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或组词。
蒙_________méng_____
藏zàng______________
宿_________sù_____
散sàn______________
2、读拼音,写词语。
我yī wēi_____在cí xiáng_____的外婆怀里,满心欢喜。外婆有时给我áo_____甜甜nì nì______的腊八粥;有时笑yíng yíng_______地喂我美味的jiǎo______子;空闲时,还tāo tāo______不绝地给我讲故事。这幸福的滋味真是无法dǐ yù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1.四近:____________ 2.膝髁:_____________ 3.皱蹙:______________
4、我会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稞( ) 搪瓷碗( ) 鱼饵( )
收敛( ) 奄奄一息( ) 抽噎( )
5、按要求,写词语。
1.呆头呆脑(ABAC)__________ __________
2.得意扬扬(ABCC)__________ __________
3.念念有词(AABC)__________ __________
4.龙飞凤舞(含有两种动物)__________ __________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竹 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解释加点词语。
任尔东西南北风。尔:___________
【2】下列停顿正确的是( )。
A.立根/原在/破岩中
B.千磨/万击还/坚劲
【3】这首诗表面是在赞美____,其实是借此表达诗人_______的品格(精神),这种表达方法叫_________。
7、按要求完成诗句练习。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用“/”标出诗句的朗读节奏。
【2】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句中“________________”点明题意,”交代了时间,一个“____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__________”是“客愁新”的原因。
8、文学阅读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阅读这首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望湖楼望的是杭州西湖。
B.本诗描绘了在望湖楼看到的夏季暴雨奇景。
C.“忽”字准确地写出了暴雨骤来骤去的动态。
D.“望湖楼下水如天”描绘了暴雨时的美丽景色。
(2)第一行诗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1】选段主要写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句中有两个打比方的句子,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第一个“赤裸裸”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赤裸裸”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生命的选择
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年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了,花工们说。
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腼腆,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姹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1】短文中表示完全跟过去一样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它的近义词是: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花的名字 | 花的颜色 | 花的生长环境 |
玫瑰 | _____ | _____ |
___ | 白色 | _____ |
【3】写一写你对短文中画“__________”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短文中的哪种花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 )起来。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 ),传到( ),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 )起来。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按原文填写。
【2】“这( )的宣告,这( )的声音”是指_____________在这段话中重复出现,表现了人民群众为新中国的诞生而__________的心情。表现人民群众这一心情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肃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瞻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是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
12、半瓶阳光
①这是一个明媚的早晨,树叶上的露珠眨着眼睛,探头打量这个新鲜的世界。
②屋前的空地上,女儿站立着,像一棵小树。黑色的眼睛眨巴着,她伸出手,不时往空中轻轻一拈。阳光镀亮了她扬起的双颊,仿佛有两朵小红云飘到她脸上了。
③“孩子,你在做什么?”我走过去,她向我一摆手,说:“别过来,我在捉阳光哩。”“捉阳光?”我十分好奇,“阳光捉得住吗?”“能!”她手指不远的地方,那里放着一个小玻璃瓶,在阳光下闪射着柔和的光芒。
④“我捉了半瓶子阳光了!”说话时,女儿的眼神很亮。我走近一看,早晨的阳光刚好照亮半个瓶子,这就是女儿所捉的半瓶子阳光了。
⑤我走到她身边,问:“你怎么知道你抓住了阳光?”
⑥“知道。风走过来,树叶有声音;阳光走过来,水里有亮亮的波纹。”我往远处望,前边的一条小河真的泛起明亮的波纹。
⑦“抓到阳光时,手会暖暖的。”女儿边说边把手上的阳光轻轻地放进小瓶子里。
⑧我伸出手,手心果然有一点暖意。难道我也抓住阳光了?我童心大发,兴奋地叫嚷起来:“我也捉住阳光啦——”
⑨我在屋内埋头工作,突然发现一束阳光正悄悄地向我靠拢。挺直腰,我看见女儿正拿着一面小镜子往屋内反射阳光。看见我从书堆中仰头,就冲我摆手,说:“爸爸快看,阳光走到我们屋里来了。”
⑩她的手一颤动,反射过来的阳光就满屋子游动了。有几缕顽皮的光线跳上我的书桌,倏地钻进我敞开的心里来了,于是我的心也暖了。
⑪太阳渐渐落山,阳光暗淡了,女儿守着那个瓶子,看见我走过来,她幽幽地说:“阳光又流走了。”我看到她手上的阳光只有浅浅的一层了。
⑫“爸爸,阳光灭了。”她突然向我喊了一句。阳光灭了?我纠正说:“不是灭了,是太阳落山,阳光暗了。”“不!阳光是灭了。”女儿很倔强,“阳光是灯。”
⑬天暗了,我拉亮了灯,想起女儿所说的“阳光是灯”的话,觉得这满屋子的灯光也是阳光了。坐在电脑前,我写下了华兹华斯《彩虹》里的一句诗:儿童是成人的父亲。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短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太阳落山,女儿和“我”的理解不同在哪里?
女儿的理解:_______________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
【4】对“儿童是成人的父亲”这句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成人生活中的种种禁锢阻碍了他们的想象力。
B.表达了父亲对女儿丰富的想象力的由衷称赞。
C.突出了儿童富有童心和童真,大人只要努力也可以达到。
13、课外阅读
孟姜女哭长城
秦朝的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院子的葡萄架下,巧遇来逃难的范喜良。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建造长城,正派人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见他知书达理,眉清目秀,对他产生了爱慕之情,而范喜良也喜欢上了孟姜女。他俩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新郎新娘正要入洞房,忽然听见鸡飞狗叫的声音,随后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liàn)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好端端的喜事变成了一场空,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 )坐在家里干着急,还( )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对!就这么办!孟姜女立刻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也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雪,跋涉过多少险山恶水,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凭着对丈夫深深的爱,她到达了长城。然后,她听民工说,他们这儿有个新来的人叫范喜良,不过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猛地听到这个噩耗,孟姜女只觉眼前一黑,一阵心酸,大哭起来。她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孟姜女的眼泪滴在了他血肉模糊的脸上。她终于见到了自己心爱的丈夫,但他却再也看不到她了,因为他已经被残暴的秦始皇害死了。
【1】在文中括号内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2】请用“ ”在原文中画出表现官兵蛮横不讲道理的句子。
【3】请用四字小标题的形式按顺序概括短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对秦始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修筑长城,秦始皇派人到处抓人做劳工,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秦始皇非常残暴
B. 秦始皇修筑长城,使当时的人们家破人亡,但长城也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抵御了外来入侵
C. 秦始皇一心为民,修筑长城,是一代明君
14、阅读。
爱心
刘洪文
①连续的降雨,南方大部分城市暴雨成灾,城区积水过膝,乡村庄稼被淹,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灾害频发。
②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心募捐活动在北方的某座小城悄然兴起。林峰作为该城第一小学的校长,在捐赠动员大会上慷慨陈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伸出援助之手,多有的多捐,少有的少捐,能帮钱的帮钱,能帮物的帮物,让我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我们的爱心将直达灾区人民的手中……”
③募捐活动进行得很顺利,棉服、棉被、钱款等物资迅速集中到校团委办公室。林峰告诉校办干事,马上清点整理,捆扎打包,准备明天由教育局统一运往灾区。
④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回到家,林峰见6岁的小女儿珊珊正抱着心爱的泰迪熊玩儿。这只小熊是林峰上个月出差路过北京时特地给女儿买的,也是女儿最喜欢的玩具。
⑤林峰抱起小女儿说:“现在大家都在为灾区献爱心,你是不是也应该捐点儿什么呀?”
⑥女儿一愣,沉思片刻说:“那我就把泰迪熊捐了吧!”
⑦“你真的想好了要把泰迪熊捐了?”林峰有点儿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平时这可是别人碰一下都不行的。
⑧“真的,灾区的小朋友一定什么玩具都没有了,他们一定很想有一件最好的玩具,我的泰迪熊就是最棒的!”女儿忽闪着大眼睛,天真地说。
⑨“你可不要后悔哟!”林峰笑着说。
⑩“不会的,不会的,我已经长大了!”女儿坚定地说。
⑪次日,运往灾区的物资已经整装待发,林峰没有忘记在物资清单最后加上一句话:林珊珊,泰迪熊一只,送给灾区小朋友,希望他们乐观地面对困难,风雨过后总有彩虹。而那只泰迪小熊夹在捐赠的物资中间,独树一帜,显得那么抢眼。
⑫晚饭时间,电视新闻里不断播放着南方暴雨倾盆的画面,行人如一枚枚枯叶在风雨中摇摆,一直在旁边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小女儿忽然沉默了.
⑬“宝贝,你是不是后悔了?”林峰有些不安地问。
⑭“嗯。”女儿明亮的大眼睛里居然有了泪滴。
⑮林峰忙安慰女儿,“没关系的,如果你真的那么喜欢,下次出差爸爸再给你买一只,不,买两只……”
⑯林峰举起右手保证。
⑰女儿摇摇头,满脸愧疚地说:“下这么大的雨,我真后悔没有给小熊带上一把伞……”
⑱林峰忽然很感动。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10月31日第07版)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成语的意思。
独树一帜: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爸爸认为女儿后悔的是_______________;实际上,女儿后悔的是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玩具熊对于女儿的珍贵,突显了女儿的善良和爱心。文中还有一句话也有同样的作用,请画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女儿是个怎样的孩子?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怎么理解题目《爱心》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竹子的品格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百灵鸟在树上叫。(写成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花真香。(写成夸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十五的月亮很圆。(写成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人叫住了我,说:“是我打扰了你吗?”(改成间接引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亮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这件事他一定知道。(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
18、生活中常用的很多词语都与戏曲有关,如“压轴、有板有眼、科班出身”,请选择其中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上河图》是幅画。(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被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句子乐园。
1.在困难面前,我们怎么能不迎难而上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茂盛的芦苇在岸边四周生长。(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在看书。(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上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凡卡》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写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快乐习作。
在你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一位英雄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把他(她)的故事写下来,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