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积累与运用。
郭沫若曾说过:“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你能写出鲁迅的一句诗词或名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全神(________)注 横七(________)八 (________)里呱啦 居高(________)下 粉身(________)骨 昂(________)挺胸 坚强不(________) 惊天(________)地
1.我最喜欢梅花是因为它那种不畏严寒,_____________________,傲雪斗霜的精神。
2.小表弟____________地看着《小小智慧树》这个节目,眼睛都不眨一下。
3.狼牙山五壮士利用_________________的有利地势打击敌人。
4.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在这片广阔的黄土地上创造了无数___________的业绩。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很像样的小村庄。
村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吹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间间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不知被咆哮的洪水卷向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词句的意思。
大雨没喘气儿:
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2)文中有一组反义词,请你把它写在下面。
( )——( )
(3)缩句。
树木变成了一间间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工具、应有尽有的家具。
(4)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5)用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
(6)文中的破折号的用法是 。
请你写一个与这个破折号用法相同的句子。
(7)找出与文章最后一句话意思相同的句子,在括号里画“√”。
A、除了那些锋利的斧头,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都没有了。 ( )
B、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都没有了。 ( )
C、不仅是斧头,还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都没有了。 ( )
(8)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文中为什么要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呢?把这句话去掉行吗?
②读了这个小村庄的故事,你想对这个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大约100字)
4、 补充句子或按要求填写。
1.在半学期的学习中,我们积累了很多名句,请按要求写句子
(1)世界和谐,万物有情。我们从古代诗人的笔下也领略到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龚自珍说:“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维屏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于寒尽觉春生”。
(2)提起爱国,周恩来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起诚信,《论语》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完《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感慨万分,请你就此写一条公益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教师里应该张贴怎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请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优美的课文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我能还原这些优美篇章。
(1)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______________。面对帝国主义的__________ ,他毅然接受了______________ 任务。在开凿居庸关隧道时,它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 的方法,在开凿八达岭隧道时,他采用了__________ 法,把工期缩短了一半。铁路经过青龙桥,为了解决火车爬坡的问题,他设计了___________。这些都充分表现了詹天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怀念母亲》一文中的“两个母亲”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我”对两个母亲怀着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真听故事,完成练习。
1.齐丽丽说的一句骗老汉的话,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的司机想救受伤的老汉,但为什么犹豫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这三个人?意在表达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雨知时节 ( )
A. hǎo B. hào
【2】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花重锦官城( )
A. chóng B. zhòng
【3】解释下列字词。
乃: 发生:
潜: 润物:
【4】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第一句写了 ,后面三句集中写
【5】翻译下列诗句。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体现了春雨什么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外阅读。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这首诗的体裁是( )
A. 七言绝句 B. 七言律诗
【2】“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提纲,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磅礴气势。其中,“________”一词着重描写当时的气势。
【3】“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指历史人物________。
【4】“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这是上面诗句“______________”描写的意思。
【5】最后两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阅读。
江畔①独步寻花②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③,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④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⑤啼。
【注释】①江畔:江边。②独步寻花:一个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③蹊:小路。④留连:舍不得离开。⑤恰恰:这里形容鸟叫声和谐动听。
【1】请你帮李亮把这首诗工整美观地书写下来,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借助注释,我知道“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留连戏蝶时时舞”一句中“留连”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前两句通过“花满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描绘了春花明丽繁多的画面,后两句“时时”与“___________”相对,叠字的运用渲染了春意盎然的情趣。“自在”不仅是娇莺的客观姿态,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心情。
9、阅读与理解。
儿童医院就医温馨提示
家长您好!为方便您的孩子就医,现将我院门诊挂号流程告知如下:
一、挂号时间:各科普通、专家、特需白班门诊每天6:00-16:30(上、下午号同时挂),内科夜班门诊每天16:00-22:00。内、外科急诊、感染门诊24小时。耳鼻喉科、眼科、口腔急诊每天8:00—21:30。
二、挂号窗口:特需挂号:1号窗口。预约挂号:2,3号窗口。急诊挂号:4号窗口。
三、挂号要求
1.挂号时出示患者本人医保卡。
2.发热患者应先到试表处测试体温,凭体温单挂急诊号。传染病流行期间,发热患者请按照医院要求进行传染病筛查。
3.需要挂急诊号、感染门诊号者,请您带孩子先到预检咨询处预检并服从护士分诊,符合急诊就诊范围的方可挂急诊号。
4.已经挂出的号在该医生当日出诊的单位时间内(半日)有效,过期作度。
【1】请根据短文内容进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小玲半夜突然发烧、呕吐,爸爸妈妈带她去儿童医院就诊应到2、3号窗口挂号。(______)
(2)小华在家不小心碰伤了眼睛,这时已经是晚上8点了,爸爸妈妈应该立刻带他去儿童医院看病。 (______)
(3)小红的爸爸一大早就给她挂了个外科上午的就诊号,但是因为路上堵车,小红和妈妈下午才赶到医院,小红的门诊号过期作废了。(______)
【2】小明白天不小心摔伤了手,爸爸非常着急,带他去儿童医院看病,直接去挂急诊号。你觉得小明的爸爸能挂到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一双黑布鞋
夕阳在枪声中跌落,暮色渐渐浓酽起来。红军中有许多人负了伤,他们被白匪兵包围了。
侦察员回来了。胸口一个弹孔,身后是一条血路,乌黑地延伸在惨白的月色里。他是爬着回来的。他就躺在那块冰冷的岩石上,已是弥留之际,然而眼睛终是不闭。“放心去吧!你娘的后事有我……”他的堂弟涕泣着说。没有反应,那眼晴还睁着,有很多人安慰他,然而,他茫然暗淡的眼睛却顽固地睁着,睁着……
“是入党问题吗?”指导员低声问连长。速长铁青着脸,摇摇头。他默默地蹲下去,脱掉了套在侦察员脚上的那双黑布鞋。他的眼睛闭上了,尽管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但是那颗年轻的痛苦的心显然是要安息了,战士们比血更宝贵的眼泪流下来了。是的,这是全连唯一的一双鞋,只有执行最特殊任务的人才有资格穿。
拂晓的时候,枪声和火花中,机枪手大个子穿着这双鞋率先杀出一条血路,全连冲出去。然而,机枪手牺牲了,他僵僵地斜倚在岩石上,手里却捧着那双染满鲜血的黑布鞋,似在痴痴地等候……
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布鞋的脚印延伸着,雪山、草地、延安、北京……
【1】短文以____________为顺序,以_________线索,其中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中,弥留之际的侦察员的眼睛什么顽固地睁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中的机枪手、侦察员和《灯光》中郝副营长有什么共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小长廊
当 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
帕米尔高原依然是 ;
当北国还是 的世界,
南疆早已洋溢着 的春*。
啊,我们爱你,中国!
1.把选段中的语句补充完整。
2.这段文字描写了不同 、不同 的景色。
3.本节描绘出了四幅美景图,用“√”标出来。
①东海日出( ) ②北国风雪( )
③钱塘江潮( ) ④南国春*( )
⑤桂林山水( ) ⑥高原星空( )
4.对这一段话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歌颂了祖国幅员辽阔,写出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
B.歌颂了祖国物产丰富,写出了作者对祖国深深的爱
12、阅读。
鲁迅先生的生活情趣
鲁迅先生十分珍惜时间,却从不把参加体育活动和搞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看作是浪费生命;恰恰相反,他把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看作是增长知识、变换方式积极休息的手段。
种花 鲁迅一生喜爱花草,即使没有栽种的地方,也爱在书桌上摆一盆绿色的生命。少年时,鲁迅就读了许多有关花木的书籍,像《花镜》《兰惠同心录》《广群芳谱》等。中年的鲁迅最爱丁香花和木槿花。1923年,鲁迅居住在北京西三条胡同一个四舍院,就种了好几株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夏秋之夜,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徘徊在花下,闻着略带苦涩的香气,以求解除疲劳。1924年秋天,鲁迅在西安讲学时,下榻处窗外有一丛盛开的白木槿花,他对花凝视良久,想构思一部《杨贵妃》的剧本。晚年,鲁迅定居在上海大陆新村9号时,还特地在前院种上了夹竹桃、石榴、紫荆、桃花等花木。
看戏 鲁迅先生从小爱看绍兴的戏文。有一次,他还在民间演的目连戏中自告奋勇地扮演了一个角色。1924年夏赴西安讲课时,专程去看古老剧种秦腔的演出。鲁迅晚年定居上海后,在繁忙的写作之余,他最大的娱乐就是观剧、看电影。鲁迅常同许广平一起,携带海婴去剧院看有趣、有教育意义的新戏。他不仅看,且多有评论。
篆刻 鲁迅先生喜好篆刻,虽刻印不多却具备了较深的艺术功底。他少年时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他学会了刻印的本领。1899年,鲁迅在南京读书时,就曾刻过“戎马书生”“文章误我”“夏剑生”等印章。在鲁迅的著作中,《蜕龛印存(代)》是鲁迅论述篆刻的唯一的珍贵资料。它也是我国印学宝库中难得的理论之作。
猜谜 小时候,祖母常教他猜谜语。事隔30年后,他还在《长命灯》里,把儿时的猜谜乐事生动有趣地描绘了一番。鲁迅还常幽默地用“谜语”来写信、题书名和做笔名。鲁迅用过的一百几十个笔名里,用“谜语”起的也不少,如“华团”是隐“当时中国(华)是个大监狱(圍)”之意。
养鱼 有一次,内山完造先生赠送了10尾金鱼,鲁迅先生特地买来一只素白的金鱼缸,和夫人许广平一同兴致盎然地铺沙、灌水,植种掩映的碧绿水草,小心翼翼地把金鱼放进去。鲁迅先生很熟悉金鱼的生活习性,顾虑到缸面的水苗太密,会影响鱼呼吸氧气,他常暂搁手中“金不换”笔,仔细地把这些东西除去。
密
习武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学过柔道,国后在绍兴府中学堂执教。一次夜行,经过一处荒凉的坟地,忽见一惨白形同鬼魅的东西在前挡道,鲁迅赶前去飞起一脚,直踢得那家伙踉跄倒地,抱头鼠窜,原来是一个装神弄鬼的盗墓贼。
绘画 鲁迅先生童年时就喜欢绘画,30年代曾为自己和别人的书刊设计过封面,也为自己的文章画过插图。“君无常”画像就是他于1927年6月25日亲笔作的一幅,至今保存在他的《朝花夕拾·后记》里。
【1】鲁迅先生对“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的态度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自告奋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耳濡目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围绕____________这一中心意思介绍了鲁迅先生种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习武、绘画这七个方面的兴趣和爱好。
【4】“夏秋之夜,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徘徊在花下,闻着略带苦涩的香气,以求解除疲劳。”“徘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这张火车票面信息填空。
【1】这趟列车的起点站是( ),终点站是( ),车次是( )。
【2】该站规定在距开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进站。如果想要按时乘坐此次列车,李佳最迟应在( )到达车站检票处。
14、阅读《夏天里的成长(节选)》,完成习题。
夏天里的成长(节选)
①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在豆棚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邻家的小猫小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②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水长,瀑布长,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俗话说:“不热不长,不热不大。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长。最热的时候,连铁路的铁轨也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几乎填满。柏油路也软绵绵的,像是高起来。
③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升级、跳班,快点儿,慢点儿,总是要长。北方农家的谚语说:“六月六,看谷秀。”又说:“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1】补充脉络图。选文围绕中心意思,从哪三个方面来写,结尾点明什么道理?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并填到相应的框中,字数不限。
【2】深入品读。仔细阅读选文第①自然段,并回答问题。
(1)第①自然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这个中心句,作者写了哪些事物的变化,补充表格。
动植物 | 时间 | 怎样长 |
瓜藤 | ________ | 长出几寸 |
竹子、高粱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昨天、今天、明天 | 长成鲜花,又变成小果实 |
苔藓、草和菜 | ________ | 白石头长满苔藓、黄泥土变成草坪菜畦 |
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 ________ | 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 |
(3)结合中心句可以体会到,瓜藤、竹子等体现的是______的长,苔藓、猫狗等体现的是______的长。作者是从_______和______两个角度来观察和描写这些事物的生长的。
【3】仿写句子。还有哪些事物在成长?仿照下面的句式写一句话。
稻秧长,甘蔗长,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否也感觉到了自己的成长?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写出自己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课文是借对家乡小菜的( ),对炒小螺蛳情有独钟,表达深深的( )之情。(填空)
(2)课文运用的怎么不是插叙的方法呢?(改成陈述句)
(3)春天( )可以观赏祖国美丽的湖光山色,( )可以到家乡去扫墓祭祖。(填关联词)
(4)( )是家里做的,还是到餐馆吃的,( )未能吃出当年的味道。(填关联词)
(5)我对小螺蛳情有独钟。(改感叹句)
(6)小小的螺蛳令人魂牵梦萦。(仿写句子)
真是令 啊!
(7)烈火烧着邱少云的棉衣。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8)下课了,同学们在操场上踢足球和羽毛球。(改病句)
(9)广场上人很多。(改成夸张句)
(10)老师对班长说:“请你把本子发下去。”(改成转述句)
(11)我们应该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改成反问句)
(12)蟋蟀的住宅难道不是伟大的工程吗?(改成陈述句 )
16、改写成转述句。
他对我说:“老师叫你过去一下。”
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改写句子(不改变句意)。
1.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这几句话体现了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请你仿照例句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理。
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改为反问句。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到之处,人们为姑娘们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优美清新的唱腔赞叹不已。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重要的。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移居月球的设想就算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去居住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21、习作。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它是怎样练成的?关于拿手好戏,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先想一想,再写下来。题目自拟,注意把重点部分写具体。