,把她的声音全盖住了,店里还是没有人出来。
……
良子突然大叫起来:“买牛奶啦!”声音真大连自己也吓了一大跳。大妈正准备往里屋走,突然转过脸来,看见良子了。良子又害怕了,心“扑通、扑通”直跳,眼睛眨巴眨巴望着大妈。
【1】良子在商店里(________)次呼唤,才买成牛奶。
【2】良子每次喊买牛奶的声音是不一样的,第一次是( )地喊;第二次是( )地叫了声,第三次是( )
【3】第三次喊买牛奶时,良子是突然大叫的,原因是( )
A. 大妈总是不理她,她生气了。 B. 良子是鼓足勇气喊出来的
C. 良子害怕别人又插在她前面买东西
【4】用“ ”画出描写良子心情的句子,从句中可以看出良子第一次买东西时心情很 。
13、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定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狗十分凶猛,它在前边跑着,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是那么大,也是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要想再看到那头大狮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威武--(______) 镇静--(_______) 沉静--(__________)
【2】照样子仿写表示颜色的词语
红彤彤 白_______ 绿______ 黄_______ 蓝_______
半紫半黄 半____半____ 半____半____
【3】《火烧云》这篇课文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顺序,具体生动地描写了火烧云颜色、形状_______和_______这两个特点。
【4】划线句子运用了 _______ 手法,说明了火烧云_______的特点。
【5】文中说火烧云像马、像大狗、又像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这说明火烧云的又一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灰雀(节选)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找出描写灰雀的语句,仔细品一品再填空。
(1)描写灰雀颜色的词语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2)描写灰雀的叫声时,作者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灰雀的叫声悦耳动听。
【2】品读画“~”的语句,我感受到了列宁对灰雀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3】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完成填空。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这个片段选自《纸的发明》,从课文中我们知道最早的文字是刻在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____________上。
【2】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在文中用“ ”画出来。
【3】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除了造纸术的发明,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失望 观察 昆虫 抛弃 竭尽 羡慕 悲观
17、仿写句子。
(1)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这片草地就变成金色的了。
当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
18、用下面的句子作为开头,围绕这个意思写一段话。
我喜欢过春节。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蚂蚁捉到了大青虫一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下列句子
1.他穿着一件红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面上飘着一片落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买了很多水果,有苹果、香蕉、黄瓜和西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我的 (爸爸、妈妈、同学等)
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等,请选择一个人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件事表现这个人的可贵品质。先想一想这个人有什么可贵品质,再想一想从那件事上看出来,然后把这件事写具体,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