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尽管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这句话前后之间是因果关系。
B.“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和“人们世世代代把海力布纪念”的意思一样。
C.“两个孩子听她这么说,就偎在她怀里,叫一声‘妈妈’,回过头来又叫一声‘爸爸’。”这句话中“偎”说明织女和孩子的感情很深厚。
D.“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这句话中“这个消息”指当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
2、下面的课文从体裁上看属于说明文的是 。
A. 《桂花雨》 B. 《落花生》 C. 《珍珠鸟》 D. 《鲸》
3、下列句子在写作手法上,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是:( )
A.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
B.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
C.这里的花再美,也比不上母亲在院子里种的花。
D.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
4、读拼音写词语。
líng lóng bì yè xián yí dǎn qiè jīng xià shòu ruò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5、“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我的心像刀绞一般”可以换成成语______,写出了“我”看到邱少云____时_____的心情。“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也可换成成语_____,它的反义词是______。请你再用这个反义词写一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句子,写字词。
(1)他拿出一条zhǎn xīn( )的bēng dài( ),给受伤的人扎上。受伤的人强忍疼痛,yī shēng bù kēng( )。
(2)经过严格的shěn chá( ),哥哥终于guāng róng( )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yóu zhōng( )地替他感到自豪。
7、比一比,再组词(8分)
峡( ) 战( ) 嫌( ) 腭( ) 虑( )
夹( ) 粘( ) 谦( ) 鳄( ) 滤( )
8、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内( )外( ) 丰衣( ) ( )不聊( ) 足( )多( )
安( )乐( ) ( )言( )讳 ( )无缺 奇珍(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荷花
世界上,花儿的品种繁多,色彩各异,假如有一天谁要选“花王”,那我就给荷花投 一票。
人们常说“牡丹为花中王”,可我觉得,牡丹除了有娇艳的容貌可供人观赏外,它还能为人们奉献什么呢?
牡丹以它那娇艳的容貌摘取了“花王”的桂冠。它总是美滋滋地听着人们对它的啧啧称赞,然而,它既怕冷又怕热,对生活环境很挑剔,只能生活在肥土沃壤之中,而荷花呢,凡是有水的地方都可能有它的踪迹。
我喜欢荷花,( )它美,( )是海棠般的红荷花,小姑娘般的粉荷花,( )那雪一样的白荷花,( )那么美。它到哪儿,就会给哪儿增添一丝幽雅。
荷花家族中,美丽出众的要算白荷花了。雨过天晴,一朵朵白玉般的荷花玉立于片片翠绿的荷叶之中,绽开的花瓣像张张笑脸不住地向观赏者点头致意。荷叶上有许多小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恰似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小珍珠。水面泛起了波纹,小珍珠合并了,长大了,又合并了,成了一颗大珍珠,镶嵌在碧玉盘似的荷叶上。
荷花除了能供人观赏之外,还对人们的生活有益处。你吃过荷叶粥吗?它是荷叶盖在粥锅上煮的,能清心去火。爽口的藕是它的地下茎,那藕节还是一味中药呢。你吃过莲子吗?它中央有个黄色的丝状物,那是荷花的胚芽,叫莲子蕊,虽然味苦,却是治高血压的特效药哩。再有花蕊、荷叶、荷叶梗也都是中药材。此外,据说鲁班还根据荷叶的结构造出了伞。
荷花浑身是宝,但最可贵的是虽然出自污泥,但亭亭玉立,一尘不染。你说,荷花该不该戴上“百花之王”这预“桂冠”?
1.选出画线字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桂冠(guàn guān) 沃壤(rǎng yǎng) 绽开(zhàn dìng)
叶梗(gēng gěng) 胚芽(pī pēi) 天晴(qíng qín)
2.在( )里写出画线字的读音。
(1)世界上,花儿的品种( )繁多,色彩各异。
(2)牡丹除了有娇艳的容貌可供( )人观赏外,……
(3)它总是美滋滋地听着人们对它的啧啧称( )赞。
3.给文中( )内填入正确的关联词语。
4.找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比喻词,并说明是将什么比作什么。
(1)一朵朵白玉般的荷花玉立于片片翠绿的荷叶之中。
喻词:( ),是将( )比作( )。
(2)荷叶上有许多小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恰似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小珍珠。
喻词:( ),是将( )比作( )。
(3)镶嵌在碧玉盘似的荷叶上。
喻词:( ),是将( )比作( )。
5.为什么说荷花“对人们的生活有益处”?它都有哪些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答题。
学 诗
萧 红
祖母死了,我就跟祖父学诗。因为祖父的屋子空着,我就闹着一定要睡在祖父那屋。早晨念诗,晚上念诗,半夜醒了也是念诗。念了一阵,念困了再睡去。
祖父教我的有《千家诗》,并没有课本,全凭口头传诵,祖父念一句,我就念一句。祖父说:“少小离家老大回……”我也说:“少小离家老大回……”
都是些什么字,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只觉得念起来那声音很好听,所以很高兴地跟着喊。我喊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
我一念起诗来,我家的五间房都可以听见,祖父怕我喊坏了喉咙,常常警告着我说:“房盖被你抬走了。”听了这笑话,我略微笑了一会儿工夫,过不了多久,就又喊起来了。
夜里也是照样地喊,母亲吓唬我,说再喊她要打我。祖父也说:“没有你这样念诗的,你这不叫念诗,你这叫乱叫。”
但我觉得这乱叫的习惯不能改,若不让我叫,我念它干什么、每当祖父教我一首新诗,一开头我若听了不好听,我就说:“不学这个。”祖父于是就换一个,换一个不好,我还是不要。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一首诗,我很喜欢,我一念到第二句,“处处闻啼鸟”那“处处”两字,我就高兴起来了。觉得这首诗,实在是好,真好听,“处处”该多好听。
还有一首我更喜欢的:“重重叠叠上楼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又为明月送将来。”就这“几度呼童扫不开”,我根本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念成西沥忽通扫不开。每当客人来了,祖父总是呼我念诗的,我就总喜念这一首。那客人不知听懂了与否,只是点头说好。
【1】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祖父对小孙女的喜爱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舍身救列车
1963年11月18日的清晨,下着毛毛的细雨,七班班长欧阳海带领全班战士,走在野营队伍的最后,担任收容。
朝前看,啊!好险的一道峡谷。两道铁轨绕过山脚,延伸过来。七班,紧跟人欢马跃的炮兵连,进入峡谷。突然,随着“呜——”的一阵汽笛长鸣,不远处,两山缝里,冲出一列火车,列车驶近了,炮兵连一匹胆小性躁的黑色驮马,突然受惊,背负着高大的钢铁炮架,疯狂地窜上铁路,横在路心,瑟瑟发抖,死活不动。正在这时,雷霆万钧的车头,喷着浓烟,鼓起强风,响声隆隆,排山倒海地逼近,逼近……五十米,马不动!四十米,马还是一动不动!三十米,马还是一动不动!
急转弯,陡坡路!三十米距离,每小时三十公里的速度,四秒钟后,翻车的事故即将发生。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欧阳海飞一般冲了上去,他脸不变心不跳,用尽全力把战马推出了铁道……列车停稳了,五百名旅客的危险消除了!副班长在血染的钢轨上,抱起重伤的欧阳海,呼唤着英雄的名字。
风停了,雨住了。雪白的云层里,射出了灿烂的阳光。欧阳海慢慢睁开眼睛,看看朝夕相处的战友,又看看转危为安的列车,嘴角上露出一丝微笑,安详地合上了眼帘。
欧阳海同志为党和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人民的心中。
【1】最能表达这篇短文中心的句子是:( )
A.欧阳海同志为党和人民,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B.列车停稳了,五百名旅客的危险消除了。
C.副班长在血染的钢轨上,抱起重伤的欧阳海,呼唤着英雄的名字。
【2】请在文中用“﹏﹏”画出最能表现欧阳海“舍身救列车”的句子,用“ ”画出表示情况危急的句子。
【3】根据下列各句的意思,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成语,写在括号里。
(1)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紧急。____________
(2)山,能推开;海,也能翻倒。比喻力量很大。____________
【4】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英雄的故事吗?请简单地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品读选文中画“ ”的句子,“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说明_________________,“龟裂”说明_________________,从“掏”“数”两个动词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加点的词语可以依次换成“迅速”“马上”“赶快”“立即”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如何理解母亲和她同事的对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捅马蜂窝(节选)
①爷爷的后院虽小,却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生存和嬉戏的一片乐土,也是我儿时的乐园。这里,最壮观的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倒垂的一只大莲蓬,无数金黄色的马蜂爬进爬出,飞来飞去,不知忙些什么,大概总有百十只之多,以致爷爷不敢开窗子,怕它们中间哪个冒失鬼一头闯进屋来。
②“真该死,屋子连透透气儿也不能,哪天请人来把这马蜂窝捅下来!”奶奶总为这个马蜂窝生气。
③“不行,要蜇死人的!”爷爷说。
④“怎么不行?头上蒙块布,拿竹竿一捅就下来。”奶奶反驳道。
⑤“捅不得,捅不得。”爷爷连连摇手。
⑥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愿望 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⑦妹妹躲在门后,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我开始有些(迟缓 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动摇 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知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这复仇者不顾一切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猛烈 剧烈)地一疼,挨蜇了!我捂着脸大叫。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⑧当夜,我发了高烧。眉头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家里人轮番用了醋、酒、黄酱、万金油和凉手巾把儿,也没能使我那肿疱迅速消下去。转天请来医生,打针吃药,七八天后才渐渐复愈。这一下不轻呢!我生病也没有过这么长时间,以致消肿后的几天里不敢到那通向后院的小走廊上去,生怕那些马蜂还守在小门口等着我。
【1】根据语境,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下列横线上。
_____
【2】默读短文,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
【3】“捅马蜂窝”这个词语,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用到,它的意思是__。
【4】第⑥段中,“那么有趣”中的“那”指的是___。
【5】第⑦段对捅马蜂窝的描写紧张而惊险,这从“我”____、妹妹____以及马蜂____等描写中可以形象地感觉到。
【6】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结合文意说说它的的妙处。
____
14、课内阅读。
桂花雨(节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第一段中,“缠”宇写出了“我”_________的心情;“喊”字写出了“我”摇桂花时_________的心情。
【2】与“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B.夜空中的星星像无数只眨着的眼睛。
C.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子都露出笑脸,向小朋友们点头微笑呢!
D.雨后,天空中挂着一座弯弯的彩虹桥。
【3】读文中画“ ”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中感受到桂花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B.桂花一年四季常开,所以人们总能闻到桂花香。
C.从中感受到桂花香气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
D.作者用“浸”字将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可触,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蕴含在字里行间。
【4】读文中画“﹏﹏﹏”句子,完成题目。
(1)下列诗句表达的情感与母亲对桂花的情感一致的是( )
A.每逢佳节倍思亲 B.梅花香自苦寒来
C.冷露无声湿桂花 D.月是故乡明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①那年的夏天很热,蚊虫猖(chāng)獗(jué)。从遥远的外地赶回家,我在父母的卧室里铺了一张凉席,打算像小时候一样,听着父亲的鼾声入梦。
②在浓得化不开的亲情中,我们聊到深夜。后来,母亲说睡吧,剩下的话明天再说,便用蒲扇驱赶蚊虫,放下他们床上的蚊帐。我也倒头而睡,心里满是回到家时的自由和舒坦。
③原以为这一觉足可高枕无忧:我的脚边点了一盘蚊香;不远处还有一台开着的电风扇。不料,半夜还是被蚊子叮得发毛,半梦半醒之间,脸上、身上被叮咬得受不住。
④灯忽然亮了。我迷迷糊糊看见母亲从床上爬起来,动作很轻地撩开蚊帐,用两端的帐钩挂起来,恢复了白天的样子。
⑤正纳闷时,听见父亲用疲倦而又有些恼怒的声音问:“你这是干什么?”
⑥“你没听见蚊子正咬儿子吗?”母亲压低声儿,语调里竟有几分兴奋,“咱们把帐子打开,分一些蚊子进来,儿子就可以少受些罪。”
⑦蚊子在那一刻后,仿佛都被母亲“迎”进了帐中,而我的睡意,也仿佛被温水泡了一下,打了个激灵。“分一些蚊子进来。”反复咀嚼这句话,双目仿佛因被强光所刺而发疼。不一会儿,左眼的泪流到右眼,右眼的泪砸在枕头上,我在心里叫着“妈妈”。
⑧“分一些蚊子进来。”一句平平淡淡的话,却满载着够我受用一生的慈母情。不单是蚊子,一个慈爱的母亲随时准备与儿子分担风霜、屈辱、挫折和不幸。世界上,一切债务都可以还清,除了我们欠母亲的情。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驱逐——(______) 反义词:凶狠——(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高枕无忧:______
发毛:______
【3】“我”为什么会认为这一觉足可高枕无忧?(用原文句子回答)
______
【4】第⑥段母亲在同父亲说话时“语调里竟有几分兴奋”,这是为什么?
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实际生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
16、课外阅读
蚕和蜘蛛都是纺织能手,他们俩决定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成绩优秀。孔雀从它那扇子般的羽毛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做成奖状,准备送给优秀者。
蜘蛛抢先爬上墙角,绕着圈儿不停地织着。不一会儿织成了一张网,一环套一环又细又密。织完了网,蜘蛛连忙向大家介绍:“我织的网非常结实,( )刮风下雨( )能粘住许多飞虫。一日三餐,我每一顿都能吃个够。”
白胖胖的蚕爬上了草山,她织得那么快,那么好。左一下,右一下,一丝不苟,不一会儿就织成浑圆的茧子,雪白的茧子光溜溜的。这时,蚕也向大家作了说明:“我吐出的丝( )很多,( )我一点不留,把它全送给人们,织成五光十色的彩绸。”
蜘蛛兴高采烈地爬到孔雀的跟前 对孔雀说 听了蚕的介绍 这个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她
【1】给短文加上恰当的题目。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3】给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
【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五颜六色——( ) 谨小慎微——( )
兴致勃勃——( ) 光秃秃——( )
【5】想一想,为什么蜘蛛觉得这个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蚕和蜘蛛,你喜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是我国晋代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水平达到了极高的境界,被称为“书圣”。自他以后研究书法的人,没有不吸取他在书法上的成就的。现在书店里还摆着他最得意的书法作品《兰亭序》的印帖,那是书法的典范。王羲之的书法是怎样练成的呢?
王羲之出身于晋代的名门贵族,自幼喜爱书法,对功名却很淡泊。他曾经临摹过好些书法家的字帖,并对他们的书法特点进行仔细的研究。他还专门学习过汉朝书法家张芝的草书,很有心得体会。
王羲之( )善于学习历代书法家的长处,( )经过刻苦研究,独创了自己的书法艺术风格。他苦心琢磨字体的间架、结构、笔画和气势。一有空就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天长日久,把衣服都划破了。后来,他到永嘉去做官,总在池边苦心练字。每次练字后,就在池里洗砚涮笔,把一池水全变成了黑色。人们便将水池称为“墨池”。就这样,他终于在书法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请从文中找出王羲之取得书法艺术成就的两点原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第一自然段与全文的最后一句的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羲之的成功让你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白天鹅
白天鹅在我心中总是那么神秘莫测,而它的出现,则带给我无限的惊喜!
那是一个朦胧的早晨,我来到了无锡市动物园。周围满满的雾气,仿佛置身于云雾缭绕的仙境一般。若隐若现中,白天鹅在水面上缓缓滑行,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的身边,宛如黑宝石一般的大眼睛静静地望着我。我被它秀丽的形体给迷住了,不愧是象征着高贵、纯洁的白天鹅,气质非凡,任何一种鸟类都无法与它媲美,真是“鸟中之王”!
白天鹅那一身白瓷般光滑的羽毛,没有一丝杂质,完美的无可挑剔。就好像一团浓墨泼上去也会滚落下来,沾不上一点儿。因为它的外表洁白无瑕,所以,人们总喜欢把心灵美和外表美的女孩比作白天鹅。
一丝晨光照射进来,雾气逐渐散去。此时,一大群白天鹅飘然而至,它们在湖中优雅地舞蹈起来。白天鹅的舞姿煞是好看,它们有时成群结队地在一起翩翩起舞,有时则分散开来,独自舞蹈。红脚蹼轻轻地划动着那绿宝石般透明发亮的湖水,身体在湖面上画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身后,一圈圈涟漪扩散开去,不一会儿,又恢复了平静。水清见底,山光水色融为一体,洁白的天鹅仿佛置身于仙境之间。
白天鹅们时而昂首挺胸,神奇如同将军;时而曲颈低头,娴雅胜似仙子。看看那一只只美丽而高贵,纯洁而又善良的白天鹅,我不禁陶醉在其中,流连忘返……
【1】写出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朦胧 ____ 高贵 ____
反义词:朦胧 ____ 高贵 ____
【2】找到文中画线的句子,填空。
在这句话中,是把____比作____,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白天鹅的____。
【3】人们为什么“总喜欢把心灵美和外表美的女孩比作白天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抒发了对白天鹅的喜爱,展现一幅幅迷人天鹅图。在写作方面也很值得学习。请举出自己感悟到的写法,然后运用这个手法,写写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写一段话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碗水的愤怒
在我生命里曾经流淌过一碗水,是这碗水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愤怒。
暑假时,久居都市的我与朋友结伴西北行。七月如火,车子在高高的黄河大堤上爬行。黄河河底龟裂,河水时断时续,给人一种苟延残喘的感觉,全没有“黄河在咆哮”的气势。在黄河拐弯处好不容易才见到了一个村子,村子因树而得名,叫“五棵树村”。在村头有个苗圃,绿绿的一片,让长途跋涉的我们略感一丝凉意。一个小姑娘拿着一个特制的大瓢,在每一棵小树苗根上小心地地滴上一点点水,那动作好像是在轻轻抚摸睡梦中的婴儿。“小姑娘,能不能给点水?”我不停地用毛巾擦着好像永远也擦不干的汗,渴望能洗一把被汗水渍疼的脸。
小姑娘迟疑了一下,转身走向苗圃后面的屋子,屋子里的椅子上坐着一位老妇人,脸上带着世事洞明的安详。小姑娘轻轻对她说了些什么,老妇人点点头从腰间“哗啦”一声摸出一串钥匙一这时我才看见在屋子和苗圃之间有一眼水窖,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儿,木盖儿上牢牢地锁 着一把大铁锁。
只见小姑娘轻盈地走到水窖前,熟练地打开大铁锁,用一个小木桶小。地汲出一点水,倒进一个干净的陶瓷碗里。她双手捧着那碗,像捧着整个世界一样走到我面前说:“走远路渴了吧, 快喝吧!”我看了一眼,那水里竞漂浮着一些细小的杂物,在白瓷碗里显得更浑浊。
本来我是想洗把脸凉爽一下。喝的水我们自带了许多瓶纯净水。等小姑娘转过身去继续 “滴”她的水后,我让同伴把那碗水倒出来,开始洗脸。
听到水落地的声音。老妇人和小姑娘不约而同地投来愤怒的目光。老妇人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喊了声:“作孽呀!”突然摔倒了。小姑娘却不去扶老妇人,只是惊叫着冲到我身边,一把抢过我同伴手中的水碗,然后竞倒在地上,伸开双手用力挖起我脚下那一点被水浸湿的土,捏成一个泥团,迅速跑到苗圃旁新栽的小树边,深挖了一个坑,把湿泥团贴着树根埋下,这才急切地叫着“奶奶”向老妇人跑去,慢慢把她搀扶到椅子上。
我被眼前这一切惊呆了,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良久,我们才从小姑娘口中知道,这村周围黄河大堤旁的小树苗都是那位老人家培育出来的,这水窖也是老人家挖的。前年大旱, 水窖里也难以存住水了,为了让刚栽上的小树苗能够成活,老妇人翻山越岭到二十余里外的地方去挑水,不料半路上一脚踏空,瘸了一条腿。
老妇人叹了口气,意味深长地说:“不是我小气,这样热的天,我的苗圃一天才用一瓢水,你们不知道缺水的苦,这样糟蹋水,我心疼呀!”
1.在文中找出与下列词语意思相反的词。
清澈( ) 缓慢( ) 停止( )
暂时( ) 生疏( ) 沉淀( )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恰当的成语。
(1)事先没有商量却说出相同的话或做出相同的事。( )
(2)内容深刻含蓄,耐人寻味。( )
(3)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
3.用“——”画出文中描写黄河干旱的句子。
4.读下面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水窖设有坚固的木盖儿,木盖儿上牢牢地锁着一把大铁锁。
(2)小姑娘伸开双手用力挖起我脚下那一点被水浸湿的土,捏成一个泥团,迅速跑到苗圃旁新栽的小树边,深挖了一个坑,把湿泥团贴着树根埋下。
5.说说小姑娘为什么不先扶摔倒在地的奶奶?
6.说说老妇人为什么那么愤怒?从中看出了什么?
20、那些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弄得我心动神移。(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
21、他的事迹难道不值得我们感动吗?(改为肯定句)
。
22、按要求写句子。
(1)读例句,体会人物的内心,再以“久别重逢”为境,照样子写。
例句: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一支地吸着烟。
情境:久别重逢
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例: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亮得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济南的冬天可真冷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美国有个男孩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在当时12.5美元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男孩只好求助于父亲。父亲借给他12.5美元,但要求他一年后归还。从此,男孩辛勤工作,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还清了父亲的这笔钱。这个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罗纳德·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要求:仔细阅读上文,结合自己成长的事例,哪件事也让你体会到“责任”的含义?把它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