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图书馆的墙壁上要悬挂一条宣传标语,下列名言不是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书中横卧着整个过去的灵魂。——卡莱尔

B.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弥尔顿

C.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给标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zhèng zhēng)月初一到十五,家家户户(zhèng zhēng)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

(2)他正在(zuān zuàn)研如何使用电(zuān zuàn)进行工作。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

B.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C.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读拼音,根据语境,规范地书写字词。

布达拉宫是集宫diàn( )、城bǎo( )和sì( )院于一体的hóng( )伟jiàn   zhù( )。宫内珍藏着许多文物和diǎn( )籍,被誉为“世界屋jǐ( )的明珠”。zhì( )身布达拉宫,你能lǐng lüè( )到雪域高原的迷人神yùn( )

5、读拼音,写词语。

(1)lí míng_______时分,几只bái hè______在浅滩觅食,它们仅用一条腿站着也能保持身体píng héng______

(2)赵王zhào jí______群臣shāng yì________退兵之法,大家yì lùn_________纷纷也没有计策。

6、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①能书( )画②神机( )算③七手八( )④青黄不( )

⑤扶( )直上⑥儿女( )   ⑦足智多( )⑧请勿自( )

1.词语____与词语____是一对近义词。(填序号)

2.词语____形容多才多艺,词语____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填序号)

3.仿照词语③写两个含有数字的成语:________

7、辨字组词。

满分5 manfen5.com

 

 

8、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糙(    )    赞美(    )

庞大(    )    坚强(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访名医,尝药草,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幼年就自谋生计,当小贩、报务员等。但他迷恋电学实验研究,毕生孜孜不倦,竟拥有白炽灯、留声机、碳粒电话筒、电影放映机等一千多项发明专利权!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在他数十年的艺术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他的画室里,挂着他用以自勉的条幅:不教一日闲过。就是到了晚年,也仍然坚持每天作画三幅。正是因为白石老人坚持不懈地创作,他的技艺才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1.说一说不教一日闲过的意思。

 

2.最后一句话中的顽石用来比喻   ;“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的是 的精神。

3.根据这段话的内容,完成表格。

人名

成就

滴水穿石精神的表现

李时珍

 

 

 

爱迪生

 

 

 

齐白石

 

 

 

 

4.作者列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三个人的例子,他们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10、课内阅读。

桂花雨 (节选)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1】文中有两句是对“我”的语言描写,第一句应读出( )的语气,第二句应读出( )的语气。

A.亲切            B.兴奋            C.期待            D.赞

【2】下列对第一自然段的概括,最合适的是(        

A.盼望摇花

B.母亲摇花

C.摇花之乐

D.花雨之大

【3】文中哪些地方让“我”感受到了摇花的快乐?

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都说“八月桂花香”,为什么作者却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

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冬去春来       秋去冬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关羽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       无理),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巨龙       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的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拔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这几段话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内容改写的。短文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做题目。

【2】“三分天下”指后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国家。

【3】从短文中写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方面都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非常尊重。

【4】联系上下文用“√”选择合适的词语或人名。

【5】质疑:读一读文中标“ ”的句子,试着提出2个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解答一个问题。(注:不要提词语理解方面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墨香里的年味

①父亲是书法爱好者,能写一手好字,楷书、隶书都来得。从我记事起,常有人上门求字。到了年底,左邻右舍来托父亲写春联的更是络绎不绝。父亲总是有求必应。

②父亲对写春联很上心。为了避免重复,父亲在春联内容的选择上下足功夫。父亲有一本《春联集锦》,每选好一副对子,他便用铅笔做上记号。为了亲朋拿到合适的对联,他会仔细地询问门框尺寸,根据尺寸大小,裁好红纸,再根据选定对联的字数,将纸折成相应的方格归类摊放。

③准备就绪,父亲就拿出笔墨纸砚开始写春联了。只见父亲左手压纸,右手握笔,弯下身子,屏息凝神,一笔一画写得苍劲有力。不一会儿,一句吉祥的祝福语便跃然纸上。每写好一副春联,父亲都会仔细地看一遍。如果有不满意的,便重写一副,再平铺压住晾干。那些天,父亲忙得不亦乐乎,家里铺满一副副散发墨香的春联。父亲写的楷书端庄大方,隶书轻重有致。来取对联的人家看了都要称赞一番。

④到了年三十,吃过早饭后,人们就陆陆续续地贴春联了。我们家春联都是父亲贴的,父亲贴春联的认真劲儿丝毫不逊于写春联。每回都把春联粘得很结实,以至于换新春联时,总要用小刀才能把旧春联剔除干净。父亲爬上梯子,把新春联放在要贴的位置,然后让我们后退,看看春联是否放正了。有时不放心,他会让我和母亲帮忙按住对联,自己下来验收一番。

在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一颗颗璀璨的烟花破空而起,它们在黑暗中盛开,那明亮的轨迹在空中舞动,像是一朵朵五彩斑斓的花朵。父亲站在对联前,仰望着绚烂的烟花,不由吟诵起来:“合家欢乐迎新春,内外平安好运来……”此时,父亲的脸上满是得意之色。

⑥时光荏苒,流年似水。父亲写春联已有数十个年头。如今,各种花样繁多的春联印刷品应运而生。小摊前,熠熠闪光的烫金对联耀眼夺目,颇具视觉冲击力。但每到年底,依然有亲朋请父亲写春联。来人说,还是贴手写的春联好,更有年味。

⑦我以为,更准确的说法是墨香氤氲的春联里凝聚着一种情怀,饱含着书写者对新年最虔诚的祝福。

(选自《福建日报》,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打“×”。

①第①段字里行间流露出“我”对父亲的崇拜之情。 _____

②父亲写的春联端庄大方,轻重有致,有楷书_____

③如今,春联印刷品应运而生,不再有人请父亲写春联了。 _____

【2】第⑤段中画线句子是 _______(动态/静态)描写,写出了烟花 _________的特点,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选文拍成电影,一个个场景就是一个个镜头,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每一个场景。

镜头1:托写春联

镜头2:________

镜头3:________

镜头4:赏春联

【4】用“﹏﹏”在第③或第④段中画出一处细节描写,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5】“墨香”一词在文中多次出现,它不仅指 __________,还指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为爱挺直

①父亲早早去世,为了生计,母亲在家乡摆了个水果摊,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张罗。到了七点左右,一切准备妥当了,于是用三轮的脚踏车,载着顺路的他和一车水果,在晨曦中一路奋进。

②母亲的背驼得很严重。到了冬天,在这个北方的小城里,北风裹着雪花,一路肆虐。每当这个时候,母亲总是用力地挺直了背。躲在母亲背后的他,恍然发现母亲的驼背直了不少。

③到了学校,他欢呼着跳下车,把这个惊喜发现告诉了母亲。他还沾沾自喜地叮嘱母亲,说不定蹬脚踏车有助于纠正驼背呢。母亲笑了笑,不以为意。 可是懵懂的他却天真地认为,如果母亲能直起背来,自己就不会被同学叫做“小罗锅”了。

④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可是日复一日,他失望地发现,母亲蹬脚踏车时,脊背是直的,可一下车,却又成了驼背。于是,同学们的嘲笑始终伴随着他。

⑤后来,他考上了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里。没过几年,他娶了个漂亮的妻子,也增添了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母亲一直想过来看看孙女,可是他碍于面子,始终说自己忙,不断推脱。

⑥直到有一天,他骑着自行车,送四岁的女儿去幼儿园。那天的北风格外地大, 刮在脸上竟有些生疼。女儿惊叫了几声,他于是下意识地挺直脊背,挡住迎面而来的寒风。风像刀子一样,在身上刮过,他却始终牵挂着后座上的女儿。

⑦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老家的母亲。他也终于明白,那些风雨交加的早上,母亲奋力地挺直了一直被他嫌弃的驼背,为后座的他挡住了刺骨的风雪.母亲的背,因为爱而挺直。可他不知道的是,每次把他送到学校,回到水果摊后,母亲的背总会疼上大半天。这样的戏,在他年少时光中,日复一日地上演。

⑧他的心里,突然涌进了阵阵酸楚。母亲的背是驼的,爱却很直。每个子女的身前,都有一堵挡风遮雨的挺直脊背,那是一堵爱的厚墙。

【1】根据短文内容,写出表明作者心情变化的词语:

沾沾自喜→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中说“母亲蹬脚踏车挺直的脊背,让他看到了希望”。他的“希望”是___________

【3】文中有两个加点的词语:“张罗”和“肆虐”。请你联系上下文,用合适的语言替换这两个词语,使句子表达得更有画面感。

(1)母亲在家乡摆了个水果摊,每天天没亮就要起来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北方的小城里,北风裹着雪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肯定也会想起生活中关于父母的点点滴滴。请你打开回忆之门,展开想象的翅膀续写下面诗歌。

我的身前,有一个挺直的背,为我挡风。

我的头顶,有一把倾斜的伞,为我遮雨。

我的耳旁,___________

14、孩子,你是妈妈的世界(节选)

儿子,你还小。有无数的机会等着你,有无数条道路供你选择。我只想尽我的能力,给你一个温暖欢乐的童年。愿你有比父母更好的境遇,不必在饥寒屈辱中煎熬;愿你能受到比我们更健全的教育,不再为掩饰着残忍的理想空费热情;愿你有更富于自由选择的人生,不至于为了衣食所苦而耗费聪明才智。

人生终究是没有准的,我更希望你成为一个勇敢的人。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有多少羁绊(jī bàn),都要去寻找你的海洋、你的森林、你的天空、你的山岭。冲破亲人的溺(nì)爱,去开拓你的世界,建立你的生活。

即使你走遍天涯海角,儿子,你也生活在妈妈的心中。当你在激烈紧张的竞争中感到劳累不堪、孤独难过的时候,当你被生活的困顿、琐碎折磨得疲惫萎靡的时候,当你被人世之网纠缠得气急败坏的时候,当你被失败的耻辱压迫得心灰意冷的时候,当你被成功的虚妄欺骗得痛不欲生的时候,别忘了,这里有一片属于你的平静的港湾,有一眼永远为你清水长流的心泉。我永远是你的母亲,你永远是我的儿子。

1我能找出短文中运用了关联词的句子,摘抄下来。(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___________的对话,多处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母亲对儿子_______。短文中“我”有三个愿望:一是给孩子_________;二是希望孩子成为_______,去___________;三是让孩子有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我觉得这是一位______的妈妈。我想对这位妈妈说:____________

4题目是“孩子,你是妈妈的世界”,读了短文,我认为妈妈应当是孩子的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走  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  拿)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随意  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  消灭)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圆明园的毁灭》片段)

1认真读文,再想一想,选择括号内最恰当的词语打“√”。

2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读一读,再联系课文说说你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文中加点词,我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此时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对谁说,又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外阅读。       

祖国颂

我爱祖国大自然的风景。祖国的山川大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都让我感到亲切,值得我留恋和爱抚。       

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木茂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有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岛的椰林碧海,有大西北广阔无垠的青青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祖国的大地山河哟!哪一个地方不是经过劳动者苦心的经营?哪一个地方没有流过劳动者的汗,淌过战士们的血?       

我爱祖国的土地!狂风曾经扫荡过它,冰雹曾经打击过它,霜雪曾经封锁过它,大火曾经烧灼过它,大雨曾经冲刷过它,敌人的炮火曾经轰击过它。不过,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一到春天,它又苏醒过来,万卉争荣,满怀信心地焕发出盎然的生机。       

这是祖国大地对劳动者的回答:光秃秃的群山穿起了墨绿色的长袍;冈峦变成了翠绿的堆垛;沟谷变成了辽阔的田园,长满了葱绿的禾苗;沼泽变成了明镜般的湖泊……       

我爱祖国的劳动人民,是他们种植庄稼,挑来河水,把我哺育成长。我怀念我的乳母,她用她的乳汁哺养我,她用宽厚的手掌抚摸我的头。直到今天,我的身上还能感受到她的体温。       

我爱祖国的语言。她的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同我的生活血肉相连,同我的心一起跳跃。从最简单的一句话中( )我可以联想到一长串的人和画廊( )联想到一系列的山川( )树林( )村舍( )田野( )池塘( )湖泊( )                      

我曾远离祖国几年,那些日子,我对祖国有难以言说的怀念。这怀念既痛苦又幸福。痛苦,是因为远离了祖国的父老乡亲、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因为有这样伟大的祖国值得我怀念。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一泻千里:_______________

(2)广阔无垠:______________

【2】在短文中的方框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3】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热情地歌颂了劳动者和战士们为建设祖国所付出的______________

【4】短文第2~4自然段都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分别表现了祖国(   ) (多选)

A.自然景观的美丽

B.土地遭受的磨难

C.劳动人民的疾苦

D.山河面貌的变化

【5】曾经远离祖国的作者为什么说对祖国的怀念“既痛苦又幸福”?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6】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

17、(二)课外阅读

林冲风雪山神庙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遭到太尉高俅的陷害,被发配沧州。押送林冲的两个差役被高太尉收买,要在路上杀死他。幸亏林冲的结义兄弟花和尚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他,又一路护送,来到沧州。

林冲到沧州不久,被派到城外去看管草料场。有一天,彤云密布,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林冲住的草屋被大风吹得直摇晃。他想,这屋子怎么过冬呀?等雪停了,找个泥瓦匠来修一修。他觉得浑身发冷,就扛起花枪,挑着酒葫芦到附近的小酒店去打酒。

林冲打完酒,雪下得更大了。他想,不如到山神庙避避风雪。林冲走进庙,掩上门,放下花枪,坐下来喝酒。

林冲正喝着酒,忽听得门外劈劈啪啪乱响。他急忙起身,顺门缝往外一看,不好!草料场着火了。林冲正要推门出去救火,就听见有人在外面说话。原来,太尉高俅知道在野猪林没有杀死林冲,大发雷霆。他派心腹陆谦、富安到沧州,一定要杀死林冲。这二人买通了监狱的牢头,趁着这场大雪,放火烧了草料场,想把林冲烧死。三个人放完火来到山神庙前说道:这么大的火,林冲是跑不出来了。就算不被烧死,烧了草料场也要定他死罪!这次他别想活了。林冲在门里听得清清楚楚,不由得怒火升上心头。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林冲抄起花枪,大吼一声,冲出庙门,一口气杀死这三个丧尽天良的人。

这一来,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去投奔梁山。逼上梁山一词,就是由此而来的。

1.林冲到沧州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2.林冲来到山神庙是因为 

           

3.草料场起火的原因是(  )

A.炉火引燃造成草料场失火

B.高俅派人收买牢头放火烧的

4.林冲为什么被逼上梁山?

18、课外阅读

善良的种子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愈发叫得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倒过去。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她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她一个人支撑有,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纷纷对这个丢了种子的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昧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袋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亲眼目睹着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⑩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素昧平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翼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中最能体现“善良的种子”这一内涵的是哪两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⑩段呼应了前文中的哪一句?父亲的认识为何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的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闻起来像妈妈一样

①小男孩安迪曾有过一个虽不(健全   健康)却很幸福的家,他和妈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幼儿园在他的评语中这样写道:“安迪是一个聪明可爱、很有前途的孩子。”一年级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他的妈妈生了重病。安迪每日里神思恍惚,变得对什么事都心不在焉。二年级时,残酷的死神终于夺走了安迪的妈妈。随着妈妈的去世,安迪的心仿佛也被带走了。那一年他留给老师的印象是:接受能力差,反应迟钝。安迪全变了,浑身脏兮兮的,乱蓬蓬的头发,挑衅的目光。没有人愿意理他。

②三年级的时候,班里新来了一位史密斯小姐担任老师。和每个老师一样,史密斯小姐也没有将格外的(关怀   关注)放在安迪身上,因为还有那么多孩子分散着她的精力。但是一件小事却使安迪发生了巨变。

③那是三年级的圣诞节。按照习惯,每个孩子都送给史密斯小姐一件礼物,并且兴高采烈地围在她周围,等着她一件件打开。挤在这堆包装精美的礼物中,有一个用旧包装纸笨拙地包着的小盒子——这是安迪的礼物。史密斯小姐打开一看,有一只旧的假宝石手镯,上面的装饰有的已经破裂。和它在一起的,是一瓶快用完的香水。让安迪想不到的是,史密斯小姐高兴地戴上了手镯,并且把剩余的香水高兴地喷向空中。“多好啊!”她笑着。孩子们也快乐地笑着:“多好啊!多好啊!”

④聚会结束了,学生们离开了校园,偌大的教室里只剩下安迪还站在那里,迟迟不肯离去。

⑤“还有什么事吗?”史密斯小姐问。

⑥“谢谢您收下了我的礼物。”安迪小声说,“那手镯是我妈妈用过的,您戴上它非常漂亮;香水也是我妈妈用过的,现在,您闻起来就像妈妈一样。”乱发下,安迪昔日桀骛(jié   ào)不驯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

⑦安迪完全变了。

⑧几年后,离任的史密斯小姐收到了安迪寄来的第一封短信:“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了。如果您能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将非常感谢。爱您的安迪。”

⑨史密斯小姐没有令安迪失望。以后,每隔几年,史密斯小姐就会收到相似的短信。

⑩“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医学院,如您能参加我的入学典礼,我将不胜(荣幸   庆幸)。爱您的安迪。”

“亲爱的史密斯小姐:我现在即将成为一名医生了,如您参加我的毕业典礼,我将不胜感谢……”

“亲爱的史密斯小姐:下周二将是我结婚的日子,如您能光临,我将……”

“亲爱的史密斯小姐……”

当年,当史密斯小姐真诚地向周围同学喷洒那半瓶香水时,她未必知道自己播下了怎样的爱与尊重的种子。今天,这一张张报喜的短信都像一枚枚爱的果实,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1】用“√”选择文中括号内恰当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心不在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桀骜不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记叙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请你根据表格的提示,结合短文内容,将表格填写完整。

时间

经历事件

人物表现

幼儿园

安迪和妈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____

一、二年级

_______

安迪神思恍惚、反应迟钝、又脏又差。

三年级圣诞节

安迪把妈妈用过的手镯和香水送给史密斯小姐,史密斯小姐戴上手镯,把香水喷向空中。

______

【4】第③小节“笨拙”一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⑧至第⑩自然段例举了安迪写给史密斯小姐的若干封短信,一方面表明了安迪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史密斯小姐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如何理解文中安迪说的“闻起来像妈妈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书法是在汉字字体基础上形成的独特艺术门类。

缩句:   

(2)这真是一点值万金哪!

改为反问句: 

21、按照要求修改句子。(6分)

(1)他激动得流下了幸福的热泪。(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边的浮云红彤彤的。(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面这句话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跟我学: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要改为第三人称。句中涉及人称要换为具体的人名。此外,注意要去掉双引号,将冒号改为逗号。

洪教头跳起来说:我偏不信他,他敢和我较量一下,我就承认他是真教头”。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任意选一题完成习作。

()我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提示与要求:

1.五年小学生活中,我们独立攻克过难题,搞过特色活动,如音乐、体育、美术、手工、语文实践活动……每逢我们成功的时候,心中总有无尽的喜悦,请把你做某件事或参加某项活动的经过及成功时的内心感受写下来。

2.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连贯,字数不少于400字。

()根据下面所给的词语,编个故事。

考场   小白兔   山坡   指南针   狐狸

习作要求:

1.必须用上上面的5个词语。

2.故事情节完整,有一定的想象能力。语句通顺,字数不少于400字。

 

 

 

 

 

 

 

 

 

 

 

 

 

 

 

 

 

 

 

 

 

 

 

 

 

 

 

 

 

 

 

 

 

 

 

 

 

 

 

 

 

 

 

 

 

 

 

 

 

 

 

 

 

 

 

 

 

 

 

 

 

 

 

 

 

 

 

 

 

 

 

 

 

 

 

 

 

 

 

 

 

 

 

 

 

 

 

 

 

 

 

 

 

 

 

 

 

 

 

 

 

 

 

 

100

 

 

 

 

 

 

 

 

 

 

 

 

 

 

 

 

 

 

 

 

 

 

 

 

 

 

 

 

 

 

 

 

 

 

 

 

 

 

 

 

 

 

 

 

 

 

 

 

 

 

 

 

 

 

 

 

 

 

 

 

 

 

 

 

 

 

 

 

 

 

 

 

 

 

 

 

 

 

 

 

 

 

 

 

 

 

 

 

 

 

 

 

 

 

 

 

 

 

 

 

 

 

 

 

  200

 

 

 

 

 

 

 

 

 

 

 

 

 

 

 

 

 

 

 

 

 

 

 

 

 

 

 

 

 

 

 

 

 

 

 

 

 

 

 

 

 

 

 

 

 

 

 

 

 

 

 

 

 

 

 

 

 

 

 

 

 

 

 

 

 

 

 

 

 

 

 

 

 

 

 

 

 

 

 

 

 

 

 

 

 

 

 

 

 

 

 

 

 

 

 

 

 

 

 

 

 

 

 

 

300

 

 

 

 

 

 

 

 

 

 

 

 

 

 

 

 

 

 

 

 

 

 

 

 

 

 

 

 

 

 

 

 

 

 

 

 

 

 

 

 

 

 

 

 

 

 

 

 

 

 

 

 

 

 

 

 

 

 

 

 

 

 

 

 

 

 

 

 

 

 

 

 

 

 

 

 

 

 

 

 

 

 

 

 

 

 

 

 

 

 

 

 

 

 

 

 

 

 

 

 

 

 

 

 

 

400

 

 

 

 

 

 

 

 

 

 

 

 

 

 

 

 

 

 

 

 

 

 

 

 

 

 

 

 

 

 

 

 

 

 

 

 

 

 

 

 

 

 

 

 

 

 

 

 

 

 

 

 

 

 

 

 

 

 

 

 

 

 

 

 

 

 

 

 

 

 

 

 

 

 

 

 

 

 

 

 

 

 

 

  500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