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句子改写错误的一项是( )
A.“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太阳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用关联词语连接起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B.“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改为反问句:没有太阳,怎能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C.“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改为转述句: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她们是当妈的呀!她挺高兴我爱看书的!
D.“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改为陈述句:世界上糟糕的诗够多了。
2、“冬天,武则天写诗命令百花齐放”的情节出自民间故事( )
A.《金银花传奇》
B.《牡丹被贬洛阳》
C.《马兰花》
D.《凤栖梧桐》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新鲜”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新鲜:①没有变质;②没有枯萎;③经常流通,不含杂类气体;④出现不久,还不普遍。
(1)今天爷爷买了一些新鲜的鱼虾。( )
(2)如今,手机已不算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啦。( )
(3)今天的空气很新鲜。( )
(4)周末我们在野外采摘了一些新鲜的野花。( )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4、猜字谜。
(l)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
(3)一点一横短,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
5、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1)对街头上一些piàn rén(______)的伎俩,我们都不要去lǐ cǎi(______),当他们被揭穿时,会xiū kuì(______)难当,huī liū liū(______)地走开。
(2)经过一个zhòu yè(______)的奋战,警察终于将犯罪嫌疑人kòu yā(______)归案。
6、根据积累。
(1)有关惜时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关勤俭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人谈读书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关思乡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课文《鸟的天堂》,完成填空。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________(时间),作者没有看到________,只看到了________,作者感叹道:________!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________(时间),这次作者看到了________情景,作者发出了________的感叹!
8、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完整______ 茂盛______ 笨拙______ 仔细______
9、现代文阅读。
荔枝
①我第一次吃荔枝,是十几年前。那时,北京很少见到这种南国水果,想想母亲快70岁的人了,竟从来没有吃过荔枝呢!虽然一斤要好几元,挺贵的,咬咬牙,还是掏钱买了一斤。我想让母亲尝尝鲜,她一定会高兴的。
②回到家,还没容我从包里掏出荔枝,就先打量起母亲端出的一盘沙果。这是一种比海棠大不了多少的小果子,居然每个都长着疤,有的还烂了皮,只是让母亲剜去了疤,洗得干干净净。我知道这一定是母亲买的处理水果,每斤顶多5分或1角。居家过日子,老人就是这样一辈子过来的。
③我拿了一个沙果塞进嘴里,连声说真好吃,又明知故问多少钱一斤,然后不住地说真便宜——其实,母亲知道我是在安慰她而已。但这样的把戏每次依然让她高兴。趁着她高兴的劲儿,我掏出荔枝:“妈!今儿我给您买了好东西。”母亲一见荔枝,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财主了怎么着?这么贵的东西,你……”我打断母亲的话:“这么贵的东西,不兴咱们尝尝鲜!”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络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地望着,舍不得吞下,嘴里不住地对我说:“你说它是怎么长的?怎么红皮里就长着这么白的肉?”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
④那一晚,正巧有位老师带着几位学生突然到我家做客,望着桌上这两盘对比鲜明的水果有些奇怪。说实话,自尊心与虚荣心齐头并进,我觉得自己仿佛是那盘丑小鸭般的沙果,真恨不得变戏法一样把它一下子变走。母亲端上茶来,笑吟吟地顺手把沙果端走,然后回过头对客人说:“快尝尝荔枝吧!”说的那般自然、妥帖。
⑤母亲很喜欢吃荔枝,但她舍不得吃,每次都把大个的荔枝给我吃。以后每年的夏天,不管荔枝多贵,我总要买上一两斤,让母亲尝尝鲜。吃荔枝成了我家一年一度的保留节目。三年前,母亲去世前夕,正赶上荔枝上市。我买了好多新鲜的荔枝,皮薄核小。荔枝鲜红的皮一剥掉,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很远的路,累得张着汗津津的小脸。是啊,它们整整跑了一年的长跑,才又和我们重逢。我感到慰藉的是,母亲临终前一天还吃到了水灵灵的荔枝。或许,这就是天命,是对母亲善良忠厚一生的报偿吧。
⑥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写一写“我”跟母亲之间的那几件事。
【2】提高阅读速度下列做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阅读第二自然段时,我不知道“沙果”是什么,但这不影响阅读,因此我没有停下来。
B.我读完第一自然段,心想:快70岁的母亲第一次吃到荔枝会是怎样的心情?于是,带着问题快速默读文章。
C.只要集中注意力,阅读速度就会提高,边读边思考反而会影响阅读速度。
【3】作者用两种水果表达了两代人不同的生活态度,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在客人面前端走沙果,是不想在客人面前丢脸,有些虚荣。
B.“我”买荔枝,虽然价格昂贵,但体现了“我”对母亲的一片慈孝之心。
C.从“我”希望变戏法一样把沙果变走这一想法,说明“我”有点自豪与虚荣。
【4】品读第③自然段“我”和母亲的细节描写,根据提示填一填。
【5】抓住细节体会感情,请给第③自然段画“ ”的句子做批注。
【6】联系全文,体会“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一句蕴含的情感,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守住阳光》,完成文后的练习。
守住阳光
①轻拨云雾,淡扫阴霾,阳光柔和地洒在沾满露珠的叶上,投下许许多多的光斑。心中有一方净土,便能守住阳光。
②梅雨时节,天空总是阴蒙蒙的。(A.)窗外,小雨绵绵不停地下着,太阳仿佛罢了工,不肯出来看上一眼,空气中一直弥漫着沉闷。而此刻的我,心情也如这天气一般。坐在课桌前,我望着那刺眼的分数,不由心中一阵酸楚,我这是第几次了?我双眼紧盯着试卷,不知不觉中,泪水从眼眶滑落下来。看着老师对同学的褒奖,同学之间的欢声笑语……周围的一切,仿佛都使我很难堪!我的世界一片枯寂。我禁不住开始怀疑自己,(B.)我还是当初那个事事上进的榜样吗?我还是那个有着优异成绩的我吗?我开始否定自己,是不是我就是不如别人,是不是……
③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哎呀!”我竟然摔倒了,伞也滑到一边去了。(C.)“我怎么就这么倒霉?这究意是怎么啦?”我呆坐在泥地里,抬起头望着天,雨水打在我的脸上。我不想起来,任凭雨水尽情地打着,沮丧极了。这时,路旁的一个木偶人吸引了我。它站在雨中,头微微地摇着,竟然还在微笑,而我呢?我不由得站了起来,身上的泥也不顾了,撑起伞向家走去。
④回到家,依然没有忘记我的试卷,我的成绩,心里还在想着。奶奶见我总是闷闷不乐,便约我周日去公园走走,散散心。
⑤走在公园的小路上,霜露还没退去,一片清冷寂静。这时,一阵悠扬的曲调传来,我忍不住凑上前,只见公园小亭中,坐着一位老爷爷,拉着二胡,双眼闭起,一副享受的神情。一旁的奶奶对我说,大家都叫他“亭子爷爷”,他以前是一位二胡演奏家,因为一次意外,他的眼睛失明了,不能再登台演出了。之后“亭子爷爷”就时常到这里拉二胡。我听了心中一紧,老爷爷还有这样的经历。我仔细端详着这位“亭子爷爷”,他双鬓已经花白,眼睛塌陷,毫无光彩,可脸上却总洋溢着笑容。弓子在他手中飞舞,跳动,娴熟的动作仿佛行云流水一般。(D.)随着乐曲,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摇头晃脑,时而神态安详,神情没有一丝愁苦。我也试着闭上双眼,静静聆听。琴声先是有些沉厚,好似在诉说过去的辉煌;而后又宛转悠扬,好似在诉说他的坎坷;渐渐琴声高扬,好似在对生活充满希望……一曲奏罢,我脱口而出:“这是《赛马》啊。”“呦,来了新观众啊。”“亭子爷爷”转过身来说道。“您演奏得真好!”他笑了笑:“谢谢你小伙子,这里可是我的舞台啊!”我心中一热。此时,我感觉周围好像亮了起来,不由得抬起头望去:一道金色的光冲破了乌云,四周的世界逐渐又有了颜色,天晴了!而这道光,好像是从“亭子爷爷”的心中照出来的。
⑥那一刻,我的心激动着,一个活泼的少年怎能被这点儿挫折击倒,冰雪一定会逐渐融化,阳光一定会出现,一定会柔和地洒在人们的身上。我用双手捧起一束阳光,捧在手心,闭上眼,享受阳光的美好, 就像“亭子爷爷”那样守住阳光,守着我的阳光!
【1】下面这些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阴霾”的“霾”、“倒霉”的“霉”,还有“霜露”,这些字都是“雨字头”,根据汉字形意之间的联系,我猜测这些“雨字头”的字,其意义一般跟雨水和天气有关。
B.第二段中“使我很难堪”的“难堪”,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它的意思是难为情,在文中具体指因为心情沮丧,让我觉得老师夸奖同学以及同学们的笑声,让我心里很难受。
C.第五段中“我心中一热”的“热”,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是因为天气热了心里才感觉热。
D.第六段中“这点儿挫折”的“挫折”,是指作者这几次考试都没有考好,成绩很不理想。
【2】对文中画线的几个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线的A句,仅仅是写天气的状况,对表现“我”当时的心情毫无作用。
B.画线的B句,这一连串的问句直接写出了“我”内心的自责和沮丧。
C.画线的C句,通过心理活动和动作的描写,具体写出了作者当时内心的失落、沮丧。
D.画线的D句,通过人物神情的描写,写出了“亭子爷爷”内心的阳光、乐观。
【3】对文中的“亭子爷爷”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A.“亭子爷爷”是一个盲目自信,喜欢自我陶醉、自我享受的人。
B.“亭子爷爷”是一个面对人生的不幸,仍然阳光、乐观的人。
C.“亭子爷爷”是一个是一个具有正能量的人,他用心底的阳光,驱散了生活中的阴霾。
D.“亭子爷爷”乐于用自己的言行默默地告诉人们:心中有一片净土,便能守住阳光。
【4】对文章的题目《守住阳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守住阳光”,意思是告诉人们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B.“守住阳光”,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意思是只要心态平和乐观,生活就会阳光灿烂。
C.“守住阳光”,告诉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不要自暴自弃。
D.“守住阳光”,就是要守住自己内心的想法,不要让别人知道。
【5】请用简洁、通顺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守住阳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一天, 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余辉中看到那个高大的身影出现。但是,他没有看到。
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排长来到修鞋滩旁边:“一个多月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双鞋?”
“啊„„对呀。”
“要付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元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五角,你给两元钱得了。” 排长把两元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怎么大个子没有来?”
“他„„上前线去了。”说完,排长转身要走。“哎”,小鞋匠提起那双皮鞋赶忙喊道:“鞋子,鞋„„”
排长止住脚,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的双脚,已经在前线„„他特意来信让我把钱给你,谢谢你了!”说完,排长迈着大步走了。
【1】选择。(把你所选项的英文母填在括号里)
(1)“略一沉思”的“略”的意思是( )
A、简要的 B、稍加 C、大致
(2)“沉思”的“沉”解释为( )
A、没在水中 B、分量重 C、深入,程度深
(3)“沉”的读音应是( ):
A、chén B、cén C、 chénɡ
(4)这篇文章主要写:()
A、小鞋匠 B、排长 C、大个子军人
【2】省略号的作用有:
①表示内容的省略;②表示停顿;③表示声音的延续。
(1)“啊„„对呀。”的省略号表示。(_____)
(2)“他„„上前线去了。”的省略号表示。(_____)
(3)“鞋子,鞋„„”的省略号表示。(_____)
(4)“用不着了,他的双腿,已经在前线„„”的省略号表示。(_____)
【3】回答问题。
排长付了钱为什么不把修好的鞋拿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5】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大个子军人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主题阅读。
秋的原野
窗外飘进来一片梧桐的落叶,我凝视着它,忽然领悟到:这是大自然给人们的讯号,秋天已经来临。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觉浑身有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它已经被秋风擦拭得非常干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池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睛,凝望着这美好的天色。那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在水面浮游着:或许是嫌这儿过于寂静吧,它们伸长脖颈有节奏地叫着,为大自然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红得像一团火焰似(sì shì)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收割的水稻,好似一片金黄色的大海。一阵微风吹过,泛起金色的波浪;稻田深处,不时传来一阵阵村民的欢笑声。
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锦缎时,村里各家屋顶上也升起了缕缕炊烟,骑在牛背上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半空中飞过一队“人”字形的大雁。村里的孩子们立刻闭上一只眼睛,高举双手,做成托枪瞄准的姿势,对着它们 “砰!砰!”地喝(hē hè)叫,雁儿们“咿咿呀呀”,好像在说“明年见,孩子们!”继续向暮色苍茫的天边飞去。 (有改动)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用“____”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拟人句。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摘抄下来,并说说它是用什么来比喻什么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句子用________比喻___________。
【3】在作者描写的景物“天空、小池塘、白鹅、枫叶、大雁”中,哪些属于静态描写?哪些属于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五自然段写的是________景色,其中第一句是对稻田的_______描写,第二句是对稻田的________描写,这样___________,将景物描写得形象生动。
【5】把景物描写具体。
山谷里枫叶红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再不回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声不倒一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严监生临死前动作和神态的句子。
【3】根据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说说他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严监生是我国古典小说《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个人物,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片段中通过描写主要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形象。
14、阅读理解。
太阳(节选)
①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②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③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文章开头引用了一个古代神话,这个神话传说的名称是( )
A.夸父追日
B.羿射九日
C.女娲补天
D.盘古开天地
【2】根据文章内容,把表格补充完整。(填写数字)
太阳离我们多远? | 太阳有多大? | 太阳的温度如何? |
___ | ____ | _____ |
【3】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
(1)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
这句话运用了( )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太阳当时的状态。
(2)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 )和( )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这一特点。
(3)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句话主要运用了( )和( )的方法,体现了太阳( )的特点。
(4)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这句话运用了( )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太阳释放的( )大。
【4】给这几段话分别概括出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这段话选自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
【2】写出下列句子的描写手法。
(1)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
(2)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
(3)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 )
【3】用一个小标题概括选文第2段的内容:___。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_____和廉颇的____;实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第1段中的人物对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读一读下面的民间故事,完成练习。
__________
从前,有个年轻人,独自种着几亩田过活。他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吃完了早饭,就带了午饭到田里去耕作。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他才回家自己做晚饭吃。衣服脏了自己洗,鞋袜破了就自己缝缝补补。
有一天,他到田里去耕作,捡回来一个大田螺。那是一个青艳艳像宝玉一样的田螺,他舍不得吃,就养在灶头旁边的水缸里。水缸里的水变得特别清,看不到一点儿污泥。
第二天晚上,年轻人从田里耕作回来,一进门,就看见灶上热气腾腾的,屋子里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他揭开锅盖一看,饭做好了,菜也做好了。他感到很奇怪……
他把这情形告诉了隔壁的老太太。老太太说:“一定是田螺姑娘来帮了你的忙。”
【1】结合这几个自然段的内容,给短文拟个题目,下面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种田人捡田螺 B.田螺姑娘报恩
C.神奇的田螺 D.勤劳的年轻人
【2】下面是同学们对故事的复述,你觉得谁说得好呢?
元元:一个种田人捡了一个田螺,这个田螺变成人给他做了饭菜。
状状:一个种田的年轻人捡回了一个大田螺,精心地养了起来,田螺变成姑娘给年轻人做好了饭菜。
我觉得________复述得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巡道工的故事
暑假里,我乘火车到外婆家去玩。我靠着车窗,看见绿色的田野,清澈见底的溪流……从窗外匆匆闪过。眼前的美景深深地吸引着我。
“呜——”前方传来了一声汽笛长鸣,我探出头往前一看,车头正带着我们转弯,弯道旁站立着一位老工人,他虽然戴草帽,可是身上的汗水仍然像许多条细细的小溪往下淌,那光着的上身显得油光滑亮,好像是用紫铜铸成的,他的手里,举着一把铁锤,正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我敢肯定,他就是巡道工,因为爸爸曾经给我讲过巡道工的故事……
有一次,爸爸坐火车到远方去出差,在一个漆黑的深夜,列车在倾盆大雨中飞驰。突然,车厢“咯噔”一声猛响,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停下来。
人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打开车窗,只见在列车的前言,一盏红灯在一晃一晃,借着车头的光柱大家看到了,雨幕中有个人提着红灯在走,浑身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他就是巡道工。
后来才知道,这里山洪突然爆发,路被冲坏了一段。要不是巡道工冒着瓢泼大雨巡查路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在千里铁路线上,有许多巡道式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越是天气不好,他们就越是繁忙,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列车的安全行驶。”爸爸的话在我耳边又一次响起。
列车呼啸着向远方奔去,我却情不自禁地回过头来,注视着那位平凡的老工人,渐渐地远了远了,最后消失在我的视线中。然而听着列车有节奏的“咯噔”声,看着列车上的张张笑脸,巡道式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留在我的脑际……
【1】从短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写在横线上,并说明把什么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描写巡道工外貌的语句,再写出这样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方面的内容是次要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爸爸”说的话的意思,并写出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盘点。
《太阳》(节选)
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1】在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抵得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中,作者把______和______作比较,形象说明了太阳“______”的特点。
19、课外阅读。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的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松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挟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上红白的馅儿,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童年的我深深迷恋。
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cuō)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最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儿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棕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棕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yīn yūn)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着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晾在盘里。我捧起一只粽子,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作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
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着错落搭开的三层棕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本文围绕“粽子”这个线索,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精心准备、奶奶包棕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_________。
【2】短文画线的句子中,奶奶的话表现了她对“我”的_____,“我”的想法表现了对奶奶包的粽子的______。
【3】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
A.总结全文。
B.首尾照应。
C.设置悬念。
【5】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对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夏天的南京是我国的三大“火炉”。(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得七八岁的时候 ,我第一次写了第一首诗。(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22、扩句
①我紧张。
②我敬仰父亲。
23、仿照例句,设计标牌用语:
例句:某居民小区的标牌上写着:居高不要“淋”下,爱邻即爱自己。
在学校的花坛边或草地旁可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