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B.这时天快晚了,一轮红日逐渐慢慢地落了下去。

C.师傅的音容笑貌和殷切教导时常回荡在我耳边。

D.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近十余年了。

2、找书读的方法不包括(     

A.别人推荐

B.感兴趣的题材

C.感兴趣的作家的作品

D.不分好坏、是书就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遇到难题,小明的招牌动作就是“抓耳挠腮”。

B.每次看到感人的故事,我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流出眼泪。

C.当看到书中有趣的情节时,我经常会哄堂大笑

D.王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补充《七律·长征》,并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A. 红军不怕_______,B.万水千山_______

C.五岭___________,D.乌蒙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暖,F._____________寒。

G._______________,H.三军____________

(1)_________两句属于全诗的总起句,概括出了_________的英雄气概。

(2)_________等几句属于分述,展现了红军长征中的重重困难。

(3)C,D两句中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修辞手法。

(4)E,F两句中的“暖”和“寒”充分说明了_________

(5)G,H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划线词的近义词。

①我们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________

②我们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________

③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________

④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________

6、我会读书,也会运用。

(1)中午同学们一起在学校食堂吃饭,小虎饭菜只吃了一半,就溜走了。你会用司马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告诫他要注意节俭。

(2)本学期,我们学了不少古诗。诗中有品格高洁的蝉:“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诗中有美好的爱情故事:“_______________,牵牛织女渡河桥”;诗中还有至死不变的爱国热情:“王师北定中原日,_________________”。

7、多音字组词。

sǎn____ sàn____

chǔ____chù_____

zhēng____zhèng_____

8、补全下列词语。

( )( )( )( )   ( )( )

( )( )( )( )不舍     怒气( )(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主题阅读拓展。

好读书

因为你心灵饥渴,所以要读书。

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前辈们用智慧探寻大自然的奥秘,以文字作下了永久的记录,便有了科学书;他们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探求规律,便有了历史书;他们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便有了哲学书;他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人类的故事,便有了文学书。

读书,自然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走出课本读书,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书,那才是真正(   )意的事情。读书要有选择,只要有阅读兴趣,适合自己的年龄层次和品味的书,我们都可以找出来读。但读书并非一味看热闹,也不能因贪多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只要看了,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一旦真正读懂了一本或几本书,你就能真正体味到读书的欢愉并乐此不疲,你的修养、素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试想,在暖春的艳阳下,鸟儿鸣叫,百花飘香,你领略着自然的神奇,体味着人生的哲理,聆听着一位智慧老人的(   )谆教导;在凉秋的灯下,万籁俱寂,你坐在桌前读书,无数鲜活的形象走到你面前,与你交谈……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大智慧的老人;读书开拓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   )予人们的实在太多,谁可不读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乐此不疲:_____________________

潜移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与“囫囵吞枣”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_________,它的反义词是_________

【4】有这样一句话:“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句话中的三个分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读书好”指_________,“好读书”指________,“读好书”指__________

【5】给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细阅读第五自然段,仿写一个类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书的征服

 假若这个世界上没有书,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精神失去了阳光,思想无法传播,知识不能保存,语言失去意义,人们的生活残缺不全,生命将变得无法忍受……

所以,书是人类一种伟大而美妙的发明。

文明的征服其实也是书的征服。

书是最聪明、最可靠的老师和朋友。

 有书为伴,孤独也是一种享受,深刻而丰富;闲暇将卓有成效;幽静将变得烂漫多彩;嘈杂也可以宁静和谐。移植生命,保持记忆,激发思想,传播知识,交流信息,表达灵感……

书有说不尽的好处。正因为如此,书才有强大的征服性和侵略性。我怕搬家就是怕搬书,所谓搬家主要就是搬书。每次搬家在家人和帮忙者的一再怂恿下都不得不扔掉一些书。逢年过节,把屋子收拾利索,长了能维持几个月,短了不消几天,屋子里又乱了,主要是书在捣乱,到处是书堆。外出总禁不住要逛书店,逛书店就不可能不买书。新书、准备要看的书、看了一半的书、写作正用得着的书、有保存价值的书,占据了我房子里的绝大部分空间;而且还不断扩展,每时每刻都在蚕食供我存身的那块空间。这不是侵略是什么?我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这种侵略和征服。

书不仅征服时间和空间,更征服人的大脑。但是,倘若一个人只是被书征服,而没有征服书,充其量也只能是个书呆子。正如培根所说,把自己的大脑当成草地,任别人的思想如马蹄一般践踏。那样的话,再好的书也将失去其魅力和价值。

会读书的人都懂得征服书。学生们有这样的体会:一册很厚的新书,会愈读愈薄,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就剩下那么几道题了。这叫吃透了,掌握了,征服了知识。

 读其他的书也一样。即便先被书征服,最后还是要反过来把它征服。书能够给人提供多种选择:生命的选择,思想的选择,生活的选择。书里有各种各样的人生,使我们生活在自己选择的时代里。在自己的生命之外,还可以再补充别的自己所需要的人生,可以拥有多种人生经历。每看一本书就是进入那个作家的头脑之中,了解他的思想、感情、经验和智慧。

读书需要选择。如果不善选择,一生什么事都不干,光读别人的书也读不完,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读——失去了意义,书——也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我的办法是,翻遍所有能接触到的书,因为不亲自翻一翻就不知好坏,难以取舍;然后把那些没有什么价值的书扔掉——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惟一的标准的。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本书就像一根绳子,只有当它跟系着或捆着的东西发生关系时,它才有意义。同是一本书对有的人毫无价值,对另外一个人说不定就有点用处。

 读书的功夫要下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品味的一类书上。这类书能满足你的精神需要,激发你的才智,帮助你完善自己。你要征服的也是这样的书。多好的书也不是供香客朝拜的祀奉物。

还有一些是供你消遣、娱乐的书,可在沉闷无聊的旅途上,在紧张疲劳之后,在工作之余,以及在睡不着的时候去读,而不必用正规的时间,我现在才真正感到时间宝贵,浪费不起。好像一天不再有24小时,只剩下20小时或18小时,其余的时间被电视和其他一些不用动脑子的活动占去了。我的窗台上和写字台周围书刊堆得过高了,就反省自己是不是读书的时间减少了。于是拼上几个晚上,把功课补齐。

当然,还有一部大书,每个人都需要终生不懈地精读粗读苦读喜读,它就是社会这部活书。读它不能代替读印刷的书;同样,读印刷的书也不能代替读它。

1本文主要谈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者说:这种价值的评定是没有什么统一的惟一的标准的。句中加粗词语是否重复?为什么?

3仿句练习。把文中第六段画线句子改成一组排比句。

有书为伴,孤独也是一种享受,深刻而丰富。

有书为伴,闲暇________,________。

有书为伴,幽静________,________。

有书为伴,嘈杂________,________。

4面对书的侵略和征服,为什么还能舒舒服服、自得其乐地接受?

5作者把书分了哪几类?他分别采取什么方法去征服它们?

6你是如何看待社会这部活书印刷的书的关系的?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爱乡村的夜晚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堂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岗。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方。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还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声 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②使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③一边唱歌④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⑤一个个大西瓜⑥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辉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鸣鸣?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吭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

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这乡村恬静的生活!

1联系上下文理解划线字的意思。

①阔别已久的阔________②宽阔的田野的阔________

③尽情地欣赏的尽________④视线尽头的尽________

2细读短文第四自然段,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山村傍晚的景色的,________然后再摘录最能体现这种顺序的三个词语作为例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

B、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

C、按不同方向转移顺序观察。

D、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观察。

摘录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表达作者热爱乡村傍晚美丽景色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一对前后照应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文中第三个自然段加横线的句子,按要求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写实的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联想的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乡村傍晚景色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黑体的两个词语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哪些词语写出了五壮士跳崖时的奋不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从“这声音”里面你能够感受到五壮士的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这几段文字添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

13、多变的狐狸

很久以前,森林学校里有两个学生:野兔和狐狸。

野兔学习很认真,他总是准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狐狸的学习稍差些。所以,它一见到野兔,就很客气地打招呼,问一声好。野兔也总是以礼相答。

过了几天,野兔由于生病,学习成绩下降了,到了狐狸后面。病好后,他就上书包去上学。路上,他遇到了狐狸。

狐狸同学,你好哇!野兔先向狐狸打了一个招呼。狐狸好像没听见,仍旧向前走。

怎么了  狐狸  你不认识我了吗  野兔跟上去问  接着说  我是你的同学野兔呀 

谁知道你是哪里的一只野兔子,竟敢和我称同学。

哼,走开!狐狸不屑一顾地回答。

野兔感到很委屈,他一声不响地来到学校,开始努力学习起来。

又过了几天,野兔的成绩又名列前茅了。这天放学后,野兔又遇到了狐狸。

啊,野兔,你好呀,我是你的好同学狐狸,狐狸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亲热地说。

但是,野兔走开了,他不愿再和多变的狐狸交朋友了。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读音。

字应选择读音_____ luò lào luō

字应选择读音_____ bèi bēi

2给画“_____”的段落加标点。

3按照短文分段,写出三、四段的段意。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狐狸是多变的,但是引起它多变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合欢树(节选)

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①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

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②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   )在街上瞎逛,我想,(   )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跟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过道窄到一个人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也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我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待一会儿。悲伤也成享受。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推:____________________

(2)怪:____________________

(3)倒: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请读文中画“  ”的两个句子,分析作者当时的心情。

(1)作者“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里一阵抖”说明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自己的理解:悲伤也成享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就只学过那个字的一半。

……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节选自 冰心 《忆读书》

【1】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描写的作者的读书方法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这种方法,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从读书中“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你从读过的哪本书中得到了什么?请你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题文)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咄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看到阿曼达,父亲应该高兴才对,为什么要颤抖地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两次用到感叹号,读时应该用(  )的语气。

a.坚定  b.恳求  c.命令

(3)“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说说父亲与儿子分别了不起在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课内语段,做题。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这句话中,描写病人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等;描写病人外貌神态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等;从这些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病人非常__________,表现了病人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8、阅读。

我国航天员再征太空

2021年6月17日,上午9时22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坐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逐十二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按计划,神舟十二号将在入轨约6小时后,与中国空同站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也将成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住户”,“入住”时间将达3个月。

在此,不妨先来回顾一下“921工程”近30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1992年1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批准立项,因此得名“921工程”。1999年至2002年,我国发射了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试验飞船。2003年,神舟五号将我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标志着“921工程”实现了“第一步”目标—独立掌握载人航天能力。1999年至2002年,我国发射了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试验飞船。2005年至2017年间,我国陆续发射了神舟六号至十一号,以及天宫一号、天宫二号和天舟一号,掌握了航天员出舱、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实现了航天员中期驻留、建成空间站运输系统的目标,圆满完成了921工程“第二步”,为空间站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2020年长征五号B首飞拉开了“921工程”“第三步”的序幕。今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标志我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5月29日发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于次日完成与核心舱的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本次发射的神舟十二号也将与空间站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并与天和、天舟协力完成空间站初步组装建造与关键技术验证的目标。

神舟十二号的座驾是我国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载人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CZ——2F)。它是一款两级半火箭,金长58.34米,重约493吨,起飞推力605吨,可将8吨多的载荷送入距离地面200至400公里高的轨道。百分之百的发射成功率,使长二F享有“神箭”的美名。作为载人火箭,长二F拥有其他长征系列火箭所没有的“尖塔”和独特整流罩,这便是它的逃速救生系统;逃逸塔与整流罩上部的逃逸装置。

2022年,我国预计还将发射2艘天舟货运飞船、2艘神舟载人飞船,以及梦天和问天2个实验舱,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设。

【1】短文从神州十二号发射成功、__________、神州十二号是我国第一款载人运载火箭、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写了我国航天员再征太空的事情。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计划,神舟十二号将在入轨6小时后,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B.3名航天员也将成为中国空间站的首批“住户”,“入住”时间将达3个月。

C.神舟十二号的座驾是我国第一款也是目前唯一一款载人运载火箭—长征二号(CZ——2F)。

D.1992年1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批准立项,因此得名“921工程”。

【3】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

【4】“921工程”近30年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看到神州十二号的成功发射,我想对三位航天员叔叔说: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积累与运用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zhe zháo zhuó)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把胳膊抡(lūn lú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ɡ bēnɡ)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全神贯注——( )        满腔怒火——( )

横七竖八——( )

【2】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画出来。

【3】文中画“——”的句子_______(是 不是)比喻句,请用“/”将不正确的判断划去。

【4】这段话中的写法是以下的哪一种,请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写( )

①先总后分          ②先分后总          ③总分总

【5】这段话主要抓住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描写,来表现五壮士的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无论多么好的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规则都教给你们。(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学会了飞。我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出了母亲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先生,但是,你的分数不能改。”(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

1.岸英是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金日成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用恰 当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2.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改为陈述句)

 

22、给下面句子加上标点。句中划线部分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不像桃子( )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请你想一想,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水,我们将会怎样?假如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动植物锐减,我们人类又将会怎样?请你充分发挥想象,然后写下来。字数400字左右,题目自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