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警觉 触动 收抬 B.漂浮 塑料 乘巧
C.追逐 脱落 摄氏度 D.褐色 玲珑 光猾
2、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垂蔓(màn) 削弱(xiāo) 眼眸(móu) 执拗(niù)
B.龟裂(jūn) 允诺(nuò) 誊写(téng) 抖擞(sǒu)
C.酝酿(liàng) 不耻(cǐ) 谨慎(jǐn) 舅父(jiù)
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下列( )做法不是“父母爱子”的表现。
A.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B.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C.爱其(自己的)子,择师而教之。
D.父利(有利可图)其然也,日扳(拉着)仲永环谒(拜访)于邑(同县)人,不使学。
4、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将相和》以_______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__________为线索,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__________的斗争精神和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及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中国四大民间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宋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
5、把下列成语填写完整。
众星___月 ______画意 亭台楼___ 奇___异___
力___狂澜 ______壮志 再接再___ 前___后___
再请你写出四个表现英雄人物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的日积月累。
(1)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
(2)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
(3)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5)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7)岳飞的“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不要虚度光阴。
(8)勤劳节俭是一种修养,唐代魏征曾说“_____________,戒奢以俭。”
7、请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__________:勤劳而踏实。
__________: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__________:形容叙述时清楚有序而无遗漏。
__________:指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了某项事业。
__________:形容舍不得离开。
8、按要求写词语。
①用“虚”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空。
回首五年的小学生活,美好的时光我们没有(________),和同学们热烈讨论,向老师(_______)请教,泛舟于浩瀚的知识海洋,畅游在(________)的网络世界……
②填上表示“看”的两字词语,但不能含有“看”字。(不能重复)
清明节那天,我们全校师生去中山陵(______)了孙中山先生的陵墓,站在顶峰,我(______)远方,(______)那充满生机的春景,满心喜悦。(______)四周,同学们有的(______)蓝天,有的(______)山脚下……
9、阅读理解
威尼斯的小艇
①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③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④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
⑤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⑥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文章第二自然段用人们熟悉的事物( )( )( )作比,能拉近小艇与读者的距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小艇( )( )( )这三个外形特点。
【2】文章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围绕中心句,从( )( )( )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属于( )描写(静态描写、动态描写)。
【3】文章第六自然段的画线句子,属于( )描写(静态描写、动态描写),表达效果是( )。
10、课内阅读。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A。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凑到缝纫机板上。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妈——”
“妈——”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我……”
“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
“我……要钱……”
我本已不想说出“要钱”两字,可是竟说出来了!
“要钱干什么?”
“买书……”
“多少钱?”
“一元五角就行……”
B。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
……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1】《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__________写的。A句是________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瘦弱的母亲。B句是对母亲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_____的母亲。
【2】为什么说“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本文,你想对文中的“我”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类文阅读。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节选)
次日,悟空驾起筋斗云,又来到翠云山。他变做一个小虫儿,从门缝里钻进去,躲在茶沫下面。铁扇公主喝下茶水,孙悟空已到她的肚子里。悟空在里面脚蹬头撞,铁扇公主痛得满地打滚,大喊饶命,忙将芭蕉扇给了孙悟空。
悟空满心欢喜,拿了扇子,来到火焰山。他尽力一扇,谁知火焰竟然烘烘腾起;再一扇,火更大了;又一扇,那火足有千丈之高。悟空方知扇子不是真的,自己被铁扇公主骗了。
孙悟空只好又来到翠云山,这次他变成了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的样子。铁扇公主不辨真假,把他接了进去。说到孙悟空借扇一事,假牛魔王故意捶胸道:“可惜,可惜,怎么就把那宝贝给了猢狲?”铁扇公主笑道:“大王息怒,给他的是假扇。”假牛魔王道:“真扇子你藏在哪儿了?仔细看管好,那猢狲变化多端,小心他再骗了去。”铁扇公主说:“大王放心。”说着将真扇从口中吐出,只有一片杏叶儿大小。悟空大喜过望,连忙抓在手中,问道:“这般小小之物,为何能扇灭八百里火焰?”铁扇公主道:“大王,你离家两年,怎么连自家的宝贝也忘了?只要念一声口诀,这扇就能长到一丈二尺长短。”悟空记在心上,将扇儿噙在口里,把脸一抹,现了本像,径自出了芭蕉洞。铁扇公主气得一下子跌倒在地。
悟空照铁扇公主说的口诀,将扇子变成一丈二尺长短。但他不知道变小的法子,只好扛着那大扇子走。再说牛魔王得知此事,连忙追了上来。他摇身一变,变作猪八戒的样子,又从悟空手里把扇子骗了回去。
孙悟空大怒,叫来猪八戒,又请来众神,把一座翠云山围得水泄不通。孙悟空和牛魔王展开了一场恶战,直杀得岭动山摇,天昏地暗。牛魔王抵挡不过,大败而逃。铁扇公主连忙把真芭蕉扇献了出来。
孙悟空拿着扇子,走近火焰山,用尽气力扇去。只一扇,那火焰便灭了;又一扇,清风微动;再一扇,细雨霏霏。悟空连扇了七七四十九扇,大雨哗哗而下。
【1】这篇文章选自_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写的。( )
A. 《西游记》;元末明初;吴承恩
B. 《西游记》;元末明初;施耐庵
C. 《三国演义》;元;吴承恩
【2】短文第1自然段表现了孙悟空拥有的本领是( )
A. 七十二变 B. 火眼金睛 C. 腾云驾雾
【3】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
A. 拟人 B. 比喻 C. 夸张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孙悟空总共借了 次芭蕉扇 。第一次方法是 ,结果借到的是一把 ;第二次方法是 ,结果 ;第三次方法是 ,结果 。( )
A. 两次;变成小虫儿躲在茶沫下,跑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假扇子;请来众神,恶战牛魔王;铁扇公主献出真芭蕉扇
B. 三次;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又被牛魔王变成的猪八戒给骗回去了;变成小虫儿躲在茶沫下,跑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假扇子;请来众神,恶战牛魔王;铁扇公主献出真芭蕉扇
C. 三次;变成小虫儿躲在茶沫下,跑到铁扇公主肚子里;假扇子;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又被牛魔王变成的猪八戒给骗回去了;请来众神,恶战牛魔王;铁扇公主献出真芭蕉扇
【5】文中的孙悟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 ) (可多选)
A. 机智勇敢 B. 活泼好动 C. 鲁莽冲动
12、阅读练习。
火把节之歌(节选)
王充闾
这是一个火的民族,它的历史就是一条火的长河。
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火把节,实际上是彝家古老的祭火节。
在凉山彝族群众心目中,火是圣物,它能够净化一切。年节祭品要一一在火上转三圈。火是中心,哪里有了火,哪里便会围上一圈人,火成了凝聚人们的轴心。
我们来到凉山时,恰好赶上了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彝族火把节。傍晚,人们在街前广场上,点燃干蒿扎成的火把,排成长长的队伍,高声唱着火把节祝歌,走向田野,走向山冈。由于火把节适值盛夏,田里秧苗正处于旺盛的生长期,也正是各种危害庄稼的昆虫繁殖的高峰期。当火把在四野燃起,那些害虫便迅速攒聚趋光,一齐葬身火海。所以火把确有除害保苗的实效。时间已到深夜,登高四望,但见漫山遍野,到处都有金龙飞舞,起伏游动,浩荡奔腾,人们仿佛置身于火的世界。
山在燃烧,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与此相应,人们的情绪也在燃烧,激扬、纵放,沉浸在极度的兴奋之中。面对着星河火海,我也不禁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高声朗诵起郭沫若的《凤凰涅槃》中的诗句:“我们生动,我们自由,我们雄浑,我们悠久。一切的一,悠久。一的一切,悠久……火便是你。火便是我。火便是他。火便是火。翱翔!翱翔!欢唱!欢唱!”
火把节自始至终体现了一种狂欢精神,但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现代人的一种精神需求。人们都愿意借助这个节日,营造一种规模盛大的、自己也参与其中的欢乐氛围,使身心放松、亢奋,一反平日那种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生活秩序,而同时又不被他人认为是出格离谱,荡检逾闲。
(有改动)
【1】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火光映红了山,也映红了水和天空,所以说:“山在燃烧,水在燃烧,天空在燃烧”。因为随着烧起来的火把,大家的情绪兴奋起来,就像火一样热烈,所以说“人们的情绪也在燃烧”。
B.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火势越来越大。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循规蹈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部就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章中对“火”的称谓,填写恰当的词句。
称彝族为________,彝族的历史为________;漫山遍野的火把为________,人们围聚的火堆是________,人们随之欢腾的火焰是________。
【4】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火把节,彝族老乡过火把节最直接、最现实的原因是( )
A.延续祭祀习俗
B.消除田间害虫
C.举着火把狂欢
D.追求精神生活
【5】作者想要向人们传达的是( )
A.火把节体现了一种享乐精神。
B.火把节营造了一种规模盛大的、自己也参与其中的欢乐氛围。
C.火把节反映了现代人的一种精神需求。
D.火把节一反平日那种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生活秩序。
13、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父亲的画面
作者:刘墉
①人生的旅途上,父亲只陪我度过最初的九年,( )在我幼小的记忆中,( )留下非常深刻的画面,清晰到即使在三十二年后的今天,父亲的音容( )仿佛在眼前。
②最早最早,甚至可能是两三岁的记忆中,父亲是我的溜滑梯,每天下班一进门,就伸直双腿,让我一遍又一遍地爬上膝头,再顺着他的腿溜到地下。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每一条西装裤都被磨得起毛。
③当然父亲也是我枕边故事的述说者,只是我从来不曾听过完整的故事。一方面因为我总是很快地入梦,一方面由于他的故事都是从随手看过的武侠小说里摘出的片段。也正因此,在我的童年记忆中,“踏雪无痕”和“浪里白条”,比白雪公主的印象更深刻。
④父亲不擅长画画,但是很会写字,他常说些“指实掌虚”“眼观鼻,鼻观心”之类的话,还买了成沓的描红簿子,把着我的小手,一笔一笔地描。直到他逝世之后,有好长一段时间,每当我练毛笔字,都觉得父亲站在我的身后……
⑤父亲爱唱戏,常拿着胡琴,坐在廊下自拉自唱。他最先教我一段《苏三起解》,后来被母亲说:“什么男不男、女不女的,怎么教孩子尖声尖气学苏三?”于是改教了大花脸,那词我还记得清楚:“老虽老,孤的须发飘,上阵全凭马和刀……”
⑥父亲五十一岁过世,头上连一根白发都没有。他的照片至今仍挂在母亲的床头。八十二岁的老母,常仰着脸,盯着他的照片说:“怎么愈看愈不对劲儿!那么年轻,不像丈夫,倒像儿子了!”然后她便总是转过身来对我说:“要不是你爸爸早死,只怕你也成不了气候,不知被宠成了什么样子!”
⑦是的,在我的记忆中,不曾听过父亲的半句斥责,也从未见过他不悦的表情。尤其记得有一次蚊子叮他,父亲明明发现了,却一直等到蚊子吸足了血,才打。
⑧母亲说:“看到了还不打?哪儿有这样的人?”
⑨“等它吸饱了,飞不动了,才打得到。”父亲笑着说□打到了□它才不会再去叮我儿子□
⑩三十二年了,直到今天,每当我被蚊子叮到,总会想到我那慈祥的父亲,听到“啪”的一声,也清晰地看见他手臂有被打死的蚊子和殷红的血迹…… (有删改)
【1】从“仍 却 但”中,选择正确的关联字填在第①段的括号里。
【2】把“母亲常怨父亲宠坏了我,每一条西装裤都被磨得起毛。”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⑨段的□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4】短文一共描绘了五幅父亲疼爱“我”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父亲给予我们的爱常常不同于母亲,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说一说父亲或母亲给予你的爱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内文章选段,完成文后题目。
搭石(节选)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 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依次填入短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相背而行 理所当然 清波漾漾
B.清波漾漾 理所当然 相背而行
C.清波漾漾 相背而行 理所当然
D.相背而行 清波漾漾 理所当然
【2】找出短文中的一句俗语,写下来:_______________。在书本或现实生活中,你应该还接触过类似的俗语,请写出一个:_________________。
【3】将句子“一排排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揣摩短文中画“﹏﹏﹏”的句子,完成填空。
(1)一排排搭石,是乡亲们________的寄托,也是乡亲们_________的纽带。“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表明搭石具有______________的精神。与此同时,________也具有同样的精神。
(2)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也具有搭石的这种品质,比如_______、_______
【5】仿照画“﹏﹏﹏”的句子,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一张张小小的邮票,联结着______________,也联结着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老农卖瓜
那是一个非常炎热的下午。我和表哥出去玩,刚刚走到街口,便看见看见那里围着一些人,我和表哥好奇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卖瓜的老农正和几个外国人在说什么。
只见其中一个外国人指着老农车上皮色很鲜的大西瓜,伸出四个手指头,老农会意了,连忙从车上挑了四个大西瓜,另一个外国人又用手做他个劈的动作 老农又会意了 他在四个西瓜中挑出一个过了秤,后用力 咔嚓 一刀 嗨 好瓜 只见鲜红的瓜瓤国一粒粒西瓜子在阳光下微微泛光,就像颗颗黑宝石,那些汁水,顺着切瓜板缓缓流下,待老农再把西瓜分成几小块后,那几个外国人各拿起一小块,放在嘴里细细品尝,边吃边啧啧称赞:“Very good!”“ok!”
接着,一个外国人指了指西瓜,又指了指老汉装钱的箩筐,这回,老农却没有会意了。外国人又把动作翻来覆去做了好几遍,老农依然不知道怎么回事,没办法,那个外国人把整个钱包拿出来,塞到老农手里,这时,围观的人中有两个发出了不三不四的声音:“老农,发财的机会到了,拿他几张‘大团结’!”“喂,多拿点,他们不知道价钱的!”我听见这些话,真有点替老农着急,怕他做出有失国格的事来,只见老农毫不理睬那些话,他不慌不忙地把其余三个瓜逐一过秤,又算了好一会儿,然后轻轻地在钱包里抽出了两张五元钱,就把钱包还给那个外国人,那些外国人拿起西瓜正要离开时,老农急着“哎,哎”地叫了起来,边叫边用手指着箩筐,一个外国人以为老农没有拿够钱,又想把钱包掏出来,但是,这时老农迅速地从箩筐里拿出五毛钱,塞到那个外国人手中,那些外国人恍然大悟,紧紧地握住老农的手,用十分生硬的中国话说:“中国人,好!”
这时,人们都向老农投以赞许的目光,不知谁对刚才起哄的人说了一句:“你们呀,跟这位老伯比起来,差得太远了。”那两个人在人们的责备目光中,惭愧地低下了头。那几个外国人边说边走远了,老农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照常卖他的瓜。
【1】写出文中加点词的近义词。
会意—________ 依然—________ 赞许—________
【2】给第二自然段空白处加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3】用横线勾画出比喻句,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4】第二自然段末,处国人啧啧称赞,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外国人说:“中国人,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老农的行为中,你受到了什么教育,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人生考题
清晨,小保姆起床做饭,在房门口拾到1元钱。她想准是女主人掉下来的,就随手把钱放到厅中茶几上。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当中的特殊意味:这钱藏着一个 (设想 念头 心计 心思)。
第二天早晨,小保姆又在房门口见到一张钞票,是5元钱。她好生奇怪,女主人为何连续两天丢钱?她是个精细的主妇,怎么会丢三落四?咦,会不会是在试探,在怀疑我的诚实?小保姆想到这儿,翘起嘴巴,很生气:“怎么这样小看人?怎么能这样侮辱人?”她越想越气,准备找女主人理论。然而,她仔细一想,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于是她眉头微微地皱起,旋即用脚把钱拨进茶几底下……
晚上睡前,小保姆趴在卧室窗前窥视厅中动静,她想看看女主人是否来取钱。不出所料,女主人果然悄悄来到厅中,在茶几前趴下,把手伸到茶几下……这一镜头,小保姆看呆了,女主人在小保姆心目中被敬重的位置坍塌了。她狠狠地咬了一下嘴唇,似乎在暗暗下定一个什么决心,便安然上床睡觉去了。
第二天清晨,小保姆又在房门口见到一张钞票,是10元钱。她的嘴角 (显示 出现 泛起 作出)一丝冷笑。她把钱捡了起来,装进自己的口袋里。
当晚,刚刚从科长位上退下来的女主人找小保姆谈话,像当年找科员个别谈话一样,严肃、婉转,采用启发式:你在试用期的工作表现是不错的,这应该充分肯定。可是……唉!做人刚起头,路长看呢,诚实是顶要紧的!你如果能够记住这一点,痛改前非,我还是想留下你的。
你是不是说我捡了10元钱?”
“是呀!难道你还不觉得自己有错吗?”
“不,我已经将10元钱还给您了!”
“咦,你啥时啥地方还我的?”
“早七点,公共楼梯!”
女主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想开口反驳,但“楼梯”两个字,却让她像触电一样浑身一颤。她一时脸红语塞,十分狼狈,心中暗暗叫苦:“怎么让她看见了?”
原来女主人每天早上7点钟都要下楼去锻炼,小保姆姆就把捡到的10元钱放在楼梯上。女主人下楼时,看到10元钱,眼睛一亮,看没人在场,便赶忙捡起钞票,匆匆揣进了怀中,根本没想到别人也在悄悄地测试她……
【1】在短文横线处选择恰当的字词。
【2】文中“似乎暗暗下定一个什么决心”?请你说说小保姆所下的决心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是……唉!”中的省略号省去了哪些话?请你结合上下文尝试补充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为《人生考题》,从文中看来,这个考题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在这次测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是谁?并说出两点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孟姜女哭长城》(节选〉
丈夫被抓走之后,孟姜女实在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的爹娘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
孟姜女打点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夫的行程。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
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个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
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孟姜女刮着风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得筋疲力尽,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谁知竟一下子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躺在老大娘家的热炕上。老大娘给她熬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老大娘含着泪花拉住她说:“我知道你找丈夫心切,可你身上热得像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你走吗?你再看看你的脚,都成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说着:“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都团聚吧!”历经千辛万苦,孟姜女终于到了丈夫修长城的地方。
【1】用一句话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姜女哭长城》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的是( )
A.《牛郎织女》
B.《梁山伯与祝英台》
C.《白蛇传》
D.《孔雀东南飞》
【3】想一想,连连。
《西游记》 《亡羊补牢》 《卖火柴的小女孩》 《牛郎织女》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神话故事 寓言故事
【4】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孟姜女寻找丈夫的意志很坚定?在这句话下面画“ ”
【5】找出孟姜女苏醒后老大娘说的话读一读,从老大娘的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1)用“~~”画出一个排比句。
(2)把画“——”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列举了哪些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父爱之舟(节选)
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所以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
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两三圈,那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 )宿费( )学杂费( )书本费也贵了( )于是家里粜稻( )卖猪( )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 )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文中“( )”应填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组是( )
A.、、,, 、,。
B.、、,,,,。
【2】片段中作者回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场景。
【3】读第一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圈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语,说说从这些细节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了: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填空。
(1)刘伯承在手术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意志。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往事涌上奶奶的心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面的“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1)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把母鸡的蛋拿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
_________________
(4)刺猬把散落的红枣逐个收拢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松鼠把榛子藏在窝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一读,还可以把书比作什么?照样子,写一写。
例:书是师,最可亲;诲不倦,更热心。
书是友,常交流;天下事,共探求。
书是镜,可照人;读好书,不染尘。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平台。
题目:我是一个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围绕这个题目,选取典型事例来介绍自己的特点。内容要充实,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