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生长在戏剧之家,京剧对我一点也不陌生。

B.只要具有创新意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

C.为了防止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防疫措施。

D.老师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习惯。

2、找出每句中的反义词,写在横线上

姐姐考上理想的大学后仍然很虚心,一点儿也不骄傲。________——________

我喜欢寒冷的冬季,讨厌炎热的夏季。________——________

这个单位摘掉了落后的帽子,变成了先进文明单位。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足智多谋,在历史上享有盛名。

B.他日复一日处心积虑地从事着文学作品创作。

C.倒卖假货的王老板早已臭名远扬

D.这次考试我终于达到了自己的预定目标,一放学,我便兴高采烈地朝家奔去。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读音填字组词。

       ( )          ( )          ( )          ( )

zhí        ( )       ( )            ( )        (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____的蓑毛,那全身的_____结构,那___长喙,那___脚,____ 之一分则_______________之一分则________

2.著名作家__在《落花生》一文中告诉我们,人要做__的人,不要做______的人。 

3.《白鹭》为我们描写了三幅画面:_____________,赞扬了寻常的事物中蕴含着____,抒发了作者对_____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时间一去不复返,我们应当珍惜当下,努力学习,做最好的自己。听,陶渊明喟然长叹:“盛年不重来,_________。及时当勉励,_____________。”岳飞壮志未酬,仰天长啸:“莫等闲,___________,空悲切。”一代伟人毛泽东豪气干云,铿锵有力地慨叹道:“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

2.本学期我们感受了课文蕴含的各种“情”。爱国之情: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赞叹之情:美哉,我少年中国,___________!壮哉,我中国少年,__________!思乡之情: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赞美之情: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

7、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是  

 

8、给下面的字注音。

____   ____  ____  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习题。

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在我国多地高发,以儿童患者居多,各地的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均人满为患,引发了网络热议。其实,不仅是中国,全世界有多个国家都出现了肺炎支原体流行的趋势。

01   多国肺炎支原体感染数增加

根据ESGMAC   MAPS研究的数据,全球多地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数量持续上升。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各地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均值持续较低,为0.82%。而2023年4月至9月,在全球24个国家和45个地点的监测显示,肺炎支原体的检出率从不足1%增至4.12%。研究数据显示,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有10%-40%会发展为肺炎。

02   肺炎支原体今年为何来势汹汹?

根据肺炎支原体的流行规律,通常每3-7年会出现一次周期性高发流行。由于距上次流行已有4-5年,今年肺炎支原体来势汹汹,实际上是符合流行预期周期的。目前,0-14岁儿童和整体人群的阳性检测率峰值仍未超过2019年的高峰水平,表明肺炎支原体在人群中的流行强度并未明显改变。支原体的易感者人数增加,感染人数持续走高,还可能是人们对各类病原体的”预存免疫力”变差,导致呼吸道疾病的易感性增加。

03   6-14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

人类对肺炎支原体普遍易感,不过,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易感性存在着差异,学龄儿童更易发病。北京市肺炎支原体流行情况的统计显示,14岁以下儿童阳性率为9.3%,14岁以上阳性率为3.0%。其中,6-14岁儿童检测阳性率最高。患儿用药需要综合考虑患儿年龄、感染的病原、耐药性等,家长切忌盲目用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其实,感染肺炎支原体并不一定会导致肺炎,只有当肺炎支原体侵入人类下呼吸道时才可能出现支原体肺炎。目前并没有疫苗可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因此,最重要的依然是加强防护,少去人群密集之处,出行戴好口罩。

【1】阅读文本,以下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今年,肺炎支原体感染只在我国多地流行。( )

(2)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肺炎支原体的易感性存在着差异,6-14岁儿童更易发病。( )

(3)感染肺炎支原体一定会导致肺炎。( )

(4)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家长给他用点具有抗感染和抗炎作用的药就可以了。( )

【2】肺炎支原体今年为何来势汹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预防肺炎支原体的最好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名著阅读。

黛玉葬花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

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

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  )着花锄,锄上(  )着花囊,手内(  )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

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1选择恰当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挂   担   拿

2文中画线句子是对宝玉的________描写,后两个自然段则是对林黛玉和宝玉的________描写。

3在对待落花的处理上,宝玉和黛玉的想法有什么不同?结合短文内容概括。

宝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黛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根据二人对待落花的处理上分析二人的性格特点。

宝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黛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黛玉葬花”解释恰当的是(  )。

A. 林黛玉把花埋在土里。

B. 林黛玉对花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把花比作自己,抒发内心的孤独与伤感。

6这个故事选自四大名著中的(  )。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三国演义》

7下列不是出自这本名著之中的故事是(  )

A. 共读西厢 B. 香菱学诗 C. 桃园结义 D. 宝钗扑蝶

8你还从这本名著里读过哪些故事?写出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练习。

今年1月16日,广州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光盘行动”,倡议市民在饭店就餐时将吃不完的饭菜打包,“光盘”离开饭店,形成人人节约的好风气。这一倡议通过腾讯微博平台发出后,立即引起关注。

日期

1月21日

1月22日

1月23日

1月24日

关注人数

2800

7600

25000

40000

【1】你知道光盘行动是什么意思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上图表的内容,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也发一条微博(信息),发表你对“光盘行动”的看法。(不少于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中国载人航天图表》,完成练习。

【1】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现在已进入哪一步?(       

A.第一步

B.第二步

C.第三步

D.已全面完成

【2】我国载人空间站正式名称叫(       

A.神舟

B.天宫

C.东风

D.长征

【3】我国宇航员第一次出舱是在(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还没有进行

【4】如果你也能实现飞天梦,你最想与哪个神话故事里的哪个人物一起,会做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这段话选自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手法。

(1)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

(2)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

(3)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 )

【3】用一个小标题概括选文第2段的内容:___。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_____和廉颇的____;实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第1段中的人物对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一)课内阅读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    ,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下列对最后一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是说书不是枯燥的、呆板的,而是如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样生动。

B.这句话是说,作者读书的时候就会想起以往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所以说就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C.这句话是说作者读书的时候由于十分投入而忘记孤单,所以说就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3).把正确顺序的序号填在下面横线上。

A.品味欣赏    

B.积累所得

C.寻找新知  

D.思考内容

的读书过程是: 

15、阅读《学弈①》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弈秋②,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③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注释)

①弈:下棋。

②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③鸿鹄:天鹅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使弈秋二人弈:教诲

B. 弈秋之为听:只

C. 弓缴而射之:援助

D. 虽与之学:一起

2翻译: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课文通过写珍珠鸟在      ,渐渐和      ,产生了      ,告诉人们                               

2.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珍珠鸟一家三口与                              的关系变化过程。 

3.课文最后两段,犹如一幅画。你认为用哪一个词作为这幅的标题最能点出这幅画的含义(  )

A.依赖   B.信赖   C.诚信

17、阅读理解

震旦鸦雀

①张浩一动不动地蹲伏在一片芦苇丛中,通过镜头观察着一只美丽的小鸟。这鸟实在太漂亮,黄嘴粉足,颈前的绒毛一片雪白,像是系了一条优雅的围巾。身体玲珑饱满,当它站立的时候,头部和尾部都骄傲地翘起,临风顾盼,气宇轩昂:而当它动起来的时候,又变成了一个跳跃的精灵。

②这种鸟叫震旦鸦雀,极其珍稀。两天前,张浩是无意中发现的。他是一个摄影师,却从未斩获过大奖,这次比赛对他来说是个绝好的机会,他想拍摄一组震旦鸦雀哺喂雏鸟的画面,而这个鸟巢里刚好有两只尚未出巢的雏鸟,他的运气太好了。

③震旦鸦雀开始喂食,张浩的心跳得厉害,他调整了焦距,开始拍摄。但是浓密的芦苇在风中不停地摇摆,妨碍了他的视线。他换了两个机位还是不行。

④这让他很是着急,明天就是摄影大赛的截稿日,他还没有拍到满意的照片。

⑤忽然他想到了什么,悄悄从包里拿出了一把小刀。等雌鸟飞走后,张浩开始割芦苇,只一袋烟的工夫就在芦苇丛中割出一条小径,他知道这样做对雏鸟很不利,因为震旦鸦雀必须借助浓密的芦苇隐蔽才能得以安全,否则很容易被红隼、白腹鹞等猛禽发现,但是他顾不了那么多了。割好芦苇后,他打开镜头,果然视线好了许多,但支撑鸟巢的五根芦苇仍然是个难题,因为等一会拍摄时其中的三根必然会遮挡母鸟喂食的画面,大大影响照片的美感。但是如果把其中的三根芦苇剪掉,鸟巢就会变得很不稳固,随时有可能被风吹倒。

⑥张浩犹豫了,他,点燃一支烟,蹲坐在相机前。他又想到了摄影大赛,这次大赛的级别很高,在这次大赛中获奖是一个摄影师梦寐以求的荣誉。他踩灭烟头站起身来,轻轻走到鸟巢前,小心翼翼地剪掉那三根芦苇。

⑦现在,他隐蔽在一撮芦苇后,把镜头伸到前面,视野一片清晰。一阵风轻轻地吹过苇叶,震旦鸦雀来了,这次公鸟也来了,张浩的心突突地跳得厉害。只见公鸟变成了一个称职的警卫,立于芦苇之上向四周眺望。母鸟则开始哺喂。当巢中的两只幼雏伸出鹅黄色的小嘴接受母亲的喂食时,张浩屏息凝神,按下了快门。

⑧之后的几天,张浩每天都来到这片芦苇地,观察着这一对震旦鸦雀以及它们的雏鸟。他希望这一窝雏鸟能顺利出巢,而不要发生什么意外。这一天张浩又早早来到那片芦苇地,他估摸着再过两天雏鸟就能顺利出巢了。当他接近鸟巢的时候,忽然一只大鸟猛然从芦苇丛中蹿出,迅疾地展翅飞去。”啊……”张浩惊讶地叫出声来。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他急忙向震旦鸦雀的巢穴跑去。眼前的一幕让他惊呆了,鸟巢已经被破坏,凄凉地在风中摇摆,地上是一小摊血迹和一些零散的未成形的雏鸟羽毛,母鸟也不知去向,只有公鸟在空中凄哀地盘旋鸣叫。

⑨张浩一下子瘫坐在地上……

⑩这时他的手机发出了振动,他翻出手机,是摄影大赛组委会发来的信息,告知他,他的摄影作品《震旦鸦雀》获得了大赛一等奖,特此祝贺。

【1】根据故事内容,将情节补充完整。

【2】读第⑤自然段,张浩为了拍摄震旦鸦雀喂补雏鸟的画面,做了哪些不利于震旦鸦雀的事?请分点概括。

_______

_______

【3】读第⑥自然段描写张浩动作、神情的句子,揣测他的内心。“张浩犹豫了,他点燃一支烟,蹲坐在相机前。”此时,他的内心_______,“他踩灭烟头站起身来,轻轻走到鸟巢前。”此时,他的内心_______

【4】读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摘抄三个让你特别有感触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_______

【5】第⑨段,“张浩一下子瘫坐在地上……”一句中的省略号透露了(       

A.思维的中断

B.省略了情节

C.心情的复杂

D.场面的悲惨

【6】“张浩一下子瘫坐在地上……”已经表示震旦鸦雀的故事结束,那短文最后一段写张浩获奖有无必要?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观点:_______

理由:_______

18、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垃圾堆上的阅读

米凯·阿尔伯特是美国一名自由摄影师,一天,他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旅游,经过一处约15公顷大的垃圾场时,一个不可思议的情景映入他的眼帘:一个靠捡拾垃圾卖钱为生的妇女,头顶鸭舌帽,身着长袖夹克,腰围长裙,戴着手套,腿套长袜,脚穿线绑鞋,正坐在如山的垃圾堆上的一个蓝色塑料袋上,聚精会神地阅读一本捡来的书。此时,天空悬浮着乌云,一场暴雨即将降落,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她遨游于知识海洋的专注……米凯迅速端起相机,凝神屏气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个震撼人心的镜头。

阅读的妇女叫安杨拉布尼,就住在附近的贫民窟里。“我从小喜欢读书,因家境贫寒,小学没上完就开始捡垃圾卖钱补贴家用,长大结婚后,丈夫没有固定工作,要养活四个孩子,靠他打零工挣的那点钱根本不够,我只好继续捡垃圾。虽然又苦又脏,但毕竟有些收入,孩子们也勉强能够吃饱,这让我很欣慰。”说完她又笑了。

米凯被安杨拉布尼的乐观情绪所感染,也跟着笑起来:“你的生活如此艰辛贫困,在这样的环境竟还能热爱阅读,确实令人钦佩。”对于赞扬她显然有点不适应,脸也微微涨红了:“看书让我在捡垃圾外,还能了解到外面的世界,同时也改变了我的内心世界,安慰了我不安的灵魂,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在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评选中,《垃圾堆上的阅读》从来自124个国家和地区5666名摄影师提交的10万余份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当代热点类单幅作品一等奖。评委会的颁奖词是:“这张照片既让人心碎,又让人充满希望。那位肯尼亚妇女生活虽然艰辛,但她只要捡到书就会花时间去阅读。她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强大的内心世界,嘲笑了世间不肯阅读的卑微。她拥有好奇心,这好奇心将引导她走向外面的世界,那是远比这里的垃圾场宽广得多的世界。”

1“米凯迅速端起相机,凝神屏气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个震撼人心的镜头。”之所以说这个镜头“震撼人心”是因为( )。(多选)

A.靠捡垃圾为生的妇女,却如此热爱阅读。

B.暴雨即将来临,却丝毫没有影响她专注地阅读。

C.妇女善良而又好学的精神,打动了摄影师。

D.她的身份与装扮和她此时的行为形成极大的反差。

2第2自然段主要运用的是______描写。“说完她又笑了”,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她的____________

3摄影作品《垃圾堆上的阅读》获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析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

她用知识武装起来的强大的内心世界,嘲笑了世间不肯阅读的卑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品析题目的亮点。

亮点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亮点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世界部分国家人均读书量如下表

国家

以色列

俄罗斯

日本

法国

韩国

中国

量(本)

64

55

40

24

11

4.77

 

材料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这句广为流传的网络语,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中国人33%的休闲时间用在网络上,尤其是手机上,17%的休闲时间用在电视上,只有10%的休闲时间用在阅读纸质书本上。许多人从清晨至深夜都必须有手机相伴,“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1】分别用一句话提取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信息。材料一: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

【2】全社会正在倡导全民阅读,请你为“全民阅读”活动写一句公益广告语,提高大家读书的积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读一读,还可以把书比作什么?照样子,写一写。

例:书是师,最可亲;诲不倦,更热心。

书是友,常交流;天下事,共探求。

书是镜,可照人;读好书,不染尘。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微风吹拂着柔柳。(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习报》和《中国少年报》是我最喜欢的两种报刊。(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3)(鹅)先吃一口冷饭,吃一口水,然后再到某地方去吃一口泥及草。(用加点字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完成句子)。

1.我刻苦读书。(改为双重否定句)

2.我怎能不感动呢?(改为陈述句)

3.我津津有味地读着书店里的书。(缩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习作。

习作一:

博物馆包罗万象,令人神往。其实,童年也是一座博物馆,珍藏着许多美好的记忆,那里有难忘的人、事、物、景……请选择“童年博物馆”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一个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注意把内容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

习作二:博物馆奇妙夜

夜幕降临,博物馆里逐渐安静下来,只能听到墙壁上钟摆的嘀嗒声。突然,一个低沉的声音打破了宁静……接下来又会发生哪些神奇的故事呢?请你展开想象,完成一篇习作。注意把题目补充完整,把内容写清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