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形状(zhuàng) 丁零(lín)
B.麻烦(fán) 香肠(cháng)
C.继续(xù) 吃醋(cù)
2、蔡老师( )非常厉害。
A. 下棋 B. 打牌 C. 打球
3、下列加点的汉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伶俐(líng) 闲散(sàn) 木杆(gān) 挨挨挤挤(āi)
B.称心(chēng) 懦弱(nuò) 希冀(jì) 花骨朵儿(gū duǒ’r)
C.作坊(zuō) 莲蓬(peng) 遵循(xún) 间隙(xì)
D.不禁(jīn) 撒谎(sǎ) 累计(lěi) 摊贩(fàn)
4、“花钟”指的是什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把钟制作成花的样子,叫花钟。
B.用同一种花做成钟的样子,叫花钟。
C.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叫花钟。
5、比一比,再组词。
蜜_____ 括_____ 辨_____ 途_____
密_____ 活_____ 辩_____ 涂_____
6、根据课文填空。
1.《忆江南》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代的(______) ,“忆江南”的意思是(_____) ,其中(______)(____)两句是形象的比喻句,描写了(_______) 、(____) 的特点;(______)是一个反问句,(_______)了题目,直接抒发了作者对江南景色的(_________)之情。
2.《渔歌子》的作者是(_______)的(__________)。词的一、二句写了远处的景物,其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三、四、五句写了(_____)的(______),作者由(_______)及(______) ,由(_______) 到(_____) ,描绘出了一幅(_________)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之情。
3.渔歌子中出现的颜色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_____)”表现了渔人的悠闲自得。
7、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语。
光彩夺目的( )
清澈见底的( )
弯弯曲曲地( )
和颜悦色地( )
鲜花开得( )
时间过得( )
8、看拼音,写词语。
zī shì yún chèn jì lù sū xǐng mì mì
shuāng bèi là zhú xùn sù wēi wǔ fù zé
9、(二)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回答问题。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lán)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深变黄了。来到这里的人们一看就会想到山区人民的生活一定比蜜甜。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婉(pì)美。
银梨,你不但把美的花和美的果实奉献给人们,还为家乡人民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________的细雨 _______的露珠 _______的绿叶
________的梨花 ________的阳光 _______的海洋
【2】读短文,找出银梨果的特点填空。
(1)形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
(2)颜色:开始呈________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____。
(3)气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 ”画出来,再找出一个拟人句用“﹏﹏”画出来。千万别丢题!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描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 ”上。
【6】作者为什么爱家乡的银梨?请把原因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一面五星红旗》(节选)
①突然,老板眼里闪出亮光,他用手指着我脖子上的五星红旗,惊奇地问:“那是什么?”
②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这面做工精致的五星红旗,经过河水的冲洗,依然是那么鲜艳。
③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④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老板转身拿起一块面包,见我没有反应,以为我嫌少,又拿起两块面包递给我。
⑤可以吗
交换吧
老板冲我打着手势
我摇摇头
吃力地穿上大衣
拿着鲜艳的国旗
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⑥我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病房里,身边站着的就是面包店的老板。他见我醒了,冲我竖起大拇指,说:“安心养一养,费用由我来付。”
【1】在文中“”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凝”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 ,再查音节 。“凝”的解释有:①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②聚集,集中。文中“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的“凝”的意思应该是( )(填序号)。我还能为“凝视”写一个近义词( )
【3】第⑤段画“——”的句子中作者通过 、 、 、 这些动作的描写,可以看出当时的“我”( )
A.情绪很低沉,认为老板给的两块面包还太少。
B.宁可饿死也要捍卫国旗尊严的精神和“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C.还在犹豫中,想到店门口再想想。
【4】读完上面的短文,我想对文中的“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奇妙的植物。
植物能吃虫。夏天,在沼泽地带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淡红色的小草,这就是会捕捉飞虫的毛毡苔。毛毡苔的叶子上有200多根小绒毛,这些小绒毛能分泌出一种黏性很强的液体。这种黏液还含有一种很甜的味道和香气,小虫子一闻到这种气味,就会急急忙忙地飞来,一(但 旦)落到毛毡苔的叶子上,就会被牢牢地粘住。经过1—2小时,小虫子就被叶子消化吸收掉了。
植物还会听音乐呢。一位印度的科学家常喜欢在花园里拉拉小提琴,放放交响乐。日子久了,他(竟 竞)发现那园中的花木长得格外旺盛。于是,他开始正式对水稻进行试验。他每天在一块稻田里播放25分钟交响乐。一个月后,他发现这块田里的水稻比同样一块没听过音乐的水稻要长得更加茂盛些,平均每株高度超过30厘米。
此外,还有可以预报地震的山芋藤,能净化水的葫芦,会“咬人”的漆树……
【1】给短文取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
【2】用“√”选出括号里正确的字。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毛毡苔能分泌出很甜很香的液体,_________小虫子,然后把小虫子_________。
(2)听音乐的花木、水稻比没有听音乐的同样的花木、水稻长得_________。
【4】短文重点介绍了植物____和_____的奇妙之处;再简略地介绍了植物_____、_____
和_________等奇妙之处。
【5】用“ ”在文中画出第2、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这两个自然段都是“ ”结构。
【6】短文中结尾处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
【7】你还知道哪些奇妙的植物?请简单介绍一个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对画“__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穿上白衣裳,变成了一朵荷花,站在阳光里
B.“我”看得人了神,和荷花融为了一体,好像自己也成了一朵荷花
C.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我”和荷花的美丽形象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这段话描写的是“我”在欣赏荷花时真实发生的情景。 (______)
(2)这段话写出了“我”快乐的心情。 (______)
(3)因为“我”既能变成蜻蜓又能变成小鱼,所以能听懂它们的语言。 (______)
【3】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还会有谁过来,会告诉“我”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课文内容填空,答题
林则徐一声令下,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下盐巴,再把缴来的鸦片入池内,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里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股股难闻的气味。
【1】从文中给下面词语找出近义词。
赤着——(________)立刻——(______)
【2】这段话中工人们销毁鸦片的经过是;
先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___。
【3】仿照这段话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也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本直通车
1.在________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__________,多么像__________哇。停着的________成了__________,谱出一支______________。
2.当看到树上鸣叫的黄鹂时,我便会不由得想起韦应物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看到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春景时,我便会不由得想起杜甫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一行白鹭上青天。”我还能写两句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王勃所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名句,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意思是距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在世上还有这个知己,就是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邻一样。
15、课内阅读。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
【2】找出这段话的中心句,画上“ ”。
【3】从选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写下来。
进攻(_____) 忽然(_____) 快速(_____) 旅游(_____)
【4】请概括下面的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要求不超过三个字。
海参:(_______) 梭子鱼:(_______)
乌贼和章鱼:(_______) 贝类:(_______)
【5】你还知道其他海底动物的不同活动方法吗?试着写一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根据提示写一写。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我也能像这样写出一种小动物很生动的动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生活中学语文。
通知
3月12日下午,请各班参加合唱比赛的同学到音乐教室集合,参加彩排。
3月10日
少先队大队部
今天是3月10日,少先队大队部计划在3月12日下午4:30,让各班参加合唱比赛的同学到音乐教室集合,穿好演出服,参加彩排。
大队委东东写了这则通知,请你认真读通知,把发现的问题写在下面,问题(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1.“漏”真厉害,像粘胶一样,贴住我了。
______真_____,像________一样,___________。
2.贼从房上跌下来,栽得晕头转向。
妈妈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我们听得___________。
3.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_____一边____,一边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高高兴兴地去郊外游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海里有海参、乌贼、章鱼、海藻等动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长让大家集合,我连忙立刻跑过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很早就养成了早起锻炼的好习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经常回想起过去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听了他的妙计,我不约而同地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练武术和舞蹈动作要领有点截然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迟了大约整整一刻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的作业本,基本上都交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小练笔
你课外看到过什么寓言故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