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选项中只有一组没有错别字,把它选出来( )
A.拨打 既使 大概 愤愤不平
B.茂盛 投降 幕色 得心应手
C.麻雀 胸怀 求饶 哄堂大笑
D.出塞 严历 裤子 秉公执法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阿妈喜爱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
B.我仿佛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C.庄稼年年都获得好收成,得到灌溉。
D.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3、《王戎不取道旁李》给你的启示是( )
A.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学会先人后己。
B.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随便去拿取。
C.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学会观察,善于思考。
4、( )辛——( )定——( )臣,括号里的字填写正确的是( )
A. 坚 艰 奸 B. 坚 奸 艰 C. 艰 坚 奸 D. 奸 坚 艰
5、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B.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曾经)
C.唯戎不动。(只有)
D.诸儿竞走取之。(争着走过去)
6、有志者当效周生的意思是( )。
A.有志气的人要效仿周恩来先生。
B.周恩来先生应当做一个有志气的人。
7、下列三组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宽恕 严历 容光焕发
B.违抗 红薯 腾云架雾
C.裤兜 悲惨 惊慌失措
8、照样子,写句子。
我是今年最好的玉米,周围的玉米也都交口称赞。
称赞:
我对自己的估计太高了,我总以为我是今年最好的玉米。
估计
9、古诗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后两句诗句,我明白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
【4】在《暮江吟》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歌谣回答问题。
两只羊,不相让,独木桥上来顶撞。扑通扑通两声响,一齐掉向河中央。
从这首歌谣中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约定
去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天降大雨。那是场罕见的倾盆大雨,我打着伞去车站接一个朋友。我们曾约定,风雨无阻。我在车站等了许久,也没见朋友露面,倒是看到一个少年,没带伞,抱着肩瑟瑟地站在车牌边。我把伞伸过去,他感激地对我说谢谢,并且告诉我,他也是在这儿等一个朋友。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上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白茫茫的,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我对少年说他们也许不会来了,可少年固执地摇摇头。又来了一辆车,突然,车上跳下一个少年,无比欢欣地叫了一声。伞下的少年一下蹿了出去,两个人热烈地击掌问候,那份快乐是如此坦荡无愧,相互的欣赏流淌在那一击中,让目睹那画面的我感到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当我失望而归却在家里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我想说,当时约定时为何要说风雨无阻,区区风雨又有何畏惧。不过,我什么也没说,只是轻轻地挂断了电话。因为对于并不怎么看重诺言的人,她会找出一千条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而我,更爱腾出时间想想那两个相会在暴雨中的少年。
【1】“风雨无阻”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车一辆一辆开过,雨在伞边上形成一道道雨帘,天地间白茫茫的,怎么也不见我们所盼望的人”,句中的“一道道雨帘、白茫茫的”具体表现了_______,照应了“我”和朋友约定的“_______”。
【3】“我终于未能等到我的那份欣喜”是指( )
A.“我”没有等到“我”想要的礼物。
B.“我”等的人和少年一起走了。
C.朋友没有如约来和“我”相见。
【4】“她说雨实在太大,所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说话内容的省略
B.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C.表示列举的省略
【5】少年等到朋友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我”回家时又是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全文说一说作者是如何把“我”遵守诺言写清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
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中国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必须完成的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除了爬山、游泳,还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
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图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有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黑红颜色的毛笔加上圆点、单线、双线、三角、叉子等符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
毛泽东同志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终于走上了革命道路。
【1】照样子,写词语。
孜孜不倦(AABC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表现在:早上,_____________;晚上,_______________;星期天,_______________。
【3】第四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万字的书”“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说明了,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的毛泽东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会认真读短文,并完成练习。
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侯。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足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住宅的重要的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儿,明天做一点儿。这个洞可以随天气的变冷和它身体的增长而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只要天气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
【1】找出第一自然段中写蟋蟀建造住宅时的动作的词,用○圈出来。
【2】根据文段内容,把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序补充完整。
__________→搬七块→__________→_________→铺土→________→加深加阔
【3】作者把蟋蟀挖洞说成蟋蟀“盖房子”,像描写人的活动一样描述了蟋蟀挖洞的整个过程,请你也用这种方法写一写蚂蚁搬食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雨越下越大,本来我要到同学家去学习,这下只好拉倒了。我坐在门口,看着瓢泼大雨出神。爸爸喊我:“你看, 雨水都溅在身上了。”我没理会,却好像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爸爸,你看!屋檐下的石头,怎么隔着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窝”爸爸还没有回答,我就自己解释说:“爸爸,我知道了,那是让屋檐滴下的雨水打的。”“是吗”爸爸故意惊奇地问:“ 雨水有那么大的尽儿,把石头打出窝窝来”爸爸这一问,我也愣住了。
爸爸见我答不出,就走过来笑着说:“这叫 ‘水滴石穿’。咱们这房子已有几十年了,雨点的力量虽小,可是长年累月,它总滴到一个地方,渐渐地就打出小窝来了。”接着,爸爸又说,“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的。”听了 爸爸的话,我心里想:要永远记住“滴水穿石”的启发。
【1】给本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用“ ”标出有关的句子,来说明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3】“我”发现了什么美妙的东西 ?(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句子回答)。
【4】为什么爸爸要“故意”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蔡桓侯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纪昌成了射箭能手。(扩句,至少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用加点的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长话短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下面这段话。(有5处错误)
周老师是我们四(一)班的语文老师,她不但长得漂亮,并且对我们要求非常严厉。周老师每天要求我们读课外书,她经常对我们说:“阅读能力的提升,与是否广泛阅读有很大关系。”在她的督促下,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了。今年,张老师光荣地被评为“优秀教师”称号。我们为有这样的好老师感到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观众们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看着舞台上精彩表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看看堤下,江水可能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题目:“我身边的________”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优秀少先队员、优秀教师、其他先进人物等。 (2)要写清楚人物的主要事迹。注意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描述,思路清晰,详略得当,作文字数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