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充词语,并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一碧________ 翠色________ 襟____带____
左____右____ 熙熙________ 行色________
1.在______的草原上,羊群在悠闲地吃着草。
2.苍蝇一头撞在玻璃上,只有光明的前途却没有一丝出路,只好一直_____。
2、读拼音,写词语
kǎo lǜ juàn liàn ké sou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án yuàn bāo guǒ hé ǎ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正确、写规范。
wéi kǒng yán jùn pái huái dān ge
( ) ( ) ( ) ( )
wàn xiàng gēng xīn jiàn wēi zhī zhù
( ) ( )
4、诗文填空。
(1)移舟泊烟渚,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宿建德江》
(2)《浪淘沙》中赞美黄河奔腾万里的磅礴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迅先生一再强调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
(4)老舍初见草原,感觉到草原的特点是:在天底下,________________,而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白雨跳珠乱入船”这两句诗,使你联想到怎样的画面?写下来,不少于3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一比,组词语。
墓( ) 崇( )
暮( ) 祟( )
刎( ) 骸( )
吻( ) 骇( )
6、阅读综合训练。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①,千朵万朵压枝低②。
留连③戏蝶时时舞,自在④娇莺⑤恰恰⑥啼。
[注释] ①花满蹊:花很多,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蹊,小路。②压枝低:形容花开得很茂盛,把花枝都压得低垂了。③留连:留恋,舍不得离开。④自在:自由自在,不受约束。⑤娇莺:美丽可爱的黄莺。⑥恰恰:黄莺的鸣叫声。
【1】本首诗是一首__________
A. 五言绝句 B. 五言律诗 C. 七言绝句 D. 七言律诗。
【2】本首诗在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押韵,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二二三”式的朗读节奏在第三、四句诗上做出停顿标记。
【4】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多读几遍,我们会找到诗中表现花开得繁盛的两个字: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三句诗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想象诗中的景物,补充下面的文段。
黄四娘家的花很多,有__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___,把园中的小路都遮住了,千万朵的花连枝条都压弯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蝴蝶飞来了,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时而_____________________,久久不肯离去。花枝间传来“恰恰”的啼叫声,仿佛是可爱的黄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与理解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在文中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_。
【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所运用的修辞是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把五岭山比作_________,把乌蒙山比作___________。
【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是指长征途中哪两个感人的故事?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中“暖”和“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暖”字表达了_____,“寒”字表达了______。
A. 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B. 大渡河的铁索桥令红军心惊胆寒
C. 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 D. 红军有着像金沙江水一样的战斗热情
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1】对古诗描写的时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早春 B.暮春 C.夏季 D.秋季
【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前两句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以“热闹”的环境来反衬雨夜的“寂静”。
B.第三句点题,“有约”点出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等待时间之久。
C.第四句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了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
【3】诗中的“__”字,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和无奈。“_”字,把诗人约客久等不至,内心十分焦躁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
9、阅读
《京剧趣谈》(节选)
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段,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称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说说“约定俗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剧中用什么表现手段表现骑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能支撑“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这个观点的句子抄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文片段并回答问题。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
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
【1】填空
①文中邱少云被比作________,强调了他趴在火堆里________。
②“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表现了邱少云有着________的意志。
【2】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划线字所代表的含义。
①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________
②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__________
【3】请找出文中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描写中我们可以知道邱少云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拓展阅读。
香港明天更美好
归家,归航。
沐过世纪的风雨,一个信念伴随一个民族走过了百年沧桑。
长久的期待,苦苦的渴望,今夜紫荆花以一瞬的盛开凝聚了一个世纪的守望。
千紫万红是花,万紫千红是人。从南疆到北国,从东海至西域,延至五洲四洋,花千树,星如雨,狮龙舞。亿万颗心灵为这一时刻歌唱。
香江——长江——黄河,当归家的女儿带着一路征尘,踏入家门时,迎接她的,是亲人最真的笑脸,最醇的问候。
火树银花,凤箫声动,狮龙竞舞。任何欢乐的字眼都无法尽述中国人那浓得化不开的激情。
1997.7.1,归家的日子,香江为温情亲情陶醉。
1997.7.1,一个民族用无比的欢乐向世界宣告:香港回家了,香港明天更美好。
【1】照样子,仿写含有颜色的词语。
万紫千红 ________ _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的“一个信念”指的是什么信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夸张句,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爸爸得了两张京剧演出的入场券,便带我去看京剧。舞台上,京剧演员们的表演惟妙惟肖:驰骋沙场的将军、恬静温婉的大家闺秀、眼máng( )心善的老人……不仅人物性格鲜明,那唱腔也犹如天籁之音萦绕耳畔,又似一lǚ( )春风拂面而来,令人陶醉不已。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的汉字。
【2】“陶”在文中的意思是( )
A.制造陶器。
B.比喻教育、培养。
C.快乐。
D.用黏土烧制的材料,质地比瓷松软,有吸水性。
13、同步阅读。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________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________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________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________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将下列词语还原到诗中。
浅浅的 窄窄的 小小的 矮矮的
【2】这首诗把乡愁分别比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海峡”指的是________。
【4】对这首诗的情感表达描述最为准确的句子是( )。
A.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思念母亲、思念家乡之情。
B.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乡愁,表达思念祖国、渴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的心情。
C. 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诉说伴随他一生的难以排遣的乡愁。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和补充材料,回答问题。
一罐果酱
①记得有一年,我丢了工作。在那之前,父亲所在的工厂倒闭了。我们全家就只靠妈妈为别人做衣服的收入维持生活。
②有一次妈妈病了几周,没法干活。因为没钱付电费,家里被电力公司停了电,然后煤气公司停了煤气。最后要不是因为健康部门为了公共卫生的原因制止了自来水公司,我家就会连水也没有了。家里的食品柜空空如也,幸亏我家有个小菜园,我们只好在后院生起柴火煮菜充饥。
③一天,妹妹放学回家,兴冲冲地说:“我们明天要带些东西到学校去,捐给穷人,帮助他们过难关。”妈妈正要脱口而出:“我不知道还有比我们更穷的人!”当时外婆正和我们住在一起,赶紧拉住妈妈的手臂,皱皱眉,示意她不要这么说。
④“伊瓦,”外婆说,“如果你让孩子从小就把自己当成一个‘穷人’,她一辈子都会是个‘穷人’。她会永远等待别人的帮助,这样的人怎么能振作起来,怎么能当上‘富人’呢?咱们不是有一罐自家做的果酱吗?让她拿去。一个人只要还有力量帮助别人,他就是富有的。”外婆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张软纸和一段粉红色的丝带,把我家最后一罐果酱精心包好。第二天,妹妹欢情而自豪地带着礼物去帮助“穷人”了。
⑤直到今天,拥有三家酒店的妹妹仍然记得那罐果酱。无论是在公司里,还是在社区里,一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妹妹总认为自己应该是“送果酱”的人。
【1】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中“‘送果酱’的人”意思是( )
A.帮助别人的人。
B.接受帮助的人。
C.给顾客送果酱。
D.让人送来果酱。
【2】下面不是文中描写外婆运用的方法的是( )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写
【3】下列对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我”家极度贫困,家中只剩下一罐果酱。
B.外婆让妹妹把家中仅有的一罐果酱拿去帮助“穷人”。
C.拥有三家酒店的妹妹总认为自己是“送果酱”的人。
D.妈妈病了几周,家人只好在后院生起柴火煮菜充饥。
【4】前两个自然段描写了“我”家的贫困境况,这样写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认为,外婆不应该让妹妹把家中仅有的一罐果酱送给“穷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字。请将句子中的“说”改一改。
16、改写句子。
老师对我说:“我很赞同你的观点,你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吧。”(改成不用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照样子,仿写句子)
雪花落满了操场,__________________
2.这,哪里还是戏剧?(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4.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8分)
⑴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缩句:
⑵今天晚上有大雨。我们要按时到达。(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⑶海底的鱼发出各种声音。(改成拟人句)
(4)他非常着急。(改成比喻句)
19、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竹子的品格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灵鸟在树上叫。(写成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风景线。
题目:_______让生活更美好
要求:(1)选择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写作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注意文章层次清晰,详细得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