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馒头最初的叫法是( )
A.馒馒
B.馒首
C.馒馅
2、“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是名著( )的开篇词。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3、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 )
A.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B.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
C.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
4、积累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脱蓑衣卧月明。
2.一叶渔船两小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_______________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______,轻轻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汉字(8分)
xiāng jié lí rùn háo xīn guǒ rán
( )边 ( )作 ( )明 红 ( ) 丝( ) ( )赏 包( )油( )而生
6、按要求完成练习。
老师组织了“班级成语大会”,同学们都踊跃参加,请你随同学们一起闯关吧。
(1)(第一关)根据俗语写出相应的成语。
盼星星盼月亮——(________) 画虎不成反类犬——(________)
(2)(第二关)根据例子的特点,写成语。
得意忘形 兴高采烈 | 处心积虑 ________ | _______ 足智多谋 |
(3)(第三关)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
A.秋游的时候,有好几个同学迫不及待地掉进了湖里。
B.王蜻做事很不果断,总是畏首畏尾的。
C.改革开放以后,祖国日益强盛,人民安居乐业。
D.沙洲坝的老百姓饮水思源,时刻想念毛主席。
(4)(第四关)用具体情景把成语“小心翼翼”的意思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知识回顾。
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_____________。(《白鹭》)
2.《牛郎织女》这篇民间故事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松鼠》一文描写的松鼠的特点是__________,突出了作者___________之情。
4.《父爱之舟》中,描写了“我”与父亲逛庙会的场景,这个场景流露出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jiàn gé______ lǎn duò______ píng héng______
āo xiàn______ guǎi wān______ gòng xiàn______
qīn lüè______ jiàn zhù______ fáng ài______ yǐn bì______
9、阅读
小河对岸的桃子熟了。鲜绿嫩白的大水蜜桃引诱着猴儿们,他们一窝蜂地涌到通向对岸的独木桥,争先恐后要过桥,谁不想先吃上那鲜红的桃呢?可由于众猴你拽他扯,谁也不能通过独木桥,全都急得吱吱乱叫。
这时,猴王跳出来主持公道:“别争了,别抢了!现在进行考试,优胜者先过桥。”
众猴静了下来,焦急而专注地应( )对,猴王绞尽脑汁地想出了几道考题。
一道道考题过去了,优胜者却还是没能决出,因为进化论哪一道题都不止一只猴子能答对,而独木桥却只能容一只猴子通过。没办法,只得( )继续考下去。
终于,一只猴子不耐烦了,眼珠儿一转,瞄准了头顶上的一根藤条,纵身一跃,攀住藤条荡过河去了。
另一只猴子也抱着一跟从河上飘来得圆木浮( )过河去了。
当这两只猴子爬上桃树大吃特吃时,众猴仍然再独木桥前聚精会神地考试呢。
【1】在短文中的括号里给加粗的字注音。
【2】短文最后两个自然段里共有4个错别字,请你用“ ”画出来,并在下面改正。
(1)____ (2)____ (3)____ (4)____
【3】用“=”画出文中的3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照样子,写词语。
聚精会神地_______ 聚精会神地_______
【5】写近义词。
专注──____ 焦急──____
【6】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然后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下面选择一个最恰当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1)谁该吃桃? (2)考试 (3)过河
【8】用“△”标出第5自然段中的动词,然后再用上这些词语写一段话。
10、课外阅读。
老师的教诲
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 领我到操场边坐下 怎么 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 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教诲”的近义词是____________,“骄傲”的反义词是____________。
在短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短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抄写下来。
【3】给短文第3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按照顺序写在横线上。
【4】与第1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找出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短文中找出一句名言警句写在横线上,并写出一句相似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泥人张(节选)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说:“人家
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嘛样,他
捏的嘛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
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
“回报”海张五。一个泥团儿砸过去?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见像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
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
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
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
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
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
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
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
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张白纸条,上边用墨笔写着:
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儿乐。
1.下面哪些句子能体现泥人张技艺的高超,在后面的括号里画“√”。
(1)人家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 )
(2)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
(3)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 )
(4)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
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 )
(5)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 )
2.泥人张通过哪两件事来“回报”海张五?
3.文章抓住了人物的 和 来描写,突出了泥人张艺高胆大
的性格特点。
12、开心阅读。
另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xiǎng shǎng)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了窗户了□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么□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zhèn zhèng )。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扫而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声大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括号里的正确的读音打“√”.
(3)用“___________”划出文章的中心句。
(4)给文章第6自然段加上标点。
(5)“孩子,你开错窗户了,”联系上下文理解玛利亚老师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我会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8分)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⑴给“体面”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1分)
⑵给画线的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⑶画线的句子中,花生的“不好看”是指( )。
“很有用”又是指 ( )。
它最可贵的地方是指( )。(3分)
⑷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另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同学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整天闷闷不乐,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边上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丽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干什么呢?”“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去看看吧。”玛丽亚牵着小男孩的手到另外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大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孩子,你开错了窗户。”玛丽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吗?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但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有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适合小男孩。在玛丽亚老师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演出,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窗外的景物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当我们陷入困境、走投无路时,我们是否想过换一种思维方式?换一种思维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扫而光:__________________
名声大振: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小男孩闷闷不乐的原因是__________,而他演出后让同学们记住的原因是_________,最后他成了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2)小男孩在第一扇窗户边看到_____________,心情________。他在第二扇窗户边看到__________,心情____________。
【3】选择题。
(1)“孩子,你开错了窗户。”老师这样说是想告诉小男孩(_____)
A.不要让一些不开心的事影响自己的心情。
B.不要老停留在一个地方看风景。
(2)“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一句中“换一扇窗”是指(_____)
A.站在不同角度看到的风景更美丽。
B.换一种角度看待自己的缺点,要有乐观的心态。
【4】你喜欢玛丽亚老师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唇亡齿寒
春秋时,晋国旁边有两个小国,那就是虢(guó)国和虞国。晋国想要举兵攻打虢国,但是要想攻打虢国,大军必须经过虞国。
晋献公于是就以美玉和名马为礼物,送给虞国国君虞公,请求借道让晋军攻打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答应,但是虞公贪图美玉和名马,还是答应了晋献公的请求,同意借道。
宫之奇劝谏虞公说:“虢国正是虞国的依靠!虢国和虞国两国就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嘴唇没有了,牙齿又怎么能够自保?虢国一旦灭亡,虞国必然就会随着灭亡。晋国的军队不可以招致,强盗寇贼不可以忽视,这种错误一次都已过分,又怎么可以再次去犯呢?谚语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啊!您怎么就不明白?请您千万不要借道让晋军征伐虢国。
虞公依然不肯接受这一劝谏。
宫之奇眼见无法说服虞公,只得带着全家老小,逃亡到了曹国。
这样,晋献公在虞公的“帮助”下,轻而易举地灭掉了虢国。
晋军得胜归来,借口整顿兵马,驻扎在虞国,然后发动突然袭击,一下子又灭掉了虞国。
目光短浅的虞公只看见眼前的利益,却看不出虢国的存亡与虞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最终成了晋国的俘虏。
【1】“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的表面意思是_________。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
【2】宫之奇在劝谏虞公时,是怎样比喻虢国和虞国两国的关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晋国想要攻打__________,必须经过__________,于是送了____________作为礼物,请求借道。结果晋献公在灭掉__________后,又灭掉了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历史故事呢?举出几个写在下面。(最少写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了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
【1】《景阳冈》一文节选自( ),作者是( )。
【2】文章划横线的句子是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特点。
【3】老虎的三招是:( )( )( )。
【4】在文中画出武松沉着应战的动作,并说说从中感受到武松的什么特点?
17、课内品读。
我们原以为兵荒马乱的,信寄不到大娘的手里。可过了一阵子,还真收到了英雄**的回信,大伙高兴坏了,就叫排长给念念。
孩子:
你真是好样的,有点像你爹。在队伍上一定别给咱家乡丢脸,要多打鬼子。
前几天,鬼子又来烧房子了,可咱不怕,房子烧了,咱还可以再盖。小鬼子在这儿也没好日子过,游击队会收拾他们的。娘盼着胜利的一天哪!
就这样,我们一直和英雄的妈妈保持着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
信是从赵蒙生家乡寄来的,看完后,我们都哭了。信是这样写的:
前线的孩子们:
蒙生妈去年夏天被日军杀害了,她寄给你们的信都是我代笔的。蒙生妈临死的时候对我说,她早就猜到蒙生不在了。她说:“他叔,他们可真是一群好人哪!俺那孩子看来已经不在了。可俺不伤心,孩子是打日本鬼子牺牲的,值。他们是怕俺伤心才给俺写信的。他们的信一到,俺就知道俺那孩子走了,因为俺那孩子是从来不往家里写什么信的,也从来不叫别人代写信的,俺跟他说过,要一心一意打鬼子,不打完鬼子,就别回来,也不用写信来……”
(1)选文第一自然段中的“高兴极了”描述了当时战士们收到回信的什么情景?
(2)选文最后以自然段中说道“俺那孩子看来已经不在了。可俺不伤心”,英雄妈妈真的不伤心吗?
(3)文中的“值”字在有什么作用?
(4)为什么说这是一封不平常的来信?
18、课内阅读
武松打虎
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胳月荅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 )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 )出鲜血来,更动弹不得,只剩口里兀自气喘。武松放了手,来松树边寻那打折的棒橛,拿在手里;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那大虫气都没了。武松再寻思道:“我就地拖得这死大虫下冈子去。”就血泊里双手来提时,哪里提得动!原来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动弹不得。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只怕大虫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怕:
(2)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
望:
3.这里的“大虫”是指( )
A.大型的动物
B.老虎
C.比较大的虫子
4.“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
(1)这里可以用 (四字词语)来形容。
(2)用“迸”突出了流血时 的样子,通过描写各个部位都往外流血来表现老虎被打死时的 状,表现武松的 。
5.画横线句子中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有:揪、 、 、 和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武松打虎时的 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高大的 形象。
6.这段短文描写了哪些内容?
19、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我的战友邱少云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 )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 )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说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很容易看见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隐蔽(_______) 容易(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居高临下(_______________)
纹丝不动(______________)
【4】用横线划出突出邱少云严格遵守潜伏纪律的句子。
20、按要求完成句子。
1.母亲不识字。 母亲却是我的启蒙老师。(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2.她哭得伤心极了,流了很多眼泪。(改成夸张句)
3.克隆技术展示前景。(扩句)
4.那份纯洁无私的爱我怎么会忘记呢? (改为陈述句)
5.少先队员不该向困难低头。(改成反问句)
21、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就像在屋檐下躲雨,你总不好意思赶我走吧?
(2)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3)鲸难道不是比象更大的动物吗?
(4)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
(5)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
22、丰子恺先生在《手指》一文中,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具体生动的描写,刻画出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如,写出了最肯吃苦,讨巧的事却轮不上的大拇指;“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的中指。
模仿写中指的语言特点写人的眉毛:再用1—2句话描写生活中类似大拇指性格的人。
写眉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似大拇指性格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题目:对我影响最大的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所填内容可以是一本书、一个人、一句格言或是一次发现等等。2.内容要具体,要写出自己从中受到的积极影响,表达出真情实感。3.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