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尔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马(shūan)   街(guàng) 罚(chěng)

B.鼓(léi)       (gāng)   计(guǐ)

C.气(chuǎn)   土(wò)       (lǐng)

D.模(nǐ)        雪(ruì)     字(jiàn)

2、下列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序号正确的一项是(   

①生命本就是一场马拉松,把每一次挫折看作“极点”。

②只有始终保持强大的意志力,才能迎来“第二次呼吸”。

③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你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够承受多少挫折。

④就像长跑达到极点时,只要咬牙挺住,注意加强呼吸、调整步伐,经过一段距离,不适的感觉就会消失,这就是“第二次呼吸”。

A.①③④②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粉红的朱鹭 灰色的苍鹭 温暖的巢

B.深幽的丛林 细腻的绒毛 精巧的诗

C.睁大眼睛 环境悠然 味道鲜美

D.仔细地寻找 使劲地摇 嗒嗒地啄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漂泊——________  玷污——________  缭乱——________

眷恋——________  珍藏——________  欺凌——________

境遇——________  磨难——________  干涸——________

5、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满江红·怒发冲冠》的作者是_______

2.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出自小说《_________》。林冲是小说《____________

中的人物。

4.这篇文章按照___顺序,介绍了自己读书的经历,告诉少年儿童要______________

5.《忆读书》一文的作者是_______,著名女作家,原名_______。课文,作者回忆了自己一生的读书经历和体会,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6、“紧走搭石慢过桥”是一句俗语,你还知道哪些俗语?写出两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把成语写完整。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8、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刻骨铭心的国耻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史料陈列厅、尸骨陈列室和卵石广场等几部分。

走进史料陈列厅,你首先会看到墙壁上挂着的 250幅图片和文字说明。这些真实的历史记录,展示了日寇制造的令人发指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从1937年12月到1938年2月初,仅仅六个星期内,毫无人性而又发了狂的日寇,以枪杀、刀砍、焚烧、刺戮、活埋、水溺等残酷手段,对待我无辜的市民和被卸去武装的国民党军人,其中包括年逾古稀的老人和刚出生不久的婴儿,35万人惨遭屠戮!日寇把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历史名城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在陈列厅中央的橱窗里,陈列着几件当年日寇屠杀我同胞的凶器,有军刀、长枪、机枪等。其中一把叫作“助广”的军刀,至少染上了350人的鲜血,而现在,它只能作为罪证,永远在橱窗里。

走进尸骨陈列室,跳进眼帘的是橱窗里的累累白骨!尤其使我悲愤的是那个只有拳头大小的颅骨,这分明是一个幼儿的遗骨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而日寇连婴幼儿都不放过,难道不是企图扼杀我们祖国的未来吗?

如果说史料陈列厅中的图片和说明,尸骨陈列室中的累累白骨,令人感到愤怒的话,那么室外的卵石广场则会给你另外一种感觉。整个大院,铺满了苍白的卵石,寸草不生。这悲凉的气氛,使人不由想起当年大屠杀后“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惨景象。

历史,不仅仅记载着过去,还给现在和将来以深刻启迪。这刻骨铭心的国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

【1】“其中包括年逾古稀的老人和刚出生不久的婴儿”这句话的作用是

A.更能表现日寇的残忍

B.更能表现日寇杀的人数之多

C.更能表现日寇杀人的手法残酷

D.更能表现日寇在中国停留的时间长

【2】文中画“ ”的句子,所起的作用是

A.升华主题

B.承上启下

C.总领全文

D.开启下文

【3】结合上下文,推想“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意思。

___________

【4】说说第三段“永远在橱窗里”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水葫芦喊冤

我位立在清澈的湖水中,有着荷叶状的叶片,静静绽放着美丽的蓝色花朵。非常典雅。我的学名叫风眼莲,祖籍南美洲,是一种水生观赏植物。你知道吗?我还可以生产出大量饲料。用来喂养家畜、家禽呢。正因如此,我在家乡南美洲深受青睐,大家都夸我“才貌双全”。

世界上许多国家都看中了我的才能,想方设法请我去帮助他们,为他们产出饲料。说实话,谁愿意背井离乡啊?可我一看到他们那期盼的眼神,谁又能忍心柜绝呢?于是,我和我的兄弟姐妹被带往了世界各地。我就是20世纪30年代。怀着一腔责任感。不远万里被带到中国的。

刚来中国时,我可真没辜负大家的期望,产出了大量饲料,为中国养殖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我被大力推广到中国各个省市,大家都亲切地叫我“水萌芦”。

然而,随着我们在中国各地放手工作,我们的噩梦也随之而至。各地报纸登出了这样的新闻标题——水葫芦阻塞河道,珠江水系泛滥成灾!”“危害中国生态环境的大毒草,破环滇池风光的冷面杀手”……一夜之间,各地纷纷打响了整治水葫芦的战役。我得承认,由于我的过度繁殖,确实阻塞了河道,但这并不是我的本意啊,只是因为我实在无法控制自身的繁殖。

我呀,有两种繁殖本硕。只要条件合适,我就可以依靠匍匐枝和母枝分离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繁殖数量在5天内就可增加一倍:我也可以通过开花结果产生种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一朵花大约能结出300粒种子,沉积在水下的种子可以存活5至10年,这是我的祖先为了适应环境练就的生存本领。因为我在家乡南美洲的时候,要面对200多种天敌的追杀呢。我必须拥有旺盛的繁殖力和生命力才能存活下去。可在中国,我们的天敌却少得可怜,于是就造成了我们泛滥成灾突的局面。

但这能怪我们吗?我的特质是与生俱来的,又不是到中国以后才形成的。是你们请我来之前,没有对我进行充分的了解,没有做好调查研究,现在出了问题就全推到我头上。我不服!我冤!请读者朋友们给我评评理吧!

【1】填空。

①水葫芦的学名叫__________原产地在____________

②中国引进水葫芦是为了让它_________,后来纷纷整治水葫芦是因为它__________

③文中画线句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水葫芦_________的特点。

【2】水葫芦在家乡被夸为“才貌双全”。请在第1自然段中,用直线画出它的“才”,用曲线画出它的“貌”。

【3】选择。

(1)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很多成语,比如:说水葫芦有“非常大的功劳”,用的成语是( ),说水葫芦的特点是“从一生下来就有,是天生的”用的成语是( )

A.背井离乡     B.汗马功劳     C.随之而至     D.与生俱来

(2)对于这能说明文,下面评价正确的有( )(多选)

A.短文语言平实。和《太阳》这说明文的语言风十分相似。

B.短文采用自述口吻介绍,语言活泼,读来让人感到很有趣。

C.短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合少年儿童阅读。

【4】请你运用短文最后一段中的内容,跟小蜂同学来对话,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小峰:“我认为,就不该把水萌芦引进咱们中国来!”

_________________

11、芭蕉

芭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芭蕉的茎高达三四米,不分枝,丛生。芭蕉叶大,呈椭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具有平行脉。芭蕉叶的表面呈深绿色,有着对称而又细密、匀称的纹路,光滑得如同打了一层蜡,叶背呈浅绿色,略有粗糙感。入夏,芭蕉的叶丛中便会抽出淡黄色的大花。

芭蕉的生命力很强。我们学校的一角就有几棵芭蕉,它们虽然饱经霜打雨淋、风吹日晒的折磨,却依旧是那么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像健美的绿衣少女,在校园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自古以来,芭蕉就以孤独忧愁的形象出现在文人的笔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清。”她借芭蕉这一意象,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诉了出来。

芭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芭蕉根捣烂涂抹患处,对消除肿毒有很好的疗效。芭蕉的用途可真大呀!

我欣赏芭蕉那颀长秀美的身姿,欣赏它那素淡可爱的黄花,更佩服它那种昂扬向上、不畏风雨的精神!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倾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来介绍芭蕉。

4作者为什么会欣赏芭蕉?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芭蕉成为古人笔下咏诵的对象,你还知道哪种植物也曾经成为古人的情感寄托?请写出两句与它相关的诗句跟大家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目送(节选)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一百个婴儿同时啼哭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了,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马路对面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本文详细记述了“我”目送儿子的三个场景,请仔细阅读,填写下面的表格。

场景

儿子的表现

“我”的心理

儿子上小学

______

______

儿子十六岁去美国

______

______

儿子上大学

眼睛望向灰色的海

孤单、失落

【2】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将正确的说法打上“√”,错误的说法打上“×”。

(1)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交会”一词,写出了“我”对儿子的牵挂以及母子间无法割舍的深情。( )

(2)作者记叙了自己目送儿子的场景,表达出对儿子的牵挂以及面对儿子的成长难以释怀的落寞。( )

(3)“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个邮简”说明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和孩子的无情。( )

【3】“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是本文的题记,联系短文,可知作者意在告诉我们 (                 

A.应珍惜属于我们的亲情。

B.生命中的有些成长是我们必须独立面对的。

C.亲人总会不断地抛弃我们,我们终将孤独前行。

13、阅读《善良的种子》,完成下列各题。

善良的种子

①父亲常说,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

②父亲不舍得花钱,是村里有名的“抠王”,可是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从不含糊。哪怕他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尽量去帮助。记得有一次,他把自己的路费给了一个被小偷洗劫一空的老人,自己步行40里路回家。不知情的乡邻以为父亲又是为了节省路费“抠王”的名号在村里叫得愈发响亮了。

③父亲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成了小偷光顾的对象。那一次正是春播时节,父亲和几个乡邻去城里买种子。买完种子后,父亲的兜里还剩下100多块钱,他没花,连午饭都没舍得吃,就和几个乡邻急匆匆地坐上了回乡下的客车。大概是买票的时候,被人瞄上了他兜里的那张100元的票子,再翻口袋的时候,那张100元的票子就不翼而飞了。在那个年代,100块钱不是个小数目,可以买很多东西呢。父亲急得满头大汗,在翻遍所有的口袋,确定钱丢了之后,父亲感到眼前一黑,差点晕过去。A车上人很多,父亲看着满车厢的人,感觉每一个都像是偷钱的人。

④父亲正在心里痛骂自己粗心大意的时候,听到了车下一个女人声嘶力竭的尖叫:“我的种子丢了,你们谁看到我的种子了?那可是我家里一年的种子啊……”

⑤那个丢了种子的女人在那里不停地抽泣,她说把种子放在站点,自己去解了个手,就这一小会儿工夫,种子咋就没影了呢。她说她家死了男人,里里外外全靠地一个人支撑着,她命苦啊。她呼天抢地。车里人都对这个丢了种子的女人表示同情,纷纷谴责那个偷种子的缺德的人,他断了穷人家的活路。

⑥“不管咋的,先上车再说吧。”父亲劝她,忘了自己也是个遭遇了盗贼的人。

⑦父亲向同来的乡邻要了个空袋子,放到那个女人手里。他解开自己的袋子,一捧一捧地往那个素睐平生的人的空袋子里装种子,一边捧一边说:“你少种点,我也少种点,日子总能挺过去的。”与父亲同来的乡邻,看到父亲的所作所为,也都纷纷打开装子,往那个人的空袋子里捧种子。B不一会儿,那个空袋子就鼓了起来,仿佛吃饱饭的人,振作了精神。那女人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儿地要给父亲和乡邻磕头。父亲说:“谁还没有个难处,都帮一把,就挺过去了。”

⑧满车厢的人都目睹了父亲的小小善举,他们不知道父亲的心灵刚刚经历的创痛。父亲也自始至终没有向人说出自己的钱被偷了。

⑨下车的时候,人很挤。他感觉被人紧紧地贴了一下身子。父亲再一次翻口袋的时候,发现那张百元票子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就是他自己的那张,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

C望着从车上下来的一个个人,父亲看谁都不再像是小偷。

⑾这个世界上,每一颗良心都是一粒善良的种子,或许你没有财富,无法做慈善,但你可以去做一粒善良的种子,把爱孕育,让爱开花。这些种子会让世界阳光明媚,花团锦簇。

【1】提取主要信息,梳理短文主要内容。

(父亲是有名的“抠王”)→_________→(女人的种子被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短文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画线句子A写父亲的钱被偷时焦急的心情,他对别人的猜疑与不信任

B.画线句子B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袋子由空到“饱”的过程

C.画线句子C写父亲的钱失而复得后的心情转悲为喜,他相信人心是向善的

D.“他认得,皱皱巴巴的,那上面还有他的体温呢。”这是细节描写,说明父亲的钱来之不易而格外珍惜

【3】第2段写父亲是“抠王”,步行40里路回家,这样写的作用是( )

A.突出父亲真的很抠

B.突出父亲很穷,没有路费

C.与下文父亲的善行形成对比

D.说明父亲身体强健

【4】父亲的那张百元票子为什么又回到了他的口袋里?( )

A.父亲自己找到的

B.车上的人捐助的

C.同来的乡邻塞到口袋的

D.偷钱人被父亲的善举唤醒,最后把钱还给父亲

【5】那个拿了父亲钱的人在还钱之前肯定经历了复杂的心理活动。请写写他的内心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只要人帮人,世界上就没有穷人。”请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母爱是一根穿针线

①母亲为儿子整理衣服时,发现儿子衬衣袖子上的纽扣松动了。她决定给儿子钉一下。

②儿子很年轻,却已经是一名声誉日隆的作家。天赋和勤奋成就了他的今天,母亲因此而骄傲——她是作家的母亲!

③屋子里很静,只有儿子敲击键盘的嗒嗒声,为他行云流水的文字伴奏,母亲能从儿子的神态上看出,他正文思泉涌。她在抽屉里找针线时,不敢弄出一点声响,唯恐打扰了儿子。还好,母亲发现了一个线管,针就插在线管上。她把它取出来,轻轻推好抽屉。

④可她遇到了麻烦,当年的绣花女连针也穿不上了。一个月前她还穿针引线缝被子,现在明明看见针孔在那儿,就是穿不上。

⑤她不相信视力下降得那么厉害,再次把线头伸进嘴里濡(rú)湿,再次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把它捻得又尖又细,再次抬起手臂,让眼睛与针的距离最近,再试一次——还是失败。

⑥再试……可线仍未穿进针孔里。

⑦儿子在对文章进行后期排版,他看见显示屏上映出的母亲的样子,怔住了。他忽然觉得自己就是那根缝衣针,虽然与母亲朝夕相处,可他的心却被没完没了的文章堵死。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找不到进出的“孔”,可她还是不甘心放弃。

⑧儿子眼睛湿了。他这才想起许久不曾和母亲交流过感情,也没有关心过她的衣食起居了。

⑨“妈,我来帮你。”儿子离开电脑,从母亲手中接过针线,只一刹那,丝线穿针而过。母亲笑纹如花,用心为儿子钉起纽扣来,像在缝合一个美丽的梦。

⑩儿子知道今后该怎么做了。因为,母亲很容易满足,比如,只是帮她穿一根针,实现她为自己钉一颗纽扣的愿望,使她付出的爱畅通无阻,如此简单。

【1】初读文,知内容。全文530字左右,请在4分钟内默读短文两次后把主要内容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读文,晓词意。从文中找出能体现下面两个句子意思的词语分别写在横线上。

(1)声望与名誉每天都在增高。 _______________

(2)毫无阻碍地通行或通过。  ________

【3】“骄傲”的解释有:①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②自豪。在文中意思应是______。(填序号)

【4】精读文,明表达。默读第⑤段,“再次”一词反复出现,想想它的表达效果,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品味,学做人。短文结尾处儿子帮母亲穿针引线,实现了母亲那“如此简单”的愿望,也明白了爱要行动、要表达的道理。生活中我们的父母也有许多“简单”的愿望,请结合一个具体事例,谈谈你是如何让父母实现那个“简单”愿望的。简要写出事例和自己的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你在伞里吗

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②“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③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

④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⑤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⑥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⑦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词语。

攥着:________________

若即若离: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感人故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中加点的词“砸”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④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短文最后一段描写此时我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乐园。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据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宇宙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____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海洋中,就像一叶扁舟。

1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地球的    

2读了这段话,你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快乐阅读吧。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唐)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1) 第三、四两句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江水的______________,两岸青山的________________。

(2) 你认为第五、六两句中哪两个词用得妙?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从整首诗来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上生明月

四周都静寂了。太阳也收敛了它最后的光芒。炎热的空气中开始有了凉意。微风掠过了万顷烟波。船像一只大鱼在这汪洋的海上游泳。突然间,一轮红黄色大圆镜似的满月从海上升了起来。这时并没有万丈光芒来护持它。它只是一面明亮的宝镜,而且并没有夺目的光辉。但是青天的一角却被它染成了杏红的颜色。看!天公画出了一幅何等优美的图画!它给人们的印象,要超过所有的人间名作。

这面大圆镜愈往上升便愈缩小,红色也愈淡,不久它到了半空,就成了一轮皓月。这时上面有无际的青天,下面有无涯的碧海,我们这小小的孤舟真可以比作沧海的一粟。不消说,悬挂在天空的月轮月月依然,年年如此。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

与晚风、明月为友,这种趣味是不能用文字描写的。可是真正能够做到与晚风、明月为友的,就只有那些以海为家的人!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

上船以来见过几次海上的明月。最难忘的就是最近的一夜。我们吃过晚餐后在舱面散步,忽然看见远远的一盏红灯挂在一个石壁上面。这红灯并不亮。后来船走了许久,这盏石壁上的灯还是在原处。难道船没有走么?但是我们明明看见船在走。后来这个闷葫芦终于给打破了。红灯渐渐地大起来,成了一面圆镜,腰问绕着一根黑带。它不断地向上升,突破了黑云,到了半空。我才知道这是一轮明月,先前被我认为石壁的,乃是层层的黑云。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凉爽——________    黯淡——________

2作者在文中对月亮的不同称呼,有一轮________,一轮________,一轮________,表现出月亮________的特点。

3而我们这些旅客,在这海上却只是暂时的过客罢了。这句话中,作者的情感是          。“我虽不能以海为家,但做了一个海上的过客,也是幸事。这句话中,作者的情感是      

下面四项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A. 赞美  幸福   B. 惋惜  幸福   C. 后悔  赞美   D. 幸福  后悔

19、

(一)阅读分析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   )的青铜礼器,下至(   )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里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   作用。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收藏( 珍贵(   销毁(  

(4)我会用不但……而且……”造句。

(5)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遭受破坏之严重?请用波纹线画下来。

(6)第一自然段的段落方式(结构、关系)是什么?

答:

(7)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答:

(8)联系上下文,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答:    

(9)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什么?

答: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

________

(2)她是一位好老师。

________

(3)这件事使我深受感动。

________

(4)我忘不了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________

 

21、读书巧比喻。

这篇课文作者运用了大量比喻,很多名人对书也做了形象的比喻,特别是高尔基对书的比喻更是多。请你写几个。

高尔基说书是   ;书是

惠普尔说书是  

歌德说读书是

 

22、母亲从衣兜里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这段时间你一定读过很多民间故事。其实,民间故事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请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民间故事,用简练的语言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求故事内容完整,情节连贯,语句通顺,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