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多年前的嘉兴南湖红船上,那群立志要为苦难中国开辟出光明道路的年轻人,平均年龄28岁;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平均年龄20岁左右;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274个重点岗位中,30岁以下青年占85%以上。这组数字告诉我们( )
A.珍惜时间,初中毕业必须马上步入社会
B.不负时代,充分利用社会条件实现自我成长
C.理性选择,努力投身年轻人更多的事业
D.不负韶华,为新时代中国未来努力奋斗
2、《刑法修正案(十一)》将高空抛物、侮辱诽谤英雄烈士入刑。从犯罪最本质的特征角度分析,这两种行为( )
A.靠国家强制力对其处罚
B.违反刑事法律
C.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应受刑罚处罚
3、中央文明办下发《关于组织未成年人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在中国文明网等网站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此举有利于( )
①传播网络正能量 ②培育健康的网络文化
③拓宽民主渠道 ④保障公民的参与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五一小长假,天气晴好,春光明媚,许多市民扶老携幼前往位于资江沿岸的十洲公园,亲近大自然放松身心,感受山水风光,呼吸清新的空气。但是与这美景格格不入的却是景区草坪里、小道边时不时有矿泉水瓶、卫生纸、果皮等各种生活垃圾。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某些游客缺乏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②这是正常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
③游客应该提高文明素质,做一个负责任的人④个别游客的行为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有( )
①侵犯他人民事权利②妨害公共安全
③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④妨害社会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国家利益关系到民族生存、国家兴亡。我国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维护我国国家利益。下列属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有( )
①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②坚决反对“台独”分裂行为
③采取多种形式保护文化遗产④提高防卫作战能力,保卫祖国领空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在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许多人加入志愿者行列,和社区居民团结一致,协力同心,建设共同的家园。这体现的是( )
①服务和奉献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②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
③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公益活动④只有参加志愿者活动,才能成就自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送餐小哥:我没那么着急吃饭,送餐路上请安全第一。如果超时可提前按已送达,或与我联系。辛苦了,谢谢你……”这张外卖订单引起网友纷纷点赞。网友点赞是因为顾客( )
①能换位思考,体谅送餐小哥
②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
③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平等对待他人
④言而有信,承诺的事情一定做到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不在于财富多少,而在于普通人是否得到尊重。下列行为能够彰显城市的文明程度的是( )
①银行办理业务时,不随意插队②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打闹
③乘坐公共交通时,给老人让座④爱护环境,不随手乱扔垃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诉讼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下列属于诉讼手段的是( )
A.市民王某向环境监察部门反映某企业的排污行为
B.张某为顺利继承遗产请公证处证明遗嘱的真实性、合法性
C.李某到人民法院起诉郑某欠钱不还的侵权行为
D.刘某因企业拖欠其工资到法律援助中心请求援助
11、新当选的班长李明经常对班委其他同学说:“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听我的,我说了算”;“巨婴”作为一种负面表达的词语,反映了有的人心理极不成熟;网络上“杠精”意思是有些人有时为了反对而反对;肆意进行人身攻击的“地域黑”这样的词语也曾成了年度热词。这提醒我们遇人遇事要( )
①学会调控情绪②懂得相互尊重③遵守社会规则④远离社会生活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漫画是云南省某地增加的关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对“驾驶机动车礼让斑马线的规范标准”的说明,可见( )
①所有不适应发展的规则都要立即废除②无视规则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③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④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2023年4月,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发布了2022年10位“诚信之星”,他们坚定守护诚信理念,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以诚立身、诚信为本的精神风貌。向“诚信之星”学习,我们青少年应该( )
①树立诚信意识②学会运用诚信智慧
③杜绝任何说谎行为④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中学生小睿在放学时,看到离校门口不远的巷子里有人在抢劫过路的中学生,他默默记下了这些人的体貌特征并报警,在警察到来之前,他悄悄站在校门口隐蔽处提醒同学们不要走那条巷子。最终在小睿的指引下,警察成功抓捕几名嫌疑人。小睿的行为启示我们( )
①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遇到违法犯罪,必须勇敢斗争,不计代价
③在面对违法犯罪时,要有勇有谋,保障自身安全
④要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力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长津湖战役远比电影里的场景史残酷。据亲历的老战士朱彦夫叙述:战场上,他和战友们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顶住了敌人两个营的十几次进攻,最后他身负重伤永远失去手脚和左眼。本来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养”一辈子,但朱彦夫却坚定地回到家乡当村支书,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
①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②生命的价值在于贡献
③承担责任就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赞许 ④积极承担责任,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某校计划设立“诚信考场”,即在考试中采取无人监考的模式。同学们对此展开讨论,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你认为合理的有( )
甲:“既然无人监考,那弄虚作假也没什么关系。” 乙:“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考试中要自觉规范个人行为。” 丙:“现在竞争太激烈,考试这种小事不用讲诚信。” 丁:“这种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知耻之心。” |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17、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9名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6%受访青年认同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并提出以下建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如何加强青少年劳动教育
注重青少年的生活自理能力 | 70.5% |
鼓励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 | 64.3% |
给青少年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 61.8% |
切实提高劳模待遇和社会地位 | 41.2% |
A.青少年要增强劳动观念,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
B.青少年只需关注自身学习,不需要投身于社会实践
C.青少年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就可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D.只有劳模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贡献,值得我们学习
18、科研人员埋头苦干、潜心钻研,勇闯科学“无人区”;数百万名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10余万建设大军奋战在雄安新区,铺展未来之城的壮美画卷……广大人民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发光发热的身影,激励我们青少年( )
①只学书本知识②放弃学业投身到劳动实践之中
③培养实干精神④勇做学习者、劳动者、奉献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12月6日,2023年“一带一路”数字地球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埃及、俄罗斯等33个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的100余位专家代表参会。某校师生聚集在一起,共同观看论坛盛况,这说明( )
A.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B.学习需要劳逸结合
C.要关心国家与社会发展
D.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20、社会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这是因为( )
A.我国的法制不够完备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D.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21、请你辨析
运用所学知识辨析以上观点。
22、 今年国庆大阅兵时,一位来自国外的游客对军事迷小林很感兴趣,一路上与小林热情的攀谈, 还要与小林留下联系方式,以后请他介绍更多我国的军事情况,小林想了想决定拒绝他。
你如何看待“小林拒绝国外游客”的决定?
23、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小雪认为,只有个人才讲诚信,对社会、国家来说,诚信并不重要。
请你对小雪的观点进行辨析。
2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如何实现的?
25、近年来,我国接连发生校车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防范发生校车安全事故,各级政府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加强校车安全管理。2012年4月,国务院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将校车安全管理问题正式纳入法制轨道。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国家制定校车安全条例主要是为了保障幼儿和学生的什么权利?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积极行使这一权利?
(2)我国法律为什么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特殊的保护?
(3)我国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
26、学习完“我国国家机构”一课后,某班的学习小组准备开展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国务院属于国家什么机关?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
27、在今年暑假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某中学八年级的同学,就初中学生与父母沟通情况,对本校10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部分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1)这个调查反应了什么现实情况?
(2)为了改善与父母的沟通情况,请你想想有哪些沟通的办法
(3)我们都想有一个温馨的家园,都想处理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请你介绍一些好的与父母之间交往的艺术。
28、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白皮书说,新中国70来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各族人民的拥护,是正确和行之有效的。这一政策指引下,中国各族人民维护了国家统一,维护了社会稳定,维护了民族团结,开辟了一条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光明大道。
(1)请你联系所学知识谈谈适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制度是什么?
(2)建国后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新型的民族关系?
(3)中学生能为维护民族团结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