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不属于神话的特点的一项是( )
A.充满了神奇的想象
B.很多人物个性鲜明
C.能表达出古人对世界的认识
D.故事多带有讽刺或劝诫性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的时候,人们无法用科学解释自然现象,便创编一些神话故事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
B.“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诗人抓住傍晚夕阳斜射下的江面呈现出的两种不同颜色,表现出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绚烂景象。
C.“阅兵式上,仪仗方队首先第一个出场接受检阅。”这句话没有语病。
3、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推测,“颔(hàn)”字的意思可能和( )有关。
A.头部
B.书页
C.包含
D.含义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带领大家创新技术,真是厂里的领头羊。
B.云技术是将计算机、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和游戏机等技术融为一体,形成电脑与用户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操作环境。
C.他自己没有主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真是一只应声虫。
5、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来解决问题。
B.可以向他人请教。
C.查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懂的问题。
D.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展开奇妙的想象。
6、下列词语中的“缘”字与“无缘无故”中的“缘”意思相同的是( )。
A.缘分
B.缘由
C.人缘
D.边缘
7、填上合适的关联词(填序号)。
A不仅……而且 B不管……也 C只要……就 D因为……所以
1.科学家们提出,鸟类( )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2.电视机没有图像了,( )维修人员来维修,故障( )能排除。
3.( )太空蔬菜抗病力强,( )在生长过程中很少使用农药。
8、根据读音写同音字,组成词。
mù tí fēnɡ zé
( )色 ( )目 山( ) 选( )
羡( ) ( )问 蜜( ) 光( )
9、理解古诗。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愁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正确的是()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3.古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象,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写出画线部分诗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节选)
新学期开始了,修身课上,沈阳东关模范学校的魏校长向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高兴地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这位同学是谁呢?他就是周恩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若有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抱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志者”的意思是_______,“效”的意思是_______,“此生”指________,“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作为青少年一代,读书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我爱昙花
①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苗,我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
②我精心照料她,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
③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手掌。农历八月十三,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见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了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那“月下美人”啊!
④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看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倩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到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⑤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yōnɡ)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⑥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qiè)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⑦昙花的品性令人敬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
⑧我爱昙花!
【1】“如愿以偿”在短文中的意思是( )
A.想观赏昙花的心愿达成了
B.想种昙花的心愿达成了
C.想赏月的心愿达成了
D.想要别人送花的心愿达成了
【2】“我”在种昙花的过程中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下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欢喜欲狂 ②有点心急 ③心情淡然 ④心生敬佩
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3】作者调动了哪些感官来细致观察昙花?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视觉
B.味觉
C.嗅觉
【4】短文第⑧段在内容上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B.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C.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D.反复出现,一咏三叹
【5】作者从昙花花苗种植到怒放的过程中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形形色色的植物
植物世界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世界。世界上的植物,人们已经知道的就有四十万种以上,可以肯定地说,还有许多植物没有被人们发现。
这些植物,有的生活在高山上,有的生活在平原上,有的生活在江河湖海里……高大的植物,大得让你看不清它的全貌。澳洲的杏仁桉树,就有一百几十米高;孟加拉有一种榕树,树冠可以覆盖十五亩土地,树阴下可以容纳万人乘凉。微小的植物,小得让你用肉眼看不见。有些植物的寿命很长,北美洲有一种名叫“世界爷”的巨杉,能活几千年。有些植物的寿命又极短,几十分钟就会死亡。
植物的生长速度也不一样,有的很快,如山间竹笋,一场春雨过后,一天就能蹿几尺高。热带有一种芭蕉,要是你在树下待半天,树叶眼看着就把你遮盖起来了,真像俗语说的那样“随风见长”。有的植物长得又很慢,如沙漠地带的一些植物。几年也看不出长高了多少。
植物世界还是一个奇趣无比、五光十色的世界。
你也许以为花都是白天开放的吧?不是。昙花、待宵草的花,都在夜晚才露出它们美丽的笑脸。你也许以为植物的叶子都是绿色的吧?不是。一到秋天,槭
(qì)树的叶子就变得紫红,银杏的叶子又变成金黄。你也许以为植物都是不能运动的吧?不是。有些植物不但能够运动,而且还会“跳舞”呢。在印度、斯里兰卡有一种电信草,它的每片大叶子旁边长着两片小叶。这两片小叶就像贪玩儿的孩子,白天一刻不停地在“跳舞”,夜晚才会安静下来……
植物世界里的故事和秘密是说不尽的,还有许多秘密正等待着你去发现呢。
1.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1)植物世界不仅是一个__________ 的世界,还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世界。
(2)文章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种说明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形形色色的植物世界。
(3)题目中的“形形色色”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默读短文第l—3自然段,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植物世界的庞大和复杂?请勾画一处重点词或重点句,并写出理由。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内。
(1)“世界上的植物,人们已经知道的就有四十万种以上”这句话也能把植物之多说清楚,而还要再加上后面半句话的原因是:( )。
A.世界上的植物多得数也数不清楚
B.世界上的植物还有许多没有被人们发现
C.植物世界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世界
D.世界上的植物多于四十万种
(2)下面说法,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作者如果还要补充以下内容:“捕蝇草是世界上所有食肉植物中最有名的能够捕捉昆虫和蛛形纲动物的植物”,它可以补充到第三小节之后。
B.“大王花——会开出世界上最大的花。它的花心足以容纳一个3岁左右的小孩”,这句话可以作为第二小节的例子。
C.“你也许以为植物是没有感情的吧?不是。含羞草就是一种极富情感的植物。只要用手触碰或者摇晃它,它的叶子就会向内卷起来或者下垂,如同含羞的少女一般”,这段话不适合放入第五小节。
D.“形形色色”一般常用来形容人,用来形容植物不合适,所以,这篇文章的题目更换成“各种各样的植物”比较好。
13、阅读与理解。
《猫》选段
猫的(de dí)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de dí)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 ),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mēn mèn)。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1、 请将文中带点字的错误读音划掉。
2、 根据课文内容,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3、 查字典,填空。
“虑”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虑”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思考;②担忧。“考虑”的“虑”应选解释 ,“无忧无虑”的“虑”应选解释 。
4、请将文中画“ ”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5、读了文中画 “ ”的句子,你体会到什么?
6、你喜欢文中的这只猫吗?为什么?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苏珊是个可爱的女孩。可是,7岁这年,她突热生病了。住院时,她接受了3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也不如以往那么活泼了。更(害怕 可怕)的,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______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好学也足以补上被落下的课,______每天顶着一(颗 棵)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原本美丽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得到苏珊要回校上课的信息,她班上的老师海伦,找来几个同学悄悄地商议起来…… 就在苏珊返校上课前的那个周末,海伦老师热情而(慎重 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个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 带)着自己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3个多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她所熟悉的学校。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外却迟迟没敢迈步,她犹豫了……
可是,当苏珊向教室里望去时,真令她难以置信:她的每一个同学头上都有一顶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头上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平淡无奇,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已忘记自己头上还有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更________(害怕 可怕) 一________(颗 棵)
(慎重 郑重)________地在班上宣布 (戴 带)________着
(2)在第1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________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好学也足以补上被落下的课,________每天顶着一(颗 棵)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原本美丽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3)“她班上的老师海伦,找来几个同学悄悄地商议起来……”,她们会商议些什么?
(4)“她站在教室门外却迟迟没敢迈步,她犹豫了……”她为什么犹豫了?
(5)“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她为什么笑了?
15、小练笔。
这学期,我们学过几篇神话故事,课下,你又读了哪些神话故事?简单介绍一下内容,说说你的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我敢肯定,明天大概要下雪。
_______________
2.大家必须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________________
3.河水倒映在里,显得更白了。
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过去,我对语文学科不怎么感趣味。自从读了冰心奶奶的“再寄小读者”以后,我认识到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就下了苦功。如今,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有进步提高。我还要陆续努力,精易求精。
______
18、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校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儿。
2.我闻着菊花散布出来的香味。
3.早上出门的时候妈妈嘱咐我说,“阴沉沉的天气,可能要下雨,你代上雨伞吧?”
19、小白鸽仰视作文屋。
同学们,你喜欢旅游吗?你都去过哪些地方?给我们介绍一下那里的风光吧,说说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要求:积累好词佳句,语句通顺,内容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