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你的积累填空。
1.七八个星天外,_____________。旧时茅店社林边,______________。
2.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来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_,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3.《七律・长征》中点明取得胜利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的五壮土胜利完成任务,在最后时刻跳下悬崖,他们的这种壮举令人敬仰,正如三国时曹植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句子,在括号里填入与加点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
劳动节期间,重庆的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游客。解放碑人山人海,南山观景台( ),朝天门广场( ),洪崖洞( )。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竭( ) 资( )
揭( ) 姿( )
矿( ) 缈( )
扩( ) 渺( )
4、写出近义词。
慷慨—(______) 羞愧—(______) 领会—(______)
立即—(______) 亢奋—(______) 原因—(______)
5、将下面的古诗句填写完整。
(1)晚泊孤舟古祠下,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幽径独行迷。
(3)日暮苍山远,__________________。
(4)江碧鸟逾白,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
【1】将文中的词补充完整
【2】《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却不一样,请结合诗句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明月”外,作者还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请你选取一中景物说说写景的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墨梅图题诗
, 。
, 。
【1】默写诗歌。
【2】对一、二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两句交代了梅花生长的特点,也描写了梅花淡淡的颜色,但诗人写梅花的颜色是墨黑色的,这不准确
B. 这两句话运用了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既道出了画梅花的技法,又写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一新
【3】对三、四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两句话表现了诗人的高尚情趣和宏大抱负,鲜明地表现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B. 这两句话表现了诗人喜欢颜色淡雅、清气浓郁的梅花,与表现诗人的人格和操守没有什么关系
8、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年4月
【1】老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却“横竖不说一句话”,对其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马十分驯服,完全忠实于人类。
B.老马一向是逆来顺受的,习惯了这种压力。
C.老马默默忍受,是因为命运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能任人宰割。
【2】诗的结尾“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五味馆
《老人与海鸥》片断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找出一句写老人外貌的句子,画上“____”。这句话用了三个“_____”,写出了老人______________的形象。
【2】写老人节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中,你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浏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医学研究人员曾经做过一次测试。研究人员找来 20 人,让他们观看半小时分别取
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时间间隔为 8 个小时。通过超声波测量受试者肱[ɡōnɡ]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 20 人中有 14 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与之相比,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 19 人血流加速。由此可见,快乐的体验可以促进心脏的血液循环。
②人生来就会笑,只要发笑,嘴角和颧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所以,笑具有减少面部皱纹的功能。
③笑能增进社会和谐。生活需要笑声,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让绷紧的脸庞舒缓,让微笑在脸上绽放。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收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机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计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是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1】研究人员找来 20 人,让他们观看_________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为_____。
【2】生活需要笑声,每一个人都需要_________,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________。
【3】开怀大笑时,随 着________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________,有助于心脏供氧。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 ________,不仅有助于把血液计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
【4】第①段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 和 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 。
【5】短文第②至第④段分别从_____、_____和_____三个方面介绍了笑的作用。
11、阅读理解。
《看戏》节选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伐走到脚灯前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绣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一座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
当穆桂英(梅兰芳饰)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观众席这个原本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①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 )下来,( )在地上,( )到空中,( )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②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1】根据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的原则,把“滴、滚、落、溅”四个动词填回文中的括号里。
【2】歌声是无形的,怎么能“像珠子似的”“一粒一粒地滚下来”?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揣摩一下画浪线的句子中“迷蒙的海”和“一座蜃楼”分别喻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文中画横线的两个比喻句有什么异同?文中多次写观众的反应的作用是什么?请你在本单元学过的文章中再举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非连续性文本。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一:(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材料二:农耕时代,当时没有现代技术,一切靠天吃饭,农田的耕作播种需要了解天象,预测天气气候。于是,我们的先人就发现可以通过观察日月星辰的变化来认识外界自然变化,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慢慢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
材料三:从科学角度上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金零度出发,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度。
材料四:不仅古代,在现代“二十四节气”也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清明节气的祭祖活动、冬至的吃饺子等:在农村,二十四节气仍然指导着农民朋友们的农事活动;中医的理论体系会要求医生考虑节气,也就是结合天气气候特点和病人的病症来看病,广大老百姓也会按照节气规律来改变作息饮食和养生。
(摘编自《兵团日报》有删改)
【1】根据材料一,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中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节气的景色。
【2】后面三组材料分别从“二十四节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来介绍。
【3】以下是征集到的传承“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措施,其中不适宜的一项是( )
A.结合节气开展民俗活动传承民族文化。
B.把节气列入课本,把节气故事编成民谣。
C.各大报纸设专版宣传节气知识。
D.取消小长假,恢复“五一”长假。
【4】“二十四节气”已融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还知道哪些与节气有关的知识呢?(至少例举两个)
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拦截大将!你能否过关?
群众也在淋雨
1965年夏季的一天,三千多名手持鲜花的群众聚集在上海机场,他们是来欢送一位外国元首的。这时,周总理陪同外宾健步走来,人群中立即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总理不时抬起那负过伤的右臂,向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那慈祥的目光,那亲切的微笑,那文明的举止,使人难以忘怀。
突然,乌云蔽日,雷声隆隆,刚刚还是晴朗的天空霎时变了脸。客人刚刚登机,大雨就倾盆而下,人群出现了小小的骚动。“看,我们的总理!”突然,有人喊了起来。显然是由于激动,声音有些发颤(chàn zhàn)。人们不由得把目光投向周总理。只见他还是彬彬有礼地站在原地,向飞机上的外宾招手致意。群众看见了,也很有礼貌地站在原地。工作人员怕把总理淋病了,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周总理轻轻地摆摆手,谢绝了。又一位工作人员再次上前为总理撑起了雨伞,并恳求道:“总理,您就挡挡雨吧!”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外宾的专机起飞后,周总理浑身都湿透了,雨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工作人员又心疼,又着(zhuó zháo)急,忙递上一条毛巾:“总理,您擦把脸吧!”周总理接过毛巾,却没有忙着擦脸上的雨水,而是对工作人员说:“赶紧告诉有关同志,动员机场和附近单位的食堂烧些姜汤,给挨雨淋的群众驱驱寒,暖暖身子。”
【1】选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雷声隆隆: _______ ________
彬彬有礼:________ ________
【3】把句子改写成带有“说”的句式。
周总理转过头:“你看,群众也在淋雨,我怎么不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2自然段写雨中送行的场面,既关注了送行的群体,又关注了送行的个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群众也在淋雨”是谁说的话?用这句话作为文章题目,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了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④无独有偶。20世纪初的一天,因病住院的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正无聊地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突然发现南美洲东海岸的凸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竟然不可思议地互相吻合!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这不会是一种巧合吧?他将地图上的一块块陆地作了比较,结果发现,从海岸线的情形看,地球上所有的大陆都能较好地吻合在一起。病愈之后,魏格纳开始认真地研究这个有趣的现象。他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同时搜集古生物学方面的证据。他注意到,一位名叫米歇尔逊的生物学家发现,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否则,蚯蚓即使是插上翅膀也难以飞渡重洋。1915年,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⑤更有趣的是一位名叫阿瑟林斯基的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一次,他发现儿子在睡觉的时候,眼珠忽然转动起来。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阿瑟林斯基带着一连串的疑问,对自己八岁的儿子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接着,他又对二十名成年人进行了反复的观察实验,最后得出结论:睡眠中眼珠快速转动的时候,人的脑电波也会发生较大的变化,这是人最容易做梦的阶段。阿瑟林斯基的研究成果,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⑥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1】文章的观点是 ,对于这一观点,文章进一步做了阐述,请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2】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分别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3】请选择一个事例,写出叙述思路。
现象 | 问题 | 探索 | 发明或发现 |
___ | 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 |
___ | ____ | ____ | ____ |
【4】对照问题1和3,三个事例的叙述顺序和主要观点的表述方式的相似之处是______________,作者就是这样利用具体事例来证明观点的。
【5】“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请你列举一个“这样的事例”,用“现象——问题——探索——发明或发现”的思路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面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广场上鞭炮声、欢呼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画眉鸟在枝头一边叫一边跳。(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工夫才记录完刚才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盲姑娘对哥哥说:“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在我心底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用关联词
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嘎羧要走的消息传遍全寨。(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嘎羧凝视着江面。(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坚持植树造林,我们使这个地方变成了绿色公园。(用关联词把两句话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汉斯接过笛子,说:“亲爱的父亲,请去铁匠铺给大公鸡钉上掌子,我要骑着它出门,不再回来啦。”(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国王,你答应的事不能反悔。(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汉斯出发了。(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汉斯就在树上呆了许多年,一边吹着笛子,一边照看着他的猪。(用带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画线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老人很小心地来到湖边的围栏旁。(缩句)
(2)尽管困难有多大,我们还能克服。(改病句)
(3)海洋里的鱼非常多。(用上夸张的修辞手法)
(4)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呢,难道你不知道吗?(改为陈述句)
(5)柳树长出了嫩芽。(改为拟人句)
20、把肯定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①如果我们选择居住,就要考虑适合的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件事一定得他去办。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请以“我找回了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勇气、自信、快乐、友谊、诚信等词语;(2)叙述事情要具体完整,写出真情实感;(3)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不少于450字;(4)注意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如果需要出现,请一律用红星小学、六(1)班、明明、丽丽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