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依次填人句中横线上的内容,前后衔接最连贯的一项是(       )。

①可以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   ②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③可以沟通彼此之间的心灵       ④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

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种镇静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2、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安居乐业

B.腾云驾雾

C.迎刃而解

D.人情事故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那种不放弃的顽强意志让人不由肃然起敬

B.护士阿姨扎针的手法真熟练,一针见血

C.听了李明的解释,王刚才恍然大悟

D.这场百年不遇的大水灾,迫使人们不得不背井离乡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查字典

“遗”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它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丢失;②留,余;③漏掉;④丢失的东西。下列句子中的“遗”是什么意思呢?请选择

(1)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

(2)这件事又被你遗忘了。________

(3)他不遗余力地帮助同桌,想让同桌自信起来。________

5、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1)这两句诗运用了______的手法,把金盆里取出来的冰比作______,把冰掉在地上的声音比作_____。这样的写作手法在古诗中很常见,请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选两句写下来: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这两句诗选自《稚子弄冰》,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   ( )

②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孩子们)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的声音像玉磬声一般穿林而过,忽然听到了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

③诗句中的“玻璃”指的是我们现代的玻璃。   ( )

④这两句诗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磬、自得其乐的盎然意味。( )

6、照样子写词语。

例:辣椒成熟的时候像红灯笼似的。

 

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位同学都应该执行学习《小学生日出行为规范》。

海底世界有许多奇怪的稀奇动物。

 

7、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你见了, _________________责打它。它是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一天,_________________写作时,_________________落到我的肩上。

(3)老人望着高空_________________的鸥群,眼睛里带着_________________。

8、灿烂的中国文化。

汉语充满无穷的魅力。人四十岁可以用“______________”来表示,我们会用“______________”来描述女孩子十三四岁的美好年纪;医生在古代被称为“______________”,旅馆在古代则被叫作“______________”。

古语蕴含深刻的道理。《论语》中“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将君子与小人作对比,告诉我们应该胸怀坦荡;看到某国政府因疫情防控不力,不断地甩锅世卫组织,抹黑他国,还四处挑衅弱小国家,我要告诉该国当局“______________,必自毙”。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威尼斯之夜

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在那明静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颤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甜美欲睡的绮丽梦境一般;空气是那么清新、洁净,抬头望去,这儿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我发现,由于夜空到处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暗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叫冈多拉独特风格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再会有人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到水面上,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玛利亚教堂那雪花石膏的圆顶和螺顶和螺旋形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地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当圣马可大教堂顶楼上的钟声在空中徐徐回荡时,就会有一种难以言传的平静感透入你的灵魂,使你觉得整个身心都已熔化在那足以忘掉一切的安谧和静止之中了。

1填上合适的词。

_____的夜晚   _____的夜色  _____的银辉

____的芳香   _____的大理石

2威尼斯的夜晚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威尼斯的三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通过哪几种感官来让读者感受威尼斯之夜的特点并写具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老人与海鸥》(片断)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细读第二自然段,从三个褪色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作者写出来一幅什么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的字用的特别精彩,说说这样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带着问题来读书。

(1)文中的老汉和小伙子是(   )关系。

(2)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把( )让给别人,把(   )留给自己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春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 )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近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 )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得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 )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请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量词。

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两个侄子和奶妈对这两个手指所作出的种种不同的猜测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监生迟迟不肯断气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认真阅读选文,你认为文中的主人公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提倡人们生活要节俭,要刻苦。而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丰厚了,超前消费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时尚,有人说节俭已无必要,你认同这种看法吗?简要地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三)《花的勇气》(12分)

①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②小吕听了,将车子停住,把我领到路边一片非常开阔的草地上,让我蹲下来扒开草好好看看。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

③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④“什么时候才能冒出来?”我问。“也许过几天,也许就在明天。”小吕笑道,“四月的维也纳可说不准,一天一个样儿。”

⑤当天夜里,冷雨伴着凉风下了起来。后来的几天,雨时下时停,太阳一直没露面儿。

⑥我很快要离开维也纳去意大利了,小吕为我送行。路上我对小吕说:“这次看不到草地上的那些花儿,真有点儿遗憾,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为我失望吧。

⑦外边毛毛雨把车窗遮得像拉了一道纱帘。车子开出去十几分钟,小吕忽然对我说:“你看窗外——”隔着雨窗,看不清外边,但窗外的颜色明显地变了,白色、黄色、紫色,在车窗上流动。小吕停了车,伸手拉开我这边的车门,未等我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便说:“去看吧——你的花!”

⑧迎着吹在脸上的细密的、凉凉的雨点,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⑧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不是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1本文作者在维也纳旅行期间,经历了数次情感变化,请你将正确的代表情感变化顺序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2分)

  惊奇 ②失望 ③震撼 ④遗憾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正确的词语。(3分)

  彻底改变原来的面貌 _________________

  从地面上突兀而起,高耸陡峭 _________________

  坚强而不可动摇的样子 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关于本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你看窗外——”和“去看吧——你的花”两句中破折号所代表的意思相同。

B.“小吕驾着车没说话,大概也有些为我失望吧。”作者的猜测是正确的,因为“我”当时还没见到群花开放,小吕确实为“我”感到遗憾和失望。

C.“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这句话呼应标题,深化文章主旨,是全文的中心句。

D.文章第七自然段中写到窗外的颜色,“白色”、“黄色”、“紫色”三个词可以任意调换顺序。

4作者称赞“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这“气魄”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本文标题“花的勇气”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想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文后各题。

草船借箭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广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请写出下列人物特点。

周瑜: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才干—______ 妒忌—______

推却—______ 重罚—______

【3】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但为什么周瑜还要摆酒席招待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结社赋诗

自元妃归省之后,贾政到外地做官去了。贾政一走,宝玉每天就在园中游荡。这天他正觉无聊,忽见探春下帖说要大家一起结一个诗社。宝玉大喜,刚走到沁芳亭,正好碰上贾芸派人送来两盆白海棠。到了秋爽斋,只见宝钗、黛玉、迎春、惜春都已经在那里了。探春笑道:“我不算俗气,偶然起了个念头,写了几个帖试一试,谁知一招皆到。”

这时,李纨也来了。李纨和迎春、惜春三人不善作诗,所以就分别担任诗社的社长和副社长,负责主持、限韵和监场。于是他们便以贾芸送来的白海棠为题,以“门”字为韵,每人各作一首七言律诗。大家都悄然各自思索起来,只有黛玉或抚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们说笑。迎春命人点了一支香。原来这香只有三寸来长,灯草粗细,点起来很快,如果香点完了,诗还没有写成便要受罚。

探春最先想好了,提笔写出,又修改了一回,递给迎春。她问宝钗写好了没有,宝钗说:“有是有了,只是不好。”宝玉背着手在回廊上踱来踱去,对黛玉说:“你听,她们都有了。”黛玉说:“你别管我。”宝玉又见宝钗已经誊写出来,便说:“不得了,香只剩下一寸了!我才有四句。”又对黛玉说:“香要点完了,你还蹲在那潮地上做什么?我可顾不得你了。”说着,走到案前把诗写了出来。

李纨说:“我们要看诗了。若看完了还不交卷,是要受罚的。”宝玉道:“你虽不善作诗,却善看,又最公道,你的评阅,我们是服的。”众人都点头。

大家看了诗,宝玉说探春的好。李纨说宝钗的最好,说完又催黛玉。黛玉道:“你们都有了?”说着,提笔一挥而就,扔给众人。众人看了,都说这首最好。李纨说:“若论风流别致,当然说这首;若论含蓄浑厚,还是宝钗的最好。”探春道:“评得好,黛玉当居第二。”李纨又说:“宝玉压尾,你服不服?”宝玉道:“我的那首本来就不好,这评得很公平。”又笑道:“只是宝钗和黛玉的两首,还要再斟酌一下。”李纨道:“我是裁判,与你们不相干,再有多说者必罚。”宝玉听说,只得罢了。

李纨规定每月的初二和十六两天开社作诗。宝玉道:“到底要起个社名才是。”探春道:“俗了又不好,太新了刁钻古怪也不好。可巧是海棠诗开端,就叫‘海棠诗社’吧。”说完,大家又商议了一会儿,才各自散去。

1阅读短文,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填一填。

起因 经过   结果

2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出短文中的“下帖”指的是(   )

A.作诗 B.练字 C.送邀请函 D.扔下帖子

3人的性格不同,写出的诗的风格也不同。黛玉作的诗的特点是_______,宝钗作的诗的特点则是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短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全文用平铺直叙的语言写了大观园内众人写诗结社的雅事,通俗易懂

B.短文为读者呈现了封建大家族里小姐公子们的悠闲生活

C.黛玉作诗最为从容,可见她很有才气

5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十分有特点的人物。短文中有两处正面描写她与众不同的举动的地方,请你用“______”画出来,并写一写林黛玉给你留下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母亲:“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偶尔——( )        训斥——( )

【2】选文的前两句通过“不甚在意”和“分外爱惜”的______ ,说明墨梅图在外祖父家中的地位很重要。根据句子在表达上的特点,仿写一句。________

【3】用“_____”画出选文中描写外祖父动作的句子。

【4】选段主要讲了___的事,梅花魂表面是指_____,实际上是______

17、课内阅读。

在桂林的东南方,还有一座小县城叫朔阳,这里山水风光比桂林还要优美奇妙,所以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说法。阳朔城北是阳朔水,城东面临漓江,山峰奇特苍翠,江水清澈迂回,众山拱卫看看城,阳朔就好像隐居在开放的莲花瓣之中,所以古人说:阳川百里尽是画,牌莲峰里住人家。这里的名胜风.很多,如书,山,因山服有一块巨石耸立,高约五米,很像一个宽袍大袖的书童在捧书诵读。还有一座寿阳山,形状宛如含苞待放的莲花,所以也称为碧莲山。

1给加点字注音。

  回(   立(  

2从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浑浊——_______  闭塞——_______

3写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中把____________比作了____________

4阳朔县城有哪些风景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阳川百里尽是画,碧莲峰里住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语段做出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阳朔在桂林的东南,漓江在阳朔的东面。 ( )

2)莲花就是荷花。( )

3迂回就是迂腐的意思。( )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

庄重,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你见过乞讨者的庄重吗?

那天,我乘20路电车,看见一位双目失明的中年男子坐在车上,神情凝重。不一会儿,他热情且有礼貌地介绍自己:“女士们、先生们,我是下岗的,有个儿子,刚进大学。现在生活发生点困难。我平时喜欢音乐,吹口琴是自学的。我为大家表演口琴独奏愿大家途中愉快。”说完,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随即,一车厢的人听到了熟悉的《喀秋莎》的旋律,他那精湛的吹奏技巧令人bǐng píng)息细听。此曲终了,日本的《北国之春》又博得乘客们的点头称好。吹奏完毕,他就托起小罐头瓶,扶着椅子,一步一步稳重地向前挪动脚步。当不断地有人把硬币往罐头瓶里扔时,他能根据硬币发出的清脆的声音,准确地朝投币人的方向点头致意。走完一圈后,他继续为乘客吹奏。《杜鹃圆舞曲》溜冰圆舞曲》和《采茶调》优美轻快的节奏,让人欢悦不巳。乘客们静静地听着。他似乎感觉到了某种需求,又吹了首《在希望的田野上》。他的吹奏已达到了大师级水平,颤音和滑音的变化使人入迷。电车将要到终点站了,他高兴地对大家说,我最后为大家吹奏一首《一路平安》。悠扬的旋律又一次打动了人们的心,不时地又有人朝他的小罐头瓶里zhèng zhì)下硬币。一对年轻夫妻带着自己才五六岁的儿子,让他把数枚硬币递到小罐头瓶里。这一切几乎是qiāo qiǎo)无声息的,令人惊奇的是盲人居然知晓了孩子的动作,说出一句“愿这位孩子健康成长,一生平安”的话,听得大人们面露喜色。

不知是音乐的力量,还是这位盲人得体的举止言行,或两者兼而有之,使人自始至终沉浸在一种安详肃穆的气氛之中。

此情此景让我振奋,面对生活中一时的cuō cuò)折,这位盲人能够有勇气正视它,庄重地行使自己的劳动权利。我有什么比不上他?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2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节描写乞讨的盲人,其中“他便从洗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中山装口袋里摸出了口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

4“我快步地下了车,觉得人行道比过去宽敞得多了。”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乞讨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俄罗斯人的菜园子

①菜园子是俄罗斯人的重要生活天地。他们在那儿劳动、休闲、领略大自然;从那儿获取蔬菜、水果、鲜花,享受大自然的赐予和丰收的喜悦。

②菜园子一般在离城市几十公里的郊外,人们开车上那儿种地。

③往往都是几十户到几百户人的菜园子连成一片,面积可达一两个平方公里。人们只需去政府或所在单位登记,交纳不多的费用,就可以拥有一块菜园子,然后就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翻土、种植、围栅、架棚、造温室、建房。俄罗斯人对亲手创建的菜园子怀有深厚的感情,代代相传耕耘,非重大变故很少转卖。大多数菜园子里建造了住房和木质桑拿浴屋,菜地还配有十分方便的浇水系统。

④俄罗斯人在菜园子里造房。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建筑局提供的样板房,逐步购料营建,把房子造得各具风格,十分别致。室内壁炉可生火取暖、做饭,有的还带上烤箱炉,可自制面包、蛋糕和比萨饼。他们往往周末出发,在菜园子里劳动,远离城市的喧闹,尽享原野的清新空气,周日再返回城里。

⑤菜园子每年4~5月开始翻土,5月开始种植,8月开始收获。人们大量种植土豆、黄瓜、西红柿、大包菜、胡萝卜、洋葱、香菜……开发较早的菜园子种有不少水果,如苹果、草莓、杨梅、樱桃以及不知名的小果子。收获季节,全家出动,或邀请亲友帮忙,分享果实与喜悦。

⑥菜园子里的桑拿浴,是俄罗斯人冬季的一大享受,也是对客人的最高礼遇。人们用大木头烧红大铁炉,然后将水泼到炉壁上,蒸汽可让室内温度高达80度。人们互淋热水,用杨树条抽打周身,放松肌肉和血管。等人热得难以忍受,分不清哪是水哪是汗时,再将融有冰雪的冷水从头到脚淋下来,这虽使人难受,却能收缩血管,刺激神经,达到血管内渣物脱落并排泄的目的。

⑦俄罗斯人食用的蔬菜60%来自菜园子。他们把土豆、包菜收入菜窖,将黄瓜做成腌菜、泡菜,用草莓、西红柿制作果酱……俄罗斯人乐此不疲,对菜园子情有独钟。

【1】请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并写在括号内。

麻烦——______ 宁静——______ 舒服——______

【2】请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④段介绍了______,第⑤段介绍了_______,第⑥段介绍了________

【4】俄罗斯人对亲手创建的菜园子怀有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

【5】你对俄罗斯人菜园子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   句子创作室。(按要求写句子)

(1)窗外闪过白杨树的身影。(扩句,不少于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引起人们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恶劣的气候条件阻止不了施工人员前进的步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4%

(1)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天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缩句)

(2)我们不能随意破坏学校里的花草树木。(改成反问句)

(3)雨点落下来。(扩句,至少两处)

(4)同学们迎着早晨的朝阳认真地做操。(修改病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它很重。(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心灵中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问我:你了解什么是诺贝尔奖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仿写句子)

老师教给我,要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表达。

题目:那一刻,我长大了

要求: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有没有某个瞬间,你看到的某件事、某个情景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请选择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写下来,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重点要写出让自己受到触动、感到长大的那个瞬间,记录当时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