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攻无不克(克:攻下据点,战胜) B.心旷神怡(旷:心境开阔)
C.默而识之(识:认识) D.万马齐喑究可哀(喑:沉默)
2、下列对句子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静态美)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静态美)
C.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动态美)
D.那竹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动态美)
3、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表示引文的省略)
B.“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表示话未说完)
C.“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要钱……”(表示说话吞吞吐吐)
4、根据学过的内容填空。
1.夏天最美是___。明亮的月夜固然美,____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_____。即使是____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火虫,闪着_____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____。《四季之美》
2.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诗人们更会借景抒情,一展情怀。诗句“_____,王孙自可留”体现了诗人王维闲适的心境;诗句“___,_____”中充满了诗人张继满腔愁绪;诗人纳兰性德更是借诗句“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来表现自己对家乡的的深深思念;诗句“青箬笠,绿蓑衣,____”中则充满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5、根据课文或积累填空。
1.小明喜欢玩游戏,认为现在年纪小,多玩玩,长大后再学也不晚。你会用岳飞的“莫等闲,_____,____”来提醒他抓住现在大好时光,发奋学习,因为陶渊明曾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____,_________”。
2.爱国是古诗中重要的主题之一。在陆游的诗中,爱国是“________,_______。”死后希望儿子把祖国统一的消息告诉他;而在林升的诗中,“_______,________”则是对当时统治者的质问;在龚自珍的诗中,“______,________”是对统治者的真诚劝告。
3.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_______,_____,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白鹭)
6、根据课内外阅读积累填空。
1.天戴其苍,_____。纵有千古,_____。(《少年中国说》)
2.读书有三到:_____。三到之中,_____。你还学过哪些与读书有关的名句:_____。
3.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长相思》)
4.“不饱食以终日,_____,”这是_____(谁)的名句,它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表达“珍惜时间”意思的名句还有很多,如:________。
5.课内,我们学过许多表达爱国情感的诗句,如陆游在《示儿》中写到的“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课外,我还积累了不少古人写的表达爱国情感的诗句,如:_____。
7、看拼音,写词语。
huì rén bú juàn chí zhī yǐ héng jīn jīn yǒu wèi huāng táng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
8、下面的句子应各读出怎样的语气?
1.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______)
2.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______)
3.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辞。 (______)
9、阅读。
《刷子李》(节选)
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1】节选语段写了刷子李的哪些规矩?请用“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2】为什么曹小三“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只写刷子李刷屋顶,不写刷四面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节选的第一自然段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写刷子李刷墙本领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潜望镜。
黄山奇松(片断)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hào hǎo)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给文中的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2】用“________”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3】这段话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大名松。
【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三大名松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下面的话,回答问题。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这不能,需下大雪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选自《少年闰土》)
【1】这段话写的是闰土给“我”讲捕鸟,从这段描写中,你看出闰土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说说文中省略号的用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深蓝的天空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期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课文中有许多处这么生动的描写,使闰土的形象栩栩如生。透过这些文字仿佛我们也结识了闰土。请你也学习鲁迅先生的写法,用一段话写一写你最熟悉的人的外貌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空山鸟语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鸟儿的鸣叫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
③在早晨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聆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
④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到你全身淋透后,雨过天晴,在你忧郁的心灵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中。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于何处容身?
⑤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叫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
⑥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歌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
⑦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1】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几种鸟的鸣叫,它们的叫声分别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喜欢鸟鸣叫的声音?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文章第④⑤段,请用“——”画出一处动态描写的句子,用“﹏﹏”画出一处静态描写的句子,并分别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本文选自___写的《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和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好处是____________。
【3】选文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语是“_____”,体现了园子里事物的共同特征:____________。
【4】作者写园子里的花朵、鸟儿、昆虫等事物,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
【5】读选文,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象“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活动,仿照文中句子写完整。
我愿意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愿意_________。就__________,若我愿意__________,也没有人管。
14、阅读理解。
祖父的园子(节选)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乌飞了,就像在天上進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路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读完选文,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补全下表,并完成练习。
倭瓜爬架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作者描绘这几幅画面时,用得最多的句式是:“_______……________……”,请你运用这个句式,发挥想象,想想园中还有哪些景物,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作者心中,园子里的事物都过着怎样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儿童的视角,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②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③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④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⑤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⑥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联系上下文,说说从第①段的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母亲和“我”两个角度回答)
_______
【2】第②段对旁边一个女人的描写属于___(正面 侧面)描写,既能反映母亲挣钱的_____,也能烘托母亲对“我”____。
【3】第④段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_____、____的工作状态。
【4】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他“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
【5】“酸”的意思有:①像醋的气味或味道;②悲痛,伤心;③微痛无力。第⑥段中的“酸”字应选第__(填序号)种解释。你认为作者攥着钱跑出去的时候,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
16、课外阅读
我家的菜园
我家有一块长方形的菜园子,它的四周围着高墙,里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园子的北面长着一丛鲜艳的喇叭花,南面有一棵茂盛的石榴树。
当春天来临时,菜苗纷纷从土里钻了出来,一片片绿油油的,大地像上了一条绿色的毯子。一群群毛绒绒的小鸟栖在高墙和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冬眠的菜园渐渐地苏醒了。
到了初夏,成行的向日葵已经长得十分健壮,绽开的花朵像一只只金色的盘子。盛开的石榴树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引来了成群的蜜蜂和蝴蝶,园子里热闹极了。
骄阳下的盛夏,一排排挺立着的玉米像一个个浑身插满手榴弹的威武的战士。高梁细长的头上像戴着一顶红珠帽。地里结满了累累瓜果。
秋天,石榴胀开红褐色的果皮,袒露出饱含秋意的珍珠般的颗粒,迎着秋风欢笑着。镶嵌着无数红色小花的深蓝色的络石藤,布满北墙,墙角盛开着粉红色的喇叭花。
一场大雪过后,菜园一片洁白,如同盖上了一床银色的被子。几片顽皮的菜叶悄悄地顶起被子探着脑袋张望着,远远望去就像几朵淡绿色的小花。
菜园的四季,仿佛是一幅幅诱人的画卷。
(1)根据课文内容,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画卷 ( )的络石藤
( )的石榴树( )的喇叭花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并指出把___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文章内容填表。
季节 | 描写的主要景物 |
春天 |
|
夏天 |
|
秋天 |
|
冬天 |
|
17、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的练习。
敬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庭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食物,建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zhì cì)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燃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jí jǐ)流动;我仿佛听到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假如它们各自逃散,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①?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千里之堤(tí dī),溃于蚁穴②”,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①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一个蚂蚁洞而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
【1】将短文括号中不正确的拼音和词语划掉。
【2】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地位低下而渺小。(____________)
(2)自己甘心落后,不求上进。(____________)
【3】“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不改变意思,给这句话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是(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模仿它再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不是体积而是精神”这句话的理解。
句中“伟大的东西”指的是一种牺牲精神。文中的蚂蚁_______________,但是在危难之际,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多么值得敬佩!
【6】你喜欢哪种植物或动物?它有什么精神品质?请用两三句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灯景旧情怀
①灯节(元宵节)还是转眼就到了。长工们忙着打扫前院,准备祭品迎龙。大龙要在我们家大院子里滚。所有的孩子们都会提着各种各样的灯来看热闹。我嚷着要买漂亮的灯,跟小朋友们比一比。母亲说:“家里前前后后全是灯,还不够多的?”她就是舍不得花钱买。阿标叔又戴起老花眼镜,给我糊一盏在地上慢慢爬,不像兔子也不像狗的,不知什么灯。四只脚是用洋线团木心子做的。红纸不透明,哪有外面卖的那种五光十色透明玻璃纸的灯好看呢?外公老是吹自己会糊各种各样的灯——关刀灯、轮船灯、莲花灯……可是事实上,他只会给我糊直统统的鼓子灯。他说年轻时行,现在手发抖,糊不起来了。我做出很喜欢的样子说鼓子灯最好,不小心烧个大窟窿,马上可以再用红纸补上。外公笑呵呵地说:“鼓子直通到底,表示正直,无忧无虑。”外公对什么东西都会说出一番道理来。
②十五晚上,前院早已摆好祭桌,几丈长的百子炮高高挑起,人潮一波一波地涌来。我把鼓子灯挂在树上,在人丛里挤来挤去找小朋友玩。可是一听锣鼓响起,鞭炮齐鸣,我又躲到大人身后面,从人缝里看大龙。大龙昂着头,瞪着一双大眼睛,张牙舞爪地来了。我有点害怕。龙开始舞动了,每个舞龙者手举一段龙身,穿花似的美妙滚舞。他们平时都是普普通通的农夫,但这时都变成了龙的一部分,那样神奇的契合,看得我目瞪口呆。心里总是在盼望着,“再多舞一下,再多舞一下”,可是还有好几处有祭典,大龙终于摇头摆尾从大门出去了。人潮也随着散去,最后的热闹高潮也告结束了。
③我呆呆地站在地上,外公取下鼓子灯递给我说:“快回到厨房帮你妈妈搓汤团,在汤团里许个心愿。”
④“许个什么心愿呢?”我茫茫然地问。
⑤我也不知道。我只想天天像过年这样的热闹,外公不要回山里去,爸爸也不要常常出远门。大家都在一起,还有阿荣伯,阿标叔都要统统在一起。”
⑥外公笑了一下说:“那容易,只要你用功把书念好。”
⑦“这跟念书有什么关系呢?”我不大明白。
⑧“只要是读书人,无论是男是女,长大后都会有一番事业,有了事业,你就可以接了大家相守在一起,不是天天跟过年一样的热闹吗?”
⑨我还是想不大通。走进厨房,看母亲已经搓好一大木盘的汤团准备要下了。我在她耳边轻声地说:“妈妈,代我许个心愿,随便你怎么说。”母亲笑笑,没有作声,只把菜油灯心剔得高高亮亮地。又在碗厨抽屉里取出那对红蜡烛,就着菜油灯点着了,套在灶上的两个烛台里。“风水烛,一年到头都顺风顺水。”她喃喃地说。
⑩吃汤团的时候,我问:“妈妈,您刚才许了什么心愿呢?”母亲笑嘻嘻地说:“我不用许什么心愿了。一家团团圆圆的,已经再好没有。外公,您说是吗?”外公摸着白胡须连连点头。
【1】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的一项。
(1)“我”小时候喜欢的是哪种灯?( )
A.阿标叔糊的不知道叫什么的灯。 B.五光十色透明玻璃纸的灯。
C.关刀灯、轮船灯、莲花灯。 D.外公糊的直统统的鼓子灯。
(2)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 )
A.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 B.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C.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3)分析“我”对外公的感情,哪一项不准确?( )
A.“我”爱戴外公,不想外公难过,所以表现出很喜欢外公做的鼓子灯。
B.“我”深爱外公,希望外公不要回到山里,和“我”永远生活在一起。
C.“我”尊敬外公,外公一直引导“我”做一个正直的人,认真学习的人。
D.“我”不喜欢外公吹牛,他老是说自己会做各种各样的灯,却只给“我”做鼓子灯。
【2】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发生在元宵节的民俗活动。
做花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第②段加点的“害怕”和“盼望”这两种情感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写一写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外公对什么东西都会说出一番道理来。听,外公说:“鼓子直通到底,表示正直,无忧无虑。”请你仿照外公的说法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③段中,外公希望“我”在汤团里许个心愿。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合理想象小作者可能许的心愿?(写出四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与理解。
我永远忘不了那记耳光,忘不了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
那一年我九岁,一向反对棍棒教育、文弱却极少发怒的父亲,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然在我脸颊上落下重重的一掌。
起因十分简单。我去游泳,回来时饥肠辘辘,便用准备坐车的五分钱买了两碗小豆粥。车仍然坐了——下车时我藏在大人的身后,躲过了售票员的眼睛。回到家,当我眉飞色舞地把逃票的经(厉 历)讲给父亲听时,不料却挨(āi ái)了一记耳光。我看了看父亲,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流泪。那一刻,我甚至在内心发誓,一旦有能力自立,便离家出走,(即 既)使父亲病了,也不再回来看他一眼。我要让他为自己的这一记耳光付出10倍,甚至100倍的代价。
父亲似乎看透了我的心事,沉默良久,他靠在床边,点燃了一支香烟。
这时,我第一次听到了一个曾流传久远、震撼人心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对母子相依为命。母亲很疼爱自己的儿子,一直对他百般呵护纵容。有一次,儿子偷了邻居的东西拿回来。母亲不但不责备,还夸他聪明能干。于是,儿子一发不可收拾,最后竟然发展成了一名江洋大盗。后来他被逮捕归案,判了死刑。临刑前,他痛不欲生的母亲来看儿子,没想到儿子疯狂地咬伤了母亲,并指责她说:“你生养了我,却不教育我。如果当初偷了邻居东西时,你不是夸奖我,而是责备我,让我明(辨 辩)是非,我怎么会有今天的下场?我好恨你呀!”
讲完这个故事,父亲拿一块湿毛巾擦去我脸上的泪痕,说:“我当财会科长十几年,从我手里走过的钱财成千上万,我虽清贫,但聊可自慰的是,从没有拿过公家一根草根儿!我今天之所以打你,就是想让你牢牢记住:蚁穴虽小,可溃千里长堤。当然,你没有去偷人家东西,但上车不打票,和偷人家东西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一个贪字!”说着,父亲站起来,从衣架的衬衫里取出钱包,掏出两毛钱放在桌子上,严肃地叮嘱我:“你再去游泳,要多打一张票,要向售货员说明情况,能做到吗?”
我点点头,泪水再一次溢出眼眶。那一年我九岁。当时我虽然还不能完全懂得这故事中蕴含的深奥道理,但是凭直觉我感受到了父亲的舐犊之情。
从那以后,每逢在生活中遇到金钱的诱惑,我总会想起父亲的那记耳光……那记响亮的耳光是父亲留给我终身受用的财富。
【1】在横线上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2】划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字或音节。
【3】概括主要意思。
①“我”为什么会挨父亲的一记耳光?(不超过6个字)
______________
②父亲给我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_______________
【4】文中写到“我”两次流泪,体会其中的情感。
挨打后“我”默默地流泪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
听了故事后,“我”点点头,泪水再一次溢出眼眶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
【5】父亲为“我”讲那个流传久远,震撼人心的故事,用意何在?(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
【6】“那记响亮的耳光是父亲留给我的终身受用的财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句子。
1.把他关在笼子里,它生气呢!(改为“被”字句)
蝈蝈不肯叫。(改为疑问句)
21、母亲大声说:“我挺喜欢他爱看书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面这句话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跟我学: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句中涉及人称要换为具体的人名。此外,注意要去掉双引号,将冒号改为逗号。
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23、写作闯关。
给予是快乐的。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一定帮助过他人或为他人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从中体会到给予的快乐。请选择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下来,题目自拟。
要求:1、字数要达到400字。 2、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