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2、读拼音,写汉字。

dā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wě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wē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累运用。

1.最近你读过的一本课外书是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你觉得这本书给你最大的收获或你对它感受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留清气满乾坤。

3.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完成练习。

爷爷戴着老花眼镜在灯下看书,感到十分吃力.他感慨地对贪玩的孙子说:“你们是①读书,却不②读书,我们是③读书,却不④读书。”

(1)爷爷的话中四次提到了“好”,其中________读音一样,________读音一样。(填序号)  

(2)说说你对爷爷的话的理解以及今后你将怎样做。

5、按要求写成语。

(1)形容内心活动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人物外貌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习题。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1】对《十五夜望月》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唐代王建的绝句,在唐代咏中秋的诗篇中,较为著名。

B.首句写中庭月色,“地白”二字,使人不由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

C.第二句中表明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桂花。意境很悠远,耐人寻思。

D.诗的结尾作者采用了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了自己的思念之切。

【2】品读《十五夜望月》一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话暗写诗人望月,是全篇点题之笔,意境显得悠远,耐人寻思。

C.“今夜月明人尽望”这一句明点望月,而且推已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引出了入骨的相思。

D.“不知秋思落谁家”一句中,“秋思落谁家”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其中一个“落”字,新颖妥帖,它给人以静的形象的感觉。

8、朗读《浣溪沙》,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苏轼是____朝的诗人。我们学过他写西湖的诗《________________ ,其中描写西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写的哲理诗《_____________》有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用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我们这个学期学了他写的词《浣溪沙》,浣溪沙__________。这首词还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上片以谈疏的笔墨_____,景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既以形象的____________,又即景抒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

B.潇潇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

C.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哲理而叹息。

D.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

他已经在海里走了两个多钟头。这时他又看见了两条凶残的鲨鱼。

它们来了。一条鲨鱼( )了一个身,就( )到船底下看不见的地方,它把那条死鱼一( )又一( ),老头儿感觉到船在晃动。另一条鲨鱼用它一条缝似的黄眼睛望着老头儿,然后飞快地游到船跟前,张着半圆形的大嘴朝死鱼身上被咬过的部分咬去。在它那褐色的头顶和后颈上,在脑子和脊髓相连的地方,清清楚楚地现出了一条纹路,老头儿就用绑在桨上的刀子朝那里攮(nǎng)进去,又抽出来,再攮进它的猫似的黄眼睛里。鲨鱼放开了它咬的死鱼,从鱼身上滑下去,死去的时候还吞着它咬下的鱼肉。

由于另一条鲨鱼正在撕咬死鱼的缘故,船身还在晃荡,老头儿松开了帆脚绳,让船向一边摆动,使鲨鱼从船底下出来。一看见鲨鱼,他就从船边弯着身子把刀子朝它身上扎去。可是鲨鱼的皮很结实,好不容易才把刀子戳进去。这一下不仅震痛了他的手,也震痛了他的肩膀。鲨鱼又很快地露出头来,当它的鼻子伸出水面来靠在死鱼身上的时候,老头儿对准它的扁平的脑顶中央扎去,然后把刀子拔出,又朝同一个地方扎了一下。它依旧闭紧了嘴咬住鱼,老头儿再从它的左眼上戳进去,但它还是缠住死鱼不放。老头儿又把刀子扎进它的脊骨和脑子中间去……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钻 扯 拉 转

【2】从老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动作中,可以看出老人________

【3】选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的情景,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的精神。

【4】读了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批评老人太残忍,不爱惜动物。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老人与海》这本书中,作者借老人之口说出了一句名言,请把这句话补充完整。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匆匆》片段,回答问题。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用“ ”画出选段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是把 比作

【2】“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中“痕迹”指 _______ ,“游丝样”是指______________,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作者 ________________

【3】“赤裸裸来到这世界”指____________.“赤裸裸地回去”指__________

【4】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小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他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我把碗端到嘴边,泪珠大颗大颗地落在热气腾腾的鱼汤里。我悄悄背转身,擦擦眼睛,大口大口地咽着鱼汤。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1对文中第一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草地上能吃上鱼很不容易。我舍不得喝下少之又少的鱼汤。

B.我看到老班长精心照顾三个病号,自己却忍饥挨饿,内心极为沉重。

2用“   ”画出选文中描写老班长神态的句子。前后不同的神态表现了老班长 的精神。

12、课外阅读

“一滴智慧”改变人生

有一名青年,在美国某石油公司工作,他的学历不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技术。他在公司做的工作,连小孩都能胜任,就是巡视并确认石油罐盖有没有自动焊接好。

石油罐在输送带上移动至旋转台上,焊接剂便自动滴下,沿着盖子回转一圈,作业就算结束。他每天如此,反复好几百次地注视着这种作业。

没几天,他便开始对这项工作厌烦了,他很想改行,但又找不到其他工作。他想要使这项工作有所突破,就必须自己找些事做。因此,他更集中精神观察这焊接工作。

他发现罐子旋转一次,焊接剂沉落39滴,焊接工作便结束。他努力思考:在这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呢?

一次,他突然想: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够节省成本?于是,他经过一番研究,终于研制出“37滴型”焊接机。但是,利用这种机器焊接出来的石油罐,偶尔会漏油,并不实用。他不灰心,又研制“38滴型”焊接机。这次的发明非常完美,公司对他的评价很高。不久便生产出这种机器,改用新的焊接方式。

虽然节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剂,但“一滴”却替公司带来了每年5亿美元的新利润。

这名青年,就是后来掌握全美制油业95%实权的石油王——洛克菲勒。“改良焊接剂”改变了洛克菲勒的人生。他成功的关键在于:普通人往往会忽略的平凡小事,他却特别注意。

【1】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两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在这一连串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可以改善的地方呢?

B.如果能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是不是能够节省成本?

C.将焊接剂减少一两滴,岂不是能够节省成本?

【2】面对厌烦的工作,这位青年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题目中的“一滴智慧”指的是什么?用简练的语言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洛克菲勒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改良焊接剂”这件普通人往往会忽略的平凡的小事,却改变了洛克菲勒的人生。你还知道其他这样的人和事吗?请选一件简单地写下来。可以是听别人讲述的,也可以是在书上或电视里看到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     )谁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

慷慨:________滥用:_________

【3】“再生”的意思是________,不能再生的原因是________

【4】文段中哪一个关键句概括了这两段话的主要内容?请用“ ”画出来。

【5】读完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1思考:对朔方的雪的形象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如粉,如沙,决不粘连。                                       B. 羞涩美艳,平和恬静。

C. 坚硬孤独,奋力抗争。                                          D. 蓬勃纷飞,旋转升腾。

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 人生就像一支蜡烛,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B. 太阳一出来,地上就像着了火。

C. 如往常一样,他径直走向了那家餐馆。

D. 小秧苗整整齐齐地排着队,向春风老师点点头,鞠个躬。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仿写句子。

(1)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花儿失去了营养;如果没有想像,思维就像鸟儿折断了翅膀;如果没有想象,思维就像_______________

(2)假如生命是草,不要自惭形秽,要毫不吝惜地向世界奉献自己的一星浅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6分)

1英国著名化学家波义耳正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国来的中学生个子都很高。(改变词序变为意思不同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班的李华同学被评为道德小富翁的光荣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老师对小明说:我了解了这件事情,你冤枉了小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了回家,凡卡只好给爷爷写信,诉说学徒生活的痛苦。(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抗震救灾英雄的故事,我们怎能不为之肃然起敬?(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完作业后,我们要认真改正并检查作业中的错误。(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日子很快就过去了。(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是一间很小的牢房。(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母亲把我拉进她的怀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是我能把握住得分的好机会,这次篮球比赛我们不会输了。(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迅速暗下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改为双重否定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写作。

参加完读书会后,你肯定对经典名著有了一定了解。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这本书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请你写一篇读后感,和同学们分享一下。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写清楚书中的主要内容;③重点写自己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④不能脱离原著随意发挥;55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