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面句子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琳琳长得很像她的妈妈。

B.这时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

C.我做过很多题,像这种题型还是第一次遇到。

D.半山雾,犹如一道天幕从空中垂下来,将山峰拦腰隔断。

2、我把词语送回家句子意思能表达

凶猛 勇猛 凶恶 凶狠

(1)他就像老虎那样____________ 地盯着敌人

(2)齿鲸遇到大鱼和海兽就____________ 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

(3)即使在今天我们也要继续发扬红军____________ 顽强的战斗精神

(4)渔夫乐呵呵地打开了瓶子没想到却冒出了一个____________的魔鬼

 

3、《城南旧事》的作者是台湾著名作家(   )

A.余光中 B.林清玄 C.林海音 D.席慕蓉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补充词语,并给画线的部分换一个恰当的词语(从给出的词语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穿

直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不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海力布急得掉下了眼泪,说:“我可以发誓,我说的话非常真实。___________

2.自然,有时候他还觉得大体上挺好,但还是有缺点___________

3.他想哥哥嫂子既然这样对待他,他又何必留恋,不舍得离开呢?

___________

4.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互相依靠着过的___________

5、角色评价:在括号里各填进一个四字词语,说明角色特点。

(1)(     )的“小人”

(2)(     )的会飞的家鹅

(3)(     )的野鹅领袖

6、根据语境写词语。

1.sōnɡ shǔ________是一种非常可爱的动物,它的外形小巧línɡ lónɡ________,皮毛十分ɡuānɡ huá________

2.我们应该经常晒被子,因为太阳可以shā miè________被子表面的xì jūn________

7、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 )

8、补充成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语写一句话。

千真____确 眉开_____笑 自____自在 无___无束

不可思____ 富丽堂___ 丰衣____食 震天____

造句: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

爱到“无力”

母亲踅(xué)进厨房有好大一会儿了。

我们兄妹几个坐在屋前晒太阳,等着开午饭,一边闲闲地说着话。这是每年的惯例,春节期间,兄妹几个约好了日子,回到母亲身边来拜年。母亲总是高兴地给我们忙这忙那。这个喜欢吃蔬菜,那个喜欢吃鱼,这个爱吃糯米糕,那个好辣,母亲都记着。端上来的菜,投了人人的喜好。临了,母亲还给离家最远的我,备上好多好吃的带上。

这次回家,母亲也是高兴的,围在我们身边转半天,看着这个笑,看着那个笑。我们的孩子,一齐叫她外婆,她不知怎么应答才好。摸摸这个的手,抚抚那个的脸,这是多么灿烂热闹的场景啊,它把一切的困厄苦痛,全部掩藏得不见影踪。

厨房里,动静不像往年大,有些静悄悄的。母亲在切芋头,切几刀,停一下,仿佛被什么绊住了思绪。她抬头愣愣看着一处,复又低头切起来。我跳进厨房要帮忙,母亲慌了,拦住,连连说:“快出去,别弄脏你的衣裳。”

我继续坐到屋前晒太阳。阳光无限好,我想到一些无法回避的现实:祖父大小便失禁,床前照料之人,只有母亲。姐姐的孩子突然患了眼疾,母亲愁得夜不成眠。母亲自己,也是多病多难……

我再进厨房,钟已敲过十二点了。母亲竟还在切芋头,锅灶却是冷的。母亲昔日的利落,已消失殆尽。看到我,她恍然惊醒过来,异常歉意地说:“乖乖,饿了吧?饭就快好了。”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我说:“妈,还是我来吧。”我麻利的清洗锅盆,炒菜烧汤煮饭,母亲在一边看着,没再阻拦。

回城的时候,我第一次没大包小包地往回带东西,连一片菜叶子也没带。母亲内疚得无以复加,她的脸,贴着我的车窗,反反复复地说:“乖乖,让你空着手啊,让你空着手啊。”我背过脸去,我说:“妈,城里什么都有的。”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青山青,绿水长,我的母亲,永远是母亲,永远有着饱满的爱,供我们吮吸。但她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它也扛不住了。

我的母亲,终于爱到“无力”。

【1】文章中描写母亲的哪些场景感动了你?请在文中用“ ”划出来。

【2】母爱的“饱满”和“无力”,分别有哪些表现?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说说“我”两次想流泪却最终没有流下来的原因。

(1)“这一说,差点把我的泪说出来。”

(2)“我怕我的泪,会抑制不住掉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在这样的表达里隐含着怎样的情感?

母亲犹如一棵老了的树,在不知不觉中,它掉叶了,它光秃秃了,连轻如羽毛的阳光,她也扛不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怪他的多此一举,既是捐助,何必我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xx。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得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第⑤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

A.指的是纸钞或者值钱的东西。

B.指的是用黄金做成的屋子。

C.指的是老人的亲笔书信。

D.指的是老人苦口婆心的教育。

【2】为什么说老人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 )

A.老人想要资助孩子是假的,所以才给孩子寄书。

B.因为老人闲来无事,只是想找点事情打发时间。

C.寄出去的书成了检验孩子们是否有感激之心的测试物,“试金”是测试孩子是否有感激之心,“石”是老人寄出去的书。

D.因为老人并不是真正的想给孩子寄书,只是想鼓励孩子而已。

【3】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

A.家庭贫困的学生。

B.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C.有某项专长的特长生。

D.懂得心存感激的学生。

【4】最符合第⑦段中画线句人物心理的是哪项( )

A.老人会想:为什么那么多孩子收到书都无动于衷?难道他们对于别人的给予都不懂得感激?难道这群孩子情感这么缺乏?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的后代就令人担忧了。

B.老人想:是不是孩子都没有收到我的书呢?为什么过了这么长时间,一点动静都没有呢?

C.老人会想:这,这日子实在是太无趣了,我好不容易找了一点事情做,现在居然没有一点回音。

D.老人想:这世道真的是人情冷淡啊!好人做不得啊!哎……

【5】第⑤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

A.点明了本文的中心,让孩子们懂得感激老人。

B.为下文老人等待学生来信和收到贺卡埋下伏笔。

C.突出了老人斤斤计较,给孩子寄书,要求孩子给予回报。

D.这一句话突出了老人的别有用心。

【6】联系本文,写出你对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这句话的理解。(不少于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认为第⑩段是多余的,你认为呢?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理由不少于两个。

_________________

11、拓展阅读实训

枣核 (节选)

——萧乾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

她把我安顿在二楼临湖的一个房间后,就领我去踏访她的后花园。地方不大,布置得却精致匀称。我们在靠篱笆的一张白色长凳上坐下,她劈头就问我:“觉不觉得这花园有点家乡味道?”经她指点,我留意到台阶两旁是她手栽的两株垂杨柳,草坪中央有个睡莲池。她感慨良深地对我说:“栽垂柳的时候,我那个小子才5岁。如今在一条核潜艇上当总机械长了。姑娘在哈佛教书。家庭和事业都如意,各种新式设备也都有了。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也许是没出息,怎么年纪越大,思乡越切。我现在可充分体会出游子的心境了。我想厂甸,想隆福寺。这里一过圣诞,我就想旧历年。近来,我老是想总布胡同院里那棵枣树。所以才托你带几颗种子,试种一下。” 

接着,她又指着花园一角堆起的一座假山石说:“你相信吗?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那是我们家的‘北海’。” 

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卵石铺成的小径,穿过草坪,走到“北海”跟前。真是个细心人呢,她在上面还嵌了一所泥制的小凉亭,一座红庙,顶上还有尊白塔。朋友解释说,都是从旧金山唐人街买来的。 

她告诉我,时常在月夜,她同老伴儿并肩坐在这长凳上,追忆起当年在北海泛舟的日子。睡莲的清香迎风扑来,眼前仿佛就闪出一片荷塘佳色。 

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

1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 同窗 托幅 贵重 揣起

B. 用途 尚若 枫叶 解释

C. 掀启 痴情 缩影 挑选

D. 慰藉 张弛 凉亭 依恋

2文中划线句子“可是我心上总像是缺点什么”,根据上下文,你认为作者缺的是什么?

3请你说一说文中这个句子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那是我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论公斤买下,然后用汽车拉回来的。

4找出能表现全文中心的句子。

5课外搜集关于眷恋祖国的名人小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12、课内语段阅读。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他想到这里__就镇定地对大家说__今天晚上__这里的大山要崩塌__洪水要淹没大地__你们看__鸟都飞走了__接着,他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1】给画线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2】画线句子是对海力布的____________描写。海力布所说的话要用( )的语气来朗读。

A.坚定   B.愤怒   C.兴奋

【3】海力布明知把鸟儿的话告诉大家自己就会变成石头,可还是说了,原因是(  )

A.海力布想变成石头,让大家永远记住他。

B.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的生命,牺牲自己,体现了他为救乡亲们舍己为人的可贵品质。

13、阅读。

我们大杂院里

①我们大杂院里,有一家姐弟俩。姐姐芸芸,弟弟豆豆。姐姐比弟弟大十几岁。父母早逝,姐弟俩相依为命。

②每天,芸芸用自行车把豆豆送到学校,下午去学校里接。上学与上班的方向正相反。豆豆大些了,便乘车上学。芸芸把豆豆送到车上,下午还要到车站去接,领着他过马路。芸芸放心不下的,自然是豆豆的安全。记得学校第一次组织游泳,老师带队,可芸芸还不放心,她请了半天假,坐在游泳池边上,两眼一点儿也没有离开水里的豆豆。在家里,芸芸管着弟弟专心看书,做作业,别的,几乎什么都不让他干。

③芸芸的工资,除了生活必要(       )外,就全供豆豆念书了。豆豆升上高中后,芸芸给豆豆买了台收录机,为的是学好外语。那机子的按键旋钮又多又复杂。豆豆用时,芸芸给插上插头,放好磁带,“咔哒”打开机子,调好音量;豆豆说声“(       )”,芸芸又“咔哒”一声关上,取出磁带,拔下插头。

④豆豆考上了大学。只是学校在外地,芸芸一直把弟弟送到学校,安顿好才回来。一天,豆豆突然从学校跑了回来。他站在芸芸面前,抹着眼泪,说:“姐姐,我不念书了,就和你生活在一起一辈子。”

⑤芸芸惊讶地看着豆豆,半天才闹明白。原来豆豆到了学校不会(       )衣服,不会(       )被子,甚至到饭堂买饭时,不知买几两的才合适。

⑥芸芸这时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相依为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中括号处选择正确答案(       

A.开支             不用了                          

B.开支             谢谢                              

C.费用             请帮忙                          

D.开支             不用了                          

【3】本文的题目是“我们的大杂院”,你能不能给它一个更好的题目(       

A.芸芸和豆豆

B.茫然的爱

C.姐弟情

D.相依为命

【4】用“//”将原文分为三部分:

①②③④⑤⑥

【5】品析第二自然段内容。(提示:从哪些表示动作的词反映出芸芸对豆豆的关心过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蚂蚁

蚂蚁是这个世界中   的小家伙,说起来本领却不小呢。

你是否注意过,外出觅食的蚂蚁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它都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老根据地。蚂蚁是靠什么来辨别方向的呢?靠识记周围和天空的景物。有人曾做过实验:用圆筒围住一群行进中的蚂蚁,遮住四周,让它们只看得见天空,这群蚂蚁可就像在热锅上似的团团乱转了。除了四周天空的景物能帮助蚂蚁辨识方向外,它们还有一个自身的法宝,这就是蚂蚁走过的地方都会留下一种特殊的气味,掉队的蚂蚁根据这种气味就能确定方向。如果用樟脑一类怪气味的东西放在蚂蚁走过的路径上,那么后来的蚂蚁就会因寻不到同类的那种特殊的气味而迷失方向。

说蚂蚁是个大力士,你一定不信。那么我们就请大象、骏马、黑熊来和蚂蚁举行一场负重比赛,以其单位体重可拖运货物重量大小作为评定胜负的标准。比赛结果   :体魄雄伟的大象垂头丧气,它只能拖走比自身重四五倍的货物;英姿勃勃的骏马也   ,它也只能拖动相当自身体重五倍的东西;那傲慢自大的黑熊更不得不甘拜下风了,它所能拖动的东西还不到自身重量的五倍……而蚂蚁却轻而易举地扛起了超过自身体重十几倍的东西,赢得了金牌

蚂蚁还是一个小小气象员哩!在秋天里,蚂蚁越往高爬,说明这年的冬季就越冷。许多地方的农民还常常念叨蚂蚁上树,满天风雨”“蚂蚁下山,必有干旱之类的农谚。这些谚语反映了一定的科学道理,能提醒我们及时预防自然灾害的工作。

说到这,你也许会   ,真没想到小小的蚂蚁竟有这么多的奥秘。其实蚂蚁身上还藏着许多未知数呢,这将有待于我们去探索、发现,利用蚂蚁为人类服务。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后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并选择一个造句。

惊叹            

出人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是按照   结构来写的。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3请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设问句。

4你是否注意过,外出觅食的蚂蚁无论走到天涯海角,它都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老根据地

第一个引号的作用是_____,第二个引号的作用是_____

A.引用   B.否定和讽刺   C.特定称谓

5请你分别用四个字写出二、三、四自然段的段意。

第二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自然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材料二)宋诗陆游第一,不是苏东坡第一。陆游的爱国性很突出,陆游不是为个人而忧伤,他忧的是国家、民族,他是个有骨气的爱国诗人。(周恩来)

1(材料一)中,哪个字词最能表达出诗人创作时的情感?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两句话点评(材料一)《示儿》,可引用(材料一)中的相关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落花生》(节选)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父亲把花生和_______________相比,说明花生没有________,却具有__________

2父亲对“我”的希望是什么?用横线画出来。

3作者在父亲的启发下,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是人要_________,不要________________的人。

4我们身边还有像落花生这样的人吗?他们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练习。

一支金色的钢笔

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愤然留言:请用钢笔写字!

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我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

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于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便有了这样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默默流泪的她。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狠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我并未从她的躲藏中找到一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内心有了一股悲戚的洪流。

下午放学后的校园,多了几分静谧与冷清。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廓上散步,猜想到底该如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与不安。

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在喃喃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十分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施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

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真怕他们的嬉笑里,有我的名字。正当我准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她满目感激地收起手中的钢笔,微笑着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到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临行前,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

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在那一场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本。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

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5000米的距离,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苦的耐力战。他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并鼓掌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在临近终点的时刻,依然冲劲十足。

惊人的一幕出现了:他愣愣地站在终点附近的跑道上,看着后来的选手们牙关紧咬、奋力冲刺。人群中一片哗然。没有人明白,在冠军唾手可得的紧要关头,他为何选择了止步。

当有两人陆续冲过终点后,他才狂喜高呼着奔向终点。毫无疑问,他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要知道,他代表的是整个学校,而不仅仅是他个人。他的无人理解的行为,已然辜负了所有随行老师的希望。

那是我第一次对他怒吼斥责,我以为,他是想用特立独行的方式来博得众人关注的目光。

你明明能跑第一,为什么要在终点前停下来?你知不知道这关乎整个学校的荣誉?我一遍遍地责问,他则顷刻间泪流满面。

老师……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我……我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会再烦恼,也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到批评了……”他呜呜地悲鸣,诉尽了他在一路奔跑中所受的委屈。

我恍然觉察到自己的渺小与狼狈……

校门口的喜报栏上,赫然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我见过,那是一支精致却又恸哭不止的金色钢笔!面对这样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我内心充满了愧疚。

1请结合文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的情感脉络,并将(1)(2)(3)(4)处内容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情节

情感

开端

1________

2________

发展

不改,批评,我,小男孩借钢笔写字。

悲戚、真怕、逃离(后悔)

高潮

3________

欢呼、怒吼、渺小、狼狈

结局

校门口喜报栏上,写着他的名字和获得的奖品

4________

 

 

2小说题为一支金色的钢笔,请问钢笔在小说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你认为金色有哪几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部分的句子。

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着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小男孩谁是小说的主人公?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文学性文本《生命的一部分》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的一部分

刘心武

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入厕,入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是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

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最可惜的是带出来的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出差时也同在家里一样,躺到床上后必然要读书,我不能想像,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睡。但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屋中书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权且当作一本书么?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了那一摞台历。那是一份《中外历史知识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就此免去了空虚和寂寞,我像往常一样读了书。

在旅途中,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是要读书。

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榻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行书呢?

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作为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无妨翻翻,发现某本书不怎么样、“疯得很”、“瞎胡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构成状况与人生面临抉择态势的道理。有的社会上普遍认为是坏的书,出于好奇心,我们总想拿来读读,其实只要不让逆反心理把我们的思绪推向混乱与偏颇,在好奇心驱使下把那样的书拿来翻翻也无大碍,绝大多数读过一定数量好书的人自然而然地排拒那坏书的影响。

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

爱书吧,从你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生伴侣!

【1】标题“生命的一部分”在文中指(   )。

A.旅游

B.钱财

C.书籍

D.灵魂

【2】文中开篇、结尾起到首尾照应作用的两句话是( )

A.我每天都离不开书。                                                         B.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C.爱书吧,从你认识字以后,书应是你不可离异的终生伴侣! D.不可一日无书。

【3】作者认为,读书人应读的书是(     )。

A.时下热门的书。

B.经过几代读者考验的书。

C.能构成我们生命中重要部分的书。

D.宣扬真理,传播知识,陶冶性灵,赏心悦目的书。

【4】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运用了举例子、设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遇到那么多书的烦恼。

B.“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这里写的是读书的好处。

C.“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无妨翻翻,发现某本书不怎么样、“疯得很”、“瞎胡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意思是都这样的书也会跟着疯一次,学会骗的技术。

【5】作者是如何有选择地阅读书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再读全文,思考:读书的益处有哪些?用“ ”划出来。

【7】边读边想象,你的眼前肯定出现了一个“津津有味”的读书画面。请用形象、简洁的文字来描述这个画面,但不要出现“津津有味”这个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①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

②小时候,我(     )对什么花,(     )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③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     )不来台风,我(     )可以收几大箩。送一(箩 萝)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bǐng bǐn)做得多。”

④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1】划去括号里加点字错误的字音或字形。

【2】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标点。

【3】在文中“(     )”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4】文段②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突出了桂花____________的可贵品质。

【5】在文段中用“ ”划出摇桂花的原因(有两处)。

【6】在文段中用“﹏﹏﹏”划出最能体现桂花香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

【7】从文中你感受到母亲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1)潮声把大地震得好像颤动起来。(改成“被”字句)

 

21、把下面句子改成字句。

1)我们把车停在一棵老橡树的树荫下。

___________

2)大家险些把小艇弄翻了。

_______________

22、新句子学习。

(1)做对比。在横线上写出上下句子不同之处。

①太阳光芒四射,亮得很。

②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发现。句①只说“亮”的特点,句②在“特点”后,写“亮”的______。写得很生动,一是通过人、蚯蚓、______的感受来写;二是用了三个“______”字夸张地写,三是用了“______+表现”的构句写。

(3)学迁移。在“吵”的语境中,我会学着这样说:“___________ 。”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题目:读书使我__________

要求与提示: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快乐、成长、进步……2.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题目中所填内容。3.语句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