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高大的松树 嫩绿的小草

B.暖和的晴天 独特的风光

C.夺目的亮光 柔和的芦花

D.美丽的长发

2、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A.身体疲劳             眼睛敏锐             宇宙混沌

B.巍峨的巨人       奇妙的夜晚             晴朗的夜空

C.揭开秘密             发明问题             搜索巢穴

D.灵巧地避开       静静地走着             倾斜地铺开

3、《我要做好孩子》的作者是(   )。

A. 杨红樱   B. 曹文轩   C. 黄蓓佳

4、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照(xiàng)       文质彬彬(bīn)

B.归(huán)             大义然(lǐn)

C.凯(xuán)             明眸齿(hào)

D.肝(zàng)             刚正不(ā)

5、(  )彻底治理好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A.鲧

B.大禹

C.尧

D.舜

6、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喧啸     奢侈     协调有序

B.坚韧     乾绅     引吭大叫

C.隐避     迟钝     生气勃勃

D.捣乱     炫耀     风和日丽

7、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诊所 邮局 审视 一针见血

B  训练 铲子 晕倒 愤怒

C  解释 狭窄 耀眼 陪伴

D  光芒 艰定 爆炸 牺牲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读拼音,写词语。

cháo yǒng kuān kuò chàn dòng gǔn dòng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dùn shí zhú jiàn yóu rú shān bēng dì liè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短文,再按要求答题。

凉州词

【唐】 王翰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在诗中的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沙场:______。君:______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意思是______,从中体会到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1)文中划横线的句子中,用________比喻每根细丝的形状,还可以用________来比喻。  

(2)我会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来回答。①爬山虎脚生长的地方:________。

②爬山虎脚的样子:________。

③爬山虎脚的颜色:________。  

(3)这段话主要写了(    )  

A. 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向上爬的。

B. 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

C. 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及叶子。

(4)判断作者是怎样观察的,把序号填在横线上。A.细心观察        B.连续观察

①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________

②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聂荣臻慈爱地抚摩着这两个无辜的孩子。他抱起那个婴儿,用脸轻轻地试了试她的温度,找乳娘给她喂奶。他又牵起那个五六岁孩子的小手,亲自给她削水果,还叫炊事员专门煮了稀饭,亲自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

1表示聂帅细心的词语有________”。

2这段话是对聂帅动作的________描写,写出了聂帅对这两个日本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新学年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

【1】将选文补充完整。

【2】从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模糊——_________ 动摇——______

【3】从这段话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开天辟地》节选

有个叫盘古的大神,昏睡了一万八千年。一天,大神醒来,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这样又经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极高了,地变得极厚了,盘古的身体也长得极长了。

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根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

1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盘古的力大无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盘古是如何开天辟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的三个体现出来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1文中能体现过于饱和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文字描写雾凇奇观时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把雾凇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雾凇形成的原因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雾凇形成的时间是在____________

4.选择。

(1)这段话主要是写雾凇形成的(  )

A.原因   B.过程   C.景象

(2)最后一句话体现了雾凇形成时(  )

A.由远而近 B.由少到多 C.由冷到热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用横线上的词语写句子。

1、李明写得一点儿也不流利。

一点儿也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习课同学们有的写作业有的背课文。

有的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语段中的错误(4处错误)。

学校的课外活动真是五花八门。夏天,我们到菜地里观察黄瓜、西红柿、玉米、茄子的生长。秋天,我们带领老师到公园里欣商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面这段话有四处错误,请进行修改。

周六下午,李华和程星在一起看电视节目。演员们精致的表演,使他们不禁忍不住笑起来。他俩边看边谈抡,程星说:“不讲诚信的人,是种极坏的风气。”李华听了,不住地点头。

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看看堤下,江水可能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

生活中,总有许多事情令人难以忘怀,一件日常小事、一次演出、一个游戏、一堂课……请你想一想,选一件最令你难忘的事情写一写吧。

要求:语句通顺,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书写规范。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