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画线的地方应该填入哪一句?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_______________, 白银盘里一青螺。
A. 路上行人欲断魂 B. 夜发清溪向三峡
C. 遥望洞庭山水色 D. 江上秋风动客情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象征着少年中国前程灿烂,“奇花初胎,矞矞皇皇”象征着少年中国美好的未来。
B.“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这句话是动态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榕树旺盛的生命力。
C.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九成宫醴泉铭》是他的楷书代表作之一。
D.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政府反动统治下,人才不被重视,人们不敢发表意见,社会一片死寂的现状。
3、下面句子中划线部分与括号内词语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屋漏偏逢连夜雨,这不,才摔断腿的老杨被查出患了严重的肝病。(祸不单行)
B.咱们就打开窗户说亮话,这件事我办不了。(直言不讳)
C.老李这个人,做什么事情都是前怕狼后怕虎。(胆小如鼠)
D.你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踏踏实实把自己工作做好 。(见异思迁)
4、组词。
侣( ) 娱( ) 盒( ) 豫( )某( )
吕( ) 误( ) 盆( ) 预( )谋( )
趟( ) 诵( ) 零( ) 编( )
淌( ) 涌( ) 雾( ) 篇( )
5、先补写出下列名句,再按要求写诗句。
1.春风又绿江南岸,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欲作家书意万重。
3. ___________________,游子久不至。
4.江南几度梅花发,___________________。
5.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能再写出类似的诗句吗?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1.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___________
2.战国时,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___________
3.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___________
4.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读书有方法:《论语》教导我们:“敏而好学,__________。”朱熹认为:“三到之中,_____________。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冰心奶奶则教导我们:“_________,多读书,__________。”
2.诗词有风景: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____________”让人心驰神往;张继的《枫桥夜泊》中“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透着阵阵寒意;张志和的《渔歌子》中“青箬笠,绿蓑衣,_______________”是一种闲适。
3.名言有智慧:朱用纯的“一粥一饭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告诉我们要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魏征的“____________ ,戒奢以俭”提醒我们在安逸时想到潜伏的危机,从而戒奢侈,倡导节俭。
4.美文有情调:日本清少纳育的《四季之美》中“_____________的月夜固然美,__________的暗夜,也有___________的萤火虫翩翩飞舞”意境高雅。
8、课文回顾。
1.《乙亥杂诗》是_______诗人__________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的“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 振兴国家的愿望。
2.陆游在弥留之际,心中最大的遗憾是________(用诗句回答),他把自己的愿望告诉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诗句回答)。诗中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的情感。
3.故今日之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内阅读。
青山处处埋忠骨(节选)
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选文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小标题( )来概括。
A.听闻噩耗
B.痛失爱子
C.艰难抉择
【2】选文画“ ”的句子是对毛主席的________和________描写,画“ ”的句子是对毛主席的______描写,选文中的一处心理描写是_______ 。从这些描写中我能感受到毛主席在得知爱子为国捐躯的消息后______的心情。
【3】“青山处处埋忠骨,________。”这两句诗高度概括了毛主席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祖国的抉择,表现了毛主席既有常人的情感,也有伟人的胸怀。
10、短文阅读
_______
①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②儿子很年轻,却己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③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拢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惟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他们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④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进。
⑤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她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
⑥——还是失败。
⑦再试……线仍未穿进针眼里。
⑧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立章堵死了。母亲的针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讲的“孔”,可她还是不甘放弃。
⑨儿子的眼睛热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⑩“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靥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钮扣来,像是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⑪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你钉一颗钮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上“√”。
一刹那(chà shà) 纽扣(liǔ niǔ) 怔住(zhèn zhèng)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声誉日隆_______________
笑靥如花_______________
【3】“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嘀嘀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这句用“嘀嘀嗒嗒声”来衬托屋里的安静,我们平时也有过类似的体验,当一种单调而细小的声音传入你的耳中,你就会感觉到周围环境的宁静。仿照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
【4】“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这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她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这段话中连用了几个“再次”,将穿针的过程写得很具体,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
【5】读第⑧自然段,从“他从显示屏上看见反射过来的母亲,怔住了”体会作者此时的内心活动,并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第⑩自然段中的“美丽的梦”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文章,我想给它拟一个合适的题目_______
【8】下列哪首诗表现的主题和本文类似( )
A.《赠汪伦》
B.《游子吟》
C.《寻隐者不遇》
D.《清明》
11、阅读。
名人读书法
周士君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适合怎样的读书法,还是应该因人而异的。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到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弄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逐字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文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要读完一本再读一本。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同时读五六本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 )在一天之内,( )不见得对同一本书怀有一样的热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其效果肯定要比“感情专一”地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要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法,对每个读书人来说,它(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被某种方法左右,尤其忌讳死读书、读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 )能钻进去,( )能跳出来,这样才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
无论……都…… 即使……也……
既……又…… 虽然……但是……
◆为了说明“究竟自己适合怎样的读书法,还是应该因人而异的”,作者举了三个例子,
一个是鲁迅的
一个是爱因斯坦的
另一个是毛姆的
◆你喜欢哪种读书法(可以是本文介绍的,也可以是其他的)?为什么?
12、课外阅读。
草原即景(节选)
也许是因为这地方海拔接近1000米,天低得好像可以用手摸到,因而,人们对云彩的变幻也特别留意。在辽阔无边的蓝天上,云彩有时候团团飞卷着,像簇狂舞着的雄狮,可是顷刻间又会化成黑乌乌的一片煤层。这时候,汽车声嘶力竭地跟云彩赛起跑来了,忽然,煤层上吧哒吧哒地掉下雨点。可是把脑袋从帆布里钻出来,朝四下里一望,乌云罩不到的地方却仍然是黄澄澄的一片阳光。骤雨还没住,太阳又嬉戏着,从云隙里投下一道亮光,就像悬在半空的一匹薄纱。
这时候,一个奇丽的景色在我们面前呈现了:一道完整的虹,衬着天空和草原,从地面拱了起来。
【1】这段话主要写了草原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这段话中,“煤层”是指________;感觉天很低,作者认为也许是因为________。
【3】读读画“ ”的词语,结合短文,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云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 ”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百鸟朝凤
很久以前,凤凰只是外形很平常的小鸟。但它的优点就是很勤劳。它把多下来的食物都藏进洞里。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都饿得头昏眼花。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藏的食物分给大家。早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头昏眼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凤凰能成为鸟王是因为( )
A.它很勤劳
B.它很漂亮
C.它很善良
【3】鸟儿们为什么给凤凰献上百鸟衣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蒙蒙的小雨
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很浪漫。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忽然,迎面一辆“的士”飞驰而来。她猛地拐向路边,但车把挂在树干上,她摔倒了。“小妹妹,没事吧?一个小伙子站在她身边温和地问道。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小伙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又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院走去。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陈红已不再潇洒,只感到沉重。她坐在车上,望着前面推车的小伙子,不知该说些什么。
她发现小伙子走路不太自然,仔细观察,只见小伙子左腿的袜端与裤腿之间不时地露出一段刺目的棕色。那是什么?啊,他装着一只假腿。陈红想问问他的腿,却不愿张嘴。这时,只听到小伙子自言自语地说:“三年前,我也喜欢在细雨中骑车,那的确很潇洒,可是我却重重地跌倒了,像你一样。不,还不如你。”“噢,你的左腿——?”停了一会儿,小伙子说:“就在那次跌倒时被后面的汽车轧断了。”听了这话,陈红陷入了沉思……
医院到了,小伙子搀着陈红进了急诊室。“我去通知你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吗?”陈红把号码告诉了他。不一会儿,陈红的父母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见到女儿腿上雪白的绷带,忙问这问那。陈红把经过告诉了他们,又说,“要不是那位大哥哥,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哎,他呢?”这时,只听护士小姐说:“那个小伙子,看见你爸妈来后,他就离开医院了。”陈红怔住了:“我还不知他叫什么呢!”
父亲背起陈红,母亲在旁边扶着,一家人走出医院的时候,他们多么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小伙子的身影。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逞强:________。
②怔住:________。
【2】用“________”画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心理活动的一个句子,你想用________的语气读这个句子。
【3】为什么陈红一家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个小伙子?从文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小伙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听了这话,陈红陷入了沉思……”陈红会想些什么?请你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海滨仲夏夜(节选)
①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为________(壮丽 雄壮 壮观)。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________(呼呼 霍霍 扑扑)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②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③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灯火也相继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④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唰唰”声。晚间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1】给第①自然段空缺处选填恰当的词语。
【2】下列与第③自然段词语“煞是好看”中的“煞”意思不同的是( )
A.脸色煞白
B.凶神恶煞
C.煞有其事
D.煞费苦心
【3】短文按时间顺序依次描绘了三幅图,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句子中所用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灯光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
B.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唰唰”声。
C.夜色加深,苍穹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
D.满月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5】“一切景语皆情语”,短文中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抒情,但细腻的景物描写中已经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请摘抄一个这样的句子,并写一写你的阅读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①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②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③队伍忽然放慢了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④将军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⑤“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⑥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
⑦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⑧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
⑨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将军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⑩“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内抖动着。
⑪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
⑫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的眼睛湿润了。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⑬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⑭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将题目补充填写在横线上。
【2】第2自然段中,“严峻的考验”指这支队伍面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选择关键语句或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完成表格。
故事情节 | 将军的动作 | 将军的心理活动 |
当听到警卫员说“前面有人冻死”时 | ______ | ____ |
______ | 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 | ______ |
______ | ___ | 军需处长真令人敬佩 |
【4】从文中有关将军和军需处长的描写中,可以体会到军需处长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最后一段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乐园。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足无措 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 拥堵),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衡 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用“√”选出文中合适的词语。
【2】这段话主要是(A、动态 B、静态)描写(用“√”选出合适的答案)“___________”这个词语最能体现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3】画“________”的句子所说的意思可以用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来概括。
【4】选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18、阅读练习
零下十度
宋伯虎
①下午,我正坐在电脑前,忽然被出来的天气提示吓坏了,明天零下十度!怪不得刚坐一小会ル,就觉得寒冷像一条小蛇,顺着脚跟往上爬。原来是“山雨欲来”啊!
②我赶紧收拾东西往家赶,父亲好久没洗澡了。洗洗泡泡好防冻,我得带他洗澡去!刚到家,妻子就迎上我:“明天零下十度知道不?快带咱爸洗澡去!我刚才从超市给他捎来身保暖内衣,洗完换上。”父亲不在家,我打他手机。“我这就回去,听说明天降温,我到这边割点肉,明天加白菜粉丝炖着吃,补充营养不怕冷啊!”父亲在电话里对我说。
③父亲年纪大了,好举。我知道他喜欢泡澡,就让他蹲在池子边上,俩胳膊搭在阶儿上,边泡边聊天。渴了,就把带来的开水给他。泡够了,我就给他援背。我尽量把手掌平铺在他身上均匀用カ。父亲很享受我的“援功”,躺在那儿任凭我的摆布。他依然宽间的肩膀上还留有当年强壮的影子,肿松他的”将军肚”却在描述岁月的沧桑。等到照顾父亲洗过头打过肥皂穿好衣服,我才又返回澡堂。
④我喜欢和父亲泡澡,听他评书般地讲历史,讲国的历史,讲家的历史,也讲自己的历史。看他和我在一起时的满足感,体会我能帮父亲做点儿事的成就感,这些能使我感受到浓浓的天伦之乐。
⑤回到家吃过饭已经很晚了,我来到楼上看见母亲正在沙发上忙针线。“俺孙子的棉袄子短了点儿,怕冻着他的手,我给接长点儿。”母亲说。我赶紧给地倒杯热水,叮嘱她早点休息。
⑥被窝暖的,有阳光的味道。卖子得意洋洋地说是地的被子。我问:“爸妈的呢?”妻子嗔道:“还用你说!”
⑦可能是睡得太舒服了,第二天平展我起得晚一点。下楼来到院子,发现水盆里的冰厚厚的,水龙头也冻上了。昨天从澡堂里带来的湿毛中现在硬邦邦的。“用水都是从外面压水井里打上来的,自来水没法用了。”妻子说。我来到厨房,看见母亲平已把炉子生好,火苗儿正开心地往上。母亲、要子和我一会儿就把平饭做好了,等到儿子女儿和父亲晨练回米,我们一家人国着炉子享受母亲的拿手菜“猪内粉丝”。看得出来,都吃得倍爽!
⑧我去上班,女儿上学,我俩一路。“爸,不是说今天零下十度吗?不像担心的那么冷!”我的感觉也是这样,零下十度,不冷。
【1】当气温下降的消息传来时,一家人分别做了哪些事情?
我:______________ 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____________ 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结尾说父女俩在上班、上学的路上不感到 “零下十度”那么冷,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怪不得刚坐了一小会儿,就觉得寒冷像一条小蛇,顺着脚跟往上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本文结构层次的划分,最合理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5】其乐融融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你要感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你的眼泪是一条河
①母亲哭了,在摇曳的光影里。六十年了,多少苦涩的泪伴着逝去的岁月,在母亲的脸上流呀流,流走了母亲满头的青丝,流成了道道细密的小河。
②从出生那一天起,我就把无尽的牵挂和愁苦带给了她,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
③不满一岁的时候,我得了急性肠炎,这病在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可以置人于死命的。当时,已经担任村支书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地委党校学习。母亲抱着气息奄奄的我,冲进雷电交加的茫茫雨夜,一路跌跌撞撞,终于在子夜敲开了十多里外一个老中医的家门。母亲跪在老中医的面前,求他救救她的儿子。她再次用她的泪感动了上苍,我竟死里逃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④说起来,我还算给母亲争气,从小学到中学一路读过来,没让她失望。那年我参加高考竟考了个全县文科第一,母亲连夜把我的被子拆了,添了一层新棉絮。灯光下,她手中的针线起起落落,点点滴滴的泪水连同那颗慈母心都缝进了那厚厚的棉被里。
⑤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一个新兴城市工作。母亲没盼来的不是儿子过年归来的团圆,而是我患病住院的音讯。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我的心里满是对母亲深深的歉意,为什么我带给她的总是流不尽的泪?我真是一个不怀好意的讨债鬼吗?
⑥在以后整整十八个月的日子里,病魔与死神将我这个不满24岁的生命当成它们手中的一根扯来扯去的橡皮筋,母亲用她带血的泪水和根根白发陪着我一道和它们较量,最终我竟奇迹般摆脱了死神的纠缠,可是它并没有空手而去,带走了我的一双眼睛。
⑦面对失明的儿子,已心碎的母亲,就如做错了事的孩子,不知如何才能不惹我发怒。黑暗中,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她竟看见了,忙把一支烟放到我手中,然后又急急忙忙地去找火柴。我深吸一口香烟,许久才伴着一声重重的叹息吐出浓浓的烟雾。母亲又小心翼翼地开口了:“妈知道你心里难受,可我们总还要活下去!”“活?像我这样活着有啥用?”这是我几个月来第一次顺着母亲的话茬儿答言,母亲受到了更大的鼓励:“咋没用,只要你还活着,只要我和你爹下地回来能看到炕上坐着我们的儿子,我们心里就踏实,就有奔头……”窗外的雨下得更大了,落在长出新芽的树上沙沙作响,忽觉得脸上痒痒的,用手去摸,是泪。
⑧肆虐的风暴过去了,生命之树带着累累伤痕又艰难地站了起来。在家休养了三年,我又鼓起勇气上路了,因为有母亲那句“咱要好好活!”我必须走出一条活的路来。几年来我的脚下已有一条路的雏形,尽管还不是很清晰,尽管还很狭窄,但那是我自己用脚踩出来的,是我活着的见证,这条路上有我的梦,也有母亲的泪。如果说我的生命是一条船,那么母亲的眼泪就是一条河了。
⑨母亲啊,你的眼泪真是一条流不尽的河,每当我的生命之船搁浅了,你总是用自己的生命托起我这只船,送我到远方。
【1】短文中有不少叠字叠词的运用,找一找,照样子写下来。
(1)浓浓的烟雾 厚厚的棉被 (_________)歉意 (__________)叹息
(2)茫茫雨夜 (_________)伤痕 气息(__________) 小心(__________)
【2】短文围绕“母亲为我流泪”写了四件事,照样子概括出来。
①“我”得急性肠炎,母亲抱着“我”夜里冒雨步行十多里,跪求老中医为“我”治病。
②________________
③“我”患病住院,母亲赶赴医院照顾“我”。
④________________
【3】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母亲的生命从此成为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再没有停止过燃烧和流泪。(为什么说母亲的生命成为了一支被我点燃的蜡烛?)
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所住的医院,母亲踉跄跑着扑到我的床头,抱着我的头,泉涌般的泪水湿润了我的脸。(注意带点的词,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4】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1)文章多次写到母亲的眼泪,而写“我”流泪,仅在第⑦自然段结尾一处。“我”此时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你有过“用手去摸,是泪”的经历吗?试着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你对本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
20、读一读,先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仿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某种“想法”。
他(食指)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机枪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要他主干的。
_____________
21、我承认父亲的看法是对的。(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我对托德说,啊,那好极了,我向他道歉。 (改为直接引语)
2.小溪哗哗地流向远方。(用上修辞手法,把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23、读图题,简要介绍这幅图画,说说自己的感受,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