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民间故事知多少。

1梁山伯和祝英台最终化作一对( )飞去。

A. 蜻蜓 B. 蜜蜂 C. 蝴蝶

2修筑长城是历代封建王朝各种劳役中较为( )的一项劳役。

A. 省钱 B. 轻松 C. 残酷

3白素贞与许仙在( )邂逅,一见钟情,后结为夫妻。

A. 长沙 B. 绍兴 C. 杭州

2、下列四个带有“端”字的词语,“端”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B.笔

C.云

D.树

3、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方便     便民      便利店      便

B.         李戴    

C.                   

D.           跷板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要求填空。

1.诗中有情,有“____________,烟花三月下扬州”的送别情,有“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的思乡情;诗中有志,有“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的视死如归之志,有“_________,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捐躯报国之志;诗中有趣,有“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的天真童趣,也有“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的怡然自得之趣。

2.做人要心怀坦荡,正如《论语》中所说:“君子__________,小人_________。”做人还要树立底线意识,因为“人有耻,____________。”

5、看拼音,写词语。

shì yán______ yán cháng______ chóu xiè______ shā yī______

qī zi______ jiāo jí______ yóu yǒng______ jié hūn______

6、字典公公来帮忙。

从容不迫中的字 用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音节是(   )。

在字典中的解释是:逼迫;强迫急促接近。

从容不迫中应选第(   )种解释。

饥寒交迫中应选第(   )种解释。

字的另一个读音是(   ),可以组词为(   )

 

7、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描写黄河、华山壮阔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借景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句积累】面对受损的庄稼,有人慷慨解囊帮助灾民渡过难关,有人却恶意从中牟取私利。这让我想到了“君子____________,小人____________”。但是“多行不义,____________”,那些趁机牟取不义之财的人必会受到谴责和惩处。

(4)从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有《青山处处埋忠骨》中____________ 的毛主席,有《清贫》中____________的方志敏,有《景阳冈》中____________的武松,还有《军神》中____________的刘伯承。

8、搜搜资料,体会感情。

其实自古逢秋悲寂寥。如:杜甫这样悲叹,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李后主这样伤感,_____深院锁清秋;李清照也在秋风秋雨中长叹:_________?大部分诗词里的秋,总是笼罩着一层凄风苦雨。而清少纳言的笔下却包含更多的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   心系竹林(节选)

①故乡的竹林是很大的一片,斜斜地长在山上。

②竹林,给我的童年带来了快乐,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帮助。

③儿时,常约了伙伴到竹林,摘下一片嫩嫩的竹叶儿放入口中,吹出百灵鸟叫般清脆的声音,逗得竹枝上的鸟儿也“叽叽喳喳”地叫开了,留在口中的是竹叶的幽幽清香。我们在林中追逐嬉戏,玩累了就找块地方躺下,那软绵绵的厚厚的金黄的叶子,给人躺在炕上的感觉,那么舒服,那么惬意。闭了眼,叶间光点儿照在眼上,便感到红彤彤的一片。在这一片红亮的色彩中,幻想着自己已经长大了的未来……

④在春天,细雨纷纷的日子里,我会跑到林中去寻找“竹荪(sūn)”,那是一种粉红色的菌类,像根倒立着的胡萝卜,半透明的,上面还沾着水珠,鲜灵灵的。我采上一大把,蹦跳着带回家,于是餐桌上就会添上一份清香四溢的竹荪汤。初冬时,那株株鲜笋已经长高,裹在它们身上的笋壳也随风飘散。母亲就把那壳捡了来,拭去上面的绒毛,然后剪成鞋的形状,再里三层外三层地包上布条纳成“千层底”——母亲说那样的鞋底可以隔湿,抵御冬寒。于是到了冬天,当皑皑白雪压弯竹梢时,我便穿着母亲做的暖和的新鞋和伙伴们在竹林里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玩得不亦乐乎。

1结合语境或阅读经验,把“清香四溢”的意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梳理短文内容,思考归纳:文章围绕竹林写了哪四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文中任意一处静态描写或动态描写的词语(或句子),仔细品读,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词语(或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写的是竹林,实则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提示材料,将文中画“ ”的句子改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至少用两种说明方法。

竹荪

一种菌类,寄生在枯竹根部,网状。

菌帽

深绿色

菌柄

圆柱状,雪白色。成熟时,高15-20厘米。顶端有网状菌幕,下垂如裙,8厘米长。

菌托

蛋形,粉红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②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第①段中,“缠”字写出了“我”________的心情;“喊”字写出了“我”摇桂花时________的心情。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浸”字将无形的香气写得可感可触,表达了对桂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B.桂花一年四季都香气浓郁,人们长年都能闻到。

C.说明了桂花的香已不受四季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3】①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诗句表达的感情与母亲对桂花的感情一致的是_____

A.乡音无改鬓毛衰    B.月是故乡明

C.独在异乡为异客    D.寒梅著花未

11、白马湖之冬

夏丏尊

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是新建,构造却极粗糙,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用厚厚的纸糊了,橡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黑风就把大门关上了,全家吃完饭就进被窝里了,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积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拨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做种种遐想。

③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当时一株树木都尚未栽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一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在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暖和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的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的脸庞被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④白马湖之所以多风,可以说是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口袋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⑤现在,一家人居住上海多年了,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的风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1】从文章中可以看出,白马湖的风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特点。

【2】文章第③段中“山的脸庞被冻得发紫而黯”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马湖多风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平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1联系全文,理解词语。

訇然作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最后,作者将目光锁定在徐霞客的塑像上,并用想象的笔触进行了描写,借此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3选文第二自然段中,________一词出现了两次,重复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一位导游,请为黄果树瀑布写一句广告词,以吸引游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  )下至唐(  )宋( )元(  )明(  )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标点。

2用“﹏﹏﹏”划出本段中的过渡句。这句话进一步写了圆明园的  

3朗读这段话时,应做到(   )

A.表现自豪、赞叹之情,语气自然从容;

B.表现痛惜、愤怒之情,语速稍慢,声调提高。

4读划横线的句子,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联系全文写写你的感受。

 

52000年4月,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在巴黎拍卖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两个兽首分别以一千四百万欧元(总价约为二亿元人民币)的价格被买走。这次拍卖会,共有拍品七百余件,在1860年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劫掠走并流失海外多年的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属于高价拍品之一。

结合上述资料,再读这段话,说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这一次是在早晨。阳光照耀在水面,在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了。我们又把船在树下泊了片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其中“大、小、花、黑”写出了鸟的___________________多样,“叫、飞、扑”写出了鸟的各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先写了百鸟欢闹的场面,又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在唱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尾处的第一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第二个“鸟的天堂”指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二自然段生动地写出了“鸟的天堂”从寂静到热闹的变化过程。请你用上“起初……后来……”写一写你在大自然中看到的一种景物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一读,认真答题。

月是故乡明(节选)

我只在故乡待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待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我现在已经年近耄耋,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前几年,我从庐山休养回来,一个同在庐山休养的老朋友来看我。他看到这样的风光,慨然说:“你住在这样的好地方,还到庐山去干吗呢!”可见朗润园给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树,有竹,有花,有鸟,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谁来到这里,难道还能不顾而乐之吗?

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啊!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1】短文字里行间都充满作者对故乡的______________之情,这种感情是通过描写故乡的________________来体现的。

【2】短文两处画线句均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分别写出了世界各地月亮的美妙绝伦和朗润园的风光绝妙,从而对比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品读短文,哪句话和题目相照应?用“   ”在文中画出。

【4】作者故乡的月亮真的就比别处的好吗?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连续性文本阅读

白颊长臂猿

①白颊长臂猿体形纤小,体长为45~62厘米,站立起来身高不是1米,体重5-7千克。它的前肢特别长,具有小的胼胝,两臂伸开时可达1.5米左右,站立起来,两手下垂几乎可以触到地面,真是名不虚传。

②白颊长臂猿几乎常年都在树上生活,无论觅食、玩耍、休息、求偶、生殖、哺育幼仔等全部在树上进行。行动的时候,它们能用单臂把自己的身子悬挂在树枝上,像荡秋千一样荡越前进。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有时它们在半空中还能作出“鹞子翻身”、“苏秦背剑”、“蜻蜓点水”等高难动作,使人感到惊心动魄,称之为高空“杂技演员”。我国武术中的“通臂拳”的拳法,可能就是从被神化了的长臂猿那儿模仿而来的。

③白颊长臂猿的喉部长有喉囊,又叫音囊,喊叫的时候,喉囊可以胀得很大,使喊声变得清晰而高亢,几公里之外都能听到。它们每天至少鸣唱1~2次,有时多达3~4次。所以,也堪称哺乳动物中的歌唱家。它们的这种习性,既是群体内互相联系,表达情感的信号,也是对外显示存在,防止入侵的手段。遗憾的是,它们高昂悦耳的歌声也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偷猎者正是根据歌声寻找到它们的。

④长臂猿科动物是我国仅有的现生类人猿,与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一起被称为四大类人猿,是仅次于人类的高级灵长类动物。它们在身体构造上有许多方面和人类极为相似。例如牙齿都是32颗;胸部只有一对乳头;大脑和神经系统都很发达。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比人类少一对。它们的妊娠周期、月经周期和胚胎发育过程都与人类极其相似。因此,长臂猿科动物是动物学、心理学、医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⑤但是,随着近代人类经济活动领域的扩大。原始森林不断被开发,加上无端的乱捕滥杀,使我国长臂猿的分布范围越来越小,数量显著下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它们很快就会在我国的土地上消失!

出自《环境教育》2004年04期李湘涛,有删改

注:①胼(pián)胝(zhī):手掌或脚掌上四摩擦而生成的硬皮。

1文章第1至4自然段分别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白颊长臂猿?请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出来。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

2“这种习性”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灭顶之灾”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请将答案写在括号里。

(1)它们的动作灵活、自然、轻松、优美,如同飞鸟一般。______

(2)它们在身体构造上有许多方面和人类极为相似,例如牙齿都是32颗;胸部只有一对乳头;

大脑和神经系统都很发达。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画“ ”处缺少了以下3个句子,它们正确的排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

①从70年代起就已经逐渐绝迹,目前仅剩70只左右,即使在森林中,也很难听到白颊长臂猿的叫声了。

②其中白颊长臂猿的处境最危险,它的分布范围极为狭窄,仅限于云南南部的勐腊、江城、绿春和建水等几个县境内。

③60年代初期,白颊长臂猿尚有一定数量,甚至在县城中每天清晨都能听到它们的叫声,总数约有500~600只。

6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动物,至少运用两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它不同方面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新叶

①一夜春雨。清晨,我一眼瞥见小窗下那几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冷不丁爆发出些淡绿、鹅黄色的嫩芽。“新叶!”我不由眼睛唰地一亮,惊喜地叫出声来。一阵清风带着春的气息从胸间穿过:“啊! 你好,新叶!”  

②人们总是把燕子飞来当作春天来临的预告,而我认为,新叶,才真正称得上春的使者。早在严酷的冬天,它就怀着自己的信念和希冀,坚定执着地等待着,积蓄着。一旦冰消雪化,它便急不可耐地从干枝秃条上冒出来,怯怯地朝四处窥探一眼,然后,轻轻抖动小小的身子,亲热地互相招呼着,迎阳光,沐春雨,尽情舒展开来。不几天,就星星点点地缀满一树,展示出蓬勃的生机。

③老远看来,却见一团团、一簇簇,浓淡相间,在阳光的照射下,片片澄明透亮,青翠欲滴,恰似一芽鲜嫩的新茶投入沸水里。风儿也来拜访了新叶,吹得柔弱的芽儿身姿摇曳。那舞动的嫩叶,不正是春天的纱裙吗?

④新叶的一生是短暂的。春天萌芽,夏日生长,秋风起后,大都飘飘去了。短暂的一生,却洋溢着无穷的活力和对生活的爱。它扶持着香甜的果实、艳丽的花朵,却从不炫耀自己,默默地专心致志地垂着绿阴。

⑤新叶青青,使忽然想起:人生本该像它一样,即使不能做一朵流光溢彩的鲜花,做一片纯净高尚的绿叶又何乐而不为呢?

1根据意思找出文中的词语。

(1)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________

(2)形容光芒耀眼,色彩明亮。________

2文中第三自然段描绘了阳光下嫩叶的静态画面以及____________的动态画面,这样动静结合,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第一、二段时,你有什么感受?用“___”画一个句子,并在批注栏中作批注。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告诉我们新叶是美好的。 B.借新叶赞美默默奉献的精神。

C.告诉我们,生命短暂,但要做纯净高尚的人。 D.向我们介绍新叶的颜色、样子。

18、课文精品回放。(节选自《太阳》)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1】请将下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主要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具体从三个方面加以介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3】你觉得使用上述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呢?能简要说说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

苏七块

①苏大夫本名苏金散,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②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几绺(liǔ)山羊须,浸了油似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了。

③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散了。

④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都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⑤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⑥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       )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       )几下骨头,跟着左(       )右(       )、下(       )上(       ),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这药我送了。”便到牌桌旁。

⑦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有句话,还得跟您说,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⑧华大大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大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1】阅读时,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去解决。如理解文中“斩钉截铁”一词,我们可以先查字典理解“截”的意思(见图)。“斩钉截铁”中的“截”意思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文中“斩钉截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从这些动词中,可以体会到苏七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人物卡。

“苏七块”原名:    职业: 擅长:

【4】“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你觉得在车夫没有拿出七块银元之前,苏七块在想些什么呢?

苏七块边打牌边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中“这事”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6】有一位小读者在阅读了短文后,对苏七块写了以下的批注:

你赞同吗?请你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用一段话写出你对书的认识,用上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所以亲爱的同学们,捧起书来,读书吧!

21、先给句子中的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再按要求作答。

意思:A.语言文字等的意义。       B.情趣;趣味。

C.某种趋势或苗头。             D.指礼品所代表的心意。

(1)《田螺姑娘》这本书可真有意思( )

(2)今天天气不太好,有点要下雨的意思( )

请你试着用“意思”的其他两个意思分别写一句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缩写句子。

(1)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家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舒舒服服地坐在松软的沙发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那本我读过的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在道边高声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古人的题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大自然的变化让我们感受世界的奇妙和美好,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请以“            即景”为题,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写出景物的变化。要求:字数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